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老三篇》,讓我倍感親切,也倍感慚愧,如今的我比起當年,熱情要消減許多,信念要淡薄許多,思想也變得現實許多。《老三篇》所倡導的那些精神,現在看來,不但不過時,而且很必要。 前不久,朋友的單位搞讀書活動,每個人都要寫一篇文章“影響我的一本書”,題目自理,2000字,不能在網上下載,因為要通過評委審核。朋友向我求援,時間緊,任務重,我向郭小寧求援,把皮球拋了出去。 沒想到郭小寧一天之內就把文章寫好了,發到我的郵箱裡。我一看題目:《重溫老三篇,搞好精神文明建設》。他說:“文章已寫好,太革命了一點,有點像文革時期寫的學毛著講用稿,自己看得都有點肉麻,反正是交差的,搞點與眾不同,別出心裁,黑色幽默又未嘗不可。如不怕挨罵、挨笑,敢用就用。” 朋友收到文章,立刻給我回復。她說:“不錯。確實是標新立異啊,估計整個單位不會有雷同的稿子。這下我的任務就完成了。你哥哥真是狠哪,文章信手拈來。。。”她第二天又說:“今天又把你哥哥寫的文章看了一遍,寫得還真的蠻好,我覺得他是有感而發的。裡面的東西都是我們經歷過了的,一邊看當年的一些情景像電影似的在腦子裡一遍遍閃過,他的文章收放有度,寫得真的很好。” 過了不久,朋友告訴我,文章入選了,而且“單位里一些刁鑽的評委很是佩服,他們說在網上居然找不到類似的文章。”我跟朋友開玩笑說:你談鬼,這次找到一個處級槍手,原汁原味原創真人秀,你就等着得獎吧! 幾天前,朋友說還真有獎,幾百元的書票,要郭小寧自己挑書,她在網上訂好給他寄去。她說以後但凡有讀書活動,都要郭小寧寫稿,獎品(通常是購書票)兩個人平分。 郭小寧也不客氣,馬上把想要的書下了訂單,同時還說,下次如果再要寫稿,就準備寫易經八卦了:-)) 這篇文章雖是應景,但確實有真情實感。我總覺得,我們當初學毛選,就跟美國人讀《聖經》一樣,只是我們那時並不知道美國人讀《聖經》的狂熱。他們也是講究“活學活用,急用先學,立竿見影”,也是爭做好事,熱心助人的。 撇開毛澤東,撇開學毛選,撇開《老三篇》,這些都不談,我們只談,人是不是需要一點精神呢? 明天是聖誕節,還有7天就是2012,郭家院子祝所有朋友聖誕新年快樂! 平平 2011年平安夜 美國北卡 附上郭小寧文章: 重溫《老三篇》搞好精神文明建設 擬出這個題目,是否有點不合潮流,有點古董老氣。什麼年代了,還談什麼毛主席著作,什麼《老三篇》!又想到現在《莊子》能開講,《老子》能開講,《論語》能開講,《道德經》能開講,《易經》能開講,這些更老的古董都能開講,毛主席著作,毛主席的《老三篇》又怎麼不可以拿出來講一講呢?何況,它確實對我的人生產生過影響,甚至對我們這一代人及往上追溯幾代人都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心裡就怡然多了。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前,學習毛主席著作是一件蔚然成風的事情。有組織上的布置安排,更多的是自己自覺的行為。原因很簡單:要求進步,積極上進,聽黨的話,聽毛主席的話。 毛主席著作有四卷,後來又將解放以後的部分文章編輯成第五卷發行。五卷中的文章多是談階級鬥爭的,而毛選四卷中,很多篇幅是談戰爭經驗和戰爭理論的,還有不少是談哲學、談辯證法,談世界觀、談方法論的,而其中的《紀念白求恩》、《為人民服務》、《愚公移山》這三篇文章則是專門談人的精神的。它跟我們每個人結合得更緊密,學習起來更有針對性,更有意義。所以,當時的林副主席把這三篇文章單獨挑出來匯編成冊,俗稱《老三篇》。並專門發出指示:“老三篇,不但戰士要學,幹部也要學。老三篇最容易讀,真正做到就不容易了。要把老三篇做為座右銘來學,哪一級都要學,學了就要用,搞好思想革命化。” 所以在那個年代,《老三篇》是我們學得最多,記得最熟的三篇文章。當時幾乎能熟練地背誦下來,今天也還能記得住其中不少很精典的句子。 不管毛澤東犯了多少錯誤,也不管林彪後來怎樣,但學習《老三篇》,我至今仍認為,它是在我正處於十幾二十歲青少年時期,在我人生的成長階段,給了我一種積極向上的激勵,一種思想境界的提高和升華,一種理想道德的薰陶。學習《老三篇》我們爭着做好事,助人為樂;我們團結友愛,互相幫助;我們不計名利,甘當無名英雄……想到這裡,仍能感受到當年那樣一種熱氣騰騰、生機蓬勃的氛圍。而且《老三篇》的教誨,影響了我的一生,它使我一直有這樣一種信念:一定要做一個正直的人,一個有愛心的人,一個多講奉獻少談獲取的人。 《紀念白求恩》一文是毛澤東1939年12月為紀念一位在幫助中國共產党進行的抗日戰爭事業中不幸以身殉職的加拿大共產黨員白求恩同志的感人事跡而寫的一篇文章。文章高度評價了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同志崇高的共產主義精神,號召大家都要向白求恩同志學習。 《為人民服務》一文 是毛澤東1944年9月8號在延安中共中央警衛團召開的張思德同志追悼會上的一次講演。張思德是一名很普通的戰士,當時延安生活艱苦,冬天寒冷缺乏取暖的物資,張思德被安排去燒炭,在一次燒炭中因炭窯崩塌而犧牲。 《愚公移山》是毛澤東1945年6月11號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代表大會閉幕式上所做的閉幕詞,會後經整理修改,以《愚公移山》為題目收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 這三篇文章的三個主人公:白求恩、張思德、愚公,一個是國際友人,一個是普通戰士,一個是古代寓言中的老者。