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萬維讀者網 -- 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首  頁 新  聞 視  頻 博  客 論  壇 分類廣告 購  物
搜索>> 發表日誌 控制面板 個人相冊 給我留言
幫助 退出
 
人間菩提  
分享一些好文,自利利他,共建美好的人生。  
我的名片
亦宛然
註冊日期: 2012-03-27
訪問總量: 2,789,112 次
點擊查看我的個人資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欄
最新發布
· 淨空老法師: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 淨空老法師: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 淨空老法師: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 淨空老法師: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 淨空老法師: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 淨空老法師: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 淨空老法師: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友好鏈接
· 二野:二野的博客
· 老幾:老幾的博客
· 落基山人:落基山人的博客
· 挑挑揀揀:挑挑揀揀的博客
· 李公尚:李公尚的博客
· 半截懶人:土斯的博客
· 老度:老度的博客
· lone-shepherd:牧人的博客
· 小花園:小花園的博客
· 一支筆:一支筆的博客
· 俞頻:俞頻的博客
· 和顏清心:和顏清心的博客
· 汝諧畢:汝諧畢的博客
分類目錄
【淨土詩】
· 或詩或偈演成章
· 省庵大師勸修淨土詩--(一)我教
· 望江南  (元)白 雲
【淨空老法師-淨土大經科註講記】
· 淨空老法師: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 淨空老法師: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 淨空老法師: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 淨空老法師: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 淨空老法師: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 淨空老法師: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 淨空老法師: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 淨空老法師: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 淨空老法師: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 淨空老法師:淨土大經科註(第四
【女兒的歌】
· "女兒的歌" Belle - "Lend Me Yo
· 【女兒的歌】-Howl''s Moving Ca
【釋迦牟尼佛五百大願】
· 釋迦如來五百大願
【阿藏佛國朝聖記】
· 尼泊爾大地震見聞記, 2015/04/25
· 阿藏的緬甸佛國朝聖記 3-4-5
· 阿藏的緬甸佛國朝聖記 1
【佛菩薩莊嚴相】
· 阿彌陀佛
· 地藏菩薩 聖誕
· 佛陀
【淨空法師法語】
· 中秋節--花好月圓人長壽
· 《老和尚的身教》 -前言 和 序一
· 淨空老法師答疑解惑
· 淨空老法師答疑解惑|因果篇16
· 問:現在整個世界經濟不好,人民
· 淨空老法師答疑解惑|因果篇14
· 淨空老法師答疑解惑|因果篇13
· 淨空老法師答疑解惑|因果篇12--
· 淨空老法師答疑解惑|因果篇11
· 淨空老法師答疑解惑|因果篇10
【因緣果報】
· 新年新希望—-祝各位新年快樂
· 邀請函: 今逢殊勝因緣,佛菩薩
· 懂因果就能趨吉避凶—果報(第一
· 淨空老法師答疑解惑|問:請問如
· 問:佛教的護生觀,請問應如何走
· 淨空老法師答疑解惑|因果篇15
· 淨空老法師答疑解惑|因果篇14
· 不是這四種緣分,不能感召到一家
· 【為世界和平祈願文】文/星雲大
· 如何改變命?--從了凡四訓做起--
【佛門禮儀】
· [轉] 佛珠‘背雲’的解說
