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山眼白 海心明  
有人寻求智慧,有人寻求财富,我寻求侍奉你的道路,所以我一路歌唱  
我的名片
山眼
注册日期: 2006-12-24
访问总量: 523,721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2013年笔名改为艾溪
最新发布
· 获奖小说《维纳斯的春天》出电子
· 直接证据、疑罪从无、以及言论自
· 凤凰卫视采访朱令同学童伟峰张利
· 朱令事件面面观
· 谁毒害了朱令?(最新视频)
· “打死我也不说”老师的得奖感言
· 圣诞前谈慈善机构的效率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长篇小说——他乡(35-38)】
· 他乡(38):野餐
· 他乡(37):办公室漩涡
· 他乡(36): 恼人的初夜
· 他乡(35):不眠
【信仰国度3】
· 获奖小说《维纳斯的春天》出电子
· 爱与割爱
· 性自由的哀思
· 我们为什么会不快乐
· 一线之间
【长篇小说——他乡(15-18)】
· 他乡(十八):婆媳风暴
· 他乡(十七):诉苦
· 他乡(十六):幸福像小猫
· 他乡(十五):突然而来的伊妹儿
【长篇小说——他乡(11-14)】
· 他乡(十四):不漂亮的周萌
· 他乡(十三):约会
· 他乡(十二):许望的觉悟
· 他乡(十一):许贝之金蝉脱壳
【长篇小说——他乡(5-10)】
· 他乡(九、十):周萌和妈妈的信
· 他乡(八):葬礼之后
· 他乡(七):春天的叹息
· 他乡(五,六):周萌和妈妈的信
【长篇小说——他乡(1-4)】
· 他乡(四):她和他的一天
· 他乡(三):许望的下午
· 他乡(二):机场初见
· 他乡 (一):失而复得的护照
【影掠浮生—短篇小说】
· V城市的一天 (四)
· V城市的一天(三)
· V城市的一天(二)
· V城市的一天(一)
【书香余韵2】
· 生活在别处
· 奏鸣贝多芬及其它
· 黛玉之死
【且歌且行3】
· 愿乘泠风去 直出浮云间
· 读旧书的好处
· 我的加拿大农耕生活
· 圣诞到来及大洋彼岸的节日
【书香余韵1】
· 在相对里我们可以走多远
· 俄罗斯蔷薇 中国往事
· 猪年品诗三家(一)
· 陷落与逃离
【信仰国度1】
· 理智与情感
· 好人的悲哀
· 当历史照进现实
【且歌且行4】
· 朱令事件面面观
· 谁毒害了朱令?(最新视频)
· “打死我也不说”老师的得奖感言
· 圣诞前谈慈善机构的效率
· 莫言获奖的魔幻现实
· 《好声音》里的故事
· 萧瑟秋风今又是
· 死亡这道墙
· 去投韩寒和刘晓波一票吧
· 春天里的冬奥
【且歌且行2】
· 故国千里
· 八月阳光
· 中国的面目
· 写在六四二十年之后
【且歌且行1】
· 二十年与纪念刘和珍君
· 奥运、残奥与未来
· 中国元素闪亮登场——奥运开幕、
· 露营,去阳光海岸
【艺文之趣】
· 由《色戒》到张爱玲传奇
· 三国补丁
· 《论语》歪解与林妹妹出家
· 三峡落木
【惘然旧事】
· 消逝了的职业
· 那时花开
【他山之石2】
· 北京守望教会户外敬拜一周年纪念
· 天明牧师: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
· 守望教会 5月29日户外敬拜通报
· 我们是为了信仰:为政教冲突致全
· 守望教会5月8日户外敬拜通报
· 王怡:为结束60年宗教逼迫发出声
· Barnaba:对守望给予支持,就是
· 英雄的头——为盲人律师陈光诚一
· 盲人赤脚律师的故事
· 柏蔚林:诺贝尔和平奖风波的文化
【他山之石1】
· 直接证据、疑罪从无、以及言论自
· 凤凰卫视采访朱令同学童伟峰张利
· 北京守望教会4月24日复活节户外
· 守望教会金天明牧师的信
【信仰国度2】
· 南韩人质的上帝在哪里
· 圣洁的专注---法兰西斯的祷告
· 上帝不要的游泳池
· 我们为什么会不快乐
【艺文之趣2】
· 《社交网络》-友谊、成功与失落
· 新红楼与青楼的曲线距离
【书香余韵3】
· 有关《沉默》的再讨论——兼谈阅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与媚俗
· 沉默的背后
· 《呼兰河传》与萧红悲情
· 历史那些事儿(二)
· 历史那些事儿 (一)
【影掠浮生—短篇小说2】
· 踏浪而来(小说)
· 一只螃蟹带来的沮丧
· 鱼味(微型小说)
· V城市的一天 (完)
【信仰国度4】
· 再论谦卑、中国文化、与守望事件
· 北京守望教会事件:背景与现状
【长篇小说——他乡(19-22)】
· 他乡(22):求婚
· 他乡(21):爱情,攻守之间
· 他乡(二十):周萌的信
· 他乡(十九):战后余烟
【长篇小说——他乡(23-26)】
· 他乡(26):北京早晨
· 他乡(25):Till Death Do Us A
· 他乡(24):周末之意外消息
· 他乡(23):三十年风雨苍黄
【长篇小说——他乡(27-30)】
· 他乡(30):不速之客
· 他乡(29):富贵的模样
· 他乡(28):夜晚、家、母亲
· 他乡(27):同学聚会之交杯换盏
【长篇小说——他乡(31-34)】
· 他乡(34):我的运气哪儿去了
· 他乡(33):那年的周蓬
· 他乡(32):父亲的悲哀
· 他乡(31):老照片
【长篇小说——他乡(39-50)】
· 他乡(完结篇):二十三年前的秘
· 他乡(49):所谓幸福
· 他乡(48):海南暖风
· 他乡(47):失业
· 他乡(46):远去了,我的孩子
· 他乡(45):圣诞歌剧
· 他乡(44):买房啊买房
· 他乡(43):周萌的信
· 他乡(42):母亲病了
· 他乡(41):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
存档目录
03/01/2016 - 03/31/2016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1/01/2012 - 11/30/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9/01/2012 - 09/30/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5/01/2012 - 05/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5/01/2011 - 05/31/2011
04/01/2011 - 04/30/2011
03/01/2011 - 03/31/2011
02/01/2011 - 02/28/2011
12/01/2010 - 12/31/2010
10/01/2010 - 10/31/2010
09/01/2010 - 09/30/2010
08/01/2010 - 08/31/2010
07/01/2010 - 07/31/2010
06/01/2010 - 06/30/2010
05/01/2010 - 05/31/2010
04/01/2010 - 04/30/2010
03/01/2010 - 03/31/2010
02/01/2010 - 02/28/2010
01/01/2010 - 01/31/2010
11/01/2009 - 11/30/2009
10/01/2009 - 10/31/2009
09/01/2009 - 09/30/2009
08/01/2009 - 08/31/2009
06/01/2009 - 06/30/2009
09/01/2008 - 09/30/2008
08/01/2008 - 08/31/2008
10/01/2007 - 10/31/2007
08/01/2007 - 08/31/2007
07/01/2007 - 07/31/2007
06/01/2007 - 06/30/2007
05/01/2007 - 05/31/2007
04/01/2007 - 04/30/2007
03/01/2007 - 03/31/2007
02/01/2007 - 02/28/2007
01/01/2007 - 01/31/2007
12/01/2006 - 12/31/2006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爱与割爱
   

