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時抽空看了幾部電影,賈樟柯的有兩部《世界》和《三峽好人》。大約三年前在北京,毛推薦我們看過他的《站台》,可以說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站台》風格低抑,一切都像是時間摩擦過站台發出的一聲嘆息。通篇山西話、看似突兀,全不相關連的場景,背景的喇叭音樂常常有喧賓奪主的功效――也許這是導演的刻意而為。人物面目和性格都模糊不清,也幾乎沒有高潮。不是在說故事,時代的潮流倒是異常顯明,有點“大浪淘沙”的意思。很有個人風格,雖然在我看來,作為電影略有些晦澀。 《三峽好人》就平實很多,也揉進了更多對下層民眾的關懷。當然走到哪裡仍舊是山西人的故事-這一點上導演對故土的執着熱愛盡顯無遺。憨直、木訥的韓三明去四川奉節尋找十六年前逃走的老婆和女兒,然而正值興建三峽工程,眾多的當地人不得不背井離鄉。老婆最終找到了,女兒仍失散,韓三明只有將生命作為賭注回到山西的黑煤礦,跟着他的還有幾個沒有選擇的民工。 電影無異於一副長江中游樸實的風俗畫,和現實社會百態圖。韓三明的生活,和其他許多沒有話語權,因而沉默的大多數的生活,仿佛已經被這個世紀所遺忘了。粗黑蒼老的面容,笨拙木然的表情,一塊五一晚上的旅店,低矮破漏的船艙,搪瓷碗裡白花花的麵條,花生米和土豆絲的下酒菜,沒有家庭四處奔走糊口的流浪者,他們背在背上黑黢黢的鋪蓋和全部家當。 這樣的人是城市裡E時代一族可能鄙視,可能同情,也可能無法想象的。這樣的生活卻真真實實地存在。在這個世界上,在眾多我們所不知道的角落裡,有許多為了生存的最低限度苦苦掙扎的人。他們已經掙扎了這麼久,以至於沒有了怨言,也沒有了辛酸。忍受是唯一的出路,就連死亡的愁音也不會震動太久。因為生命太粗糙,也太鄙薄了。 韓三明們在我看來是可愛的,他們在沒有出路的世界上忠誠地向前。賈樟柯在我看來也是可愛,他沒有沉醉於自己的“苦”,而是將普羅大眾的“苦”以一個良心的熱度來真切地表白。這樣的“苦”因為有了關懷而不再冰冷;這 樣的“苦”里也還有半顆“大白兔”的香甜。 E時代的空間,似乎是容不下這樣的“苦”了。美景般的時尚和娛樂裹挾着情慾和自戀不斷衝擊我們的耳目:蕩漾的乳房、奢侈的色彩和變形的愁傷。不過,縱然我們可能在這一切里偶爾有些什麼享受,那真正在靈魂深處發聲的卻只是三峽長江不息的水波。 不切題的一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