· 高僧開示:拜佛的意義(ZT)
【成佛之道(印順導師著)】
· 成佛之道(增注本)第五章 大乘
· 成佛之道(增注本)第五章 大乘
· 成佛之道(增注本)第五章 大乘
· 第五章 大乘不共法 (1)
· 成佛之道(增注本)第四章 三乘
· 成佛之道(增注本)第四章 三乘
· 成佛之道(增注本)第四章 三乘
· 成佛之道(增注本)第四章 三乘
· 成佛之道(增注本)第四章 三乘
· 成佛之道(增注本)第四章 三乘
【靜思語】
· How to 清涼心地
· 忍一忍,笑一笑,想一想,靜思量~
· 甘願
· 微笑,是最美麗的語言
· 靜思語
· 母親節快樂--父母恩重難報經-(證
· 每日靜思語---證嚴上人
· 每日靜思語---證嚴上人
· 證嚴法師靜思語-能達到忍而無忍
· 證嚴法師靜思語--擴大愛心,止息
【證嚴法師說故事】
· 證嚴法師說故事:生死自在處紅塵
· 證嚴法師說故事:「找自己」的青
· 證嚴法師說故事:馴象記
· 證嚴法師說故事:掌廚事的老和尚
· 證嚴法師說故事:誰是真正的美人
· 證嚴法師說故事:女人的清淨之愛
【佛典故事】
· 看圖聽故事
· 佛典故事--妙慧童女10問佛陀開示
· 網上浴佛--(齊來網上浴佛 洗滌
· 《法句經‧故事集》--
· 佛典故事---謗罵世尊的婆羅門
· 慈童女的故事
· 佛典故事
· 佛典故事--「七個兒子和一根拐杖
【現代佛教的成就者】
· 佛光山星雲大師圓寂
· 留下金剛心:百歲圓照比丘尼
· 覺海同慶: 中國十大肉身菩薩之一
· 現代佛法成就者-----112歲海賢老
· 《天涯共此時》 20131231 台海記
· [轉載]驚嘆:圓寂坐缸三年後的彌
· 淨空法師墨寶(2)
· 21歲男生 崔冠宇往生生命記錄---
· 佛城寺魏國興居士預知時至準時往
【RICKY創作坊】
· 掛爐鴨與荔枝柴 (RICKY)
· 少年Pi 與他的夥伴們 By RICKY
· 反叛相對論(二)
· 反叛相對論
【名著集錦】
· 新年賀詞(ZT)
· 論語別裁(南懷瑾) 第02章 為政
· 莫言小說《生死疲勞》在線閱讀
【你可以不生氣(作者:一行禪師)】
· 你可以不生氣之一---快樂的修煉(
· 你可以不生氣 ---〔譯者序〕 我
【六道輪迴之奇聞異事】
· 阿彌陀佛, Pray for her/him!!!!
· 請為台灣空難祈禱!願逝者往生極
· 錢鍾書的夫人,百歲老人楊絳所寫
· 台灣瀕死經驗揭秘(1/3):金門朱
· 人的神識(俗稱靈魂)是不滅的。
· "Dying To Be Me" --
· 吃素拜佛的貓咪 .
· 一隻會念佛的斑文鳥 .
· “欲知世上刀兵劫 但聽屠門夜半
· 中國百年預言詩(宣化上人訪台時
【佛教聖地及人物介紹】
· 鹿野苑 敦煌唐代臨摹復原佛窟
· 第17世和16世大寶法王長相驚人相
· 藏傳佛教人物介紹,
· 玄奘大師頂骨舍利塔
· 九華山--地藏菩薩的道場
【善文集錦】
· 父母離塵垢 子道方成就----一位
· 談祈願--宗薩仁波切
· 佳文分享: 浪依離
· 江西黎川絕戶墳
· [靈鷲山見到了迦葉尊者]--英國哲
· 永芳媽媽的故事--一、善良的故事
· 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她---永芳媽
· 太全了整理了一個多月!易經:史
· 元宵節的由來與傳說
· Buddhist Life Mission 佛教生命
【電影院】
· What is Buddhism? 英文版什麼
· 01陶侃留客-德育故事
· 佛祖派來的爸爸-慧禮法師和他的
· 玄奘之路
· 李敖開天眼
· 教孩子的學問 (第一集) (第二
· 佛教電影--《不肯去觀音》
· 【 3D動畫卡通】觀世音菩薩的故
· 觀世音菩薩傳奇第1集
· 天堂的懺悔-震撼全球人心的視頻(
【素食養生】
· 奇異籽(Chia seeds)可緩解便秘
· 竹筍香菇豆腐(辣味)
· 為什麼五點鐘要起床(答案真讓人
· 黑豆用的好,調病真不少
· [轉] 10道壓得住場面的素菜
· 素菜譜--什錦豆腐 and 鮮蘿蔔卷
· 素寶寶
· 素食養生---孜然香乾
· 素食養生---酸辣蘿蔔丁
· 茄汁蘿蔔丸子
【微曦 (馮馮)】
· 立志小說 微曦 第三部 狂飆 (11
· 立志小說 微曦 第三部 狂飆 (11
· 立志小說 微曦 第三部 狂飆 (10
· 立志小說 微曦 第三部 狂飆 (10
· 立志小說 微曦 第三部 狂飆 (10
· 立志小說 微曦 第三部 狂飆 (99
· 立志小說 微曦 第三部 狂飆 (97
· 立志小說 微曦 第三部 狂飆 (95
· 立志小說 微曦 第三部 狂飆 (93
· 立志小說 微曦 第三部 狂飆 (90
【和雅妙音】
· 女兒翻唱的新歌
· 女兒的歌
· 本周六晚上7點----慈濟美國感恩
· 慈 濟 基 金 會--雲端慈善感恩音
· 《靈山梵音》
· 朝佛
· The Pure Land Dharani 黃慧音 (
· 勸世佛歌 .