爱,直到受伤害。——特蕾莎修女

手头有一本薄薄的特蕾莎修女传《仁爱一生》。封面的修女双手合十,仰天祷告。她深陷 的双眸隐藏在眉骨的阴影内而略显黯淡,她的骨节突出,有着长而宽的鼻子。皱纹在她脸上织起了一张网,罩住了瘦长的脸颊。很明显,多年来没有使用过任何皮肤 保养品。

还有一些她笑着的照片,她的笑容和一般人的不太一样,即使开怀大笑,她的脸上仍然有一些悲伤的痕迹。当她凝神时, 就更有着一种深邃而空洞的穿透力,似乎她看到了未来的基督的世界,又似乎,她还在询问。

----因着祂的爱----

耶 稣说:“因为我饿了,你给我吃,我渴了,你给我喝,我作客旅,你留我住。我实在告诉你,这些事你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凡为我的名,接待一个像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马太福音》25章

耶稣两千年前在地上的时候,也是卑微人中的 一个。他没有学识,没有地位,更没有金钱。他说话不会高谈阔论,除了引用旧约圣经,只用看似简单的比喻。然而他的话刺透人的魂与灵,带着天宇高处而来的冲 击力。耶稣到处奔走,宣讲,祂说“我是生命的粮。”在会堂,祂斥责地位优越的虔敬宗教徒法利赛人的虚伪。祂也在穷人,麻风病人,瘫子,盲人,和妓女中宣 讲,告诉他们不要再犯罪。他温柔而坚定。他的脚踪是医治和爱。

