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山眼白 海心明  
有人寻求智慧,有人寻求财富,我寻求侍奉你的道路,所以我一路歌唱  
我的名片
山眼
注册日期: 2006-12-24
访问总量: 523,773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2013年笔名改为艾溪
最新发布
· 获奖小说《维纳斯的春天》出电子
· 直接证据、疑罪从无、以及言论自
· 凤凰卫视采访朱令同学童伟峰张利
· 朱令事件面面观
· 谁毒害了朱令?(最新视频)
· “打死我也不说”老师的得奖感言
· 圣诞前谈慈善机构的效率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长篇小说——他乡(35-38)】
· 他乡(38):野餐
· 他乡(37):办公室漩涡
· 他乡(36): 恼人的初夜
· 他乡(35):不眠
【信仰国度3】
· 获奖小说《维纳斯的春天》出电子
· 爱与割爱
· 性自由的哀思
· 我们为什么会不快乐
· 一线之间
【长篇小说——他乡(15-18)】
· 他乡(十八):婆媳风暴
· 他乡(十七):诉苦
· 他乡(十六):幸福像小猫
· 他乡(十五):突然而来的伊妹儿
【长篇小说——他乡(11-14)】
· 他乡(十四):不漂亮的周萌
· 他乡(十三):约会
· 他乡(十二):许望的觉悟
· 他乡(十一):许贝之金蝉脱壳
【长篇小说——他乡(5-10)】
· 他乡(九、十):周萌和妈妈的信
· 他乡(八):葬礼之后
· 他乡(七):春天的叹息
· 他乡(五,六):周萌和妈妈的信
【长篇小说——他乡(1-4)】
· 他乡(四):她和他的一天
· 他乡(三):许望的下午
· 他乡(二):机场初见
· 他乡 (一):失而复得的护照
【影掠浮生—短篇小说】
· V城市的一天 (四)
· V城市的一天(三)
· V城市的一天(二)
· V城市的一天(一)
【书香余韵2】
· 生活在别处
· 奏鸣贝多芬及其它
· 黛玉之死
【且歌且行3】
· 愿乘泠风去 直出浮云间
· 读旧书的好处
· 我的加拿大农耕生活
· 圣诞到来及大洋彼岸的节日
【书香余韵1】
· 在相对里我们可以走多远
· 俄罗斯蔷薇 中国往事
· 猪年品诗三家(一)
· 陷落与逃离
【信仰国度1】
· 理智与情感
· 好人的悲哀
· 当历史照进现实
【且歌且行4】
· 朱令事件面面观
· 谁毒害了朱令?(最新视频)
· “打死我也不说”老师的得奖感言
· 圣诞前谈慈善机构的效率
· 莫言获奖的魔幻现实
· 《好声音》里的故事
· 萧瑟秋风今又是
· 死亡这道墙
· 去投韩寒和刘晓波一票吧
· 春天里的冬奥
【且歌且行2】
· 故国千里
· 八月阳光
· 中国的面目
· 写在六四二十年之后
【且歌且行1】
· 二十年与纪念刘和珍君
· 奥运、残奥与未来
· 中国元素闪亮登场——奥运开幕、
· 露营,去阳光海岸
【艺文之趣】
· 由《色戒》到张爱玲传奇
· 三国补丁
· 《论语》歪解与林妹妹出家
· 三峡落木
【惘然旧事】
· 消逝了的职业
· 那时花开
【他山之石2】
· 北京守望教会户外敬拜一周年纪念
· 天明牧师: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
· 守望教会 5月29日户外敬拜通报
· 我们是为了信仰:为政教冲突致全
· 守望教会5月8日户外敬拜通报
· 王怡:为结束60年宗教逼迫发出声
· Barnaba:对守望给予支持,就是
· 英雄的头——为盲人律师陈光诚一
· 盲人赤脚律师的故事
· 柏蔚林:诺贝尔和平奖风波的文化
【他山之石1】
· 直接证据、疑罪从无、以及言论自
· 凤凰卫视采访朱令同学童伟峰张利
· 北京守望教会4月24日复活节户外
· 守望教会金天明牧师的信
【信仰国度2】
· 南韩人质的上帝在哪里
· 圣洁的专注---法兰西斯的祷告
· 上帝不要的游泳池
· 我们为什么会不快乐
【艺文之趣2】
· 《社交网络》-友谊、成功与失落
· 新红楼与青楼的曲线距离
【书香余韵3】
· 有关《沉默》的再讨论——兼谈阅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与媚俗
· 沉默的背后
· 《呼兰河传》与萧红悲情
· 历史那些事儿(二)
· 历史那些事儿 (一)
【影掠浮生—短篇小说2】
· 踏浪而来(小说)
· 一只螃蟹带来的沮丧
· 鱼味(微型小说)
· V城市的一天 (完)
【信仰国度4】
· 再论谦卑、中国文化、与守望事件
· 北京守望教会事件:背景与现状
【长篇小说——他乡(19-22)】
· 他乡(22):求婚
· 他乡(21):爱情,攻守之间
· 他乡(二十):周萌的信
· 他乡(十九):战后余烟
【长篇小说——他乡(23-26)】
· 他乡(26):北京早晨
· 他乡(25):Till Death Do Us A
· 他乡(24):周末之意外消息
· 他乡(23):三十年风雨苍黄
【长篇小说——他乡(27-30)】
· 他乡(30):不速之客
· 他乡(29):富贵的模样
· 他乡(28):夜晚、家、母亲
· 他乡(27):同学聚会之交杯换盏
【长篇小说——他乡(31-34)】
· 他乡(34):我的运气哪儿去了
· 他乡(33):那年的周蓬
· 他乡(32):父亲的悲哀
· 他乡(31):老照片
【长篇小说——他乡(39-50)】
· 他乡(完结篇):二十三年前的秘
· 他乡(49):所谓幸福
· 他乡(48):海南暖风
· 他乡(47):失业
· 他乡(46):远去了,我的孩子
· 他乡(45):圣诞歌剧
· 他乡(44):买房啊买房
· 他乡(43):周萌的信
· 他乡(42):母亲病了
· 他乡(41):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
存档目录
03/01/2016 - 03/31/2016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1/01/2012 - 11/30/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9/01/2012 - 09/30/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5/01/2012 - 05/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5/01/2011 - 05/31/2011
04/01/2011 - 04/30/2011
03/01/2011 - 03/31/2011
02/01/2011 - 02/28/2011
12/01/2010 - 12/31/2010
10/01/2010 - 10/31/2010
09/01/2010 - 09/30/2010
08/01/2010 - 08/31/2010
07/01/2010 - 07/31/2010
06/01/2010 - 06/30/2010
05/01/2010 - 05/31/2010
04/01/2010 - 04/30/2010
03/01/2010 - 03/31/2010
02/01/2010 - 02/28/2010
01/01/2010 - 01/31/2010
11/01/2009 - 11/30/2009
10/01/2009 - 10/31/2009
09/01/2009 - 09/30/2009
08/01/2009 - 08/31/2009
06/01/2009 - 06/30/2009
09/01/2008 - 09/30/2008
08/01/2008 - 08/31/2008
10/01/2007 - 10/31/2007
08/01/2007 - 08/31/2007
07/01/2007 - 07/31/2007
06/01/2007 - 06/30/2007
05/01/2007 - 05/31/2007
04/01/2007 - 04/30/2007
03/01/2007 - 03/31/2007
02/01/2007 - 02/28/2007
01/01/2007 - 01/31/2007
12/01/2006 - 12/31/2006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论语》歪解与林妹妹出家
   

