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一鹤说“前恭后倨,刘少奇伤了毛泽东的心”。何以见得?下面是该文的摘要。 “七大”前后,刘少奇开始不遗余力地树立毛泽东的绝对权威。“毛泽东思想”是张闻天最先提出来的,但把“毛泽东思想”抬高到最高位置的却是刘少奇。刘少奇自己就说:“七大以前,没有树立毛主席的绝对权威,就拼命树。七大以后,觉得不提大家也知道了,就不树了。” 刘少奇的“义举”很快博得了毛泽东的好感,同时也使他自己在党的“七大”上牢牢坐住了党内第二把交椅。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毛泽东对刘少奇是放心的,甚至在相当程度上,是“放手”的。1961年9月,蒙哥马利元帅访华,问毛泽东谁是他的接班人,毛泽东毫不迟疑地说:“很清楚,是刘少奇。他是我们党的第一副主席,我死后就是他。” 这时的刘少奇已经坐在了国家主席的位置,党内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很快刘少奇的内心和行动就有了微妙甚至不小的变化。这种变化也许早已开始,此时不过是变得更加明显或者不再刻意掩饰罢了。这使得毛泽东对刘少奇倍感失望和愤怒,他很快放弃了“接班人”的提法。1965年夏天,戴高乐派特使马尔洛访华,双方又谈到接班人问题。毛泽东习惯地大手一挥,毅然决然地说道:“象戴高乐和我这样的人,是没有接班人的。” 刘少奇究竟做了什么事情,伤了毛泽东的心呢?归纳起来,应当有这么三点: 一是改弦易辙。也就是毛泽东说的搞修正主义。刘少奇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后,一反过去对毛的毕恭毕敬,开始在各种场合有意无意、若隐若现地对毛泽东过去的做法进行指责。他说:“这几年党成为执政党是好事情,是成绩,乱指挥,人家也听你的。但是,继续这样搞下去要跌下台的,再不能这样搞了。” 在实际行动中,刘少奇与毛泽东一贯的做法也是背道而驰,他在经济上猛刮“单干风”,在政治上助推“翻案风”,这一切都逐步接近了毛泽东所能容忍的底线,让毛泽东对刘少奇的用心和忠诚产生了怀疑。 二是推过揽功。正像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一个人的思想一样,毛泽东的错误也不是毛泽东一个人的错误。比如大跃进中的“浮夸风”,刘少奇当初也是一个积极的推动者。《人民日报》1958年9月30日报道刘少奇视察江苏常熟县,听到亩产万斤时,他说:“一万斤还能再多吗?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搞深翻,还能多打些。”但仅仅几年后,刘少奇就已经忘了曾经做过的一切,说:“全国有一部分地区错误是主要的,成绩不是主要的。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与毛泽东“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说法唱起反调,在事实上与自己的过去以及毛泽东同志划清了界限,让自己摇身一变,成了一贯正确的代表。 三是前恭后倨。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统计,说刘少奇在七大的报告中有104处说到毛泽东的名字,而八大的报告中则降低到了4次。与这个数字的减少相对应的,是刘少奇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加强。刘少奇对毛泽东的不恭集中体现在一次研究制定二十三条的会议上。会前,邓小平对毛泽东说:你身体不好,就不要参加了吧。但毛泽东不理,还是参加了。会上,毛泽东讲:“四清运动的矛盾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刘少奇却不以为然,大喇喇地插话说:“是各种矛盾交叉在一起,有四清和四不清的矛盾,有党内和党外矛盾的交叉,还是有什么矛盾就解决什么矛盾为好。”依刘少奇的性格看,若不是他潜意识里觉得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这种情况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这也令毛泽东感到愤怒异常。第二天,他一手拿着《党章》,一手拿着《宪法》,气冲冲地来到会场,将书往桌上“啪”地一摔,说:“这里有两本书,一本是《宪法》,我有公民权;一本是《党章》,我有党员权利。现在,你们一个人不让我来开会,一个人不让我讲话。为什么剥夺《党章》、《宪法》给我的权力?”以致刘少奇不得在政治局生活会上做检讨。毛泽东却说:“这不是尊重不尊重的问题,而是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的问题。在原则问题上,我是从不让步的。” 欢迎点击下列文章: 文革的初衷是建设一个民主、平等的社会 文革还是为了防止形成官僚特权阶层 文革目的之一是防止资本主义在中国复辟 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国际原因 您怎么看总理温家宝的“做人原则”?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对错是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