因着对耶稣的爱,特蕾莎修女也选择去爱加尔各答那些贫穷,卑 贱的人,因为她在每一个这样的人身上看到了基督。虽然他们肮脏丑陋,衣不蔽体。他们住在垃圾堆里,躺在街道上,他们浑身恶臭,频临死亡的边缘。他们心中怀 着仇恨或者麻木,他们的头脑和思想已经停滞,他们勉强匍匐在人类社会的最边缘。她不怕,她越发地感到主耶稣呼唤她来爱他们。她决定从修道院的高墙中出来, 从有规律有节制的被认为足够敬虔的生活中出来,从那种自我感动的内室的爱和忏悔里走出来,从那些自称罪人仍旧高傲自矜的人群中走出来。她住在最贫穷的人们 中间,为他们擦洗伤口,为他们准备一张床,换上一件人穿的衣服。她收养弃婴,为小孩子开设课程,为每一个她寻找到的人重现一种生命的尊严。

因 为,每一个人都有基督的样式;因为,做在最小的一个弟兄身上,就是做在基督身上。怎能想象,我们的主耶稣——“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熄 灭”, 他牺牲了自己为世界的罪恶附上代价,他饿了,渴了,作客旅,我们不接待他?

----因着爱,有勇气----

特 蕾莎修女知道这个世界爱的本相,她说“爱,直到受伤害”。如果没有面对伤害时的痛心和宽恕,她不可能是一位自始至终的行动者。她的勇气来自于知道人性软弱 和世界残酷之后的坚持。

特蕾莎修女在三十六岁时,放弃了修道院平稳的生活,听从主的召唤,走到最贫穷的人当中。那时侯没有 人知道她,很少有人帮助她,人们甚至觉得她有些疯狂。然而她从来没有后悔过,她凭着勇气和意志力,爱心和谦卑,一点一点地帮助一个,又一个卑微的人。因为 她知道,这是神给她的使命,她的一生是为此所设。

特蕾莎修女以她的方式改变了世界。她几十年默默无闻,她的勇气,意志力, 慈悲,奉献的爱,有一天忽然使得世界刮目相看。在一个朝着物质主义狂奔的时代,慈善事业可能只是为了安抚人们良心偶尔泛滥的浅浅堤坝。这时,有一个女子, 她近乎绝对地实践了基督的爱,这是一个神迹。

于是,她成了世俗和宗教世界的一位明星。她得到了各地各样的奖项,包括诺贝尔 和平奖。大批的捐款向加尔各答的贫民窟涌来。各国政要迫切地想与她相见,他们毕恭毕敬地向她请教。世界各地的人们给她写信,听她演讲,流着泪,快乐地想象 着他们的捐款可以为加尔各答的穷人们买一个温暖的屋檐。

她仍然谦卑,她为穷人甘愿做了这个明星,那些捐款可以多救助多少 人!她也知道“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马太福音 5章)

当 后来人们在热烈地敬仰她,谈论她的时候,可曾想到她孤单一人离开修道院的那个早晨;可曾想到她在被怀疑和漠视时,不为这个世界所移的意志。可曾想到,这个 世界上,还有无数奉献了一生的爱主的人,他们无人知晓,他们的名字悄然湮没在时间的河流里。他们至死所经历的,没有世间的奖项和爱慕的人群,只有背井离 乡,疾病,死亡,困苦,甚至是牢狱之灾。

有一本小册子《没药山》讲述的是胡振庆在浙江传福音,坐牢四次,长达二十年之久。胡振庆在四九年前 曾是一个富裕的小业主,后来变卖了所有家产走村串店传福音。四九年之后,因为坚持不进入三自教会而被捕入狱,送往内蒙古劳改,经过了最艰辛痛苦的肉体困 苦。许多细节在今天看来是触目惊心的。在最后一次坐牢期间,他失去了几十年相濡以沫忠贞相守的妻子。那个时候他悲从中来,不断地流泪。

《没 药山》里,经胡振庆的口述,在那个年代的政治狂潮中,还有许多被逼迫而患难的基督徒们,境遇之难,不在胡振庆之下。他们偶尔出现在这本小册子当中,有的甚 至没有名字。他们不是名震一方的宗教领袖,人们无暇想起他们,更无从纪念他们。

还有更多甚至没有留下一丁点痕迹的人们。 他们在这残破而光怪陆离的世界上所发出的光,曾是那么真实笃定却又短暂。没有英雄的雄壮,像草木一般渺小。然而他们在耶稣的心怀里得到了世界无法提供的赞 许和安慰。

