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成去为的博客  
愿在文化素养和独立思维上与网友共勉  
我的名片
成去为
来自: 美国,middle of nowhere
注册日期: 2009-04-17
访问总量: 432,33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梅西安的【時間終結四重奏】和不
· 有圖書館的房子就有靈魂---柏拉
· 美國對日本國格和民族的摧殘(下
· 美國對日本國格和民族的摧殘(中
· 美國對日本國格和民族的摧殘(上
· 芭蕾舞【胡桃夾子】也難免政治正
· 三個真正美國人的故事,夏季内地
友好链接
· 天婴:时间就是爱
· 特有理:特有理
· 枫苑梦客:梦中不知身是客
· 珞珈山:珞珈山的摄影园地
· 自由鸟:自由鸟的博客
· 高伐林:老高的博客
· 白黑分芳:白黑分芳的博客
· 艺萌:艺萌的博客
· 求真知:求真知的博客
· 瑾子:瑾子的博客
· 沐岚:沐岚的博客
· 芹泥:芹泥
· 何岸泉:驾着时间来看你
· 休里:休里的博客
· 芬兰唐夫:芬兰唐夫的博客
· 蔡詠梅:蔡詠梅的博客
分类目录
【游记与杂谈】
· 二戰的德軍和越戰的美軍 -2
· 二戰的德軍和越戰的美軍-1
· 冰海沉船和讓領導先走,英倫三島
· 黑命貴與紅偉兵,英倫三島的觀感
· 我對英國農村的觀感
· 從伊士曼博物館的展覽看美國政治
· 從建築看中國的統治者和被統治者
· 俄克拉荷馬城國家紀念舘參觀記
· 拱門公園奇石面面觀及隨想
· 公主奥黛特和阿肯色的小號天鵝
【家庭与回忆】
· 從建築看中國的統治者和被統治者
· 圣诞忆难友,我的农场生活回忆
· 祖父的足迹: 时代悲剧的缩影 (
· 祖父的足迹: 时代悲剧的缩影 (
· 祖父的足迹: 时代悲剧的缩影 (
· 祖父的足迹: 时代悲剧的缩影 (
【时评与随想】
· 有圖書館的房子就有靈魂---柏拉
· 美國對日本國格和民族的摧殘(下
· 美國對日本國格和民族的摧殘(中
· 美國對日本國格和民族的摧殘(上
· 從魯本斯【戰爭的恐怖】評美國參
· 烏俄戰爭看西方的擇愛傳統
· 近百年來西方的自殘 (二)上
· 近百年的西方自殘史 (一)
· 淺談爲何孫中山縂是反共和擁共國
· 从阵亡将士忌日看人性与兽性
【音乐与思想杂谈】
· 芭蕾舞【胡桃夾子】也難免政治正
· 用音樂看中國的統治者和被統治者
· 中国人有灵魂吗?电影【立场】之
· 海顿【拜拜】交响乐的联想
· 霍金逝世及其联想
· 匈牙利见闻(五)从李斯特看西方
· 声音中不能忍受之轻: 听交响乐【
· 为瓦格纳去卢塞恩(下)
【欧洲列国杂谈】
· 西方的道德淪喪始於一戰和二戰
· 西方的道德淪喪始於一戰和二戰
· 西方的道德淪喪始於一戰和二戰
· 黑命貴與紅偉兵,英倫三島的觀感
· 我對英國農村的觀感
· 近百年來西方的自殘 (二)下
· 近百年來西方的自殘 (二)上
· 近百年的西方自殘史 (一)
· 个性是零的社会
· 匈牙利见闻(四)一个不愿忘却的
【古典歌剧杂谈】
· 疫情閉門譚歌劇 (一)
· 为瓦格纳去卢塞恩(上)
· 普契尼的故乡卢卡之游及其随想 (
· 看歌剧卡门的随想
【名人名胜杂谈】
· 梅西安的【時間終結四重奏】和不
· 三個真正美國人的故事,夏季内地
· 三個真正美國人的故事,夏季内地
· 三個真正美國人的故事,夏季内地
· 用音樂看中國的統治者和被統治者
· 近百年來西方的自殘 (二)下
· 近百年來西方的自殘 (二)上
· 提香6幅詩畫400余年后的大團圓及
· 孙中山与中国现状之必然 七
· 孙中山与中国现状之必然 六
【古典名画杂谈】
· 提香6幅詩畫400余年后的大團圓及
· 孙中山与中国现状之必然 一
· 人与动物同舟共济,日本随想之六
· 从两张画看人类社会两种文明,伦
· 穿裤衩的画家和遮丑的明星们
【古典音乐杂谈】
· 西敏寺诗人角亨德尔墓碑前的思索
