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老顾的新博客  
顾晓军,已出版长篇小说《天上人间花魁之死》、《顾晓军小说》【一】、【二】、【三】、【四】、【五】  
网络日志正文
批判秦晖:批判「劣根性」姓顾不姓秦 2024-02-27 05:03:13

顾晓军 批判秦晖:批判「劣根性」姓顾不姓秦.png

批判秦晖:批判「劣根性」姓顾不姓秦

 

    ——勘史·五千零五十三

 

  我读到的文章标题,为〈如此仇恨为哪般?〉;而文尾,注有「原标题为《为什么人们厌恶帝制?》」。如此说来,秦晖是为反帝制而写下这篇八千多字的雄文的,也算是煞费苦心了。

  然,秦晖的「大灾难的形成机制」、「西方争论的中国版」、「周期性浩劫与“乱世增长”」「如此仇恨为哪般?」与「重审历史上的“制度”问题」五个部分间,似乎缺少某种统一性;也就是说,与过去读秦晖文章之一气呵成有别样之感。

  尤不得不说的是——判鲁迅的挖掘「劣根性」,从来都是我的「专利」——换言之,在我批判鲁迅的所谓「劣根性」之前,没有见到过有人批判;相反,人们一贯认为,鲁迅的国民「劣根性」恰是鲁迅的高明之处。

  我的「打倒鲁迅」已十七年了,我的《打倒鲁迅》一书出版(20161月)亦八年多了。在《打倒鲁迅》一书中,收有文章〈挖掘劣根性是为统治者服务的〉(2009-7-14;而当时,我批鲁的文都是系列的,如〈鲁迅,与春药〉、〈鲁迅,与泻药〉、〈鲁迅,与狗皮膏药〉等。

  先生不会是也学鲁迅的「拿来主义」——拿来了就算是自己的。而真做学问的,都应该知道要说明出处的吧

  或许,秦晖先生是受人指使、向孙立平学习,撬我学术中的干货;然,孙立平的〈世界上在发生什么——四个有意思的提法〉,是撬我学术中的干货、分赠给他人;而你,是撬下我学术中的干货自己享用,这与你已有的名气很不符吧?

  此外,秦晖先生「如此仇恨为哪般?」部分,不是批「劣根性」、而是在挖掘中华民族的「劣根性」。政治仇杀、民族灭绝等,是世界性问题、人类的通病,即便是斯大林时代,杀远东地区的汉人少了吗?你咋不提?

  当然,〈为什么人们厌恶帝制?〉并非一无是处。首先,反帝制就是一种无话可说的政治正确。其次,如「周期性浩劫与“乱世增长”」等部分,以详实的史料,让读者一饱眼福,是秦晖的一贯作风。

  我谨希望,先生在看到我这短文之后,能拨冗给我一个说法,以便我继续敬仰秦大教授、做你忠实的粉丝。

  又及,刚找到〈为什么人们厌恶帝制?〉的最原始出处,是秦晖先生2011-08-18发表在《南方周末》上的文章。即便是2011年的文章,也比我的文章〈挖掘劣根性是为统治者服务的〉(2009-7-14)整整晚了两年,这是不是再明显不过的?

 

              顾晓军 2024-2-27

 

 

秦晖:为什么人们厌恶帝制?

 

大灾难的形成机制

 

与那些“封建”文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秦以后中国历史的明显特征就是它的大盛大衰。承平之时,“秦制”不像“封建”那样领主林立多内耗,因而可以多次取得“大国崛起”的成就。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说“鸦片战争前中国GDP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今天流传甚广,我以为难以置信。但至少在明初以前,即马可·波罗和郑和的时代,中国的王朝盛世要比当时的欧洲繁荣许多,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我们历史的一大特点是始终无法摆脱“治乱循环”,即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而且中国秦以后历代王朝的寿命不但比“封建”时代的周“王朝”和欧洲、日本的宗主王系(不是dynasty)短很多,其“改朝换代”的巨大破坏性更几乎是人类历史上独有的。

 

古代没有精确统计,惟一能反映国家兴亡、社会荣衰的指标就是人口的增减,而历史上中国人口的大起大落,可以说是任何别的民族都没有的。固然,人口(在农业时代基本也就是经济)的升降并非传统中国独有。罗马帝国极盛时人口据说达到一亿,帝国崩溃后原领土上的居民估计还有七千多万。在整个中世纪“封建”时代,欧洲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是有起有伏、时进时退。但衰退的主要原因是瘟疫与气候,而不是政治与战争。六七世纪之交与14世纪的两次黑死病大流行,都造成严重的人口下降,涉及的人口少则有说减少四分之一,多则说减了三分之一,并由于生产破坏引发了社会失序和动乱。但这两次大衰退与“改朝换代”和政治变故并没有什么关系:那里的“盛世”并无秦皇汉武,“末世”亦无汉献唐昭。黑死病之灾后,又有以三十年战争为谷底的1617世纪危机,据说使战争波及地区的人口损失三分之一。根据如今学者的研究,这次危机是“小冰河期”宏观气候异常导致的。

