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直到受伤害。——特蕾莎修女 手头有一本薄薄的特蕾莎修女传《仁爱一生》。封面的修女双手合十,仰天祷告。她深陷 的双眸隐藏在眉骨的阴影内而略显黯淡,她的骨节突出,有着长而宽的鼻子。皱纹在她脸上织起了一张网,罩住了瘦长的脸颊。很明显,多年来没有使用过任何皮肤 保养品。
还有一些她笑着的照片,她的笑容和一般人的不太一样,即使开怀大笑,她的脸上仍然有一些悲伤的痕迹。当她凝神时, 就更有着一种深邃而空洞的穿透力,似乎她看到了未来的基督的世界,又似乎,她还在询问。
----因着祂的爱----
耶 稣说:“因为我饿了,你给我吃,我渴了,你给我喝,我作客旅,你留我住。我实在告诉你,这些事你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凡为我的名,接待一个像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马太福音》25章
耶稣两千年前在地上的时候,也是卑微人中的 一个。他没有学识,没有地位,更没有金钱。他说话不会高谈阔论,除了引用旧约圣经,只用看似简单的比喻。然而他的话刺透人的魂与灵,带着天宇高处而来的冲 击力。耶稣到处奔走,宣讲,祂说“我是生命的粮。”在会堂,祂斥责地位优越的虔敬宗教徒法利赛人的虚伪。祂也在穷人,麻风病人,瘫子,盲人,和妓女中宣 讲,告诉他们不要再犯罪。他温柔而坚定。他的脚踪是医治和爱。
因着对耶稣的爱,特蕾莎修女也选择去爱加尔各答那些贫穷,卑 贱的人,因为她在每一个这样的人身上看到了基督。虽然他们肮脏丑陋,衣不蔽体。他们住在垃圾堆里,躺在街道上,他们浑身恶臭,频临死亡的边缘。他们心中怀 着仇恨或者麻木,他们的头脑和思想已经停滞,他们勉强匍匐在人类社会的最边缘。她不怕,她越发地感到主耶稣呼唤她来爱他们。她决定从修道院的高墙中出来, 从有规律有节制的被认为足够敬虔的生活中出来,从那种自我感动的内室的爱和忏悔里走出来,从那些自称罪人仍旧高傲自矜的人群中走出来。她住在最贫穷的人们 中间,为他们擦洗伤口,为他们准备一张床,换上一件人穿的衣服。她收养弃婴,为小孩子开设课程,为每一个她寻找到的人重现一种生命的尊严。
因 为,每一个人都有基督的样式;因为,做在最小的一个弟兄身上,就是做在基督身上。怎能想象,我们的主耶稣——“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熄 灭”, 他牺牲了自己为世界的罪恶附上代价,他饿了,渴了,作客旅,我们不接待他?
----因着爱,有勇气----
特 蕾莎修女知道这个世界爱的本相,她说“爱,直到受伤害”。如果没有面对伤害时的痛心和宽恕,她不可能是一位自始至终的行动者。她的勇气来自于知道人性软弱 和世界残酷之后的坚持。
特蕾莎修女在三十六岁时,放弃了修道院平稳的生活,听从主的召唤,走到最贫穷的人当中。那时侯没有 人知道她,很少有人帮助她,人们甚至觉得她有些疯狂。然而她从来没有后悔过,她凭着勇气和意志力,爱心和谦卑,一点一点地帮助一个,又一个卑微的人。因为 她知道,这是神给她的使命,她的一生是为此所设。
特蕾莎修女以她的方式改变了世界。她几十年默默无闻,她的勇气,意志力, 慈悲,奉献的爱,有一天忽然使得世界刮目相看。在一个朝着物质主义狂奔的时代,慈善事业可能只是为了安抚人们良心偶尔泛滥的浅浅堤坝。这时,有一个女子, 她近乎绝对地实践了基督的爱,这是一个神迹。
于是,她成了世俗和宗教世界的一位明星。她得到了各地各样的奖项,包括诺贝尔 和平奖。大批的捐款向加尔各答的贫民窟涌来。各国政要迫切地想与她相见,他们毕恭毕敬地向她请教。世界各地的人们给她写信,听她演讲,流着泪,快乐地想象 着他们的捐款可以为加尔各答的穷人们买一个温暖的屋檐。
她仍然谦卑,她为穷人甘愿做了这个明星,那些捐款可以多救助多少 人!她也知道“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马太福音 5章)
当 后来人们在热烈地敬仰她,谈论她的时候,可曾想到她孤单一人离开修道院的那个早晨;可曾想到她在被怀疑和漠视时,不为这个世界所移的意志。可曾想到,这个 世界上,还有无数奉献了一生的爱主的人,他们无人知晓,他们的名字悄然湮没在时间的河流里。他们至死所经历的,没有世间的奖项和爱慕的人群,只有背井离 乡,疾病,死亡,困苦,甚至是牢狱之灾。 有一本小册子《没药山》讲述的是胡振庆在浙江传福音,坐牢四次,长达二十年之久。胡振庆在四九年前 曾是一个富裕的小业主,后来变卖了所有家产走村串店传福音。四九年之后,因为坚持不进入三自教会而被捕入狱,送往内蒙古劳改,经过了最艰辛痛苦的肉体困 苦。许多细节在今天看来是触目惊心的。在最后一次坐牢期间,他失去了几十年相濡以沫忠贞相守的妻子。那个时候他悲从中来,不断地流泪。 《没 药山》里,经胡振庆的口述,在那个年代的政治狂潮中,还有许多被逼迫而患难的基督徒们,境遇之难,不在胡振庆之下。他们偶尔出现在这本小册子当中,有的甚 至没有名字。他们不是名震一方的宗教领袖,人们无暇想起他们,更无从纪念他们。