· 屠夫,乡巴佬和民族主义作曲家,
· 也论中国人音乐才能之缺乏
· 普契尼的故乡卢卡之游及其随想 (
· 威尔第故居前思感恩
· 歌剧弄臣及其随想
· 看歌剧卡门的随想
存档目录
09/01/2024 - 09/30/2024
08/01/2024 - 08/31/2024
01/01/2024 - 01/31/2024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2/01/2023 - 02/28/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1/01/2022 - 11/30/2022
07/01/2022 - 07/31/2022
06/01/2022 - 06/30/2022
05/01/2022 - 05/31/2022
03/01/2022 - 03/31/2022
02/01/2022 - 02/28/2022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6/01/2021 - 06/30/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10/01/2020 - 10/31/2020
09/01/2020 - 09/30/2020
06/01/2020 - 06/30/2020
05/01/2020 - 05/31/2020
03/01/2020 - 03/31/2020
01/01/2020 - 01/31/2020
12/01/2019 - 12/31/2019
11/01/2019 - 11/30/2019
08/01/2019 - 08/31/2019
06/01/2019 - 06/30/2019
04/01/2019 - 04/30/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2/01/2018 - 12/31/2018
11/01/2018 - 11/30/2018
10/01/2018 - 10/31/2018
09/01/2018 - 09/30/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6/01/2018 - 06/30/2018
04/01/2018 - 04/30/2018
03/01/2018 - 03/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9/01/2016 - 09/30/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9/01/2014 - 09/30/2014
09/01/2012 - 09/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9/01/2011 - 09/30/2011
07/01/2011 - 07/31/2011
06/01/2011 - 06/30/2011
05/01/2011 - 05/31/2011
08/01/2010 - 08/31/2010
06/01/2010 - 06/30/2010
05/01/2010 - 05/31/2010
03/01/2010 - 03/31/2010
02/01/2010 - 02/28/2010
11/01/2009 - 11/30/2009
09/01/2009 - 09/30/2009
05/01/2009 - 05/31/2009
04/01/2009 - 04/30/2009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屠夫,乡巴佬和民族主义作曲家, 我的布拉格精神之旅(三)
   

