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懒得正经在诗坛上为拙作《七律·新年杂感》所涉典故或出处给了很多注解,都很到位,我非常高兴,也十分感激。 在写作该诗时,有些是有意思地的引用典故,有些则是顺口而来。有数百甚至上千的读者在本人博客、诗坛和网友阿妞的博客的读到过这首诗,我相信部分读者不完全理解其中所有“内涵”,所以把网友懒得正经的注解专门贴出来,并增加一些我有意引用的典故。 原诗: 东篱把酒月无声,独步菊丛倦鸟惊。 所在安心为故土,无须勒马望长城。 人情世事学和问,骚客逐臣浊与清。 难咽蹉跎白首味,孤云入剡看前程? 网友懒得正经对出典的注解: ――――――――――――――――――――――――――――――――――― 东篱把酒月无声: 坐东篱而盈把。 《庭菊赋》 【唐】杨炯 独步菊丛倦鸟惊: 老身闲独步。 《李留守翰林旧事》【宋】白居易 移尊就菊丛。 《池上幽境》 【宋】白居易 鸟倦飞而知还。 《归去来辞》 【晋】陶潜 无须勒马望长城: 独立望长城。勒马问归程。 《望江南/忆江南》 【宋】连妙淑 难咽蹉跎白首味: 世事蹉跎成白首。 《老将行》 【唐】王维 孤云入剡看前程: 君问前程事,孤云入剡遥。 《润州南郭留别》 【唐】皇甫冉 骚客逐臣浊与清: 骚客逐臣是指象屈原那样作离骚的诗人和被放逐的重臣,这些人物及他们激浊扬清的事迹,永远留在千秋后人的评说之中。 如: 宣室求贤访逐臣。更惊骚客後归魂。《赠刘司户》《贾生》 【唐】李商隐 ―――――――――――――――――――――――――――――――――――――――――――――――― 增加: ――――――――――――――――――――――――――――――――――――― 月无声: 【唐】李冶《明月夜留别》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所在安心为故土: 苏东坡词 哲宗元祐元年,苏东坡友人王定国南迁,苏东坡问其侍儿柔奴:“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即是吾乡”。苏东坡因而赋词一首:“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虽是戏谑之言,其中亦有苏东坡真意存焉。这真意恐怕就是对“心安”的追求,否则一生处于优患之中的苏东坡,恐怕就难以做到坦然超脱,安闲自在,随缘任运,也就写不出“一蓑烟雨任平生”了。他的“只从半夜安心后,失却当年觉痛人”和“逢人欲觅安心法,到处先为问道庵”应是个证明吧。 不管是安心,还是心安,对客观环境的要求都是一样的,都必须是能让人安心或心安的,原乡正是如此。 骚客逐臣浊与清:屈原与渔父的对话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人情世事学和问:《红楼梦》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