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 this.width=450\" align=baseline border=0> 美国国会近日出台了一份厚达175页的长篇报告,详细比较美国和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这反映出美国对中国软实力相对上升的焦虑。”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副研究员樊吉社这样评论道。他说:“美国开始警惕中国软实力的增长,正采取措施对其自身软实力的受损采取补救措施”。
报告厚达175页
这份报告不主动对外公开,《环球时报》记者在专门刊登美国国会报道的网站上看到,该报告厚175页,题为“比较全球影响力:中国和美国在发展中世界的外交、外援、贸易和投资”。美国国会信息服务部门外交、国防和贸易分部的10多名研究人员参与写作,报告供国会议员决策时参考。
报告说,在过去10年里,中国的软实力也就是通过外交、经济、文化和其他非强制性力量获得的全球影响力,随着其国际地位的提升而增长。美国在软实力的很多方面仍拥有压倒性力量。不过,许多分析家认为美国的软实力相对而言下降了,一些研究显示美国的外交政策明显失去了全球信心。有的专家认为,中国的崛起对美国利益形成严重挑战,但另一些人相信中国崛起的意义是有限的,美国的力量“令人敬畏”。
报告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阐述美国外交利益,中国增长的影响力,以及对美国的意义。第二部分比较中国和美国的全球公共形象,它们如何使用公共外交、国家政策和对外援助等软实力工具。同时考察了军事外交、全球贸易和投资以及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第三部分分析中国和美国在五个发展中地区的外交和经济活动,即南亚、中亚、非洲、中东和拉美。每个地区又按“文化和教育交流活动”、“外交”、“对外援助”和“公共舆论”进行比较。报告还附了39张图和17 张数据表。
450) this.width=450\" align=baseline border=0>
称中国务实外交明显见效
报告在第一部分中说,中国实行的务实外交赢得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注意。冷战结束和中国经济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腾飞后,北京的双赢外交风格注重短期的共同经济利益。由中国自身快速发展带来的日益扩大的贸易、投资和符合需求的对外援助,都强调了互惠互利。中国获得了商品市场、原材料,通过不附加政治和经济条件的对外投资和援助项目赢得了国际声望。报告说,中国的外交风格和不干涉内政的外交原则看起来得到许多国家的欣赏。报告同时认为,尽管中国的影响力上升,美国的优势仍显而易见,包括大量政府之外的软实力储备。一些数据显示,中国的软实力增长也受到一些阻碍,美国的海外形象出现恢复的迹象。美国的世界贸易量超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直接投资远比中国多。美国在中东仍是主导性的外部政治和军事力量,在拉美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强于中国,在欧洲和亚洲拥有充满活力的正式盟友。美国在军费开支和军事能力方面远超中国。
报告说,中国和美国使用软实力的手段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采取的是日渐活跃和务实的外交政策,强调经济互补性。通过不断开放和熟练的外交队伍及中国资助的先进基础设施、公共工程和经济发展项目,中国的影响力和形象得到提升。同时,一些调查显示美国的国际形象自 2002年以来显著下降。一些外国观察家批评美国的国家政策忽视了较小的国家,或者与反恐无关的国家与地区的问题。一些专家说,机构调整、人手不足和不受欢迎的外交政策妨碍了美国的外交和外援努力。
美对软实力受损感到“焦虑”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樊吉社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份报告发布之前,美国国会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现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拜登曾在 2007年要求国会研究处撰写《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其在南美、亚洲和非洲的软实力》报告,研究中国软实力在亚非拉的增长。该报告在今年4月份完成之后,拜登即组织了《全球化时代的美中关系》听证会。如果说第一份报告是为了回答中国软实力是什么、为什么,以及如何影响中美关系的话,这次新发布的报告则是为了比较中美两国软实力的高下,探讨在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美国应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樊吉社表示,美国关注并思考中国“软”、“硬”实力的增长及其对美国外交的影响并非始于今天,现在对中国“软实力”上升的关注主要归于伊拉克战争深度损害了美国软实力,美国对中国“软实力”相对上升的“焦虑”。樊吉社同时说:“不过,这两份报告没有太多强调中国的威胁,即使有,也是担心隐性的软威胁。换言之,担心中国可能和美国竞争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吸引力”。 作者:管克江 梅国平
450) this.width=450\" align=baseline border=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