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日本被視為世界上紅葉最美的國家之一。每年深秋時節,日本人去看紅葉的勁頭一點不遜於春天裡賞櫻花。
日本的紅葉景觀大致分布在原野、寺院和園林。上次去幾十公里以外的茨城縣看紅葉,那是屬於原野的自然景觀。這回又去離家不遠的成田山寺院和成田山公園看紅葉,是屬於園林景觀,也可說是人文景觀。其實日本的很多建築物及庭園住宅都很重視與自然之間的互相結合。很多人認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人人必須做到尊敬自然、順應自然、置自己於自然之中。
記得剛來日本的笫一年,去過日本的古都一一京都市玩過二天。也是一個美好的十月金秋,雖然已記不清去過哪幾個名勝景點。當時日語也不會說,對京都的印象也是一般般世界第三,感覺那些古建築只是北京紫禁城的一個零頭。但對京都的園林景觀非常讚賞,尤其是京都“枯山水庭園”的小巧、靜謐、深邃其特有的環境氣氛,感慨不已,至今仍然記憶猶新。那些疊放有致的幾尊石頭,細細耙制的白砂鋪地,就能對人的心境產生神奇的力量,如同音樂、繪畫、文學一樣,可表達深沉的哲理,而其中的許多理念便來自禪宗道義。聽說這也與古代中國大陸文化的傳入息息相關。另外,京都的楓葉的確也要比香山的紅葉亮而紅。這些天,日本朝日電視頻道每天傍晚在播放有關京都寺院紅葉的迷人,京都的大大小小寺院都已成為紅葉的世界了。可惜近來有些忙,又離得太遠了點。只能期待來年了。
這些年南征北戰也出遊過不少地方,遠至歐州、故鄉,近的當然是日本國內的名勝山水。大凡旅遊之趣不出二途,不是登高臨遠、探勝尋幽、欣賞造化之神奇美妙之外,就是神往於異國的人文之源遠流長,舊址故居、美術館、博物館的瞻仰。可近年令我低回而不忍去,一入便不能出的,好象拜訪各地的寺廟、林園興趣十分盎然。
日本的寺廟很多。上周末又去了成田山新勝寺院,巳經去過三次了(一年中),真是三進三城。當然每一次去的感受都不同。除了秋季看紅葉,冬季看梅花,更多的或許是去膜拜頂禮,冥福祈求幾個心願而已。
成田山新勝寺是個規模宏大的寺院。建於940年,寺院內有日本佛教不動明王的雕像,據說該雕像首先是由弘法大師雕刻的,他是真言宗創始人和日本宗教史上最重要的人物。 新勝寺一年號稱有1000萬參拜客。日本宗教學者島田在其著《無宗教才是日本人的宗教》一書中提到日本成田山新勝寺很有可能是世界最大的宗教聖地。
自己雖然不信什麼宗教,但也絕非是個無神論者,對於敬神的地方總有幾分敬意,看到那些建築壯麗、香火穆肅、儀式隆重的場所,更添一份感動。或許自己感覺老了還是懂了,人是不是應該有個什么正確的信仰?
每次去成田山寺院總要拍許多的照片,曾為它寫過三篇愽文,作過比較詳細的介紹。今天,再次來到這幽靜的庭院中、遊走在寺廟的迴廊間、秋風輕撫徐緩輕盈的腳步,頭頂飄撒漫天飛舞的秋紅,抬頭、駐足、觀望……禁不住產生一種沉思的表情或說一種思古追昔的深沉。這和站在大山中,凝望山野壯気橫秋的風姿,感覺是不同的。或許寺院和園林的景觀比自然景觀,美的更加深沉、蒼茫,讓人感懷悠悠………
日本的園林也不少。再次縱觀日本園林的特徵,呈現的就是一個“自然性”。日本公園內幾乎都建有小湖(池塘)、花叢、亭台、噴泉。一般以池為中心,池中放有水鳥,並伴以小橋。池中還採用岩石仿造海景的容姿,使不易見到海的地帶因而可以欣賞到大海的風景,採取了一些高低、遠近、虛實、動靜的手法來借景、引景園林景觀的魅力。也許日本的地皮太少或者太小的緣故,建造的各種園林、庭院有着類似插花藝術的精緻小巧。園林中的樹木、小湖、天空、土地等常常是寥寥數筆即蘊涵着極深寓意。成田山公園也不例外,不太大,前院走到後院也不超過一小時,但處處以自然為中心,一草一木都協調地融入於自然之中。每個建築又好象都把當地古城的山清水秀、自然風光等盡收在不大的林園之中,猶如一張美麗的寫生畫,小巧玲瓏,趣味融融。更以有限空間創造無限空間,小中見大、似詩如畫,真可謂是大自然的一個縮影。當然這樣的園林無異也是一種精神園林。
一個園林中的特色可以反映了這個民族的自然觀。但事實上那些精緻小巧的“細節”才是日本園林庭院的靈魂。庭園的形象與人的自然觀也是密不可分的。只要懂得愛護自然與自然共呼吸、同生存,才會求得生活的最大樂趣。
這次去成田山寺又拍了許多紅葉照。女兒常嘲笑我,媽媽現在成了“力ㄨラマン”啦。拍來拍去也就這點兒水平,不過自我感覺照片拍得要比去年稍微“上手“些。哈哈“王婆賣瓜”,自贊自誇,味道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