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双方正为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协商谈判作出积极努力,并展开相关准备
应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一行将于5月26日来大陆访问。这是新形势下国共两党进一步加强政党交流对话、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中国国民党已成为执政党、两岸关系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并面临难得的重要机遇的大背景下,两党交流平台不仅讨论的议题将更加广泛、内容会更加深入,而且也有能力体现在政策领域。
搁置争议解决问题 5月20日,马英九在就职讲话中呼应胡锦涛谈话,重申将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尽早恢复两岸协商,并按照“搁置争议,追求双赢”的原则,寻求双方共同利益的平衡点。他还认为,两岸走向双赢的起点,是经贸往来与文化交流的全面正常化,台湾方面已经做好协商的准备。
5月22日,中台办、国台办主任陈云林发表谈话,指出台湾局势发生了“重大的积极变化”,两岸关系面临“难得的重要机遇”,台湾方面表达了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愿望”,两岸双方正为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协商谈判作出积极努力,并展开相关准备,并期盼正式恢复协商后,务实解决台湾同胞关心的各种问题,逐步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框架。
回首望去,这样的积极变化,在于3月22日晚,马英九以较大优势取得胜选,“入联”、“返联”两项公投均未过关。
随后,4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海南博鳌会见萧万长率领的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代表团一行,并请他代为转达对马英九、吴伯雄、连战等人的问候,受到海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
这场特殊的会面充分展现了与过去两岸互动完全不同的模式:搁置政治争议,务实解决问题。胡锦涛提出“四个继续”的主张,即继续推动两岸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交流合作、继续推动两岸周末包机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磋商、继续关心台湾同胞福祉并切实维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继续促进恢复两岸协商谈判。萧万长提出两岸直航、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两岸经贸正常化、恢复两岸协商谈判等“四个希望”。岛内有评论说:双方多了积极正面的“动词”。
马英九在当选后表示,认同两岸达成的“九二共识”,未来将按照经济议题、和平协议和“国际空间”的优先顺序推动两岸商谈。博鳌论坛后,马英九宣布由多次访问大陆的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出任海基会董事长,并加紧进行开放两岸交流的各项准备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泛绿阵营虽然还有人按照过去的制式反应攻击“胡萧会”,继续挥舞“矮化台湾”的大棒子,但内部的理性务实声音开始抬头。一批南部地区的民进党籍县市长纷纷表态要在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两岸农业交流中为当地积极争取商机。这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台湾政治环境及民意的变化。
4月 29日,胡锦涛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进一步指出:当前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两岸双方应当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切实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这既表明大陆方面已对当前台海局势及其发展趋向作出了总体判断,也提出了未来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原则与方向。
交流管道高效多元
从1999年海协会与海基会之间的正式管道因李登辉抛出“两国论”而被迫中断以来,两岸交流的任务主要由民间团体承担。在当时的客观环境下,两岸人员包机能够由一开始的主要面向台商、单向、中停的春节包机,逐步扩展到包括所有持合法证件往来于两岸的台湾民众、双向对飞不中停的四节包机,两岸相关民间机构居间沟通商谈功不可没。
2005年起,共国两党共同开启了政党交流的大门。三年多来,两岸政党交流层次高、范围广,并为两岸各界深入探讨如何加强经贸合作搭建了平台,取得丰硕成果。在民进党执政、两岸政治僵局难以打破的情况下,政党交流开辟了两岸交流的新途径,为两岸关系的改善发挥了重大作用。
