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成功创业因素之四:高科技领域创业最容易成功
目前,鼓励海归回国创业的领域很多,各地政府也不断推出各种不同的项目。然而,究竟海归在那些领域里创业更容易获得比较优势或成功,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否则大量海归回国创业,入错行,则事倍功半,选准发展方向,则事半功倍。根据我收集的300个海归创业的样本研究,我发现大多数成功回国创业海归通常都集中在高科技领域。其中,集中在互联网、IT和通讯等高科技领域的海归竟占到了70%以上,还有20%的海归集中在咨询、法律服务和教育等领域,还有5%左右是在制造领域。这说明海归在于国外差距较大的高科技领域里创业独具优势,有着本土企业家难以竞争的核心竞争力。相反,在某些国内企业家集中成功的领域,如房地产等,海归却涉猎较少,不到1%的海归创业是在房地产领域,这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现象。
此外,根据北京市政府对海归创业的统计,2005年在北京创业园中创业的865家企业中,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的企业就占了752家,比例高达 87%。海归在高科技领域里创业更容易获得比较优势或成功,也为很多留学归国成功创业的人士认同。亚信公司董事长、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丁健认为,随着中国越来越开放,海归越来越多,信息的不对称性越来越小,国内与国外的差距也越来越小,这对海归回国创业的挑战会增大。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外在创新力度、科技研发力度方面比国内还是要快一些,这也是海归回国创业需要充分利用的一个优势。比如说亚信的创立,当时国内还没有多少人知道互联网,但田溯宁告诉我当时他们在美国就早已经接触到互联网了,就在思考怎么把互联网带回中国。在国内还不熟悉或者尚未起步的情况下,海归利用这样的优势就比较容易成功。
我和早期在美国硅谷创业朱敏聊过,他是网讯公司(WebEx)创始人,同时也是拥有90亿美金美国最大的早中期著名风险投资企业NEA (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的投资合伙人。为了专心在国内发展,朱敏将网讯公司(WebEx)以32亿美金出售给美国最大的网络设备公司思科。朱敏说:“海归创业首先要看他创什么样的企业,我觉得创技术型的企业他还是有很大优势的,比如说做芯片。但对于传统行业特别是涉及成千上万名员工这样的服务业,留学生优势就少了,得跟本土的团队结合,积累人脉关系,恐怕要很长一段适应过程”。
海归选择高科技领域创业,也与中国国内的政策环境和市场因素有关。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政府陆续推出一系列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发展的优惠政策。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中国大陆留学人员创业园已达到110多家,凡是入住园区的海归企业都回享受税收、房租、物业等方面的优惠。比如,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推出5亿元的科技创业基金,国家开发银行提供20亿元专项贷款支持留学生到中国西部创业。不少企业更是直接得到政府科技教育人事部门各项基金的资助,比如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教育部就开始实施的“春晖计划”,就资助了不少像中芯微公司这样非常有潜力的海归高科技企业。
海归在高科技领域的成功创业,对中国大陆高科技产业的推动是显而易见的。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夏颖奇说,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已经形成了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海归企业三足鼎立的局面。截至2006年底,中关村高科技企业的总量达到17000多家,其中留学人员创业企业 3588家,注册资金总额达到45亿元。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陆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有40多家,其中有大多数都是海归留学生创办的企业。香港科技大学教授Zweig的研究也表明,技术是海归回国创业最重要的优势之一。
随着一大批海归高科技企业赴海外上市,为数不菲的海归创业者们因而登上各类中国富豪排行榜。像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控股在纽交所上市后,公司董事长施正荣在2006年度胡润中国富豪排行榜上攀升至第一名,成为当年的中国首富。这种靠理念、知识和科技获得的巨额财富,被大陆公众誉为阳光下的清洁财富。施正荣当年参与创业的一位伙伴回忆道:一开始就有人对企业发展道路表示了质疑,认为要做大企业,还是得靠房地产、建设工程等行业。不过,这丝毫没有动摇施正荣的决心,他依仗自己的技术优势,并坚信太阳能在能源领域的大好前景。这位伙伴至今记得施正荣当年曾说过的一句话:“我们做这个行业,一无污染,二无负担,三不违法,四不违背良心,干干净净地赚钱,何乐而不为?”相对于国内不少土生土长创业致富而背上种种原罪嫌疑的内地富豪来说,海归企业家在高科技领域的成功创业,对中国公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做出了一个非常好的财富示范效应。
中国政府正在大力提倡建设创新型国家,预期在2020年左右国内初步实现现代化。从现在开始至2020年这段可以预期的时间内,无论是天时地利人和,高科技仍然是海归创业的最佳领域。
摘自王辉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