还有更多甚至没有留下一丁点痕迹的人们。 他们在这残破而光怪陆离的世界上所发出的光,曾是那么真实笃定却又短暂。没有英雄的雄壮,像草木一般渺小。然而他们在耶稣的心怀里得到了世界无法提供的赞 许和安慰。 ----因着爱,而割爱----
如果人生有最高的道德的话,那一定是爱——和割 爱,没有割爱,也就没有爱。---何秀煌《人生小语》
爱意味着割爱。父母们为孩子放弃自己的爱好,爱人们为爱情放弃自己的 生活习惯,彼此妥协。当我们必须去爱的时候,我们就会放弃一些自私的边界。舍去自己的享受,如果所爱的人快乐;舍去自己的骄傲,与所爱的人和睦同居;舍去 自己的一点时间,分给所爱的人。 即使这样小小的割爱对许多人而言也是挣扎,所以很多所谓的“爱”最终成为了彼此的伤害。人太爱自己了,虽然 他们很多时候不知道如何去爱,什么是爱。他们在自己的巢臼中自恋地舔着伤口,或是在幻想的激情中对着没有观众的剧场自我表演。
小 小的,然而却美善的爱已经很难。更大范围的爱甚至要求牺牲。牺牲人性的享受,牺牲与世界相处甚欢的自在,牺牲今生的骄傲。牺牲平安,牺牲健康,牺牲自由。 当这些都为我们本性所爱,所占有的时候,我们怎么能轻易割舍?
诚然,如果我们只是关注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庭,孩子,亲 人。。。快乐并不是那么难以得到。这种平静普通的快乐,对每个人有多大的诱惑力!追求平安幸福的生活本是人性使然。当人走出自己的世界,不可避免看到了外 面的残酷,他们可能无法再回到自己的小屋内得到自足的欢喜,他们脆弱的心灵可能被摧毁。特蕾莎修女看到了太多人间的悲惨,所以她的笑容不再那么轻松。所幸 她每日依靠祷告,主的力量给她一颗单纯坚强有盼望的心。
于是耶稣对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 跟从我。(马太福音16章24节)
特蕾莎修女并不是这个世界上的成功人士。她是一位圣徒,她给出了一个割爱和舍己的榜样。 与其仰慕她个人的光环,不如想到在你我的身边,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那许多贫穷的人,被损害和被逼迫的人;想到基督的爱是让我们因给予而丰富,而不是为自己 平安富足的生活沾沾自喜。
让我们把眼光分一些给贫穷困苦的人。 当我们知道神给我们的使命,就坚持去做,即使有些事在大多数人看来是愚拙的。当周围的人们都在津津有味地谈论着房产,孩子,财富,我们无须因为自己的淡漠 无知而感到羞耻,也不必自命清高。让这个世界奔走他自己的路吧,我们要跟随的,是主耶稣;我们本来不属于这个世界。 ---- 爱里没有惧怕----
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因为惧怕里含着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约翰一书4 章18节)
恐惧感在人的意念当中是一只怪兽,它暗暗潜伏却又常常出其不意地主宰人类的选择。
特 蕾莎修女们也一定经历过恐惧。胡振庆以巴弗们也经历过恐惧。当一个人面对危险,面对与众不同的生活选择的时候,当未知的前方不能给出完全的保证,人性中的 恐惧感就肆机出现,将一个人逼回庸常的生活状态,一种舔着自己伤口的自恋,一种得到与付出的平衡,一种与大多数人表面生活状态看齐的怯懦。
然 而庸常的生活就一定安全吗,因为大多数人都在走这样的道路,那就意味着真正的安全吗?这条路到底去到哪里?当我们真正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才能面对恐惧 感,和我们的选择本身。
耶稣也有过恐惧,在客西马尼,他祷告时感到了那种痛苦。最后是什么使他坚持?他继续的祷告和顺服给 了他确信。他感到使命的催逼,天父不可抗拒的旨意,这种旨意已深深地埋藏在他的心里,是他生命的气息,与他内里的纯全相呼应,割舍这旨意将会使他死亡,而 跨过恐惧他得到复活。
圣徒们的抉择并不仅是源于一种意志力。人类的意志力和欲望在某些时候的确可以将恐惧抛在脑后,或仅仅 用一种恐惧代替了另一种。在跨过恐惧行动的一刹那,人类似乎得到短暂的胜利。然而所有人类的雄心伟业,至终都是脆弱的,无根的,短暂的。只有爱,谦卑而舍 己的爱,可以完全消弭恐惧的伤痕。在恐惧的灰色魔影前,捧出一支微小的蜡烛的光芒,黑暗便会退去了。
主的爱给人最深沉的安 定。让他的爱为我们点燃那支手中的蜡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