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77/78级校友聚会侧记
1600多位厦门大学77/78级校友,利用08元旦小长假回母校聚会,纪念国家恢复高考30辏餐窒碜约禾厥獾难?/SPAN>习经历和人生经历。
厦门大学77/78级共有校友2500多人,他们和同届的大学生们有一个共同的经历:十年“文化大革命”,游行、武斗,满街的大字报,不是没书读就是静不下心去读,或者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每天高强度的劳动,接触不到任何的正规文化教育。但他们又都有一个共同点,热爱学习,不放过每一个学习机会。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刘昆曾经在刻印店当学徒,帮收购旧书的小摊贩分拣旧书,长期的翻拣中完成了中学基础教育;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海峰在当知青看守水渠期间,把伏尼契的《牛虻》连续读了六遍……
十年积压,使1977的高考成为中国竞争最激烈的一届高考,当时的报考人数是570万,录取名额为27.297万个,录取比例为29:1。十届的高中生一同来参加高考,所以他们年龄差别大,大的三十多岁,小的才十六七岁;来自各行各业,有应届高中生,也有工人、知青、军人、干部等,他们都没接受过正规教育,他们要做的就是在短时间内提高自己,只有自己能战胜自己,才能从千军万马中闯过那座独木桥。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朱水涌教授是厦门大学中文系77级的学生,回忆起1977年考上厦门大学中文系的“战友”,朱教授称“7701”就是他们的“番号”。他们都有一个沉甸甸的读书情怀,他们都为中国当时连传统文化教育都落后国外而心痛,他们都为了曾经荒废而今重拾的梦想而共同努力。他们的经历也显得那样的不一般:在鲁迅精神的指引下创办“朝花文学社”,恢复《鼓浪》杂志;在海风轻抚的鼓浪屿上与著名诗人舒婷、蔡其矫交流自己的诗作和思想……
“如今的新一代学子,可能难于理解我们这群趟过干枯的历史河床才走进知识海洋的迟到大学生的求知欲望,活得再累,也是我们自愿的选择。”朱教授忆及三十年前的奋斗和追求,依然一腔豪情。
经历了“文革”动荡,见证了党的,参与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人生观大讨论等涤荡心灵的事件,这一代人的命运与国家和社会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高考的恢复,改革开放的浪潮,造就了77/78级大学生不平凡的人生,这一代人也用行动回报了国家和社会。改革开放的脚步坚实,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振兴、和谐社会的构建,77/78级学子的共同愿望就是:希望祖国明天能更美好!
==============================================================================
1977年,中国正式恢复高考制度。1977、1978年入校的大学生,也成了中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从12月30号开始,厦门大学就开始举行一系列的活动。08年1月3日上午,返校活动的“重头戏”——“恢复高考30年,77、78级厦门大学大聚会”在建南大会堂隆重举行。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何立峰、省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陈桦,中共中央台办、国台办副主任孙亚夫,厦门大学校领导、部分师生及77、78级校友参加了上午的聚会。
厦门大 学校长朱崇实首先代表校方致辞,他说,作为77、78级厦大校友中的留校任教者之一,他亲眼目睹了30年来母校的改变。30年前,厦大共有3358位学 生,而如今厦大学生数已经达到36410人,30年前18万平方米的校舍面积,如今也已经扩大到131万平方米。每年的办学经费更是由495万元增加到 13亿元。30年前恢复高考的决定,让包括他在内的许多人的人生轨迹就此改变。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何立峰在致辞中说,77、78级校友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30年过去了,校友们已经从受益者转变为改革开放的直接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不少人已经在厦门各项事业发展中成为骨干和中坚力量。厦门大学建在厦门,始终与厦门的发展同步前进。特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不断向前推进,厦门大学充分发挥了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为经济特区的快速发展,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一批77、78级的厦大校友勤奋地工作,在推动厦门改革开放和各项事业发展的战线上,充分利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和才智,为经济特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何立峰希望厦大校友能一如既往的支持厦门这个第二故乡,继续为推进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中共中央台办、国台办副主任、77、78级学生会主席孙亚夫则代表全体校友,表达了30年来对母校的崇敬,对老师的热爱。在随后的访谈环节里,当年招生的10个系的学生代表上台与主持人面对面,畅谈他们心中的母校情、师生情和同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