   我的布拉格精神之(三

记一位屠夫,乡巴佬和民族主义作曲家

前记:正值酷暑,要是去登山,扎帐和露营等野外活动倒还有股劲,但关在家里,空调下,却懒得动笔。最近在网上见到有人借马思聪亡灵归故里一事,跨国兜售 “母亲打儿子”的红色寓言。我在作者的文章后面写下如此留言, 1949年前,国民党虽一党独裁,但给知识分子,艺术家留下了足够的合法空间来颠覆自己的政权。不知有意,还是无意,作者“疏忽”了马在当时是如何暗中勾搭共产党,被周恩来利用。文革后马叛逃,在台湾剃阴阳头为国民党效劳作多场反共宣传。如今中共依然如故, 不改初衷,马的死灵魂却又作了选择!音乐家中不乏民族主义者,作者不妨先研究一下德伏夏克和斯美塔那,再来为马思聪戴上爱国的桂冠。”正巧,我这篇游记的主角就是安东尼.德伏夏克。

我每次游訪欧洲,总带着一个多年的夙愿,在所到之国,寻找伟大音乐家的足迹,是他们给我人生注入了不可多得的内容和欢乐。去澳地利的途中,我和妻子特意在邻近边境的一个匈牙利小镇上买了几束花,一小时后,献给了安息在维也纳市郊的中央公墓的贝多芬,莫扎特(纪念碑),勃拉姆斯,舒伯特和斯特劳斯等音乐家。在布达佩斯当然不会错过拜揭李斯特的故居。如今(2008年深秋)亲临布拉格让我格外兴奋,因为这里的空气和土壤曾养育了一位最杰出的波希米亚音乐家,他的作品始终伴随着我的人生旅途。

在欧洲有两个音乐名城,一个是维也纳,另一个就是布拉格。几百年来布拉格始终是音乐家的朝圣地。当地人的音乐素养很高,因此乐圣,莫扎特曾与布拉格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名作,费加罗的婚礼和唐璜就是选在布拉格首演的。为此,莫扎特也曾感叹,”Meine  Prager  verstehen  mich” (我和布拉格心有灵犀一点通), 此言至今在捷克依旧脍炙人口。

西方古典音乐,无论是器乐和歌剧的兴起和发展,日尔曼人的贡献是独特的。美国有位名叫古尔丁(P.G. Goulding)的音乐爱好者,花了7年多时间,纵览几百本专著,对自巴洛克时代至20世纪后期列出了50名西方最伟大的作曲家,其中排名在最前列的12个音乐家中的10名包括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瓦格纳和海顿等都是德国人,一个是俄国的柴可夫斯基,另一个就是捷克人德伏夏克( 1841-1904)。

我从熟悉德伏夏克,到迷上他的音乐也有几十年了。记得以前在国内的单位里有个家教挺不错的小青工,照现代的语言来说,也是德伏夏克的粉丝。我们经常彼此分享各自的“乐”趣,以致后来见面时惯用“德伏”来打招呼。

1, 捷克民族主义音乐家安东尼.德伏夏克 (自英特网复制)

德伏夏克是个很有传奇色彩的音乐家。欧洲大多数著名作曲家,如贝多芬,贝利尼,小斯特劳斯,比才和普西尼等都出身于音乐世家;而李斯特,肖邦,舒伯特, 梅耶贝尔和瓦格纳等来自房地产商,教育家,银行家和艺术家等上层富裕家庭,从小深受良好的人文教育和音乐熏陶。德伏夏克则出生在布拉格近郊的一个农业小鎮,父亲是个屠夫和小客栈老板,可说是个与正统音乐教养无缘的环境。波希米亚人富有热爱音乐的传统,德伏夏克父亲也喜欢摆弄吉他,却从没考虑过儿子除当屠夫,继承父业之外的其他职业。德伏夏克从外表而言,也像个粗壮,憨厚的庄稼汉(图1),唯一与德伏夏克气质类似的是意大利伟大歌剧作曲家,威尔第(请看旧文“威尔第故居前思感恩“)。

德伏夏克对音乐真正感兴趣可能是12岁那年,他被父母送往离家二十多公里外的舅舅家寄宿,据说有两个原因,其一舅舅漆下无子女,其二则是修炼德语(当时捷克受奥匈帝国的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孩子不懂德语是没前途的)。在德伏夏克就读的学校,有幸遇到了一位音乐修养很高的,叫李曼(Liehmann)的校长。在李曼的训导下,德伏夏克在小提琴,风琴,钢琴和双簧管等器乐不仅人了门,而且演奏技巧也过人一筹,并且还掌握了和声,对位等关键的乐理知识。可好景不长,两年后因父亲的肉铺不景气,德伏夏克无奈回家,放下琴弓,拿起屠刀当上了肉铺的小伙计。

每个出众的音乐家背后都有一个执着的独具慧眼的伯乐。又是那个李曼,给德伏夏克寻找各种机遇发挥自己音乐才能。每逢邻近教堂举行重大活动,总聘请德伏夏克当琴师。久而久之,小屠夫的音乐造旨就连他的老师李曼也望尘莫及。在李曼的一再劝诱和鼓动下,德伏夏克16岁那年,父亲终于尊重和认同了儿子自己的选择,放下屠刀,去布拉格实现他当一个音乐家的梦幻。

