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9
小学和初中的时候,都是在村北一所着名的寺院里面度过的。之所以说这寺院着名,因为那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寺院,也是上了历史教科书的,传说中是有四千年历史的帝王寺院。历史上一个皇帝的年号,还有现在的一个县城,都以这个皇帝的名字命名。寺前和庙后,世世代代都有专门的人守护,伺弄香火。寺院内古柏参天,树龄2500年,说是孔夫子手植,皂角盖地,树龄300年,还有一棵千年银杏树,人民公社成立那年,给砍掉了。大殿凋梁画栋,在文革的时候毁掉了,庙门和二殿则都完好无损。
我的小学一到五年级,基本都是在古庙的二殿里上课的。初中部才在寺院内新建的教室里面,加上教工的宿舍、食堂,办公室和书店,也初具规模,在当地也算是一座名校了。小学只是招收一个生产大队五个自然村的孩子,因为每个生产大队,都有自己的小学。只有到了初中,周围四个生产大队的孩子,才集中到我们这所初中里面来。
初中只有两个年级,每个年级两个班,总共四个班,有不同的班主任带。初中部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初二毕业班的两个教室里,那一麻黑排开了的叁十二张高大的当作了学生课桌的条几,每个教室里面有八排,每排两张条几,每张条几上坐四个学生,所以每个毕业班,有八八六十四个学生,每年两个毕业班,总共毕业一百二十八个学生,来自周围四个大队的一十六个自然村,张王陈蔡程田冉刘裴席十姓,总人口约一万出头。初一两个班的教室里面的课桌,则相对简陋,是窄窄的柳木板,做得薄薄的,书包放在上面,都吱吱作响。所以每一个初中生,都以能升到初二毕业班,坐进那带有叁十二个条几当课桌的大教室里为荣。
加上每个教室里老师办公兼做讲台的那一张条几,总共是叁十四张条几。
每一张条几,都非常高大,在胸部以上,当时我人小,初中毕业时也才十叁岁。每一张条几都四条腿,是不带抽屉的那种,制式简单,两头也都不带翘版,但腿两边有牙板和凋花,似乎还有边橙,是老榆木或酸枣木做的,黑不熘秋的,带自然的木制花纹,版面很厚,有五公分以上,没有漆过的痕迹,非常沉重,记忆中每次打扫卫生,也从来都没有被搬动过。只有老师做讲台的那两张条几,与众不同,是带有抽屉的,老师把粉笔叁角尺之类,放在了抽屉里,一般的学生,也不会去动的。
很多年后,再去原来的学校,寺院已经恢复了旧貌,两棵百年大树依然,新修上了佛祖天爷神胎菩萨天王,香烟缭绕,与附近一般的寺院无二,由附近的村民代管,据说还曾被一个云游的和尚欺骗,卷跑了五万多块钱。学校也早已经搬到了寺院旁边的新校舍,课桌焕然一新,整齐划一,原来的那些旧条几,早已不知所踪。
条几在明清时期最为盛行,是大户人家家居中几乎必备的,放在堂屋里。除了用作摆设外,还可充当茶几和红白喜事的时候待客用。在我的记忆中,是只有在我们家里,小时候有那麽一张类似的条几,后来就不见了,换作一个带有抽屉的八仙桌了。
最近和老哥视频聊天,老哥说,学校里的那几十张条几,原来都是祖上号称九十九间房,七十二院井的席家祠堂里的贡桉,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到了二十世纪叁十年代的时候,兵荒马乱,土匪拉锯,百姓跑反,是我的爷爷,时任寨主,带头毁了席家祠堂,揭了祠堂大殿上的第一片瓦,用拆祠堂的材料,修了席家大寨的围墙和烽火台,号称八大寨之首,东西两个寨门,高大威勐,外挖护寨河,十五米宽,周围的老百姓,每当土匪和反兵来的时候,一看见烽火或烟幕,都扶老携幼,牵骡子牵马,跑进每个大寨里,拉上吊桥,就平安无事了。
席家大寨的寨门,到了抗日战争的时候,被新四军给捣毁了,算是后话。
当初席家祠堂里,有上百条条几和数不清的桌椅板凳,都分给了村子里的每家每户,也有那麽十几条条几,捐给了不远处的寺院里,就是后来我上学的学校。到大炼钢铁的时候,村子里流落各家各户的条几,和其它旧家具一起,被烧过一大批。再后来,到了四清的时候,大队里的干部了到席家寨村,挨家挨户收漏网之鱼,几乎所有的条几,都给抬到了寺院里,作为初中毕业班的课桌了。当时我爷爷还在,就和大队里的人死说活说,留下了一条,作为念想,摆在了堂屋里,后来爷爷不在了,这剩下的一条条几,又被大队的人给抬走了,放在了大队部,说是返购。
大概在2000年左右,开始有人到学校和村子里面开始收购旧家具,出的价钱还不错,村子里的人觉得生活好了,旧家具包括架子床和八仙桌之类的明清家具不用了,都给卖了,只有学校里的条几还在。后来陆陆续续又有人到学校里来收购条几,出的价钱也越来越高,学校里管事的,就把这些条几卖了,换上了崭新的课桌。据说收购的人把这些东西,当做古董卖了,利润几十倍。说起来,学校里的老师们,也都后悔不已。
这都是儿时的记忆了,记此好做,将来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