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小的时候,我少不了和其他妈妈大谈妈妈经。呀呀学语的孩童很难区分人称代词“你”“我”“他”。我老公编了一首童谣:
你、我,他,是一家,有爸爸,有妈妈,还有一个小娃娃。
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做游戏。爸爸先说歌谣,第一次面向宝宝,第二次面向妈妈,不同的人称不同的手势;妈妈说歌谣,做手势;然后宝宝说歌谣,做手势。几次下来,宝宝完全明白了人称代词的用法。
父母自编歌谣故事甚至小游戏,应情应景,小孩自然容易理解,也常起作用。如女儿小时候洗澡的时候很不爱洗头。我就给她编了个故事,说她的头发就像一个大森林,里面住了很多小细菌。如果不洗头,小细菌就会生很多很多,弄得宝宝痒痒臭臭的。妈妈给宝宝头发打了泡泡,小细菌就以为下雪了,纷纷跑出来玩。细菌妈妈忙跑出来说危险,快回家。可小细菌们就是不听话,这时宝宝妈妈一冲水,小细菌和细菌妈妈就被冲进黑暗的下水道里去了。
女儿上幼儿园,实在是斗争了好一阵儿。下班回来,我和她在院子里玩起了游戏:她是妈妈,我是宝宝。我嗲声嗲气地央求她:“妈妈,你今天别上班了,在家陪我一天,好不好?”她温柔而又爽快地回答:“好,妈妈今天不去了,在家陪宝宝。”停!我马上修改剧本:如果这样,妈妈工作就丢了,谁挣钱给你买好东西呀。重来,这次小妈妈耐心地说,“不行啊,妈妈得上班啊。那你得早点来接我。”“好!”“你第一个来接我。”“行!”不行,我又得修改剧本….. 一次一次,剧本修改到我想要的结果,她不断地说服我这个“不听话的孩子”。说服了游戏中我的同时,她也完全明白了做妈妈的苦衷。
孩子生病,上医院、吃药打针都是个费劲的事儿。每次上医院前,我得一遍又一遍讲勇敢的小兔灰灰上医院的故事。最后我家宝宝也勇敢地去了医院:吃药时闭着眼睛张大嘴,一副视死如归的表情;打针时趴在妈妈的怀里一动也不动,眼泪含在眼圈里,忍着不让掉下来。看她那副坚强样儿,我的鼻子都酸了。
别的妈妈跟我说,你家的宝宝真懂事。我说我真的着实花费了不少的心血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