国内最近流行“传统”或“古典”。比如孔老夫子几千年前开出的老药方,几尽被人遗忘的“仁义礼智信”,经由现代包装和重新调味,就被煲成了风靡华夏的心灵鸡汤,而且看来还是老少咸宜的一味。

 

孔子坚持的“仁者爱人”有其非常积极的一面,他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很简单直白,而且也适应普通人的心理。在这一点上儒家与基督教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耶稣还要更进一步,“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们,也要怎样待别人”。另外,儒家的入世精神,对人类历史和群体生活的反观、参与和责任感,磨练出了非常忠厚和圆韧的道德承载。这可能也是两千年来儒家文化主宰中国人精神境界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孔子喜欢将人分类,所谓圣人、君子和小人。他说圣人已经不存在了,只有努力做君子吧。君子是现世的理想人物,小人是君子的一个对立面,比如“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等等。孔老夫子眼角边上还有一类人,就是女人。不过他老人家对女人一般不屑多言,偶尔发怨言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老夫子深受其害,不得已休了自己的老婆。

 

这一句带有点儿性别歧视,要是放在后现代的今天,可是犯了天下之大不韪,众多职业妇女家庭妇女都要群起而攻之的。然而,讲解《论语》的于丹女士,非常可爱地将它解释为“女人和小孩性情相似,让男人难以捉摸” ——一洗迂腐的酸臭,居然装点了些有心无意的粉红色调。如此皆大欢喜——我认为于丹是好心为圣人避过来着,并不是真的不懂他老人家的心思。

 

易中天的三国,和于丹的论语,对古典洋洋洒洒的各自发挥,自是有人欢喜有人忧。要在我看,讲错几个地方并无大碍。对民众来说,这个古典的普及工作还是相当有成效的。有了大众影响力,做了学校遗漏的事——现代教育体系走出来的大学生普遍存着文化冷淡和无意识。虽是人人常谈爱国,可中国人的意义总不只是中国式的吃穿住和政治,也应该知道或存着些爱慕中国渊源的情致吧。

 

古典如何转化为流行的语汇,可以切入现代的生活节奏和认知方式,躲过被快速时代抛弃的厄运;同时又如何能够保有悠远深厚和原初生涩的美,成为凝固了历史尘烟和怀念的主题,是一个需要高度智慧来运作的现实课题。我想,在不同的领域时空和不同的人群里,对古典之形态的期望和对其涵义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吧。

 

比如新近抛弃一切出家的林妹妹,把她付诸终身的佛教理解为一种人生哲学或教育。她所说的佛教仿佛是一个大概念的文化传统,这样的参悟确实不是宗教,而是比宗教还低;因为只有宗教借着神秘的超自然力量完全指导人生,而哲学就只有理论的短暂份量和浅近位置。在我粗浅的认识里,儒释道虽然并称为中国文化的三要素,其实本质上它们是有明显差异的。在几千年中国历史风云当中,也是此消彼涨,充满张力地互存着。惑然:一贯强调四大皆空,充满出世意味的佛教,竟然如此与时俱进,演变成了中国大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当仁不让的代言人、守护者和执行者?

 

我曾经是很喜欢陈晓旭的,喜欢《红楼梦》也就喜欢她,电视剧也实在是个精品。记得书里有一段,慧黠的林黛玉用一道偈子打消了宝玉蠢蠢欲动的参禅出世思潮。禅的玄机似乎就在顿悟到的“空”,而悟本身也是“空”。事事、时时,一切都 “无立足境”,没有什么可说的,应该将言语斩断消失不过也没有什么分别。

 

从基督徒的立场,我不赞同她的选择,不过还是多少倾佩她为自己认准的信仰付出代价的勇气,这确是难得的。在世间,有的人红尘翻滚,顾左右而言他;有的人痴心寻找;也有的人认为他已经找到了...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