· 天籟妙音: 知足是幸福
· 活在感恩的世界
【百千法味】
· 阿彌陀佛聖誕—-四十八願度眾生
·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第七章 悲心(
·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第6章
·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第5章
·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第4章
·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第3章
·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第2章
·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1)
· 念佛修行過程注意事項
· 劉素雲老師:現實生活中的纏縛太
【馮馮居士作品集】
· 前生與再世 (馮馮居士著)
· 「皮袋歌」--from《空虛的雲》
· 《紵麻蘭若詩詞》
· 試論佛說眾生平等與慈悲戒殺生(
· 從外太空人推證佛說複度多元宇宙
· 西方尖端科學走向東方佛學空觀(
· 佛教之通俗化、現代化與科學化
· 佛頂放光明的科學證據(馮馮居士
· 科學般若(馮馮居士)
· 初探柏峰佛光(馮馮居士)
【積功累福】
· 走入滿目瘡痍的松島勘災【用愛助
· Adding one more candle to the
· 編織“愛”的防疫網---【抗疫物
· 慈濟發起「疫區送愛・武漢
· 九月底印尼地震與海嘯死傷慘重,
· 天災人禍從不停歇,切記:珍惜生
· 想得到大財富就做雪中送炭的布施
· 【豫聞·公益】母子同患癌症 25
· 感恩節日話感恩
· 女兒善心初長養---The First Giv
【健康生活】
· 冬假如何過得最有意義?
· 迷你文心蘭花滿盆香滿屋
· 疫情大爆發中的祖國家人們安好否
· 女兒學滑冰---片段流水帳
· 里士滿村春節聯歡
· 小偏方,治頑疾
· 美國禪學院-春季精進禪修--3/09-
· 三歲看老  -之-  飛雪
· 母親節的故事
· 我的妹妹
存檔目錄
12/01/2024 - 12/31/2024
11/01/2024 - 11/30/2024
10/01/2024 - 10/31/2024
09/01/2024 - 09/30/2024
08/01/2024 - 08/31/2024
07/01/2024 - 07/31/2024
06/01/2024 - 06/30/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01/01/2024 - 01/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10/01/2023 - 10/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3 - 01/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1/01/2022 - 11/30/2022
10/01/2022 - 10/31/2022
09/01/2022 - 09/30/2022
08/01/2022 - 08/31/2022
07/01/2022 - 07/31/2022
03/01/2022 - 03/31/2022
07/01/2021 - 07/31/2021
06/01/2021 - 06/30/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1/01/2020 - 11/30/2020
10/01/2020 - 10/31/2020
04/01/2020 - 04/30/2020
02/01/2020 - 02/29/2020
01/01/2020 - 01/31/2020
04/01/2019 - 04/30/2019
02/01/2019 - 02/28/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2/01/2018 - 12/31/2018
10/01/2018 - 10/31/2018
09/01/2018 - 09/30/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5/01/2018 - 05/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01/01/2017 - 01/31/2017
05/01/2016 - 05/31/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3/01/2016 - 03/31/2016
02/01/2016 - 02/29/2016
01/01/2016 - 01/31/2016
11/01/2015 - 11/30/2015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8/01/2014 - 08/31/2014
07/01/2014 - 07/31/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5/01/2014 - 05/31/2014
04/01/2014 - 04/30/2014
03/01/2014 - 03/31/2014
02/01/2014 - 02/28/2014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1/01/2012 - 11/30/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9/01/2012 - 09/30/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7/01/2012 - 07/31/2012
06/01/2012 - 06/30/2012
05/01/2012 - 05/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發表評論
作者:
用戶名: 密碼: 您還不是博客/論壇用戶?現在就註冊!
