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QE3 和世界央行印錢行動的影響 劉以棟 美國和世界各經濟大國央行的大規模印錢計劃,將給世界帶來混亂和災難。未來五年內,世界各國都將面臨通貨膨脹和社會動盪的壓力。未來投資將面臨投資回報和投資安全的雙重挑戰。 2012年9月,美國的中央銀行,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引進了第三次量化財經政策,QE3,即每月購買400億美元的房屋按揭抵押債券(MBS),直到美國經濟進入正常發展軌道。 雖然很多讀者的財經知識已經跟國際接軌,但是我還是想簡單介紹一下QE3的背景材料,幫助那些沒有時刻跟蹤世界財經新聞的讀者,了解一下QE3的歷史材料和世界財經大環境。 QE3,可以被簡單翻譯成第三次定量寬鬆政策。QE 是英文單詞定量(Quantitative)和寬鬆(Easing)兩個單詞的開頭字母。QE3是相對於第一次寬鬆政策(QE1)和第二次寬鬆政策(QE2)而言。跟QE2和QE3相比,QE1 的定義並不明顯。因為QE1出來的時候,人們並沒有預見到QE2和QE3的到來。回過頭來看,QE1起於2008年底,到2010年三月份結束。當時正值2007年到2009年之間的金融危機的最恐怖時期,美國聯邦儲備銀行購買房屋按揭抵押債券向市場注資。在這個QE1過程中,聯邦儲備銀行購買房屋按揭抵押債券1.25萬億美元,政府部門債券0.175萬億,總共超過1.4萬億美元。在QE1過程中,聯邦儲備銀行也把聯邦利率(Fed Fund Rate)削減到0.25%。注意,這裡的計量單位是萬億。以美國人口三億計算,即人均五千美元。 QE1結束以後,美國經濟又開始迅速惡化,所以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於2010年11月引入了QE2。QE2在2011年6月結束。在QE2期間,聯邦儲備銀行購買了六千億美國美國政府債券。除此以外,QE1期間購買的債券到期以後,聯邦政府也把還來的錢用來購買新的債券,所以實際數額應該高於6千億美元。 雖然這裡的QE1,QE2 和QE3是以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的寬鬆財經為主線,但在這段時間裡,世界其它主要經濟大國如歐盟,日本和英國都有類似的寬鬆財經政策出台。2008年經濟危機以來,英國中央銀行購買了大約六千億美元(3750億英鎊)的英國政府債券,達英國政府發行的債券的30%以上,是典型的貨幣化債券國家。 繼美國的QE3以後,日本的央行在今年九月下旬決定增加購買一千二百六十億美元的債券,把總購買量增加到一萬億美元。而在美國的QE3宣布以前,歐盟的央行行長已經宣布,不惜一切代價購買債券保衛歐元。雖然歐盟的央行行長沒有宣布購買多少債券,但是截至今年七月,歐盟的央行資產總額已經超過三萬億歐元,可見歐盟央行在過去幾年購買債券的力度之大。 既然全世界的中央銀行都在大量印發紙幣,那麼我們就在這裡分析一下寬鬆財經政策的前因後果。 從歷史的角度看,世界中央銀行的寬鬆財經政策是基於美國大蕭條時期的歷史教訓和日本過去二十年的經濟停滯。在美國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大蕭條時期,因為金本位的貨幣政策,所以發生了通貨緊縮,物價下降,人們推遲消費,這樣就造成了惡性循環。物價下跌,人們推遲購買和消費,逼迫廠家和銷售商為了資金周轉進一步降價。新一輪的降價讓消費者感到物價還會下跌,從而進一步推遲購買大宗物品,導致惡性循環。 美國的經濟學界認為,羅斯福總統的偉大成就之一,就是引入新政,打破金本位的貨幣政策約束,從而走出了通貨緊縮的怪圈。在美國人的心目中,羅斯福總統是僅次於華盛頓和林肯的偉大總統之一。他帶領美國人打贏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同時使得美國經濟走上了復甦之路。從羅斯福總統的個人經歷看,他出生於富貴之家,但因為個人殘疾(腰以下癱瘓)的緣故,使得他能同情弱勢群體。 相對而言,美國的主流經濟學界認為,日本過去二十年的經濟停滯,是因為日本的財經政策不夠寬鬆,不夠大膽,所以才有二十年的經濟停滯(Lost Decades)。而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的現任主席伯南克是研究大蕭條方面的經濟學家,他也認同美國經濟學界的經濟刺激政策觀點。