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课的议题集中在culture shock (中文怎么说,是文化冲撞?)。我很佩服老外学者的一板一眼,又调查,又论证。头头是道,说出culture shock经历的几个阶段。语言深刻晦涩,害得人云里雾里老半天弄不明白。我琢磨琢磨,用中文来诠释这深奥的“理论”,那就是第一阶段,“见山是山”;第二阶段,“见山不是山”;第三阶段,“见山又是山”。同学问我,什么意思?
意思嘛,很简单。当你刚出国,如来到温哥华,你的感觉怎样?哇,好美啊!好山好水,清新空气,蓝天碧海,人们还礼貌友善……新奇,兴奋,对新生活和未来充满了渴望。这就是移民(或留学)生活的蜜月期,也就是第一阶段——“见山是山”。可当时间流逝,原来的新奇和兴奋慢慢减退,又遇到了很多困难:语言障碍,别人的行为很怪异,自己的善意又被误解,学习和就业都不如预期想像,前途充满了困惑和迷茫。这就宛如进入了山中,你不再看到山水之美,看到的只是荆棘、泥泞、乱石,感觉到的是疲累和无望。向上,看不到目的地,向下又无路可退,只好硬着头皮往上爬。这就是第二阶段——“见山不是山”。当你经历了努力和挣扎,攀上了山顶的时候,终于松了口气,这时定睛一看,这山宛如仙境,美伦美幻。到达了第三阶段——“见山又是山”。在这一阶段,逐渐认识本地文化并调适自己融入其中,学业有成,安居乐业,又看到了美丽的景象。但这一阶段不是单纯回到原始状态,而是一种升华,不再新奇和迷茫,而是接受和融入。
我相信踏入异乡的你我,大概都能体会到这其中的意境。我的老师是英国移民,他说他刚到加拿大不久,心理充满了挣扎。“One day I loved Canada; another day I hated Canada.”但是现在他以他是加拿大人为傲。如果你说,Connie, 我还没体会到。别急,光明在前方,只要肯努力,你一定能看到。当然,如果不努力,那我可不敢保证你能看到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