不少伟大的音乐家中,艺术人生跌宕起伏,历经沧桑,如马勒,他的作品在去世后才被世人接纳;瓦格纳虽被称誉为歌剧作曲的圣人,但关于他的人品和作品始终是个颇有争议的,有人赞美,有人贬。而德伏夏克自从到了布拉格后,就好比步入青云,一路顺风,他的不少作品百年来一直深受世人钟爱,而且至今还在国际音乐舞台上盛演不衰。这是何故?一个出身低微的乡巴佬,曾经是个杀猪的,为何有如出好运呢?

每年去布拉格的游客中,其中不乏类似于我的德伏夏克的老听众。布拉格国家博物馆特地为我们这批人在2007年开拓了一条称为“踩着德伏夏克的脚印漫步布拉格”的徒步观光专线。沿途贯串了德伏夏克在布拉格47年生活中所留下的足迹,其中有他的旧居,举行婚典和葬礼的教堂以及工作过的音乐厅。这些实物不仅生动地重现了德伏夏克的生活轨迹而且还穿插着19世纪末捷克的文化和政治背景以便我们加深理解德伏夏克的音乐。当然整条线路的最精华点就是德沃夏克博物馆(图2)。

 

2,“美利坚山庄”,德伏夏克博物馆

 

德沃夏克博物馆,嫡属于捷克国家博物馆系统,位于布拉格新城区的 Ke Karlovu 街二十号,尽量靠近博物馆也是我当时选择旅馆因素之一。从下榻处,用不了几分钟就来到了Ke Karlovu街,这是条十分幽静而窄小的街道,二十号是一幢建于18世纪的巴洛克式宫殿式别墅(图1),别名为“美利坚山庄”,曾是布拉格一个上流文化名人的夏宫。由于它外表精致和华丽、室内装饰豪华和名贵,据说是整个布拉格最漂亮的建筑之一。美利坚山庄于1932年被正式启用于德沃夏克博物馆。

3,德伏夏克博物馆馆内陈列室之一

我们走进铁门,穿过前庭,走上正门的台阶,轻轻地用大门上的铁环按了几下,不久一个中年妇女为我们开了门。随着门的慢慢启开,立即传来悦耳的,旋律优美音乐,那不就是百听不厌的斯拉夫舞曲。几乎所有的参观者都在留言本上感叹那令人心情舒展的馆内环境声。德伏夏克自1878年起,用了8年时间创作了16首斯拉夫舞曲,从此这个默默无闻的管风琴手,成了在全欧洲享有盛誉的作曲家。据说,德伏夏克写斯拉夫舞曲原先是受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的影响。这位奥地利作曲家虽只年长德伏夏克8岁,当时已是欧洲最杰出的作曲家,特别是他那花了20年成完成的第一交响乐后,被人们誉为贝多芬的再世!德伏夏克不仅从布拉姆斯得到慷慨的帮助,他们之间还成了挚友。1897年勃拉姆斯去世给年迈的德伏夏克心理打击也不小。

就如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为世人带来了匈牙利民间音乐一样, 斯拉夫舞曲让听众沉醉在波希米亚的民族舞蹈,那甜美,明快和艳丽多彩的旋律之中.怪不得这些舞曲一旦问世就立刻风靡整个欧洲,甚至全世界。 成名后的德伏夏克频频出访欧洲列国,荣誉和嘉奖接踵而来. 可见艺术家首先是珍爱和弘扬自己民族的文化才会在世上得到认同和尊重.

