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的宗教與兒童節
日本見聞之一 日本之旅的第一站是東京。次日,离事先预约的参观日本皇宫的时间还早,就临时决定去东京最古老的寺庙,浅草寺,感受一下地气和人气。东西方历史悠久的寺庙虽同属宗教建筑,姑且不论建筑的风格与特色,但西方的教堂却更有一层让人步入神圣艺术殿堂的震撼感。当年曾参观了建于13世纪末的佛罗伦萨圣十字大教堂,其建筑留下了意大利最伟大建筑家,如布魯內萊斯基等人的痕迹。教堂还让游客观赏不同时代艺术大师的雕塑和绘画,如最著名的是文艺复兴期的乔托及其弟子,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的壁画。除此之外,圣十字大教堂又称作意大利的先贤祠,它的地窖是一个汇集了许多意大利圣贤的墓地, 如雕塑家兼画家米开朗基罗,歌剧作曲大师罗西尼,文学家丹丁以及科学家伽利略等都安息在那儿,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崇拜者瞻仰和拜谒。 浅草寺历史更为悠久。据说是7世纪2个渔民无意中打捞出一尊金质观音佛像,为了供奉该佛像,当地人把民宅改成寺庙,后来几经火灾和再扩建,就成了今天规模的浅草寺。拿东方的寺庙为例,建筑材料大都是以木材为主,式样也不分年代的千篇一律和乏味。人们把建筑师与木匠或石匠视作同类,在寺庙的历史中,不乏君王到访参拜及捐赠的记录,就是没有留下参与每次修建或扩建时建筑师的名字。据称浅草寺还不仅仅保存了那尊观音佛像,而且还有其他的无价之宝,但均属于寺庙的秘密,对游客来说只能闻其故事,却不见其影。再者,寺庙的大殿内大都也是进行法事的场所,一般也不对游客开放。 图1,连通雷門和浅草寺的仲见世街,此番人潮如流令人想起儿提时國內弄历新年廟會。 但日本的宗教却相当开明,宗教派别众多,既独立又兼容。人们自小随大人去神社(神道教)参拜;恋人却也能选择教堂里,在优美,庄严,气势昂扬的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中的结婚进行曲中,缓缓步入婚姻殿堂;办丧事也可去寺院做法事以求死者灵魂的平安。明治期间西洋人,俄国人作“宗教入侵”而来的天主教堂,东征教堂也从未终止正常的宗教活动;同时,尽管日本人对伊斯兰教毫无兴趣,穆斯林信徒少于5万,全国也有几十座清真寺,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东京清真寺还成了好奇者参观的热点。做到信仰如此和谐的国家,地球上大概非日本莫属。日本人喜欢五花八门的御守(護身符),无论在神社或寺庙都能买到有求必应,各尽所能的御守。它们分工细微,却包罗万象,涉及到生活的各个层面,如孩子上学时的交通安全、读书或就业,成家立业,理财持家,健康长寿、家庭等。 浅草寺位于东京市中心,先要穿过雷神门,然后挤身通过一个数百米长的小巷(称仲见世街)才能抵达浅草寺主殿。小巷两旁的小店,临时的杂货小摊,星罗棋布,争相兜售当地的名吃和礼品。人群拥挤程度真可谓密不透风水泄不通,挥汗成雨之壮观。人群里,有成群结队的学生,妇幼老少,世界各地的游客,我最乐于的就是观赏人群中的千姿百态。据统计,每年参观巴黎圣母院的人数是1300万,想比之下,前来光顾浅草寺的香客和全球游客却多达3000到4000万的天文数字。 图2,日本的廟宇大多也是木結構,在奈良有一个東大寺。可謂世界上最高的純木結構建築,同時也是典型的唐朝建築風格。怪不得日本建築師伊東忠太曾自豪地說,看唐代的建築到日本去, 下面的照片是远距拍攝的浅草寺主殿和临近的其他建築群,把我们带到了唐朝,平緩的坡屋頂,青灰色的陶瓦覆蓋屋面,屋簷突出深遠。
根据考古学的发现,已有人在日本居住了近20万年,不过直至公元7世纪从中国的唐朝陆续输入汉字(共计5万个之多),才开始有了自己文字的记载。除了宗教之外,汉人的历史,典故和民俗随着书籍和人员来往也开始渗透进日本,其中的精华不但被如获至宝,而且还维持至今。而中国数千年来多次改朝换代,历史上数次亡国,受压于异族的奴役,使得中国人逐步养成了见异思迁,圆滑不堪的习俗,只要是能生存,谁在乎唱什么歌,升什么旗,为留头照样可以剃发,尽管民族的生存能力成了世人第一,但付出最沉重的代价就是丢弃了祖宗的文化和习俗。有人说看中国古代文化和习俗该去的是日本,此话不假。 去逛浅草寺是4月底,正直日本几个假日集中的一周,因此近百年前就被称为黄金周(ゴールデンウィーク),用的是外来语Golden Week, 有些老年人虽不懂英语,但黄金周的发音却很标准。黄金周期间,有一个更富有传统色彩的节日:儿童节。我在浅草寺的一大收获就是被日本孩子喜庆自己节日的天真,欢快的气氛所深深感染了。 图3,身著校服的孩童們,在浅草寺广场上喜氣洋洋地歡慶自己的節日。慶典後,數以百計的彩色氣球一齊升空,又把孩子們推向一個新的喜悅高潮。
