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世界热钱真面目 刘以栋 虽然大家都在谈论热钱,但是人们对热钱并无统一的定义。简单而言,热钱,就是追逐短期高回报的钱。银行里的热钱,主要指对存款利率比较敏感的存款。利率高时,大量热钱流入;别家利率高时,热钱就离开,让银行经营困难。因为银行存款是短期的,而银行贷款是长期的。如果上个月的存款,今天作为房屋按揭贷出去了,明天储户来取钱,银行就很为难。少部分储户这样做,银行还容易应付,如果大部分储户这样做,银行就会被挤兑破产。 银行系统的热钱让银行经营困难,国际上的热钱却让国家的财经政策难以控制。曾经席卷整个东南亚国家的亚洲金融风暴,就是热钱造成的恶性事件之一。 当然,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东南亚国家经济危机有其自身的发展不平衡。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东南亚各国蓬勃发展,造就了“亚洲经济奇迹”。但是,这个经济奇迹更多来源于投资建设,而非生产和消费的均衡发展。当东南亚国家的债务远高于国民总产值时,世界著名炒家索罗斯等就看到了机会,大量卖空泰铢等亚洲国家货币,导致东南亚国家货币汇率一落千丈,国家和个人财产损失无数。 索罗斯等国际炒家操纵的热钱,主要以对冲基金,私募基金,机构投资基金和信托基金等形式出现。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作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从部队归来,省了几千块钱,想跟富爸爸一起投资赚点钱,富爸爸告诉他,用他的钱投资是违法的。作者很奇怪,难道你们在做非法生意。富爸爸告诉他,他们做的是合法投资,但用他的钱去投资就是非法行为。 这个故事包含了美国的一项法律规定:对冲基金和私有基金的进入门槛。根据美国的法律规定,投资对冲基金和其它私人基金的最低年收入要求是20万美金,或者投资资产超过一百万美金。虽然许多读者已经满足了这些要求,但大家对对冲基金可能仍然感到陌生。其原因在于,对冲基金不可以对普通大众做广告。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这方面的信息很少。 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等投资工具主要为富人服务,所以政府对它们监控非常松,基本没有什么规章要求。它们几乎可以投资天底下的任何一种投资工具,卖空,使用财经杠杠,投资期权期货市场,投资外汇市场,投资高风险股票或者债券等不一而足。这些热钱投资工具没有投资透明度,没有政府监管,完全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投资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的也不局限于个人,很多美国大学基金和美国州政府的退休基金,也被用来投资在对冲基金等另类投资工具里。所以,即使你从来没有听说过对冲基金,你的退休金里面可能已经包含了这方面的投资。 对冲基金以外,国际金融机构的交易资本,也在充当热钱的角色。在纽约和伦敦等城市,许多金融机构都有庞大的交易大厅。交易大厅里的交易员的工作,就是倒卖证券赚钱。所以,虽然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世界上热钱的规模,但我想它们应当在千亿美元到万亿美元这样的等量级内。 热钱追逐短期高回报,但短期高回报并不容易取得,所以热钱管理人员通过影响新闻媒体来赚钱也就可以理解了。现在新闻通讯发达,各种各样的消息在短时间内可以传播到世界各地。而每时每刻,你都可以看到“专家们”对市场的“权威分析”。根据我的观察,许多“专家评论”也不过是他们的个人观点,对错参半。有些人发表一些耸人听闻的市场预测,结果只是证明他们的预测是多么离谱,应验了无知则无畏的俗语。 更可恨的时,有些“专家”可能会根据自身的投资利益,睁着眼睛说瞎话。2008年石油价格一百四十美元一桶时,有著名投资银行研究部门出来讲,石油价格要涨到300美元一桶,现在两年多过去了,油价不到100美元一桶。你以为他们那时真的认为油价会涨到300美元一桶吗?他们不过想让你高价去买他们手中的存货吧了。2009年初,石油价格跌到40美元一桶时,又有著名投资银行的研究报告出台,预测石油价格要跌到20美元一桶。那时大的投资公司通过租油轮购买石油,同时在期货市场出售远期石油供应,从中赚取差价。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高科技股疯涨时,所有的研究报告都是“买入”。