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全球化时代,中国蝴蝶扇动翅膀,大洋彼岸的美国就感到一阵风:今年5月份中国出口同比大幅增长48.5%,美国这边5月份的贸易逆差就扩大,达到近 18个月来最高水平。尽管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 奥巴马希望中国改善收入分配提振内需,不要过度依赖美国市场;温家宝也承诺中国经济要尽快转型。但一不留神,中国又奔上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老路上去。
于是众多贸易伙伴又开始担心中国没有为平衡全球贸易而付出努力。而国内则担心在这条已经走了20多年的老路上,中国还能奔多远?我的看法是:漠视知识产权 保护扼杀了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并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尽管目前中国还可以倚重内迁至中西部地区的劳密型企业继续出口,但最多也就维持三五年好 光景而已。
一、企业内迁寻找成本洼地
沿海代工企业寻找新的成本洼地始自2005年。当时投资者就开始为原材料、土地、运输费用等经营成本上升而忧虑。2007年末外迁成了风潮,只是有的内 迁,有的迁往东南亚国家。正愁找不到经济增长点的内地各省对这些劳密型企业虚席以待。富士康郭台铭在发生12连跳事件之后,更是用涨薪之举成功地撬动了整 个中国制造,引起了珠三角乃至制造企业的地震。不少企业只好加速迁离沿海地区,无实力外迁的企业则坐以待毙。香港工业总会对珠三角港商进行的一次调查显 示,珠三角约8万家港企中,约有63%以上的企业准备迁离广东。
承接了这些代工企业的内地省份非常高兴,因为效果明显,进入了 GDP快速增长通道:2009年,四川GDP增长率14.5%, 增速居全国第四;广西GDP增长 率是13.9%,全国排名高居第五。
二、中西部地区营造的引资优势
毫无疑问,资本最听利润的话,哪里便宜哪安家。中西部省份于是努力营造引资优势。这些优势大致有:
1、低劳动力成本与税收优惠
这次代工企业的加薪潮,调薪幅度都在20%以上,10多个省市的最低工资标准平均上调幅度亦在17%左右。广东省调整后的工资标准略高于江苏、北京,略低 于上海和浙江。与上海、广东相比,目前内地及西部地区这种劳工价格低廉的“成本优势”尚能维持一段时间:江苏的工资水平只有上海的86%,山东和山西的工 资水平分别只有上海的82%和 76%;而重庆的工资水平只有上海的61%。如果仅就劳动力成本一项考虑,对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迁往中西部地区以降低成本似乎很有吸引力。
中央政府在西部地区推出减税优惠,规定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的企业,可按减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在政府看来,对那些正苦于找不到出路的沿海劳密型企业来说,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与税收优惠,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2、土地价格相对低廉
沿海企业向西部转移还因为西部地区的土地价格相对低廉。7月初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确定今年新开工23项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其中特别提到要适当扩大西部荒 地利用指标。据介绍,中国西部在土地政策上将主要享有两点特殊性:一是在安排土地年度计划时向西部倾斜,适当扩大西部地区利用荒山、沙地、戈壁等未利用地 的指标。二是西部地区的产业经济园区,包括工业开发区等,工业用地基准地价可以适当降低。
据说中央政府主管部门对西部地区的土地价格进行了限定,在新疆、甘肃地区工业用地每亩 8万元,而东部地区的工业用地地价是每亩地8000万-1亿元。
三、中西部地区的劣势:企业生态环境成本过高
但企业在某地能否扎根,还得看企业的整体“生态环境”。一个多月之前奥巴马政府遭遇的故事,可以让读者知道企业成本除了人力、土地、税收之外到底还有哪些。
今年6月中旬,美奥巴马政府宣布,今年前4个月,美国出口额增长了17%,并表示美国有望达到5年内出口翻番的目标。然而,美国大型制造业企业的领头羊伊 利诺斯工具有限公司(Illinois Tool Works)的首席执行官大卫?斯皮尔(David Speer)却指出,这项出口计划极具误导性,他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你经常会听到政客们这么说:‘那些是美国流向海外的就业,它们应该 是美国的。’其实,就业流向海外,多数都有合理的理由――它们流向了市场不断增长的地方”。“我们无法跟人竞争――理由有很多,而工资水平是最微小足道 的。物流、关税、与终端市场用户的距离,这些让你不能从很远的地方提供服务。”
相对于政府首脑而言,斯皮尔对企业生态环境当然更熟悉。他这段话表明,对于企业来说,其成本构成除了劳动力工资之外,还包含物流服 务与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这两项成本在企业总成本当中所占的比重较劳动力成本更大。沿海地区经过30年来的发展,物流及服务等外部条件已臻成熟,成本相对 小;内地除了距离港口远导致的运输成本高,还有各项市场服务条件也不成熟。即使在沿海地区,早在2005年,外资企业已经普遍感受到经营成本(包括运输等 物流成本)上涨及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认为这两类生产要素的进口成本远远高于企业需要支付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沿海地区的劳密型企业中一部分有实 力者正在想法升级换代,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它们不愿迁往中西部,就是因为那里的企业生态环境远比不上沿海地区,在那里节约下来的劳动力成本抵不上由此而上 涨的企业生存成本。
至今世界各国实现从劳密型的低端生产模式转型为技术密集型的高端生产模式,还只有日本、韩国与台湾等少数几国。中国调整经济结构与发展模式绝非通过政治动 员就可以实现。正如我在以前的文章中说过的那样,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完全要看中国的技术创新能力,而一个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与知识产权保护密切相关,正因为 中国几乎放弃了保护知识产权的努力,整个国家丧失了技术创新能力。
上述分析表明,东部劳密型企业迁往中西部地区,最多能将世界工厂的生命延续三五年而已。届时,中国已经濒临崩溃的生态环境也再也支撑不起这座“世界工厂”。
--原载:《纵览中国》,2010-07-19
http://www.chinainperspective.org/ArtShow.aspx?AID=7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