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大约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夫子时代,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孔夫子试图解读夏,商,西周三代上下至少一千五百年的历史,研究与总结中华文明发展的文学成果,哲学思想,历史演变,政治制度和国家管理体制。孔夫子坚持述而不作,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开办中国私学之先河,虽然终生不得其志,但他完成了一番传承中国文化的大业。 孔子的时代,尚不存在物美价廉的纸张,文字书写极为不便,有关夏商周三代的文字记录时间跨度极大,史料极端缺乏,孔子所作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今天,我们的考古工作者即使新发现几个商周时代的古文字,都算是重大的考古发现。 孔夫子做学问的方法是述而不作。孔夫子明确宣布自己并没有特殊的发明创造,或提出新的理论,他仅仅是总结前人的历史和经验。他尊从述而不作的学术原则,实际上是放弃了成一家之言,为一代宗师的雄心,只为尊重历史史实而工作。 夏商周三代历经千年,分属不同的地理区域和发展阶段,流传下来的东西极多。把不同时代的文化成果,特别是道德规范辑合在一起,必将导致各种文化概念之间的混乱,缺乏严谨的传承和内在逻辑,显得杂乱无章。孔夫子并不担心概念混乱和概念之间是否存在严谨的内在逻辑关系,他以述而不作的形式,原汁原味地归纳和记录中国文化的真实历史进程。他要为人们提供真实的史料和案例,供人们在此基础之上学习,研讨,思考,吸取经验教训。他重视道德教育,有自己的倾向性,但他没有像西方世界的学者那样,宣称某种道德规范来自上帝或神,或来自于清晰的纯粹推理。 头脑中装满千年的历史案例和现实事件,孔夫子足可尽善尽美地诠释智、信、圣、仁、义、忠等抽象概念,即使请他讲解我们现代人所谈论的民主与人权,也一定会精彩绝伦。但从孔夫子述而不作的原则来看,他在教授学生时不会使用标准答案,不会脱离时空,讲解抽象的道德观念,不会提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 在孔夫子的概念里,所有东西都是活生生的。他的教学方法更类似于现在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每个抽象的概念之下都由无数个历史史实和案例支撑。只是后来的儒家学者们,坐在书斋里,违背孔老夫子述而不作的原则,往往脱离实际,创造出一套套伦理道德的条条框框,将案例教学法改成背书加八股文,束缚人们的独立思考精神,把活的儒家思想搞死了。 德育问题 我们现代人解读孔夫子,主要是根据其弟子辑其生前片言碎语而成的《论语》。《论语》开章第一篇中的一句话是:他人或出于无知,或出于误会,或由于不了解实际情况,而不理解你的所作所为,不知道你的真实能力,每当这个时候,是他人冒犯了你,而你并不因此怨恨他人,以这样的人生态度做人,不正是我们所说的“君子”吗?(“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德育,在今天,依旧是所有教育的中心环节。 当我们看到中国的高考状元学生申请哈佛和耶鲁等美国名校被拒时,绝不是因为智商或情商等素质问题,而是这些名校不清楚这些同学的人品。这同理于民间武术大师招收嫡传弟子,先看人品。这里的假设是,道德基础决定着一个人与其所在社会的关系,决定着一个人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贡献者, 还是吸血鬼,寄生虫,破坏者,仰或犯罪者。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西方社会,尤其重视此一方面。 如果不把德育教育搞成死背教条,难点有许多。 一是一个人扮演着多种角色,他即可能是父亲,儿子,朋友,政府官员,也可能同时是学者,流氓,强奸犯,或敌人。而每个角色需要有相应的道德规范,你不能用对待父母的同样亲疏标准对待朋友或敌人。这个道理决定着世上没有类似普世价值的道德标准。 有的宗教说“爱”是普世价值,因为人类都是同一上帝的子民,但从历史来看,这一普世价值从未在全世界范围内通行过。同理,用温廉恭俭让的道德标准约束政府行政官员很好,但政府外交人员按此道德规范对外谈判就会出问题。 德育,中心环节是价值判断和取舍教育。 第二个难点是,社会道德体系有诸多种,采用哪个体系比较合适。中国有诸子百家,西方也是教派林立,每个体系都强调自己的优势。 儒家的道德规范多为正面的,积极的,建设性的,个人服务于他人和集体性质的,倡导社会和谐的。儒家之外,道家也许是较儒家更为古老,更为传统的中国道德理论派系。相较于儒家的理想主义,道家是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 成功的中国德育教育历来是儒道兼修,两者不可偏废。在本人看来,儒家类似于阳,道家类似于阴。单纯的儒家道德规范看起来过于迂腐,单纯的道家道德规范看起来过于阴柔和狡诈。而两者的互动与结合,则产生出不可思议的结果,产生出长盛不衰的中华智慧。如何将两者结合,在于个人所在的教育环境,社会环境,个人悟性和个人修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休 德育-如何做人是所有文明共同的主题。只不过,不同的文化采用不同的方式实施德育。中国文化当中,德育教育基本是个自我修炼过程,所谓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中国人为什么会沉迷于武打小说?因为武打小说的心理暗示均为人的不断修炼,最后修炼成半人半神状态。中华文化认可多神论的存在,而且人和神之间是互通的,人可修炼成神,神也可转俗成人。 实质上,道德和德育不仅是简单的是非判断问题,它同时也是智慧问题,它处于智慧链的最高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