     
評論:
成佛之道 第三章 五乘共法 (5)
   丁三
   戊一:
   欲樂不可着,散亂多眾苦,依慈住淨戒,修定最為樂。
   現在再說修定福業。有人以為:布施是積極的利他的善行;持戒僅是克己的消極的德行;修定,這有什麼福善可說呢?不知道佛法以『自淨其意』為關捩,而在世間法中,惟有修定才能達成這一目的。凡是德化的政治,德化的宗教,論究到德行的根本,就不能不探究到內心。如儒者以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而這非修身不可。『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而修身還要從『致知』,『誠意』,『正心』中做去。根本而徹底的問題,在自己的內心。定心清淨而沒有染污的擾亂,這還不能說是善嗎?這是更可貴的德行!如大學的『知止而後能定』,到『安而後能得』,便是世間修定福業的內心過程。為什麼要修定?理由非常多,但主要是,認為這個罪惡的現實人間,有兩大癥結,非修定不能對治。一、「欲樂」:人類對於物質的欲樂,適合自己情意的色聲香味觸,及男女的欲樂,都是貪戀不舍的。現在的欲樂,耽着不舍。過去的欲樂,念念不忘。未來的欲樂,盲目的追求着。這些欲樂,沒有的苦求不已;得到了,又怕失去;失去了,憂苦得了不得!試想:人間的一切問題──社會,經濟,政治等一切,那一樣不是為了大家的貪求欲樂而存在。欲樂是「不可着」的,如刀頭的蜜,似乎有味,而不知接着是割舌的苦惱。二、「散亂」:人心是散亂的,比猴子的躁動還厲害若干倍。由於內心的散亂,情意容易衝動,認識不能明確(散亂重的,連世間學都不能了解),自己不能控制自己,一味隨着環境而轉動。散亂為引起顛倒煩惱的有力因素,使人陷溺於多憂「多」「苦」的慾海,不能自拔。修定才能不受欲樂的系縛,不為散亂所嬈亂,心地明淨安定,而有自主的自由。
   但修習禪定,不可不先有兩項準備,否則可能會弊多於利。一、「依」於「慈」心:修定,不是為了好奇,不是企圖滿足無限的欲樂,延壽長生,或者為了引發神通來報仇;要存着慈念,就是利樂眾生的意念來修定。有慈心,心地就柔和,容易修習成就。成就了,也不會利用定力通力來嬈亂眾生,如聚眾作亂等。二、「住」於「淨戒」:必須受持淨戒(十善等),身口有善良的德行。如行業不端,修定就會招魔着邪。成就定力,也是邪定,結果是成為魔王眷屬,自害害人。
   在未修前,應確信:在世間法中,「修定」是「最為」安「樂」的。世間樂,莫過於五欲之樂,男女淫樂是最勝了,但比起定樂來,簡直不可比擬。定中的喜樂,徹骨徹髓,『周遍浹洽』,如大雨滂沱,從溝渠到池沼,到處大水遍滿一樣。如能確切信解,修定能引發世間無比的喜樂,那在修習時,就能不繫戀外物的欲樂,持之以恆,不斷不懈的修去。
   戊二:
   調攝於三事,心一境名定。漸離於分別,苦樂次第盡。
   說到修習禪定的方法,不外乎調攝身心。「調」是調伏,調柔,人心如■□的劣馬,不堪駕御;又如惡性牛,到處踐踏禾稼,必須加一番調練降伏功夫,使心能伏貼溫柔,隨自己的意欲而轉,所以古來有『調馬』,『牧牛』的比喻。調又是調和,身體,呼吸,心念,都要調和到恰好,勿使動亂,才能漸入安定。「攝」是收攝,使心念集中,勿讓他散亂。調攝的對象,有「三事」──身,息,心,如《小止觀》等說。身體要平穩正直,舒適安和,不得隨便動搖,也不使身體有緊張積壓的感覺。閉目,閉口,舌抵上顎,也不可用力。調息──呼吸,要使之漸細漸長,不可有聲,也不可動形,似有似無,但也要漸習而成,不可過急。調心,使心繫念緣中,不散亂,不□沈,不掉舉,心意集中(歸一)而能平正,自然安定。三者有相互關係,以心為主,在身體正常的安靜中,心息相依,而達定境。