进入馆内,似乎是出席一场严肃的音乐会,特别那天仅我和妻子两个游客,屋内没有丝毫杂音,使得环境音乐变得更加纯静而清晰。记得李斯特的博物馆还要求游客必须穿上馆内提供的软底鞋套,以保持音乐殿堂的肃静和尊严。博物馆收门票40捷克克郎,拍照还要加付10克朗。德沃夏克博物馆共上下两层.楼下是实物陈列,如作曲家曾用过的钢琴(图3, 琴谱和有关文件. 遗憾的是,展物注释全是捷克文,那位忠于职守的馆员虽始终尾随在我们的身后,但彼此之间却没有共通的语言。

 

左,曾是德伏夏克收藏的瓦格纳雕像

    右,德伏夏克被剑桥大学授予名誉博士时穿的博士服

 

在陈列室里我还看到了瓦格纳的雕塑头像(4)。除了布拉姆斯,对德伏夏克影响最大就是瓦格纳,无论是他的早期器乐作品还是晚年的歌剧都有瓦格纳风格的痕迹.据说陈列的瓦格纳头像就曾是德伏夏克琴房的摆设。我曾经看到过一张照片,描述德伏夏克被授予剑桥大学名誉音乐博士时的情景,那件当时穿在身上的博士服(4)就成了博物馆的永久陈列物,它 象征着英国人赋予他的最高荣誉。玻璃柜里陈设了珍贵的德伏夏克生活用品,如领带和手杖等。从悬挂在墙上的照片(5)判断,作曲家不但有个温馨的家庭,而且还是个体贴的丈夫和慈父。他与爱女,奥忒咔(Otylka)的合影令我想起了有关德伏夏克另一种“运气”。德伏夏克特别疼爱奥忒咔,把她视作掌上明珠。她在德伏夏克去世后不到一年,突然死于暴病,年仅二十多岁。有位德伏夏克的传记作家说,德伏夏克早死一年也是运气,否则他还要经历一场难以忍受的白发送黑发的心理折磨。博物馆的二楼是用来举行小型室内音乐会.每星期有两个晚上人们可以聆听艺术家们表演德伏夏克的作品.

5    左,德伏夏克和爱女的合影

       右,德伏夏克夫妇

 

逗留了约一个半小时,我们了告别博物馆,穿过一条宽敞的Stepanska大道来到Zitna.在这条街上,德伏夏克度过了人生的最后的时刻.在这条街上有个布拉格最大的广场,查理斯广场(Charles Square, 6),是晚年的德伏夏克常去的休闲处.德伏夏克有两个嗜好,火车和鸽子.老人经常会在清晨独自漫步去广场,静静地坐在树荫下(7)看鸽子,喂鸽子,融化在悠幽的鸟语花香中.德伏夏克对每一寸乡土的眷恋就是他那崇高民族主义风格的精神源泉. 这股源泉在脍炙人口的”新世界”交响乐中成了洪流.前面提及的音乐评论家古尔丁按奈不住激动的心情说, 若谁不会欣赏”新世界”将是一种耻辱.这番话虽有点偏激,但我确实没有恰当的语言来描绘聆听第九交响乐时内心所感到的甘美,乡愁和对往事的留恋.

6, 环境优雅的查理斯广场

 

美国人对古典音乐的热忱始于19世纪后期,当时大都会歌剧院(MET)创立于纽约.为了与MET相抗衡,纽约一个富商太太珍妮 特瑟伯夫人(Jeanette Thurber)也在1884年创建美国国家音乐院。院长必须享有国际声望的音乐家来担任,毫无疑问,德伏夏克是最佳人选。尽管特瑟伯夫人出高薪聘请,相当于德伏夏克在捷克教授级工资的25倍,还是绞尽脑汁,花了3年时间才让德伏夏克出洋上任。

1892年,刚踏上新大陆,德伏夏克就喜欢上了黑人的灵歌和印地安人的音乐。他对美国学生说,“我深信,这个国家未来的音乐必须建立在黑人的旋律上。这些美妙和题材丰富的旋律是这块土地的产物。未来的作曲家要把精力集中在美国的民歌上.” 简言之,艺术家的情操就是养育自己的那块土地的情结!

