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山眼白 海心明  
有人寻求智慧,有人寻求财富,我寻求侍奉你的道路,所以我一路歌唱  
我的名片
山眼
注册日期: 2006-12-24
访问总量: 523,724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2013年笔名改为艾溪
最新发布
· 获奖小说《维纳斯的春天》出电子
· 直接证据、疑罪从无、以及言论自
· 凤凰卫视采访朱令同学童伟峰张利
· 朱令事件面面观
· 谁毒害了朱令?(最新视频)
· “打死我也不说”老师的得奖感言
· 圣诞前谈慈善机构的效率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长篇小说——他乡(35-38)】
· 他乡(38):野餐
· 他乡(37):办公室漩涡
· 他乡(36): 恼人的初夜
· 他乡(35):不眠
【信仰国度3】
· 获奖小说《维纳斯的春天》出电子
· 爱与割爱
· 性自由的哀思
· 我们为什么会不快乐
· 一线之间
【长篇小说——他乡(15-18)】
· 他乡(十八):婆媳风暴
· 他乡(十七):诉苦
· 他乡(十六):幸福像小猫
· 他乡(十五):突然而来的伊妹儿
【长篇小说——他乡(11-14)】
· 他乡(十四):不漂亮的周萌
· 他乡(十三):约会
· 他乡(十二):许望的觉悟
· 他乡(十一):许贝之金蝉脱壳
【长篇小说——他乡(5-10)】
· 他乡(九、十):周萌和妈妈的信
· 他乡(八):葬礼之后
· 他乡(七):春天的叹息
· 他乡(五,六):周萌和妈妈的信
【长篇小说——他乡(1-4)】
· 他乡(四):她和他的一天
· 他乡(三):许望的下午
· 他乡(二):机场初见
· 他乡 (一):失而复得的护照
【影掠浮生—短篇小说】
· V城市的一天 (四)
· V城市的一天(三)
· V城市的一天(二)
· V城市的一天(一)
【书香余韵2】
· 生活在别处
· 奏鸣贝多芬及其它
· 黛玉之死
【且歌且行3】
· 愿乘泠风去 直出浮云间
· 读旧书的好处
· 我的加拿大农耕生活
· 圣诞到来及大洋彼岸的节日
【书香余韵1】
· 在相对里我们可以走多远
· 俄罗斯蔷薇 中国往事
· 猪年品诗三家(一)
· 陷落与逃离
【信仰国度1】
· 理智与情感
· 好人的悲哀
· 当历史照进现实
【且歌且行4】
· 朱令事件面面观
· 谁毒害了朱令?(最新视频)
· “打死我也不说”老师的得奖感言
· 圣诞前谈慈善机构的效率
· 莫言获奖的魔幻现实
· 《好声音》里的故事
· 萧瑟秋风今又是
· 死亡这道墙
· 去投韩寒和刘晓波一票吧
· 春天里的冬奥
【且歌且行2】
· 故国千里
· 八月阳光
· 中国的面目
· 写在六四二十年之后
【且歌且行1】
· 二十年与纪念刘和珍君
· 奥运、残奥与未来
· 中国元素闪亮登场——奥运开幕、
· 露营,去阳光海岸
【艺文之趣】
· 由《色戒》到张爱玲传奇
· 三国补丁
· 《论语》歪解与林妹妹出家
· 三峡落木
【惘然旧事】
· 消逝了的职业
· 那时花开
【他山之石2】
· 北京守望教会户外敬拜一周年纪念
· 天明牧师: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
· 守望教会 5月29日户外敬拜通报
· 我们是为了信仰:为政教冲突致全
· 守望教会5月8日户外敬拜通报
· 王怡:为结束60年宗教逼迫发出声
· Barnaba:对守望给予支持,就是
· 英雄的头——为盲人律师陈光诚一
· 盲人赤脚律师的故事
· 柏蔚林:诺贝尔和平奖风波的文化
【他山之石1】
· 直接证据、疑罪从无、以及言论自
· 凤凰卫视采访朱令同学童伟峰张利
· 北京守望教会4月24日复活节户外
· 守望教会金天明牧师的信
【信仰国度2】
· 南韩人质的上帝在哪里
· 圣洁的专注---法兰西斯的祷告
· 上帝不要的游泳池
· 我们为什么会不快乐
【艺文之趣2】
· 《社交网络》-友谊、成功与失落
· 新红楼与青楼的曲线距离
【书香余韵3】
· 有关《沉默》的再讨论——兼谈阅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与媚俗