日本最有传统性的三大节日大概是在公元9世纪从从中国引进的,它们是农历正月初一(元旦),三月初三(上已节)和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日本的年历称和历,在历史上始终采用的是华夏历法,今天依然保留了年号如2018年又称平成30年,但自明治起官方采用西历,为此原来是农历正月初一即成了今天的元旦,三月三日是女儿节,5月5日则不仅是端午节,更是儿童节「子供の日」,其他的传统节日也改用西历。
端午节在中国历史更悠久,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由于古人惧怕瘟疫等灾,而5月正直疾疫流行猖獗之刻,故被称年中最不吉利的一个月份,也有人认为端午更是凶上加凶。东汉末年的《风俗通》提到,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男害父,女害母。”为此端午期间必须作出相应的警惕和防御,旨在禳毒、驱疫、避邪就成了端午节最原始的含义。随着时间的变迁,端午节又增添了纪念屈原和伍子胥的内容。后者属于为报杀父之仇而叛国的,前者则是死心塌地为君王同存亡。说起中国文化,谁也离不开频繁造反的特点,造反的定义就是低端人口通过暴力在达到财富和权力的重新分配。有意思的是,低端暴民登上皇位的也都希望像屈原那样对自己的忠心耿耿,痛恨伍子胥那样的叛逆分子,为此随着岁月,中国人的端午就逐步演变成政治正确的屈原节了。 日本人过的端午节始于奈良时代,日文是「端午の節句」。「節句」也是当时的汉文,有著驅除邪惡的意思。时代的变迁往往会给传统的节日带来新的含义,不过日本的文化中最缺乏的就是造反两个字,日本人竟然笨到从没想过当皇帝的,他们今天的国庆日依然是传说中的第一任神武天皇建国的那一天,公元前600年的2月11日, 因此日本端午节无需增添纪念屈原等忠君的内容,不过其演变的内容却也是受了中国文化中精华之影响。 3百年以后,到了鎌倉時代 端午增添了新的内容, 變成了男孩子的節句,即鼓励孩子身心健康发育,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日本人从古代中国黄河鲤鱼跳过龙门的一个民间传说中学到了如何教育孩子奋发向上的启发。据说,黄河上游的峡谷有座龙门,它位于瀑布之上,河中的金色鲤鱼逆着湍急的水流游向龙门,一旦跃上龙门即变化成龙而上了天。日本儿童节的鲤鱼旗就成了鼓励孩子发奋蹈厉,知难而上的象征性标记。 图4,四月下旬起,为迎接儿童节,鲤鱼旗开始在全国各地迎风招展。鲤鱼旗可谓五彩缤纷,但主色是黑色的(真鯉,象徵父親)和紅色(象徵母親的緋鯉)。照片是我在浅草寺拍的,等了好久,起風時按下了快门。
日本端午节或儿童节在1948年被国家指定为全体儿童的国立节日。世界各国根据国情都有自己的儿童节。虽然迟于日本,1931年中华慈幼协会曾向國民政府建议将每年的4月4日确立为儿童节。經政府的批准,在1935年的4月4日中国儿童们终于迎来了第一个政府法定节日——儿童节。中國學術泰斗蔡元培先生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還專門提筆為孩子們寫下了【兒童節歌】,“好儿童,好儿童,未来世界在掌中。若非今日勤准备,将来落伍憾无穷。好儿童,好儿童,而今国难正重重。后方多尽一分力,前方将士早成功。在台灣,兒童節的傳統依然維持至今,蔡元培的”好兒童,好兒童…….”的歌聲依然在激勵那裡的孩子。
图5,家長們除了為孩子準備的精致美味的端午傳統食品,房間內還特意佈置了黑白鯉魚,以及戴上象徵力量和勇氣頭盔的金太郎。我下榻與位於東京火車站的龍名賓館,為了增添節日氣氛,在大堂上也擺設了同样的鯉魚和金太郎。
可悲的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保存最完美的文化传统要算造反和皇帝梦。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再一次被“解放”!随之,一切都要跟着变,同年11月,斯大林召集了東歐以及其在苏联在亞洲的附庸国,按莫斯科的旨意把6月1日改成所謂的國際兒童節。兒童節的歌詞被郭沫改成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当然几乎所有大陆人都不明白4月4日到底是什么日子,更不知道儿童节前面的那个“国际”还不足以代表全世界所有国家的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