7,在查理斯广场的盘根错节的百年古树旁,似乎见到了当年在此兴致勃勃观看鸽子的德伏夏克的身影。

德伏夏克在纽约以80美元月金租下了东17街的327号的一套公寓(注1)。工作之余,他乃不忘自己嗜好,正巧中央公园有一个鸟房,在那里养着鸽子。虽然公园并非举足之劳,但德伏夏克还是要每星期光顾一次。纽约实际上是个岛(曼哈顿)城,他要坐车远行一小时才能看到隆隆来回穿梭的火车,过把瘾。尽管如此,只要有空闲,德伏夏克从不放弃机会去火车站“朝圣“。久而久之,异国的生活,虽然事业顺当,酬老丰硕,但乡愁的滋长无法回避。在这种背景下,德伏夏克着手创作e小调第九交响曲,又名新世界交响曲(From New World)。

第二年的夏天德伏夏克选择去爱荷华州小镇斯比维尔(Spilliville)度暑假,因为那里聚居早期来自波希米亚移民。因想家心切,德伏夏克把父母和6个孩子全接来团聚。据他后来回忆,在斯比维尔度过的是他在美国最高兴日子。还有一个值得庆贺的是新世界交响乐也同时脱稿。

1893年的1215日“新世界”在卡内基会堂首演。当乐队奏完第二乐章“广板”最后一个音符,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许多观众按奈不住激动的心情,起立高呼“德伏夏克,德伏夏克”。这种兴奋的场面在古典音乐会上确实鲜有先例!事实上,第二乐章确实是非常精彩,被评论家誉为能与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的第四乐章和舒伯特未完成交响乐的第二乐章相媲美。

然而”新世界“也迎来了一番争论。美国人喜欢它,是因为他们觉得第二乐章回旋着黑人和印地安人的音乐,体现了新大陆的特殊民族风格。然而德伏夏克本人却矢口否“新世界”有任何明显的美国特征,而是“纯粹的波西米亚音乐”。有关这一争论至今乃未平息,但确信无疑的是“新世界”是在德伏夏克对故土强烈的思念下写成。那种无意识的淳朴和真挚的情感融化在精致娴熟,美妙动听,时而伤感,时而欢快雀跃的乐曲中,每个音符得到了升华,成了人类共通的语言。怪不得美国著名音乐评论家勋伯格把德伏夏克的“新世界”誉为“有世以来所有交响乐中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作品”。1969720日当阿波罗11号的鹰号登月舱徐徐降落在月球的表面,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为宇宙带去了代表全人类的音乐杰作,它就是灌制在唱片里的德伏夏克的第九交响乐,因为崇高的民族主义有普世价值。

离开了查理斯广场,我们继续踏着德伏夏克的脚印行走。不久我们经过了曾担任风琴师的St.Adalbert教堂,来到了布拉格老城Uhelny trh 广场,那里德伏夏克作第一次公开表演。最后我们来到了离查尔斯桥不远的Husova 街。Husova 街位于布拉格历史的中心,建筑大都保持着中世纪的原状。也就是在这条街上德伏夏克开始了他在布拉格人生旅途。在那里的St Giles教堂他受洗礼,在那里有他的初恋和联姻,这段初恋轶事使我想起了他的另一部驶名全球的杰作,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18945月德伏夏克带领全家离开纽约回国度假,高兴地回到了在维所卡(Vysoka)的家,又见到了久别一年半有余的鸽子。在随后的几个月里,他尽心偷闲,清早去教堂做弥撒,然后除了用一部分时间走亲访友外,经常独自在附近的森林里散步,在这片熟悉的淳朴而又神秘幽深的树林里,他完全陶醉在浓浓的家乡韵味中,这不就是在他国所朝思暮想的吗?4个月后德伏夏克必须回美国复职,启程之前他油生起背井离乡的胆怯。回到美国后,短暂的回国度假反而使德伏夏克的乡愁更厉害了,再高的薪酬也留不住他归心似箭的心情。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就在这种请况下诞生了。