· 沉默的背后
· 《呼兰河传》与萧红悲情
· 历史那些事儿(二)
· 历史那些事儿 (一)
【影掠浮生—短篇小说2】
· 踏浪而来(小说)
· 一只螃蟹带来的沮丧
· 鱼味(微型小说)
· V城市的一天 (完)
【信仰国度4】
· 再论谦卑、中国文化、与守望事件
· 北京守望教会事件:背景与现状
【长篇小说——他乡(19-22)】
· 他乡(22):求婚
· 他乡(21):爱情,攻守之间
· 他乡(二十):周萌的信
· 他乡(十九):战后余烟
【长篇小说——他乡(23-26)】
· 他乡(26):北京早晨
· 他乡(25):Till Death Do Us A
· 他乡(24):周末之意外消息
· 他乡(23):三十年风雨苍黄
【长篇小说——他乡(27-30)】
· 他乡(30):不速之客
· 他乡(29):富贵的模样
· 他乡(28):夜晚、家、母亲
· 他乡(27):同学聚会之交杯换盏
【长篇小说——他乡(31-34)】
· 他乡(34):我的运气哪儿去了
· 他乡(33):那年的周蓬
· 他乡(32):父亲的悲哀
· 他乡(31):老照片
【长篇小说——他乡(39-50)】
· 他乡(完结篇):二十三年前的秘
· 他乡(49):所谓幸福
· 他乡(48):海南暖风
· 他乡(47):失业
· 他乡(46):远去了,我的孩子
· 他乡(45):圣诞歌剧
· 他乡(44):买房啊买房
· 他乡(43):周萌的信
· 他乡(42):母亲病了
· 他乡(41):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
存档目录
03/01/2016 - 03/31/2016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1/01/2012 - 11/30/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9/01/2012 - 09/30/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5/01/2012 - 05/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5/01/2011 - 05/31/2011
04/01/2011 - 04/30/2011
03/01/2011 - 03/31/2011
02/01/2011 - 02/28/2011
12/01/2010 - 12/31/2010
10/01/2010 - 10/31/2010
09/01/2010 - 09/30/2010
08/01/2010 - 08/31/2010
07/01/2010 - 07/31/2010
06/01/2010 - 06/30/2010
05/01/2010 - 05/31/2010
04/01/2010 - 04/30/2010
03/01/2010 - 03/31/2010
02/01/2010 - 02/28/2010
01/01/2010 - 01/31/2010
11/01/2009 - 11/30/2009
10/01/2009 - 10/31/2009
09/01/2009 - 09/30/2009
08/01/2009 - 08/31/2009
06/01/2009 - 06/30/2009
09/01/2008 - 09/30/2008
08/01/2008 - 08/31/2008
10/01/2007 - 10/31/2007
08/01/2007 - 08/31/2007
07/01/2007 - 07/31/2007
06/01/2007 - 06/30/2007
05/01/2007 - 05/31/2007
04/01/2007 - 04/30/2007
03/01/2007 - 03/31/2007
02/01/2007 - 02/28/2007
01/01/2007 - 01/31/2007
12/01/2006 - 12/31/2006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消逝了的职业
   

