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4月30日)半夜,被一阵电闪雷鸣惊醒,急骤的雨点噼噼啪啪地拍打着屋顶门窗。想着第二天安排好的户外活动,如果雨就这么哗啦啦的下,那多扫孩子们的兴啊?抱着没准天亮雨就停了的梦想,迷糊中又沉沉的睡去。。。 早上睁开眼,梦想没有成真,雨仍在淅淅沥沥。 这一天的行程满满当当:上午是流动水和静态水生物生态的学习和实地考察;下午是野外生存必备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外加学习河狸的习性;晚上是篝火晚会。 活动按计划开始,科学营老师对流动水和静态水的一番讲解后,就是实地考察了,孩子们兴奋得大呼小叫的。谁还在乎下雨?冒雨行动多刺激啊。 一条泊泊流淌的小溪,就是流动水的代表了。“大尾巴”们除了一路细心的保驾护航外,就是担心这些小“落汤鸡”在水里泡生病怎么办?这看着像是在抢险呢,呵呵。 孩子们在水里尽情地捞啊挖啊,多数时尽管捞上来的都是石子和泥土,竹篮打水一场空,但仍乐此不疲。一旦在网子里发现混杂于石子泥土中有会蹦达的小虾小虫,顿时欢呼声惊叫声一片。我静静地站在岸边,任由雨水肆意地打在身上,深深地被眼前孩子们的专注和热情所感染,一群无忧无虑的孩子,幸福。猛然间觉得孩子们平常这样的机会太少了,该多带孩子们远离都市的喧嚣,走进自然的,可时间就在不知不觉的庸常忙碌中溜走了。前一阵儿子嚷嚷着想去钓鱼,好多次了,就一直没能满足他这么一个小小的心愿,今天看儿子玩得那么开心,就算是个补偿吧。 小溪里折腾够了,下一个目标就是树林里窝着的一个不大的池塘,那就是静态水的考察地了。池塘里的水,没有了小溪的清澈,很浑浊,一网子捞上来的多是黑巴巴的淤泥,这就是想让孩子们看到的比较了。儿子几次无果后,正叹气呢,随后的一提,捞上来的一片叶子上贴着的一个黑乎乎的盘状物,会蠕动,经老师鉴定:是蚂蟥!两头有吸盘,专吸血。俺看到这个,不自觉就是一身鸡皮疙瘩,小时候受蚂蟥“欺负”的阴影还没消除。 下午的节目,了解河狸的习性。“大尾巴”成了孩子们的道具,从头到脚披挂上了河狸的部件,嗯,真像,像四不像,把孩子们笑得东歪西倒的。跟着孩子们长知识,聪明的河狸有一大特性,就是用木头树枝构筑水坝,右侧图片上的水坝就是河狸从锯树(牙齿就是工具)、运输、搭建起来的。 晚饭后,孩子们拿到科学营的T-shirt,争相着到处签下那稚嫩的手迹。儿子的那件得好好珍藏,几十年后,一不留神翻出来个名人的手迹来,不就就发财了,呵呵。 一天了,都湿巴巴的,盼雨停,盼晚上的篝火,就想能围在火堆旁,烤掉些身上的湿气和寒气。老天爷不让点篝火,那就点壁炉,将就吧,好在这室内活动中心的壁炉很大气,烧得旺时,火苗也是噼啪作响。孩子们扛着个大叉子烤 S’more 是当晚的热点。 典型S’more 的样子,烤好的marshmallow,趁热夹到备好的饼干和巧克力中间,捏紧,然后就牙蜜吧。还要再来一块?哈,S’more 是从 some more 演变而来的,不无道理。 (待续) 相关博文: 当儿子的小尾巴…体验美国科学营(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