   要修習怎樣才算得定呢?能達到「心一境」性,就「名」為「定」。定在梵語,是三摩地,意思是等持。等是平正,不高揚掉舉,不低沈□昧。持是攝持一心,不使散亂。初習定時,繫念一境,頓時妄想紛飛,不易安住。念如繩索,使心常在一境上轉,久之妄念漸息;再進,僅偶爾泛起妄念;久久,能得平等持心,心住一境,如發起身心輕安,就是得定了。
   定有種種階段,由淺入深,即平常所說的四禪八定。現在作一部分的說明。一、約分別來說──「漸離於分別」。眾生心都是有分別的,如常人的心念,不是不斷的改變所緣,就是不斷的更易行解。習定的,使心安住一境,念念相續,『安住明顯』──心是極其安定,也非常明了,才能入定。有些人妄念小息,或者□昧不覺,便以為心無分別了。不知道深入初禪,還是心有分別(不易緣,不易解);還有粗分別的尋(考慮),細分別的伺,所以叫有尋有伺三摩地。初禪到二禪中間,得中間禪,這才不起粗分別,名為無尋有伺三摩地。到二禪,連細分別也沒有了,名無尋無伺三摩地。到此境界,雖有自性分別,不再有概念分別,所以也就不會引發語言了(語言是內心尋伺的聲音化)。到三禪,直覺得內心平等清淨,所以說:『內等淨,正念正知』,但這是外道所共的,切勿以為心無分別而證得心體本淨了。不過約世間法說,二禪以上,就可說超越尋思的無分別定了。
   二、約情緒來說──「苦樂次第盡」。在這欲界,有從生理而引發的苦受,從心理引起的憂受。一到初禪,從欲樂煩動而來的憂苦,不會再起了。那時,由於出離欲樂而生起喜樂:喜是內心的喜悅,樂是(身心的)輕安。到了二禪,雖同樣的有喜樂,但那是『定生喜樂』,不像初得離欲而生的那樣衝動。然喜悅到底是躍動的,所以進入三禪,稱為『離喜妙樂』,喜悅也沒有了。此定的樂受,到達了世間樂的頂點。所以形容極樂,每說『如人第三禪樂』。當然,這是不能與解脫煩惱的『離系樂』相比的。到第四禪以上,樂受也平息了,惟是一味的平靜的舍受。這比起有衝動性的喜樂來,實在是更高的福樂!
   戊三:
   四禪四空處,慈等四無量,佛說諸定法,次第而修習。
   說到定法的淺深階段,先是「四」根本「禪」──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禪是梵語,靜慮的意思,比較的定慧均等,所以佛法是特別重視此禪的。四禪以上,有「四空處」定──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四空處,是世俗的唯心定;定心更深了,慧力卻反而昧劣。四禪四空處,總稱八定。這是世間共的,外道也能修得。約定力淺深來說,這是定的由淺而深的全貌。
   「慈等」,是慈悲喜舍「四無量」定。慈是願人得樂;悲是憐憫眾生的苦痛;喜是同情他人的喜樂;舍是心住平等,不偏愛親人,也不偏恨怨敵。修得四禪的,就可以修習四無量定(但喜無量,限於初二禪)。為什麼叫無量?修習時,或慈或悲等,先觀親人,後觀怨敵,從一人,少數人,多數人,一國,一天下,一方世界,到十方世界的欲界眾生,充滿慈悲喜舍心,而願眾生得樂離苦等。緣十方無量眾生,能得無量福報,所以名為無量。佛說的修定福業,多為在家人說,就着重此四無量。如此存心,念念不失,與儒家的仁,耶教的博愛,有相通處。這本是共世間的,人間的至德,往生天國的法門。
