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时的印象中,父亲是个严肃、寡言的人,而且特别忙,平时几乎难以见到他的身影。母亲在家的时间比父亲稍多一点,但也是忙得不亦乐乎。那时的大人们都忙于革命工作,几乎不管我们这些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日常生活中最接近的人就是姐姐、妹妹和保姆,而对父亲总有一种陌生感、距离感。常言说:距离产生美,其实距离更产生敬畏,特别是对于言语不多的父亲来讲,总因为他的深不可测而由敬畏变成惧怕。当他在家时,我这个平时天马行空的顽童立刻变得老实起来,避之不及。 到了上中学要求入团时,才开始了解到父亲的一点情况,而这点情况,竟然是父亲解放前曾在国民党空军工作过,并集体加入过国民党。由此带来的长期的政治包袱和思想压力,产生对于父亲的埋怨,心中责怪为什么父亲不去延安,反而为国民党政府卖命。 解放后,作为旧政权的留用人员,特别是在那个突出政治、狠抓阶级斗争的年代,他理所当然是不会得到信任和重用,可以说是命运多舛,但他从没有对我们流露出一点沮丧、烦躁的情绪,总是那样的不露声色,那样淡泊、宁静,那样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改革开放后,当家庭出身、历史问题不再成为问题时,甚至原来父亲的所谓历史问题也有了光荣的色彩(参加过抗日战争),落实政策后又变成两航起义人员、对国家有过功劳时,也没有见他有什么特别的兴奋和激动,仍是那样喜怒不形于色。 真正了解父亲还是在看了他写的回忆录,也就是在他已是八、九十岁高龄的老人时,而我自己也是年过半百的人了。其实父亲小时候的生活也是充满童趣和憧憬,也是那样聪敏而好学,也是那样有欢乐又有烦恼,有幸福也有不幸;年轻的时候他也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热血青年,有过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他的一生可以用丰富多彩,甚至是阅历丰厚,曾经沧海,见过世面来形容,比起我们晚辈有更多的人生体味和感悟,使人羡慕、敬佩,自叹弗如。 虽然与父亲没有更多思想上、言语上的沟通,但父亲对于我的影响可以说是巨大的,这种影响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影响。 首先,我喜爱看书的习惯就是从小就阅读了大量父母购买的各种中外名著、杂志刊物开始的,他们对文学的爱好也无形中使我们几个孩子都养成了从小爱看书的好习惯,进而养成了爱学习的好习惯,所以我们姐弟兄妹几个的学习成绩一直优秀,而且都具有涵养。 父亲的性格也通过遗传基因传给我,并通过我传给儿子,我们祖孙三代都具有很多相似的性格:言语不多、聪敏、处事泰然、随遇而安、与世无争。甚至连爱好都有相同之处:看书、画画、写字。 由此想到父亲的长寿。除了年轻时喜好运动,打下良好的体质基础外,我认为更多的还是性格和修养、气度和境界的原因。很多成语、俗语、名言警句,似乎都和父亲联系得上: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你有你的千条计,我有我的老主意;以不变应万变;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巍然不动;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大肚能容,容世间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宰相肚里能撑船;宁静致远,淡泊明志…… 老三篇,最容易读,真正做到就不容易了。父亲做到了,不容易。所以信佛的河南姨妈说过一句十分经典的话,很能概括父亲的修养,她说父亲不信佛,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是佛。 雪泥鸿爪,留下的不仅是父亲的岁月痕迹,更是一笔精神财富。 愿父亲更加健康长寿。 郭家长子小宁 写于父亲的回忆录《雪泥鸿爪》成书前 2010年4月8日于武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