有股票分析师一边自己做空,一边发表“买入”报告。跟无知的评论相比,误导民众的财经评论更加可恶。中文中的“立场”一词,在这里就非常传神。老百姓说,屁股决定脑袋,说得更实在。 操纵热钱的炒家们不但会误导民众,而且可以干扰美国政府的财经政策。每次美国总统选举,每个总统候选人背后都会有一些亿万富翁做后盾。有人说,朋友是月亮对着月亮,相互借光。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盘现在就被保尔森的对冲基金所雇用,美国前财长拉宾就曾经被花旗银行所雇用,美国前财长保尔森及其手下干将都曾经就职于高盛公司……这样紧密的人员关系,很难让人相信华盛顿的政策不受华尔街方面的干扰。 现在世界经济危机,美国宽松的财经政策更是给热钱来源起了火上浇油的作用。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有双重功能:控制物价和增加就业率。因为经济危机,美国失业率接近10%,其实实际失业率远超过10%。也因为经济危机,美国物价指数增长比较慢。面对这种局面,以伯南克为首的美联储采取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刺激政策,先把短期利率砍到接近零水平。之所以没有砍到零,是因为那样现金基金就没有办法运行。加上管理费以后,就变成了负利率。低利率以外,美联储又去购买债券,也就是印钱;印钱一次不行,又开始了第二次的六千亿美元印钱计划。如果这次还不行,大家可以期待第三次,第四次……就像愚公移山一样,是没有穷尽的。 面对美国政府的无聊印钱行为,中国政府很无奈。中国现在的外汇政策,是跟美元汇率挂钩。美国大量发行美元,中国要维持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汇率,就要发行人民币来购买美元,导致中国通货膨胀。如果中国不发行人民币购买美元,人民币对美元就会增值,降低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减少出口市场份额,影响中国的就业市场。如果中国继续发行人民币去购买美元,那么买来的美元怎么办。购买美国政府债券,明显是赔钱买卖,因为美国以后物价上涨是比较肯定的事;购买战略资源,人家不卖;购买先进技术,人家也不卖;去买黄金,黄金不能吃,不能穿。 相反,因为美国政府的宽松财经政策,所以现在世界上许多热钱在寻找出路。面对美联储印钱的决心,美元贬值是迟早的事,国际热钱也在寻找下一个投资热点。目前来看,现在的投资热点是实物和发展中国家。实物方面,黄金价格刚创了新高,美国的农场价格也创了新高,粮价,油价和学费都在往上涨。中国方面,因为大量热钱涌入,推高了中美贸易顺差,给人民币汇率增加了压力。现在大家都预计人民币升值,所以更多的热钱涌入套利,形成了恶性循环。 虽然热钱在全世界兴风作浪,我们也不要把热钱过于神化。管理热钱的经理也是人,是人他就不能控制未来。在英镑阻击战中一次盈利十亿美元的索罗斯,在东南亚金融风暴中也出尽风头。可是他在科技股泡沫中,因为过早的卖空科技股,所以在2000年初关闭了他的量子基金,功亏一篑。跟量子基驰名的老虎基金,也因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卖空高科技股,也在2000年初关闭。 在这次美国金融危机中狂赚150亿美元的保尔森(仅跟前财长同姓,没有直接关系),当初卖空房屋按揭抵押证券时,因为心理压力太大,不得不到纽约中央公园去跑步来减轻心理压力。如果美国房屋市场推迟一年跌价,他可能就会破产。要知道,能赚150亿美元,就可以赔150亿美元。以为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可以在市场中赚钱,那是对热钱经理的过度神化。 热钱是富人的游戏,普通人不玩为好。普通人没有富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大,也没有热钱经理的信息来源广,同时也没有时间。在中国财经制度很不完善的情况下,内部消息可能被用来做犯法交易,新闻媒体也可能被误导,给大家传来虚假信息。简单的办法是以不变应万变,股票指数高涨时,取部分钱出来,放在现金帐户里;股票指数暴跌时,用现金去购买股票,维持股票和现金之间的一个平衡。不要为别人的暴利而心动,他赚他的钱,你赚你的钱。 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自然会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去对付热钱的进出,大家要相信国家的智慧。中国最近在原材料方面做了许多投资,就是一个把热钱转换成实物的有效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