   「佛說」的這些「諸定法」,要依着「次第而」一步步「修習」。由初禪而二禪,二禪而三禪,一直到非想非非想處。這是不能躐等的;不過修習純熟了,也可以超次第或逆次第而修。
   丙三:
   布施多雜染,禪定向獨善,依人向佛道,戒行為宗要。
   上面說:『求人而得人,修天不生天』;在這人天乘的法行中,想依人身而漸向佛道,應多修什麼呢?應重於持戒。因為世人的修集「布施」福業,「多」不能如法,多「雜」有煩惱「染」污。不論施福怎樣廣大,如不修戒行,那連人身都不可得,只能在傍生,餓鬼,阿修羅中享疑福,前途萬分危險。修「禪定」,當然是殊勝的,但在修行時,厭離五欲,或者隱遁山林,專重自己的定樂,走「向獨善」的途徑。等到報生二禪以上,都是獨往獨來的。這對於實現和樂人間,而趨向化度眾生的菩薩行,是不大相應的。所以希望來生不失人身,並能「依人」身而漸「向佛道」,不能不以五戒、十善等「戒行為宗要」。初學菩薩的,名十善菩薩,也是着重十善行的。
   有戒行,就能生在人間;即使貧窮,也不一定障礙學佛。如有戒而能修布施,能得人中廣大福業,那更好了。同樣的,如有戒而沒有定,不失人身,有戒而深修定法,反而會上生長壽天,成為學佛的大障礙。所以依人身而引入佛道,應以戒行為主,就是重視人間的道德,健全人格。在這戒行的基礎上,應隨分隨力來布施。如想修定法,應修四無量定,因為這與利益眾生的出世大乘法,有着密接相通的地方。
   乙二
   丙一:
   心性怯畏者,佛說應修念。繫念佛法僧,戒施天功德。如入光明聚,陰暗一時失。
   有些人,心性怯弱,多有種種的怖畏。如夜晚獨行,或個人獨住靜室時,怕神怕鬼。又有怕病的,怕死的,怕死後墮落的。內心充滿憂愁變悔,弄得苦惱不堪。像這些「心性怯」弱怖「畏」的,「佛說應修」六「念」法門。念是「繫念」,憶念,使心在所念的境上轉。念是習定的方便,所以深的能得一心不亂,淺的也能念念相續。什麼是六念呢?一、念「佛」的相好莊嚴;智德,恩德,斷德等功德。二、念佛的正「法」,是清涼能得解脫的。如能受持奉行,什麼時候都能通達證知。三、念聲聞「僧」的四雙八輩,有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等功德,是世間福田。又念菩薩僧,大悲大智,自利利他。這是繫念三寶功德,自己歸向三寶,為三寶所攝受護持;自心安住三寶的清淨威德中,便能離惡覺,離欲染,也就能離去憂悔怖畏了。經中比喻說:如帝釋與阿修羅作戰,帝釋的部屬,那伽、夜叉等,望見了帝釋幢(等於帝釋的帥旗),就會勇氣百倍。眾生如正念三寶功德,深信自己為三寶所攝受護持,心得安定,那還有什麼畏怯呢?
   四、念自己能持不破不缺的清淨「戒」。五、自己憶念到,曾在福田中,修習如法清淨的布「施」。六、自念曾修施戒功德,所以能得七寶莊嚴,勝妙福樂的欲界「天」報。怕病怕死怕墮落,經中多教修此六念。人不能無病,不能不死,如曾修功德,來生會好過現在,那等於出黑暗而入光明;走出茅屋而進入華堂大廈;免去低級職務而調升高級職務。如能如此憶念,那歡喜慶賀都來不及,還會憂怖嗎?其實值得怖畏的,不是老死到來,而是沒有修習歸依施戒等功德,空過了一生。
   繫念三寶功德,從歸信三寶而來。如極樂世界,也還是『念佛念法念僧』。如真能圓滿的歸依三寶,也就會正念三寶。無論是繫念三寶功德,憶念施、戒、天功德,都是由念而引發堅定的信解。深信三寶的攝護,深信善因善果的必然,堅定不疑,自然是「如入」大「光明聚」,而怯畏憂悔的「陰暗」,「一」下子就會立「時」消「失」了。
   丙二:
   正念彌勒尊,求生彼淨土,法門最希有,近易普及故。見佛時聞法,何憂於退墮?