但是,作为两岸制度化的沟通管道,两会商谈是不可取代的。两岸政治关系改善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正是两会商谈的恢复。两会一旦重开商谈,两岸交流中面临的许多紧迫问题会得到集中讨论与有效解决,必将推动两岸交流进入新阶段。当两岸在“九二共识”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互信时,两会恢复商谈已是水到渠成。两会商谈所取得的进展,会对两岸交流产生关键影响。 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后,台湾政界人士、宗教界领袖、企业家纷纷表示慰问、慷慨解囊,岛内民众以各种形式表达关切、施以援手;大陆方面也把救助在灾区旅游、经商及生活的台湾民众放在重要位置,各级政府和民众对他们悉心照料,帮助他们尽快安全撤离,充分展现了血浓于水的手足情和同胞爱。一场意外的大灾难,为两岸提供了多年不见的良性互动局面,给两岸交流增添了浓浓的亲情,拉近了两岸心的距离。
再加上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一行将于5月26日来大陆访问,显然,两岸交流管道的高效多元,对全面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贸先行文化相随
近年来,在两岸政治僵局无法打破的情况下,大陆方面从“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出发,把和平发展作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大力推进两岸经贸交流,单方面推出了对部分台湾农渔产品实行零关税等优惠政策,采取切实措施为台湾专业人才到大陆创业发展提供便利。在两岸政治分歧短期内难以解决的情况下,务实推动两岸之间的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与相互理解,仍将是下一阶段大陆对台政策的重点。
从另一方面看,过去十几年当全世界都从中国大陆经济快速发展中获得机会的时候,台湾经济这座近水楼台却不能引入源头活水,任由竞争力不断下降,走向“自我边缘化”的困境,总体经济表现由原来的“四小龙”之首沦为末尾。
马英九、萧万长以“经济牌”赢得台湾民众的支持后,一方面接手的是陈水扁留下的烂摊子,一方面又深切感受到民众对自己的生活能够“马上好”的热切期待,加之当前岛内通货膨胀压力大、国际经济形势不佳,其内心的紧迫感可以想见。因此,用两岸经贸的大开放来激活岛内经济便成为新执政团队准备交出的第一份“成绩单”。
虽然未来两会恢复商谈后,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到政治性议题,但至少在今后一段时间,两会商谈的紧迫议题将会是两岸经贸文化交流问题。未来,当两岸经贸议题取得积极成果,两岸各项交流逐步扩大,两岸之间的互信累积到相当程度,各方面的气氛都进一步转暖之时,两岸之间的政治性谈判将水到渠成。
马英九对经济性议题的规划比较具体,也显得迫切,甚至有了较为明确的时间表。从马英九阵营近来透露的信息看,以下三个议题是其近期希望优先处理的:
其一是“直航包机”。过去几年,两岸之间由单向、间接的“台商春节包机”逐步扩大为双向、对飞、不中停的“四节包机”(春节、端午、清明、中秋),已朝直航方向逐步迈进。马英九公开承诺希望将从7月开始,开通台湾桃园、高雄小港与大陆北京、上海、广州、厦门之间“周末包机”的直航,下一阶段再开放台中清泉岗与台北松山,并在年底前达成常态包机,即每天都有正常航班往来。为了避开两岸航线属于“国际”还是“国内”的争议,马英九已接受大陆几年前提出的“两岸航线”的说法。
其二是开放大陆观光客进入岛内。目前为止,台当局仅开放大陆居民第二类(经第三地)、第三类(在第三地求学、工作或定居)赴台观光,第一类即大陆居民通过两岸旅行社直接登岛尚未实现。近年来,大陆方面积极推动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已出台具体的管理办法,两岸民间旅游行业组织就相关的技术性问题进行多次磋商,基本上达成共识,只因受制于政治环境而未能完成“临门一脚”。马英九在竞选期间即承诺,如果当选“一定会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开放的人数将从初期的每天1000人逐步扩大到3000人甚至1万人。
其三是开放人民币兑换业务。目前,台当局仅在金门、马祖等靠近大陆的离岛有限度地允许人民币兑换。马英九公开表示,为了配合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将在台湾本岛开放人民币兑换业务,初期先以人民币2万元为限。
此外,台湾当局从资金额和技术标准等方面放宽台商对大陆投资的限制,扩大开放大陆产品及资金入岛,尤其是投资台湾的基础建设,两岸金融合作都会进入政策视野。随着这些议题的逐步推进,两岸经贸关系有望逐步实现正常化,并在产业界建立策略合作关系,从功能性一体化逐步过渡到制度性一体化。这一切将改变目前主要以制造业合作为主及“台湾接单、大陆生产、欧美出口”的模式:一方面现有的台商加速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朝先进制造业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两岸农业交流、包括金融合作在内的两岸服务业合作将成为新的热点,尤其是后者更将会成为重要的增长点,从而促使两岸经贸关系走向深度互相依赖甚至某种程度的融合。
摆脱“去中国化”的阴影,受两岸经贸交流与人员往来热潮的带动,两岸文化交流就会有新的互动。与过去相比,这一“文化”的内涵将极大丰富:不仅有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记忆,而且还会特别关注两岸同胞现时的生存状态与精神风貌,富有现代气息。其中,两岸注重的青年交流有可能是一大亮点。他们既有相似的体验,也面临着共同的问题。只有当两岸青年朋友通过大规模的交流增进互信与感情,做到心手相连,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两岸关系的美好明天。
作者: 孙升亮 ,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