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我们的青年小组邀请叶老师来作一个简单的心理学讲座,题目是《我们为什么会不快乐》。内容讲到现代心理学的几个主要流派,特别是每一流派对人快乐与不快乐的来源的解释。 心理学在现代是一个受到很多重视的,比较时髦的学科。心理学关心人的心理存在状态,试图规划出人心灵的线条与轨道,塑造健全理想的人格,帮助人们实现心理健康。所谓心理健康,在我粗浅的认识里,是对自我的合理认识,使之可以享受生之快乐,合宜处理自我与他人和世界的关系,积极地对待明天。 在浮华和紧张的工业社会里奔波,人们每一天都面临着自我实现和外在环境之间的巨大张力。每一个有限的个体在资源有限的社会里,在一个由选择,比较,竞争等等元素组成的社会里求生存和发展,情感和心智的平衡需要有相当的智慧,才不至于偏离自我的预期和社会的期望。 商品社会挑起人们丰富无穷的欲望,人类对未来更多样化世界的展望也自是雄心勃勃。但是,与花团锦簇的外在物质蓬勃相对应,内心的枯竭和愿望却一再向人们发出警讯。不快乐的人越来越多,而快乐却成为稍纵即逝的,难以长久保存的奢侈品。人们渴望得到压力的舒缓和内心的平安,而心理学就是这样一个相对实用的帮助。 人是生存于文化中的,所以为了解人心痛苦和快乐的根源及形式,文化哲学甚至宗教也被纳入心理学的视野。这是心理学很有意思的地方,也从侧面印证了人心灵的复杂性和个体终极的不可规范。 在心理学几个主要流派中,弗洛伊德说超我和本我的争斗使人痛苦,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是根源,弗兰克尔相信人需要寻找生存的意义。我相信意义的潜在需要和其满足是极其重要的,而由阿德勒对人自卑感的诠释,我想到人的自我形象。当我们把快乐建立在与外在世界的比较的基础上,那实在是摇摇欲坠的。因为人总有不如别人的地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使谁某一点上比别人强,建立在这种比较基础上的,其实是偏狭之乐,因为它有意忽略了人的多侧面和根基上的平等。 认识耶稣的人可以看到一个丰富完美高贵的人格形象。祂的温柔与谦卑,平稳和笃定,热爱与真淳,忠诚至于献身的榜样。祂拥有完满无缺的智慧,祂不以这个世界的事物来衡量和指导自己,因为祂有更高的标准,这就是创造世界万物的神的标准。 这样的神给我们的是一个温暖的怀抱,祂为我们每一个人付上死的代价,祂也按照我们本来的样子接受我们。不是基于我们多么有成就,也不是基于我们的外表,甚至不是基于社会的道德评价。祂对我们的爱就是这么单纯,以至看起来有点愚拙。只有当人可以细细品味的时候,才会知道那是多么恢弘浩大的高越,难以诉诸文字,也不是出于这个黯淡的世界。 有这样一个神的标准和祂对我们爱的实践,我们真的不必自卑。绝对的标准已经立定,他人的眼光岂不是微尘?有时候想想,人的一生是不断犯错的一生,这是何其沮丧的一个事实。可是主耶稣在我们每每做错的时候仍然原谅和帮助,只要我们回归祂的心怀。祂的眼光不在眼前的三两小事,祂在意不断鼓励,将祂巨大的支持和力量灌注在我们的一生当中,使我们与祂越来越相像,生命的道路必然越来越欢然广阔。 前一段看到乔伊斯梅尔的《控制你的情感》,受过伤害、性格痛苦扭曲的作者,在主耶稣的爱里胜过那长时间控制自己的负面情感,沮丧、愤怒、自卑...任何一个有着长期负面情绪的人都会知道,真正地改变自己是件多么艰难的事情。不过就像一首诗歌里唱的“在祂没有难成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