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时抽空看了几部电影,贾樟柯的有两部《世界》和《三峡好人》。大约三年前在北京,毛推荐我们看过他的《站台》,可以说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站台》风格低抑,一切都像是时间摩擦过站台发出的一声叹息。通篇山西话、看似突兀,全不相关连的场景,背景的喇叭音乐常常有喧宾夺主的功效――也许这是导演的刻意而为。人物面目和性格都模糊不清,也几乎没有高潮。不是在说故事,时代的潮流倒是异常显明,有点“大浪淘沙”的意思。很有个人风格,虽然在我看来,作为电影略有些晦涩。 《三峡好人》就平实很多,也揉进了更多对下层民众的关怀。当然走到哪里仍旧是山西人的故事-这一点上导演对故土的执着热爱尽显无遗。憨直、木讷的韩三明去四川奉节寻找十六年前逃走的老婆和女儿,然而正值兴建三峡工程,众多的当地人不得不背井离乡。老婆最终找到了,女儿仍失散,韩三明只有将生命作为赌注回到山西的黑煤矿,跟着他的还有几个没有选择的民工。 电影无异于一副长江中游朴实的风俗画,和现实社会百态图。韩三明的生活,和其他许多没有话语权,因而沉默的大多数的生活,仿佛已经被这个世纪所遗忘了。粗黑苍老的面容,笨拙木然的表情,一块五一晚上的旅店,低矮破漏的船舱,搪瓷碗里白花花的面条,花生米和土豆丝的下酒菜,没有家庭四处奔走糊口的流浪者,他们背在背上黑黢黢的铺盖和全部家当。 这样的人是城市里E时代一族可能鄙视,可能同情,也可能无法想象的。这样的生活却真真实实地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在众多我们所不知道的角落里,有许多为了生存的最低限度苦苦挣扎的人。他们已经挣扎了这么久,以至于没有了怨言,也没有了辛酸。忍受是唯一的出路,就连死亡的愁音也不会震动太久。因为生命太粗糙,也太鄙薄了。 韩三明们在我看来是可爱的,他们在没有出路的世界上忠诚地向前。贾樟柯在我看来也是可爱,他没有沉醉于自己的“苦”,而是将普罗大众的“苦”以一个良心的热度来真切地表白。这样的“苦”因为有了关怀而不再冰冷;这 样的“苦”里也还有半颗“大白兔”的香甜。 E时代的空间,似乎是容不下这样的“苦”了。美景般的时尚和娱乐裹挟着情欲和自恋不断冲击我们的耳目:荡漾的乳房、奢侈的色彩和变形的愁伤。不过,纵然我们可能在这一切里偶尔有些什么享受,那真正在灵魂深处发声的却只是三峡长江不息的水波。 不切题的一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