   或者覺得:釋迦牟尼佛已涅盤,彌勒佛還沒有來,無論是修六念,或禮佛念佛,總要有一特定的佛,為我們的歸依處,才能信向堅定,佛與我們特別有緣,才能護持我們,不會退墮。這雖然是對於三寶功德,因果定律,還缺乏深徹的信解,但也確是眾生的常情。釋迦佛大慈大悲,為此曾經說有「正念彌勒尊,求生彼」彌勒「淨土」的法門。彌勒菩薩,為釋迦佛法會中,親蒙授記的此土未來佛。現在生於兜率天;兜率天有一特別區,稱為兜率內院。凡是當來下生成佛的,都先生在那裡;從前釋迦佛,也是這樣的。兜率內院,是一清淨莊嚴的淨土,彌勒菩薩經常在那裡,為無量大眾說法。過了一個時期,彌勒菩薩要來這南閻浮提成佛;那時我們這個世界,早已轉為淨土了。在這彌勒的人間淨土中,三會龍華,化度無量眾生。所以如能發願往生兜率淨土,就能見彌勒菩薩;將來又隨佛下生人間,見佛聞法,這當然會向上勝進,還憂什麼墮落呢?釋迦佛慈悲的開示,出於《彌勒下生成佛》,及《彌勒菩薩上生經》等。
   往生彌勒淨土「法門」,比起十方世界的其他淨土,真是「最」為「希有」,最為穩當!這可以從三點去說。一、「近」:彌勒現生兜率天,將來到我們人間來,同一世界,同一欲界,論地點是很近的。不像十方的其他淨土,總是要過多少佛土。論時間,來生生兜率內院,不太長久,就回到人間來。不像往生其他淨土,不知要到何年何月,才能再來娑婆。二、容「易」:兜率淨土與將來的人間淨土,都是欲界散地,所以只要能歸依三寶,清淨持戒,如法布施,再加發願往生,稱念南無當來下生彌勒佛,就能往生兜率淨土。不像往生其他淨土,非要『一心不亂』不可。一心不亂就是定,這是不太容易的。三、「普及」:往生彌勒淨土,不一定要發菩提心,出離心,就是發增上生心的人天善根,也能隨願往生。在兜率淨土及當來的人間淨土,彌勒尊是普應眾機,說人天法,說二乘法,說菩薩法,人人能稱機得益。在見佛聞法的過程中,向上增進,漸化人天根性為出世根性,化二乘根性為大乘根性,同歸佛道。這不像其他淨土,連『二乘種』姓都『不』能往『生』,還能應人天根性嗎?所以彌勒淨土,才是名符其實的三根普被,廣度五姓的法門。
   有人說:現在往生彌勒淨土,將來彌勒佛涅盤後,如還沒有了脫生死,那我們要怎麼辦呢(又怕不能見佛聞法而退墮了)!不知釋迦佛慈悲,將我們交與當來下生的彌勒佛。佛佛道同,難道彌勒佛不會開示我們,親近當來佛嗎?有人說:上面說『修天不生天』,怎麼又說求生兜率天呢?不生天,主要是不依深定而生長壽天。欲界天,尤其是彌勒菩薩的兜率內院,經常見(未來)佛,聞法,修行,當然不妨往生。有人說:為什麼不提倡往生彌陀淨土呢?要知道,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是大乘的不共淨土,一般的聲聞佛教,就不信不知。這要到大乘法中去說,現在是說貫徹始終的五乘共法。有人說:從前修學彌勒法門的師子覺,發願求生兜率內院,結果生在外院,享受欲樂;往生兜率淨土,怕不大可靠。不知師子覺生在外院的故事,凡宏傳彌勒法門的,真諦,玄奘三藏,以及無着,世親的傳記中,都沒有此種記載,這只是別有用心者的故意傳說而已。
   總之,學佛的不論何種根性,只要能以歸敬三寶,如法布施,清淨持戒功德,發願回向彌勒淨土,在「見佛」而時「時聞法」的修行過程中,保證向上勝進,「何」必「憂」慮「退墮」呢!所以,敬請真誠發願往生,稱念『南無當來下生彌勒佛』!
  《雜阿含經》卷二八(「大正」卷二.二0四頁下)。
  《後漢書》「范滂傳」。
  《法句經》卷上(「大正」卷四.五六五頁上)。
  《中阿含經》卷三《鹽喻經》(「大正」卷一.四三三頁上──中)。
  原文待考。《法句經》卷三:「妖孽見福,其惡未熟,至其惡熟,自受罪虐。禎祥見禍,其善未熟,至其善熟,必受其福」(「大正」卷四.五六四頁下),與此文相近。
  《雜阿含經》卷三三(「大正」卷二.二三七頁中──下)。
  《莊子》「養生主」。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三引論(五0頁下)。
  《雜阿含經》卷一0(「大正」卷二.六九頁下)。
  《中阿含經》卷三(「大正」卷一.四四0頁上)。
  《中阿含經》卷六(「大正」卷一.四六0頁中)。
  《入中論》卷一(一二頁下)。
  《相應部Sam!yutta-Nika^ya》五五「預流相應」(「南傳」卷一六下.二三六頁)。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四引論(六六頁下──六七頁上)。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四引論(六七頁上)。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