所以,當2008年的經濟危機來臨時,美國及世界各中央銀行引入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政策也就有其合理性一面。 經濟學屬於藝術類學科。跟理工學科相比,經濟政策難以重複試驗。對同樣的現象,不同的人可以得出不同的結論。現在的世界經濟領域,基本可以分為凱恩斯(Keynes)學派和奧地利學派(代表人物Hayek)。凱恩斯學派主張政府干預經濟發展,從而避免經濟危機的惡性破壞效果。奧地利學派則主張讓經濟自由發展,通過經濟發展規律來淘汰不合理的經濟活動參與者。根據凱恩斯學派的觀點,羅斯福的新政導致了美國大蕭條時期的結束。根據奧地利學派的觀點,因為羅斯福總統的新政,才導致大蕭條時期持續那麼長時間。如果沒有羅斯福總統的新政,那麼美國的大蕭條時期就會提早結束。當然,凱恩斯學派和奧地利學派都有其合理性一面。近代的經濟學大家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就介於這兩大學派之間。 不管不同的經濟學派的觀點如何,但他們有一點共識,寬鬆的財經政策將會帶來通貨膨脹。正如弗里德曼所言,無論何時何地,通貨膨脹總是貨幣政策的結果(Inflation is always and everywhere a monetary phenomenon)。 雖然美聯儲擔心通貨膨脹,但美聯儲更擔心通貨緊縮。為了防止通貨緊縮的發生,美聯儲寧願冒通貨膨脹的風險。不僅美國中央銀行持這種觀點,世界其它主要國家的央行也都持這種觀點。在這種共識下,未來世界各國發生通貨緊縮的概率基本為零。 寬鬆財經政策除了將引入通貨膨脹以外,還將導致貨幣貶值。貶值的貨幣可以增加本國的出口競爭力和減少債務國的債務負擔。在這種認知下,我們可以預見,世界各國的寬鬆財經政策會持續很久,根本不會在短期內停止。 美聯儲期望通過寬鬆的財經政策來降低失業率,用我們中國的話說,叫緣木求魚。美國人叫推繩子(Push The String),根本不會產生效果。美國的失業率,有其結構性原因,跟利率沒有直接關係。 根據美國政府統計數據,美國有大學文憑的群體的失業率是4.2%,而沒有大學教育的群體的失業率是14.2%(2011年數據)。而美國現在的理工科(Science,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統稱STEM)畢業生供不應求,給許多中國留學生留下了就業空間。這種教育水準的差異,不是美國的利率政策可以改變的因素。相比而言,中國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而許多地區卻出現民工荒,折射了中國產業結構的悲哀。 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的兩個任務是:控制物價和提升就業率。美國的國民經濟中,大約三分之二的國民總產值是民眾消費。現在美國的貧富兩極分化,導致了窮人沒錢消費,富人無意消費。因為美國的寬鬆財經政策,日常必需消費品價格一直在漲。食品價格、醫療保險價格、大學學費等消費已經壓得老百姓喘不過氣,所以也就不敢亂花錢。而美國的富有階層,家裡一切齊備,也沒有太多消費需求。在這種情形下,聯邦政府的寬鬆財經政策,只會導致日常消費品的進一步增長,卻不能提高就業率。 西方國家印錢計劃的另一效果是,貶值貨幣,變相賴賬。國家濫發紙幣,將導致其貨幣貶值,其效果是增加出口競爭力,貨幣化債務。當錢變得不值錢了,以前欠的債務也就不值錢了。現在很多投資人熱衷美國政府債券投資,認為美國政府債券是投資安全天堂,在不遠的將來,他們將會為這種投資行為後悔。 總體來看,美國和西方國家的印錢計劃,將導致物價上漲,民不聊生和局部戰爭。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為了保持出口份額,也會通過印錢來減少本國貨幣增值壓力,被迫引進通貨膨脹。在這種國際大環境下,未來投資戰略應該是保證本金的安全和保證購買力安全。錢存銀行可以保證本金的安全,但不能保證購買力。購買股票等投資,可以保值,但可能要面臨本息無歸的風險。 從保證本金的角度,可以做一些貴重金屬如金銀方面的實物投資。如果購買實物不方便的話,可以購買跟實物掛鈎的基金。 從保證購買力的角度,要做生活必需品方面的股票投資,如食品,肥料等跟日常生活直接相關的股票。購買股票時,注意要有現金流來源。因為QE3的影響,現在世界股市都處於高價位。購買股票應該在股市主要指數從現在下跌10%以上再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