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是儿时的企盼。一年到头没多少油水,等到过年就可以大快朵颐了。春节临近的时候,乡下人偷偷宰了猪,悄声运进了城,通过亲戚朋友暗中介绍,把肉卖了。我家就是偷摸买肉的主儿。冬天多买一些肉也不怕腐烂,东北的阳台在冬季也是很好的冰箱。过年那会儿,会有好一阵可以吃到肉。过年还有个好处,平常添件衣服很难,到过年说不定会有一件新衣服穿呢。
门上贴了对联福字,窗前挂上了红灯笼。家家户户准备一些花生瓜子糖果之类的零食。亲朋好友从初一就开始走动,各家各户地拜年。爸爸在房间里与客人们高谈阔论,妈妈在厨房炸里脊,炸丸子,炸虾片,蒸馒头豆包糖三角…,小孩子们东串西闹,一会儿抓点吃的,两会儿放点鞭炮,到处都透着喜庆。小年,三十,初一,初三,初五都要吃饺子。一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一边说笑,难得的相聚时刻。
等到自己成家了,过年就变了味。先父后几年一直住在我那里,他叨叨说,如今什么东西平常都能吃到了,也不盼着过年了。亲朋好友走动的也少了,打打电话彼此祝福,小辈回长辈那里聚一聚。在家里吃饭嫌麻烦,在餐厅订餐好了。小孩新衣服多得已经失去了新鲜感,压岁红包却越来越大。每年年底,我都会去银行换些百元新钞,预备给孩子们压岁。老爸小气,摆弄他那两个宝贝钱:给孙子50元,外孙子50元…… 我看不上眼,把你的钱都收好吧。我把预备好的新钞红包都准备好了,记得给孙子200元,外孙200元,其他孙辈的亲戚小孩至少100元…… 同事小孩总结过年:饺子,饺子,还是饺子!
出国几年,虽然唐人街还有点春节的气氛,但家里已经没有太大的兴头了。亲朋好友请上一两家,聚一聚,又喝不得酒,轻描淡写地就过去了。第二天该上班还上班,该上学还上学。女儿学ESL的时候,老师去唐人街买了些花花绿绿的条幅,布置教室,想要有点中国新年的气氛,可女儿一进教室就让老师彻底失望了。原来老师贴的是开工大吉、双喜字……
现在春节最大的节目就是打电话。不能回家和老人团聚,让我们深感歉疚。打个电话问候拜年就是我们尽孝心的方式了。
祝大家“猪”年快乐,万事如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