最近不知怎地,时而爱回忆过去,谈起小时候的事。其实那些人、事都已经好远了,在模糊中带着另一个世界游丝般的、陈旧却又香甜的气息。可能正是因为如此,方才显得可亲。有时还更像是揭开了逝去的东方世界的一角面纱,轻轻地有些神秘。

 

不知何故突然跳入我记忆的是弹棉花的人们。想起他们常常走街串巷,被上背着个巨大的弓样的木质工具,在我的记忆里足有大半个人那么长,看起来很沉重。那时普通人家不舍得时常更换棉被,但是棉被用过一段时间后,往往变得冷硬。为了使旧被子重新焕发出蓬松酥暖的可爱劲儿,就有了这么一群弹棉花的人。

 

他们有特定的吆喝声,属于职业的一部分。每到了一个家属区,一段吆喝之后,很快就会有生意前来。于是他们会迅速在空地上搭起一个架子,将黄旧的、老女人样的棉被去了面,整个摊在上面。然后左肩端起大弓,弓玹挑起旧棉絮,另一只手用一只木锤有节奏地捶打弓玹,发出好听的嗡嗡声。棉絮在震动中四下飞舞。不过多时,整床棉絮焕然一新,已然重回少女时代。最后他们会用线绳非常麻利地网住整个棉被。抱着棉被回家的时候,那种温暖可喜可不是一个新棉被能够带来的。

 

还有一种不能不提的是“爆米花的”。在童年可数的几种美食中,爆米花总是最诱人,爆米花的人也因此更受到小孩子们的喜爱。他们背着锅和布袋的身影一出现,就有孩子们奔走相告。往往他们还没有安置好自己的家什活,孩子们就已经准备好了玉米豆和糖精,开始排队了。他们的工具是一口会转的锅,炉子和风箱,一个有着长尾巴的大袋。起先他们会摇动风箱,不停转动锅子,炉火在风箱的鼓动下勤勤恳恳地工作,可是那时站在旁边的我们总觉得太慢。到了时候,他们会停掉炉火,将锅子推入布袋,然后用脚一踩,“嘭”的一声,在这壮举中一切达到高潮。我们就会欢欣鼓舞地去捡拾布袋中的米花。兴冲冲地装在脸盆中捧回家,有时候没到家门口,就已经吃掉了一小半。我记得我最喜欢的是那种用白米爆出的米花,最是香濡可口。

 

记得直到我上小学以后,还常常去换面条儿。走过门口那条栽满槐树的长胜街,换面条儿的在离大路口不远的平房。还记得阿姨的胖手扶着压面条机流出的面条,一会儿恨恨一揪。夏天最让人苦恼的是一种绿色蠕虫“吊死鬼”,会吐着丝从树上缀下来。满街的槐树被它们蚕食遍尽,荒凉可怜。它们还会冷不丁地掉在人的肩上和衣服上。那时最怕的就是它们掉在面盆里,于是每次去还换面条儿和回家都像是在虫阵里冲锋陷阵。后来有一两年,夏天到来之前槐树都被喷了刺鼻的药,总算除掉了吊死鬼这一害。不过,长胜街还总会在我梦里出现。

 

还有一段流行过做蛋卷:师傅用鸡蛋和面做好面浆,铺在带着长柄的圆圆的铁夹上,铁夹放在炉火上,两个铁夹迅速一夹。再松开时,用手小心奕奕地卷起来,就成了金黄漂亮的蛋卷。印象中,自然还有常来常往的磨刀和换锅底的。他们总是扛着个长条板凳,板凳一端用粗麻绳绑着一两块磨刀石,吆喝声中似乎有股凄厉的味道。这些走街串巷的师傅大多衣着破旧,不苟言笑。有时候会看见他们从裤兜里掏出一叠略显肮脏但卷得齐齐整整的零散票子,蘸了唾沫,认真地数上个来回。

 

这些职业今天都已经不存在了。世界的变化多大啊,人们不再在意那棉絮做的被子,可口而粗陋的食物,也没有了那时简单淳朴的珍惜。然而,在回忆中,这些人带来的是阳光样的安慰,缓慢却稳妥的幸福,说不出话来的一丝微笑。在那个悠远的逝去了的年代,有一些日子是被他们串起来的。

 

今天,没有了赖以生存的职业,他们又是在怎样生活着呢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