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20岁以前信马克思主义是无心肝,30岁以后还信则是无xx (记不得 是何人名言。xx说不出口是因为有座右铭三约束,网友不必追问。) 第二节:各取所需 共产主义天堂一言以蔽之,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后来被篡改为“各尽 所能,按需分配”。没那么多东西去取怎么办?伟光正解释说: 1。天堂里物资“极大丰富”。 2。那时人皆圣人,思想水平无穷高,不会去乱取一气。 3。还是要分配的嘛。 请网友们想深一层。先不要说物资能有多大丰富。就算汽车丰富到人手一车, 那时谁去“取”奔弛宝马,谁去“取”天津夏利?你可能说那时汽车没这么个 区别。那公路上跑的车全一个样你高兴不高兴? NBA 决赛那两万来张门票让谁来“取”?你要是建一个球场把所有球迷都装下, 那谁坐前排? 伟光正也发现了这些漏洞。故改为“按需分配”。那就更糟了。分得不均怎么 办?谁来分配?当然是伟光正啦。通往奴隶制之路就是这样建成的。 如果说“各取所需”的漏洞是无视资源的有限性,而“按需分配”在逻辑上则 是自相矛盾。既然“按需”来给,还分配个啥子。“分配”就意味着有一个分 配者来决定,哪些需要是不能满足的。因而必定是不能“按需”的。 结论:无论是各取所需,还是按需分配,这样的天堂都是不存在的。一旦存在, 则非天堂。 至于“天堂”里能否人皆圣贤,有两种对立的流行说法: 1。只要把人的思想觉悟提高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要求,共产主义便能实现。 2。正因为人的普遍思想觉悟不可能达到共产主义的要求,因此共产主义不可能 实现。 樊某认为,这两种说法都不对。而且,在下对此将有震聋发聩的分析。请网友们 容我先卖个关子。读到后面自见分晓。 第三节:公有制和“各尽所能” 马克思天真地假定,一旦生产资料公有,人人都会“各尽所能”。因为人人都 在为那个公有的“自己”工作。 是嘛,你多工作一点,这个公有社会的财富便增加一点,于是你的财富便因公 有而随之增加。人们怎么不“各尽所能”呢?这怎么会是不对呢? 世界上的一切错误思潮,乍一听都是正确的。而大多数人都不具备深入分析的 兴趣,能力和学问。小樊当年也是如此。 马克思的错误在于一无严格定义,二乏定量分析。 首先,“各尽所能”是什么意思?工作8小时就回家那显然没有尽其能。你完全 可以再干一小时嘛。从严格意义上讲,你只要不干活累死,你就没有“尽”你 之所能。老马显然不指忘人人都累死。就是忘了搞清楚这“能”该如何“尽”。 老马的「数学手稿」写得比数学家樊弓还认真。可惜在这个假定上没有做最简 单的定量分析: 在一个1000人的公有社会里。一个人加班一小时所增加的产值,摊到他头上, 只值 1/1000 小时. 这种用1去换 1/1000 的买卖,只有傻帽才干。 反过来,当他偷懒一小时,只损失 1/1000 小时。这种用 1/1000 小时的产值 换取1小时休闲的勾当,绝对值得! 如果这个共有社会是由一亿人组成的,那更是不得了。一个人“尽”其所能,给 那个公有的“自己”增加的财富也是约等于零。他是不是吃饱了撑的才去受累? 想用公有制来促使人人去干那种无法定义的“各尽所能”,是对人性的错误假定 和对数学的错误应用。与马克思的愿望恰好相反,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 正确的结论只能是:公有制是懒惰的温床。马克思在这里可是错得连边都不沾。 Air ball! Air ball! (篮球俚语,指投篮是篮筐,篮板和篮须三不沾) 比公有制私有制谁是谁非更重要的问题是:要搞公有制你去搞啊,谁拦着你了? 从来没听说资本主义社会里禁止开公有企业。你老马找一帮人去试验试验嘛。 (据说以色列就有共产主义公社。) 那马大胡子吃饭都要恩格斯供着,办 不出公有企业本来也没人笑话。可他一不劳神搞试点,二不耐烦建特区,要干 就是全世界工人阶级总暴动。我的妈呀你悠着点行不行。 根据马克思版的五七一工程纪要,那总暴动一旦闹腾起来,就要剥夺“剥夺者”。 全面共产。你那时跟想他打个报告开块自留地,门都没有。 诉诸暴力,有我无他,是马克思主义公有制的两大胎记。真无毒不丈夫也! (注:五七一工程纪要是林彪的武装起义纲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