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严法师说故事:女人的清净之爱 http://www.xuefo.net/fashi_15_1.htm 有一天早晨,佛陀的僧团三五成群,正在讨论城里发生的一件事──前几天,一群人在森林里遇到三个强盗,在他们合力反抗下,强盗因无法得逞逃跑了。那群人一直追到树林,却只见三位农夫在那儿做事。他们怀疑是强盗假扮而成,于是将那三位农夫当贼捉去见国王。 随后,有一个女人哭哭啼啼要见他们,侍卫把她推走。接连几天女人都在宫外哭叫著:“请给我一个遮身的东西,请给我一个遮身的东西!” 国王听到就说:“你们就拿一块布给她做遮身之物吧!”侍卫遵命照做后,女人却说:“我要的遮身之物不是这块布。” 国王疑惑地叫她进宫询问:“不用布,那你要用什么遮身呢?” 女人回答:“丈夫就是女人的遮身之物,一个女人若没有丈夫,就像赤裸著身躯一样;哪怕是穿金戴银,也像裸体一般,一无所有呀!” 国王问:“你的丈夫呢?” 女人说:“我丈夫几天前被人当强盗捉来国王这儿;他是冤枉的,我们是安分守己、以农为业的良民啊!” 国王说:“被捉来的有三个人,哪一个是你丈夫?其他人又是谁?”女人答:“一个是我丈夫,一个是我儿子,另一个是我兄弟。”国王就说:“好吧!这三人中让你挑一个。”女人无奈地说:“就还我兄弟吧!” 国王说:“奇怪了!你刚才口口声声说,女人如果没有丈夫,哪怕是穿金戴银都像裸体,现在三个人给你挑,为什么选兄弟呢?” 女人感伤地说:“是呀!没有丈夫的女人很可怜。但是,我的父母已经往生,我的兄弟是他们唯一的爱子,为了报答父母的恩情,所以我选择了兄弟;我知道为人父母的心,因为我的孩子也被捉到这里,我的心很伤痛…… ” 国王听了很感动,觉得她的“情”很超越,加上也找不到证据,所以就将他们三个人释放了。 佛陀听完后说:“这个女人真是了不起,多数人都为‘情’所迷、被情所困,而这个女人为了体念父母心,竟能将她一生最需要依靠的──丈夫和孩子的亲情割舍掉,打破私我的情,这就是超越的情。”(本文节录自《证严法师 说故事 》) 证严上人:学佛就是要学得将普天下的老者当作我们的父母,年龄相仿的当作兄弟姊妹,年少者当作自己的孩子,这就是菩萨的长情大爱啊!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3/31494.html) ~~~~~~~~~~~~~~~~~~~ 《证严法师说故事》缘起 一九八九年,证严上人发表了第一本著作「证严法师静思语第一集,」出版以来,匆匆已经第十个年头,一九九九年了。 一九六六年,证严上人开创了慈济世界,「慈善」、「医疗」、「教育」、「文化」志业,一路走来,也已经第三个年头,一九九九年了。 无论是过去十年里,还是过去三十三个年,世界的变化很大。 沈浮在变化里,匆匆忙忙的;全球的人类,已经共同挤到公元二千年的门槛外了。 大家探头望进二千年的门里,也望着二千年以后的未来,试图探寻,公元二千年以后,我们将会去到那里? 随着「千喜年」步伐急促地靠近,人们不安地探询,何处以我们到让我们「心安」的答案? 然而,现代社会一般的价值观,所能提供给我们的答案,似乎除了造成「忙碌」与「慌乱」以外,也不容易再有其他了。 社会上,如此焦急、忙乱,不安的心情,总是让上人深觉心痛; 因此,只要上人在花莲,无论如何疲累,在许许多多天未破晓的清晨,总会听见上人轻声透过静思晨语,试图唤醒沈醉的梦魂,抚慰不安的心灵。 就像音符一样精炼,十年来,这些清晨的话语,谱成一本又一本的著作。 每天,全球各地,总有数不完的访客,志工与志业体同仁,怀抱着疑虑与这安,殷殷期盼上人开示。 如此疑虑与不安的心情,也总让上人内心不忍;因此,无论多忙,上人总是耐心而慈悲的教诲,试图轻柔的以智的话语,抚慰不安的心灵,拔除苦痛的根源。 就像利剑一样的精确,十年来,这些坚定与柔美的智慧话语,解除了无数烦恼心灵的苦痛与焦躁;也一字一字,一句一句,化成一本又一本简单易懂的著作。 十年来,上人的著作,超过了二十册。 无数的失望生命,因展读上人的书而回头; 无数的禁锢心灵,因展读上人的书而开放; 许多的破碎家庭,因展读上人的书而和乐; 许多的美善因缘,因展读上人的书而具足。 因此,站在这跨越「千喜年」的关键时刻,为了让不安的社会与烦恼的心灵得以平安自在,静思文化有责任将上人过去十年出版的著作,逐一校对,稍加增删;并结集成套,以虔诚的心,全球发行。 虔诚祝福,全球的读者们,「心安」。 结集成套,分三阶段出版: 一九九九年五月,全球慈济日,出版平装套书二十册; 其中,佛与系列五册,人生系列十五册。 一九九九年八月,出版精装佛典系列套书五册。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跨入公元二千年的最后一个月,出版静思语系列七册: 其中静思语第一及第二集,平装精装同时出版; 此外,五册中英文对照的口袋型迷你静思语,也同时平装出版。 静思文化,藉著一九九九年〖证严上人著作,新版集结发行〗,能在感恩的心中,享受「心安」的无限宁静与幸福。 静思文化谨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