 

而所有这几次“封建”欧洲史上的大难,都与“改朝换代”无关。近几十年,欧洲中世纪史学界关于中世纪危机原因的争论主要发生在强调“人口周期率”的“必然论”观点和强调瘟疫与气候灾变的“偶然”论观点之间。前者受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启发,认为危机的根源是周期性的人口过剩,瘟疫只是过剩严重后人口下降必然性的一种表现形式。“瘟疫是中世纪旧大陆人口数量增加和活动的扩张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有害副产品之一”,“即使没有黑死病,人口下降的情况仍会发生”。而后者则认为黑死病的流行是“外源”的,它与气候变迁一样,属于偶然性灾变,与欧洲社会上的人口“过剩”与否没有什么关系,正如后来的工业革命在一些人看来就是因为煤和铁恰巧同时富集于英格兰一样。

 

历史上两次黑死病大流行,造成欧洲人口严重下降,但这仍然无法与中国“改朝换代”所造成的巨大破坏性相比。图为尼德兰画家老勃鲁盖尔的名作《死亡的胜利》(约作于1562年),反映了黑死病之后社会的动荡与恐怖。

 

西方争论的中国版

 

有趣的是,近年来这样的争论也从西方汉学界扩展到了中国史领域。这就是近年来影响极大的、由美国汉学界发起、很快国际化并传入中国的争论,即“加州学派”与“人口论学派”的“华山论剑”。前者认为中国传统时代(除了近代的一瞬间)一直都是世界第一,并没有什么大的制度缺陷,历史上的大乱都是“小冰河期”这类气候灾变。欧洲史学界的一些“反人口论者”认为中世纪欧洲人已经会以原始计划生育手段因应经济变化、以积极调整来打破“马尔萨斯铁律”,中国史学界同样有人发现了传统时代我们先人的计划生育天赋。而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似乎也只是因为江南没有富集的煤铁。反之,后者则坚持认为人口过剩使中国沦于“低水平均衡陷阱”,陷入“过密化”和“没有发展的增长”,因此不可避免地要走向停滞和危机,更别提发生工业革命了。

 

耐人寻味的是,这场争论号称是为了打破历史研究中的“西方中心论”,但显然这样的争论几乎就是西方史学界类似争论的中国版,只是有个时间差而已。这恰恰是再明显不过的国际学术研究中的“西方中心”现象。应该说,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这种争论都是很有意义的。它不仅提出了许多、并且解决了其中的一些实证问题,而且从方法论上对过去那种把一切问题都归咎于“生产关系”和“阶级斗争”、并且把差异很大的前近代中国与欧洲都归结为来自“奴隶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的“封建社会形态”的史学模式是一个很大的纠正。由于这种模式改革前在中国史学界比在西方更具有垄断性,因此这场争论在中国的意义尤其大。

 

但是,如果说过去那种关于“封建社会”的西方中心论史观有问题,那么如今这种围绕“人口、气候和瘟疫”做文章,并且热衷于争论古代“GDP”数值的新西方中心论史观,恐怕也有同样的毛病。过去那种史观是“制度决定论”,尤其是经济制度(即所谓生产关系)决定论,这当然有很大的问题,但是今天无论讲“必然”、“偶然”都不谈制度,恐怕也有问题。如果说必然性的“人口规律”与偶然性的气候、瘟疫灾变对西方中世纪的盛衰确实有某种作用,那么在中国它们也有同样作用吗?就像过去说中国古代和西方中世纪都是“封建社会”因而有同样的“规律”那样?

 

这显然是可疑的。首先,像“小冰河期”这样的气候灾变,都是全球性的,但是西方中世纪的盛衰与中国传统时代的治乱明显不同步。西方于六七世纪之交发生第一次鼠疫大灾难时,中国却出现“贞观之治”;1415世纪发生更大的黑死病之灾时,中国却又出现永乐、宣德“盛世”。而中国两汉之际大乱时,西方却正值繁荣的“罗马和平”时期。全球性的小冰河期怎么解释这些相反的事实?