在這三個不同的人物中,分別體現了他們身上散發出的一種精神。白求恩身上體現的是一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張思德身上體現的是一種為人民利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愚公身上則是表現了那種敢於開拓創新、頑強拼搏、艱苦奮鬥、不怕犧牲、高瞻遠矚、堅定信念的精神。 這三篇文章中有不少精典、耐人尋味、深思的話,我將它們摘錄如下與大家共勉: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每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他。不少的人對工作不負責任,拈輕怕重,把重擔推給別人,自己揀輕的挑。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後再替別人打算。出了一點力就覺得了不起,喜歡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對同志對人民不是滿腔熱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關心,麻木不仁。這種人其實不是共產黨員,至少不能算一個純粹的共產黨員。” “我們大家要學習他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從這點出發,就可以變為大有利於人民的人。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摘自《紀念白求恩》 “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 “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麼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 “只要我們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為人民的利益改正錯的,我們這個隊伍就一定會興旺起來。” “要奮鬥就會有犧牲,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但是我們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數人民的痛苦,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我們的幹部要關心每一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摘自《為人民服務》 “我們宣傳大會的路線,就是要使全黨和全國人民建立起一個信心,即革命一定要勝利。首先要使先鋒隊覺悟,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但這還不夠,還必須使全國廣大人民群眾覺悟,甘心情願和我們一起奮鬥,去爭取勝利。” “現在也有兩座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國主義,一座叫做封建主義。中國共產黨早就下了決心,要挖掉這兩座山。我們一定要堅持下去,一定要不斷地工作,我們也會感動上帝的。這個上帝不是別人,就是全中國的人民大眾。全國人民大眾一齊起來和我們一道挖這兩座山,有什麼挖不平呢?”-------摘自《愚公移山》 改革開放帶來了物質文明建設的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極大的提高,國家實力得到加強,在國際上的地位也不斷提高……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同時,我們又不得不承認,精神文明建設則顯得相對薄弱。一切向錢看,黃賭毒泛濫,道德倫理喪失,錢權交易、為人民幣服務,貪污腐化,以權謀私,假公濟私……這些問題也相當普遍的存在。黨中央多年一直在宣傳“兩個文明一起抓”,“五講四美三熱愛”,“十榮十辱”等等,所倡導的這些不正與毛主席的《老三篇》中所提出的精神一脈相承嗎! 重溫《老三篇》,讓我倍感親切,也倍感慚愧,如今的我比起當年,熱情要消減許多,信念要淡薄許多,思想也變得現實許多。《老三篇》所倡導的那些精神,現在看來,不但不過時,而且很必要。重提學習《老三篇》,有着及其重要的時代意義,在落實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更需要我們落實《老三篇》中所提倡的精神,牢記黨的宗旨,加強黨和群眾的聯繫,鞏固執政黨的執政地位,淨化和提高人民大眾的思想境界,凝聚全民族的精氣神,促進社會的長治久安,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老三篇》,不但老百姓要學,領導更要學,哪一級都要學,學了就要用,真正搞好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