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tor Davis Hanson是研究军事史出身,他的评论总是透着一种历史感。一个人一个事件的大小轻重,在时间轴的不同位置看起来,感觉是不一样的。当下是一个感觉,过 后几周是一个感觉,过后几十年几乎肯定是不同的感觉,如果你还记得。历史感,肯定不仅仅考虑当下。 这次他评论的对象是“后现代文化精英”(Postmodern Cultural Elite)。 “这是个不大精确的词,文化精英很可能包括那些我们的孩子接受教育的大学里的知识人。政府部门里的上层官员是文化精英的一部分,控制电视和好莱坞的娱乐界大人物和企业界高管也是。 文化精英在种族、地域、宗教信仰或部落归属上没有共通性。一个可能的共同的信念,是对证明文化精英身份的名校大学文凭的认同,以及有份让人羡慕的薪水和房子。精英的生活包括不用对生活必需品担心,以及被认为是来自高等教育和超常敏锐性的某些标志。” Hanson进而列出了后现代文化精英的5个特征。 1)不真实。“金钱,特权,和社会地位让文化精英害怕和其他人混在一起,那会威胁到他们的特殊位置,同时他们因为自己的特殊位置和待遇而有负罪感。 于是,这导致他们不断提高伪善的口号的调门,要求其他没那些幸运的人证明自己有道德。”Hanson给出的例子是,文化精英嘴上鼓吹“绿色”生活,但自己 却乘私人飞机,买更大的房子。在种族关系上,他们住在白人集中的富裕社区,与同类富人交往,让自己的孩子去念大学。 2)浪漫化大自然。“文化精英倾向于浪漫化大自然,因为他们与自然接触甚少。能源部长朱棣文宣称加州农场要被清除,而对自己吃的番茄和羊排从哪来根 本毫无概念。”“离自然越远,虚拟性的、符号性的、象征性的体验自然的要求越强。我们越不自己清理食用捕到的鱼,越分不清苹果树和樱桃树,就越会把三角洲 小鱼群这类东西浪漫化偶像化,甚至不惜放弃远方50万英亩的灌溉土地,以确保加州三角洲‘可爱的’小鱼有足够的氧气。” 3)肌肉感。“精英经常保持身体健康,但那完全是靠健身得到的,而不是通过拉锯、挖掘、攀登或开凿等体力工作。”“我们越是从事脑力工作,越会对饮 食、健身和外貌发狂,越会浪漫化、恐惧于、分离于那些真的用肌肉来工作的人。”“现代精英的神经质来自于一方面不从事体力劳动,另一方面渴望自己看上去像 是从事体力劳动。” 4)性别差别模糊。“今天男性的声音比50年前要更女性化。”“性别,不同性别扮演的角色,以及性别差异对精英来说更不明显。”“我担心,今天我们(在观察孩子的潜在婚姻对象时)更关心的是学历、工作或社会地位,而不是这个年轻人设备帮着收拾碗筷,换轮胎或提购物袋。” 5)没逻辑。“文化精英不讲逻辑,可能因为他们不担心丢掉工作或缺钱,因此可以很舒服的拥抱垃圾胡扯。”在他们看来,“严厉处罚不会阻止犯罪。在海 外,军事准备和威慑与‘软’外交和机灵的谈话相比相形见绌。借几万亿美元是‘刺激’经济而不需要还回去。换句话说,深呼吸然后想象一下,你知道的、经验过 的一切正确的事情都是错的。” 文化精英现象不是新鲜事,历史上总有活在泡泡里的一群人,和活在现实里的其他人。活在泡泡里的人经常想在人间建个天堂玩玩,活在现实里的人,知道那 不可能实现,而把精力放在避免在人间搞出地狱上。活在现实里的人,更关心提升自己的生活,活在泡泡里的人目标远大,经常想按照他们设计的美妙样式,改变所 有人的生活。 不是每个有名校博士学位的人都是Hanson所指的文化精英,他自己就是名校斯坦福的博士。他曾在接受采访中提到自己当年从斯坦福大学拿到博士学位 后,回到加利福尼亚老家务农,周围的人把他当作笑柄。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名校和文凭的态度。种地的恐怕不大可能是文化精英,但不等于他们不梦想成为文化精 英。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土地的态度。 Hanson现在还经营家庭农场,尽管他是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的资深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