 

其次,如果说到“人口周期率”,那么中国与西方的不同步就更明显。西方的人口下降主要表现为瘟疫,次数比中国少,下降的幅度也没有中国大,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人口下降通常都表现为残酷的战乱,与政治上的“改朝换代”高度重叠。如果说西方的瘟疫不管“偶然”“必然”,表面上总还是一种自然现象,那么中国历史上的人口下降就直接表现为“人祸”了。

 

当然,从另一方面讲,“人祸”之前中国也有胜于西方的“人福”。正像老子所言的“祸福相倚”,对比极为鲜明。中国人口繁荣时期增长比欧洲快,而崩溃时期的剧减更是骇人听闻。相比前述西方人口下降三分之一的灾难程度,中国不仅灾难频率更高,每次灾难的程度,如果我们相信史书的说法,也要高出一倍以上。

 

西汉末年人口将近6000万,王莽时期发生大乱,几十年间就使人口损耗三分之二,东汉光武帝恢复天下太平时,人口只剩下2100万。

 

东汉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到桓帝时人口又恢复到5648万,但马上又发生了更严重的黄巾之乱与军阀战争,就像曹操诗中讲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很多地方变成了无人区,重归一统时,魏、蜀、吴三国人口加起来只有760万,可以说消灭了七分之六。西晋维持统一三十几年,末年人口1600万,只有西汉盛期的四分之一。

 

紧接着又大乱几百年,一直到隋朝,隋文帝时代,中国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盛世,人口发展到四千六百多万,接着又发生了隋末大乱,也是毁灭性的,到唐高祖统一的时候,第一个人口统计是200万户,按中国传统的五口之家,当时的人口有1000万左右,只剩下五分之一。

 

经过唐代前期、中期一百多年的发展,在安史之乱的前一年,即755年,唐代人口达到最高峰,有5291万,仍比西汉平帝时要少。第二年“渔阳鼙鼓动地来”,又陷入了百年大乱,到了唐代宗时期,中国的人口又剧减70%,降为1692万。

 

历经晚唐藩镇,五代十国之乱,到了宋太祖统一的时候,剩下309万户、1500多万人的样子。

 

宋代人口发展比较快,经济比较繁荣。南北宋之交的战乱对人口的影响也相对小些,到1190年,宋金对峙的双方人口合计达到7633万,第一次超过西汉末年,再创高峰。

 

元灭宋金,人口再降,例如四川便从南宋的259万户剧减到元初的20万户。元朝的太平只维持了八十几年,元末大乱又使中国人口受到严重打击。

 

明代的人口记录很怪,在明太祖统治的31年内,人口增长出奇地快,到朱元璋临死时据说已经达到5987万,以后一直没有超过这个数字。到了明末农民战争爆发前,人口大概是5200万左右,经过农民战争与明清战争又一场浩劫,清初恢复统一后,统计数字剩下1900多万。

 

清前期的100年,包括康雍乾盛世,人口增长很缓慢,乾隆中叶以后,人口增长突然加速,这是中国人口史上的第三个谜,在100年间中国人口先后超过1亿、2亿、3亿,到咸丰元年达到4.3216亿,形成中国人口史上的又一个高峰,很快又陷入大乱,太平天国战争加上回捻之乱,1863年即太平天国灭亡的前一年,中国人口的数字已经掉到2.3亿。以后一直到1949年中国人口数字一直都在咸丰元年的水平徘徊。

 

周期性浩劫与“乱世增长”

 

当然,上述都是史书上的官方数字,其中宋代的户、口比例,明代洪武后的“人口停滞”,和清前期的“人口爆炸”这三大谜都存在着严重的统计争议。一些研究认为实际情况没那么骇人。其中,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挂帅的集体项目六大卷《中国人口史》可以说是对历史上历次大乱的灾难程度估计最为缓和的了。该书综合了前人成果和自己的潜心研究,各卷作者都是各断代人口史的顶级专家,反映了该领域研究的当代水准,尤其对以上三个“人口之谜”的真相作了具有说服力的澄清。根据该书各卷的研究,西汉末年与新莽大乱中,人口从6000万降至3500万;东汉末年大乱,人口再从6000万降至2300万;隋唐之际大乱,人口从6000万降至2500万;安史之乱后以讫五代,战祸连绵,人口从7000万降至北宋初年的3540万;宋元之际大乱,中国(指宋辽金夏之地总计)人口从1.45亿降至7500万;元明之际,从9000万降至7160万;明末大乱,人口从近2亿降至1.5亿,清初顺治至康熙初的战争损失还有约2000万。以太平天国战争为中心的清末咸、同大乱,人口由4.36亿降至3.64亿。而辛亥革命后的整个民国时期,尽管实际上也是“秦失其鹿,楚汉逐之”,战祸不断,属于两个稳定“朝代”之间“改朝换代”的乱世,人口却破天荒地出现“乱世增长”,从1910年的4.36亿增至1949年的5.417亿。

 

