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了一个访谈节目,是由Road2College,申学指导机构的发起人 Debbie Schwar 邀请 纽约时报畅销书,Who gets in and Why, a year inside college admission 的作者Jeff Selingo 和The Burning Glass Institute 的总裁Matt Sigelman 一起探讨美国大学专业选择和职业前景的有关话题。
上篇提到文理兼备,手握多样技能的大学毕业生是职场上的抢手货。他们的工资收入与其它背景相似的同龄人相比,要高出20%到30%。下面这张图列出各种技能对工资收入的影响。
浅橘色代表普遍需要该技能的职业占职业总数的比例。 红色代表该技能对工资收入的影响。 豆绿色代表在2019-2022年间,掌握该技能的增长情况。
影响力排在最具价值的基础(核心)技能的第一位。接下来是咨询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协商能力,领导力,指导力,革新力,演示(演讲)技巧,预报,和平衡预算的能力。
大家都知道,不是所以的人都喜欢生化,工程技术,数学,计算机科学方面的工作。原因在于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多种多样。有的人擅于左脑思维,逻辑,理性是他/她们的特长,但还有一部分人用右脑思维,在直观,想象,创造力偏重的领域里更加得心应手。
在大学里主修人文科学,如哲学,历史,英文的学子们今后在职场与其它专业的同龄人相比,收入方面的差距会一直存在,并越来越大吗?下面这张图预计了不同学科在整个职场生涯中的收入总和。可以很直观地看出不同专业的收入总和有很多重叠区域。
文科生的收入在初入职场时与理工科毕业生相比,差距比较明显。但在工作10年左右,文科生的收入逐渐追平,并且许多被认为低薪领域的毕业生一生中的收入实际上与高薪领域的毕业生一样多。
关于这张图,我其实有几个问题,图中没有细分比如以英文,历史,政治学为主修的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是什么?初/高中老师?大学教授?律师?报社记者?文案编辑? 这些职位在同一专业中所占的比例?就职的单位是私人机构还是政府?比例如何?在我看来,对某些人来说,职场范围选择越大,自由度越高的专业,个人的满意度可能更高吧。
举个例子,假设80%的英文专业毕业生(包括名校毕业生)的最终职业是在私立初高中做一名老师,那么英文专业的职业自由度相对较低,对某些不喜欢以教书为生的人来说,英文专业可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又或者,假设大部分学历史的毕业生需要进入法律界才能获得较高收入。学历史意味着今后要做与法律相关的工作,对于不希望涉足律师行业的历史生来说,这样的信息知道的越早可能越好。
从访谈节目听到了一个很有价值的知识点,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因为市场需求巨大,不同学校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在薪酬方面没有差别。对于同时被几个CS专业录取的高中生来说,选择奖学金给得多的大学也许对一个家庭来说更为划算。
美国大学是如何准备他们的在校生进入职场的呢?答案是大部分的高校认为找工作是大学生们自己的事,大学不需要提供很多帮助。前面提到的职场所需的核心技能,大学普遍认为他们所提供的教育中都包括,但是在帮助在校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经验上,大学所做的其实并不多。排名越靠前的学校做的就越少。
所幸的是,找工作是大学生自己的事的这种观念正在慢慢改变。排名比较靠后的大学在帮助学生顺利进入职场这个方面做的更好。主持人特别提到 Drexel University, Northeastern(东北大学) 等几所大学的 Co-op 项目。Co-op 是合作教育的缩写,大学为在校生提供一年到一年半的全职工作机会,从而帮助他们在毕业前获得所学领域的实践经验。从Co-op项目毕业的大学生在职场非常受欢迎,Co-op是大学在校生们应该充分利用的学习机会。
如果所在大学没有Co-op项目,应该鼓励大学在校生在三年级的暑假找到一份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习工作(internship)。因为这份实习工作对找到一份正式工作至关重要。
实际情况是,80%的正式工作在暑期实习结束前就提供给了实习生们(intern)。当在校生进入四年级开始着手找工作时,市面上的正式工作机会其实已经没有很多了。
80%的美国企业在二百多所美国大学里招聘可用人才。这个数据也许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美国的大部份企业招聘范围之广超过US News 上排名最高的那20,30所。但美国有将近4,500所大学,如果在选择大学上过于别出心裁,四年后进入职场的选择也许不够让人称心如意。
大学校友之间的联系对职业选择大有益处,在校大学生们应该充分利用。在校生们不仅可以在申请某一个职位上求助校友的帮助内推,也应该对于职业方向,公司的选择方面多多向学长们请教,吸取宝贵经验。
受邀参加会谈的两位访谈者都认为大学在校生们在与校友们的联系上做得不够多。校友们其实非常愿意花心思在学弟,学妹的大学经验和职场规划上,毕竟同窗经历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过程之一。然而,大学在校生们大多停留在申请某一职位时才找校友请求帮助,而没有更深入地了解校友们的个人职场经历,后者其实更有价值。
(完)
关于美国大学专业那些你也许不知道的事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