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美国人看中国 刘以栋 全球经济危机,而中国却一支独秀,所以中外媒体对中国经济都是一片赞美声。美国的罗杰思(Jim Rogers) 对华尔街人士的职业建议是: 如果你会讲中文,那么去中国;如果你不会讲中文,那么去当农民;在春晚歌颂太平盛世的主题中,冯巩在小品中对海归的女博士说,你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中国的情况到底怎么样,我没有做过具体的调查研究,不敢妄加评论。但在过去几年里,我也见到一些美国人对中国的另类评论,感觉也有点道理,所以转述在这里,期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请大家想想这些观点是否有其合理的一面,从而能更客观地看待中国和中国的发展。 中国,中心之国。中国作为一个整体,被周围一圈难以逾越的边界所包围,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从地理上看,中国可以大致分为三部分,雨水充足的东南地区,西北的内陆地区和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中国虽然号称地大物博,但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其它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这一残酷的事实阻碍着中国的发展。 由于地区发展间的不平衡,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利益跟海外进口商和投资商的经济利益相近;中国的内陆地区则期望中央把财富从沿海地区调拨到内地;而北京中央则需要保持国家的团结和稳定。现在经济危机,沿海地区出口经济受到沉重打击,而内陆地区对资金的需求一点也没有减少,而北京则必须维持各方面的平衡。 中国领导面临的挑战。鉴于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的历届领导都面临三个必须面对的挑战:维持汉民族的团结,严控边疆地区和保护沿海地区安全。有限的自然资源,使得中国领导面临两难选择,发展国际贸易还是闭关锁国。发展国际贸易,就会导致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产生汉民族内部的矛盾。而闭关锁国,则会导致贫穷。毛泽东当政时,重点在重建中央集权、减少地区差别和驱逐外国势力,但那时大家都很穷。 邓小平掌权以后,深感中国太穷,不能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发展中国经济。所以邓实施开放海外投资,把国民经济从农业和重工业向外向出口业转变。其结果是人民生活标准的普遍提高,同时是中国地区间发展的严重不平衡。 中国的战略安全威胁主要来自美国的海上封锁。以中国现有的海防力量,还不能有效阻止美国的海上封锁,中国的国防战略就是提高美国海上封锁的代价。中国现在的地基导弹、核潜艇导弹和太空发展计划,都是基于这一国防战略。 世界工厂的忧虑。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中国变成了世界工厂,中国的制造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占国民总产值的49%左右(相比之下,美国占20.5%,英国18.2%,日本26.5%)。但是,制造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建工厂需要早期资本投入。工厂建好以后,固定成本已经在那里。同时,中国的资本市场不健全,工厂融资渠道有限,股票投资很少,投资资金基本都是借来的,这样又增加了工厂固定成本负担。一旦产量上不去,工厂不能全负荷运转,企业就会天天亏本,面临破产压力。 快速增长的代价。从1998年到现在,中国每年国民总产值的增长速度是10%左右。在过去十年里,中国的国民总产值增长了两倍以上。因为中国以前是计划经济,法制不健全,在这样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因为贪污腐败等人为因素,经济发展很难都合乎经济发展规律。在经济快速增长时,这种不合理投资不一定会显出其弊端,但在经济放缓时,过去投资方面的浪费就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所以,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固然可观,但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未必很高。现在世界发生了经济危机,中国过去经济增长的质量将面临考验。 出口经济的前景。因为中国的自然资源有限,所以中国发展的是出口型经济。出口型经济的最大悲哀在于,它必须依赖买家。不管中国有多少外汇储备,不管中国的技术多么先进,也不管中国的劳动力多便宜,中国必须依赖外国人的意愿和能力来购买其产品。 外国人买中国产品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的物品便宜。中国物品的价格主要受工人工资、原材料价格和运费等因素影响。工人工资太低,中国就不能产生利于社会稳定的中产阶级。原材料价格上升,中国出口产品就失去了利差。 中国石油资源有限,主要石油消费靠进口,而中国不能控制世界石油价格。如果油价过高,运输成本就会大大增加。如果政府补贴运费,就会减少外汇储备;如果不补贴,中国产品就会失去价格优势。 我看中国发展的未来。中华文明五千年,中国人充满智慧和才华。外国人看到的中国问题,中国人自己肯定也会看到。现在中国在世界各地投资能源和原材料,我想主要是从未来战略安全的考虑。同时,大家也要看到中国未来发展的困难和阻力,而不要仅停留在中国光辉的一面,只看到中国富裕的沿海地区。因为中国的沿海地区只有4亿人口,而内陆地区却有9亿人口。愿中国的明天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