大提琴的音质低沉,表演方式单调。著名评论家萧伯纳曾如此贬低大提琴,“一般而言,我宁可在监狱里听一只蜜蜂的嗡嗡声。”大提琴的作品大都是奏鸣曲或弦乐重奏之类的,写大提琴的大作品难度极大,因此尝试大提琴协奏曲的作曲家寥寥无几。海顿,埃德加和俄国的一些作曲家写过几首,毫无疑问,其中德伏夏克的是最受欢迎。

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实在是太勾魂了!协奏曲的主旋律简单,开门见山,从头到尾贯串一通。然而它的变换却如此丰富,多彩多姿。无论是大提琴的独奏,与弦乐和管乐的配合,以致和整个乐队的平衡都很恰如其分,惟妙惟肖。我特别喜爱的是其中大提琴和黑管绵绵的对话。然而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不光是在乐理上是部杰出的作品,更主要的是它的抒情,倾注着作曲家真挚的感情和爱。贝多芬的音乐过于严肃,让你肃然起敬;莫扎特的作品永远给人快乐,忘乎所以;而德伏夏克会让你走进他的旋律,和你促膝谈心,窃窃私语,成了你的知己。

刚到布拉格,因贫困,德伏夏克不得不在业余时间打工,当家庭钢琴教师。也就是在教学生期间,德伏夏克初恋了。爱上了自己的学生Josephina. 尽管使劲了浑身解数,专门为她献了歌,然而Josephina却无动于衷,并嫁给了他人。德伏夏克后来娶了Josephina的妹妹Anna, 彼此相爱终身。当他在创作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时,从捷克传来了Josephina 病重,及后来的死讯,勾起了德伏夏克对往事的伤感。在乐曲中他加上了曾为Josephina写的歌。因此它的每个抒情音符都会让你流泪,让你感觉到当时德伏夏克对故乡那种缠绵,断魂般的眷恋和对故友的怀念。人生多有遗憾,如错过B小调大提琴肯定是一个。

190451日德伏夏克在布拉格走完了他的人生,他的去世,全国悲慟。德伏夏克的最后安息地是捷克名人亡灵汇聚的维谢赫拉德公墓。走完“踩着德伏夏克的脚印漫步布拉格”的全程,在回旅馆的路上,我油然对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产生一种新的悟性。这两者,既是出于动物的生理本能,又是涉及到一种人类精神上的美学。真正的,受人尊敬又具有普世价值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就是一种爱,对养育自己的土地和文化的爱,对同胞的爱。这种爱是真挚的,内在的和无意识的,更不是为权势们所能驾驭的。总之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是人类内在气质,教养和文明的一种标志。

德伏夏克的民族主义受世人敬仰,原因就在于它的广义性,在于他的独立人格。他当然也有自己的政治诉求。朋友中就有几个很著名的捷克民族主义政治家,如V.NaprstekF. L. Rieger 。但德伏夏克始终是个音乐家,尽管1901被当时的捷克统治者,奥匈帝国授予上议院的终身院士,也无损与他的捷克伟大民族音乐家的光辉。

还有一种所谓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却带有杀气和血腥气,是属于专制者赖以生存和暴民无知的标记,与人类文明逆向。它不仅泛滥在当年的法西斯意大利,纳粹德国和苏维埃俄国,也盛行于当今的所有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专制集权国家。就拿西藏问题为例,只要流亡宗教领袖达赖喇嘛啃一声,大都数国人就会变得凶煞一般,面露杀气。我倒要“含泪”劝他们想一想,难道达赖参与49年前那场为建立一个比前朝更野蛮的政权而杀戮上千万同胞骨肉的非正义内战呢,还是与49年以后历次政治运动(包括当今的圈地,征地等经济掠夺)有关,把中国文化,传统和人性糟蹋贻尽,并推向灭绝的边缘?我希望德伏夏克的故事可以给国人一个关于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否则中国社会离不开暴民和专制的交融,始终远离世界文明的潮流。

 

1,经管遭受包括当时总统哈维尔在内的捷克人士的抗议,327号已被拆除,以扩建Beth以色列医学中心。此后,Stuyvesant 广场设立德伏夏克的雕像以作纪念。

2,除特别注明,本文照片均由笔者所摄。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