 

----因着爱,而割爱----

如果人生有最高的道德的话,那一定是爱——和割 爱,没有割爱,也就没有爱。---何秀煌《人生小语》

爱意味着割爱。父母们为孩子放弃自己的爱好,爱人们为爱情放弃自己的 生活习惯,彼此妥协。当我们必须去爱的时候,我们就会放弃一些自私的边界。舍去自己的享受,如果所爱的人快乐;舍去自己的骄傲,与所爱的人和睦同居;舍去 自己的一点时间,分给所爱的人。

即使这样小小的割爱对许多人而言也是挣扎,所以很多所谓的“爱”最终成为了彼此的伤害。人太爱自己了,虽然 他们很多时候不知道如何去爱,什么是爱。他们在自己的巢臼中自恋地舔着伤口,或是在幻想的激情中对着没有观众的剧场自我表演。

小 小的,然而却美善的爱已经很难。更大范围的爱甚至要求牺牲。牺牲人性的享受,牺牲与世界相处甚欢的自在,牺牲今生的骄傲。牺牲平安,牺牲健康,牺牲自由。 当这些都为我们本性所爱,所占有的时候,我们怎么能轻易割舍?

诚然,如果我们只是关注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庭,孩子,亲 人。。。快乐并不是那么难以得到。这种平静普通的快乐,对每个人有多大的诱惑力!追求平安幸福的生活本是人性使然。当人走出自己的世界,不可避免看到了外 面的残酷,他们可能无法再回到自己的小屋内得到自足的欢喜,他们脆弱的心灵可能被摧毁。特蕾莎修女看到了太多人间的悲惨,所以她的笑容不再那么轻松。所幸 她每日依靠祷告,主的力量给她一颗单纯坚强有盼望的心。

于是耶稣对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 跟从我。(马太福音16章24节)

特蕾莎修女并不是这个世界上的成功人士。她是一位圣徒,她给出了一个割爱和舍己的榜样。 与其仰慕她个人的光环,不如想到在你我的身边,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那许多贫穷的人,被损害和被逼迫的人;想到基督的爱是让我们因给予而丰富,而不是为自己 平安富足的生活沾沾自喜。

让我们把眼光分一些给贫穷困苦的人。 当我们知道神给我们的使命,就坚持去做,即使有些事在大多数人看来是愚拙的。当周围的人们都在津津有味地谈论着房产,孩子,财富,我们无须因为自己的淡漠 无知而感到羞耻,也不必自命清高。让这个世界奔走他自己的路吧,我们要跟随的,是主耶稣;我们本来不属于这个世界。

 

---- 爱里没有惧怕----

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因为惧怕里含着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约翰一书4 章18节)

恐惧感在人的意念当中是一只怪兽,它暗暗潜伏却又常常出其不意地主宰人类的选择。

特 蕾莎修女们也一定经历过恐惧。胡振庆以巴弗们也经历过恐惧。当一个人面对危险,面对与众不同的生活选择的时候,当未知的前方不能给出完全的保证,人性中的 恐惧感就肆机出现,将一个人逼回庸常的生活状态,一种舔着自己伤口的自恋,一种得到与付出的平衡,一种与大多数人表面生活状态看齐的怯懦。

然 而庸常的生活就一定安全吗,因为大多数人都在走这样的道路,那就意味着真正的安全吗?这条路到底去到哪里?当我们真正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才能面对恐惧 感,和我们的选择本身。

耶稣也有过恐惧,在客西马尼,他祷告时感到了那种痛苦。最后是什么使他坚持?他继续的祷告和顺服给 了他确信。他感到使命的催逼,天父不可抗拒的旨意,这种旨意已深深地埋藏在他的心里,是他生命的气息,与他内里的纯全相呼应,割舍这旨意将会使他死亡,而 跨过恐惧他得到复活。

圣徒们的抉择并不仅是源于一种意志力。人类的意志力和欲望在某些时候的确可以将恐惧抛在脑后,或仅仅 用一种恐惧代替了另一种。在跨过恐惧行动的一刹那,人类似乎得到短暂的胜利。然而所有人类的雄心伟业,至终都是脆弱的,无根的,短暂的。只有爱,谦卑而舍 己的爱,可以完全消弭恐惧的伤痕。在恐惧的灰色魔影前,捧出一支微小的蜡烛的光芒,黑暗便会退去了。

主的爱给人最深沉的安 定。让他的爱为我们点燃那支手中的蜡烛吧。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