因此根据该团队的研究,历史上中国人口的大起大落现象,大约可以分为三个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元以前,每次“改朝换代”人口通常都要减少一半以上,甚至60%以上。第二阶段是元以后至清末,每次大乱人口减少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但是正如《中国人口史》作者所说,这种变化其实主要是因为元以后中国人口基数大了,分布广了,而且出现了多个人口稠密中心,大乱不可能席卷所有这些地方。但在大乱涉及的地方,人口损失的比例与元以前相比,骇人听闻的程度并不稍逊。而整个大乱造成的人口减少绝对数甚至远比前一阶段更大。第三阶段就是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时期人口的“乱世增长”是此前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其意义我们以后再说。

 

显然,辛亥革命前两千多年帝制时代中国人口的大起大落,即使不像史书户籍数字所显示的那样极端,也是够触目惊心的。世界史上别的民族有遭到外来者屠杀而种族灭绝的,有毁灭于庞贝式的自然灾变的,但像中国这样残忍的自相残杀确实难找他例。民国时期外敌(日本人)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30万,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永不能忘的惨痛记忆。可是两千年前,在短短几十年内,秦一次坑杀赵降卒40万于长平,楚一次坑杀秦降卒二十余万于新安,而当时整个中国人口也不过才两千多万!

 

可笑的是,西方人往往夜郎自大,我在美国看到好几本书说美国南北战争是人类迄那时为止最残酷的内战。真是少见多怪了。国人自相残杀的残忍让人听来真是毛骨悚然。太平天国战争,虽然全国人口减少的比率没有元以前那么高,可是战争波及的那些地区,人口减少之惊人绝不逊于前代。按地方志记载,在太平天国战争中成为战场的江浙一带,人口耗减都达到一半以上,像苏州一府(注意是全府各县,不是仅苏州城)耗减了三分之二,常州、杭州等府竟各耗减了五分之四,屠城、屠乡的记载比比皆是!

 

如此仇恨为哪般?

 

辛亥时期的革命党人为了反满大力渲染“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其实汉族的内战中更为血腥的事也不乏其例。仅就明清之际的“张献忠屠蜀”而言,按明末统计,四川有人口385万,到清初顺治十八年全川平定后统计,只剩下一万八千丁!丁是纳税单位,加上妇孺,加上未录人口,充其量也不超过10万人吧。从385万到10万,要说是人口灭绝,一点都不假。现在的四川人,大都是清初以后移进去的。

 

我当年治明清之际史,喜欢看地方志,康熙初年出现入清以来第一轮修志高潮,四川各地多有援例而为的。那都是一批怎样的志书啊!乱后之作,纸差印劣,篇幅单薄,不少注明是县官或同仁私人凑钱印的,因传世极少,如今多属善本。而其中内容,赋役志则多有一县仅数十丁者,有县官和移民来到无人之地,林莽丘墟,虎多人少,初来移民数十户一年为虎所食近半者。而其《艺文志》则多为虎口余生孑然幸存者的恐怖纪实,令人不忍卒读。

 

清初十余年间,各方或有官吏,亦皆不居城而与遗民在山中结寨自保。当时清朝的四川巡抚驻川北边远的保宁(今阆中县),明朝(南明)的巡抚则驻川南彝区边缘的洪雅县一处叫做天生城的山寨,南北双方你攻我伐,多次路过成都及川中天府,但都不驻守,因为那时的成都已是一片虎狼出没的灌木丛,邻近府县皆无人区,驻军则无处觅食。直到顺治末年,清朝的巡抚才回到废墟成都重新设置。

 

过去传统文人把“屠蜀”归罪于“流寇”,说是张献忠把四川人杀光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从意识形态出发,为了维护张献忠这个“农民领袖”,很多人写文章论证“不是张献忠屠蜀,而是统治阶级屠蜀”。改革后有人就说,其实两说皆是,明末清初的四川,各方各派都在疯狂杀人。

 

清代文人记载说,张献忠为证明他杀人有理,在全川各地立了许多“圣谕碑”,就是张的语录碑,文曰:“天有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杀杀杀杀杀杀杀!”所以又被称为“七杀碑”。到底有没有“七杀碑”?经过1950年代以来的研究,的确发现了几块传说中的“大西皇帝圣谕碑”,如今四川广汉市的公园里还竖着一块。只是碑文与清人的说法有点出入,文曰:“天有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后面不是七个杀字,但正如当代著名南明史家顾诚先生评论的:此碑杀气之明显,也是可以一眼看出的。碑文的意思是:老天爷对(四川)人百般照顾,可是(四川)人逆天欺天,所以该杀。刀下鬼们,你们自己思量思量是不是活该吧!显然张献忠杀人如麻是无可置疑的。

 

但是老实说,川人的确不是他张献忠一家可以杀光的。尤其是,张献忠发狂地进行灭绝性屠杀,是在他败象已露、绝望挣扎的顺治三年,那时他早已不能控制全川。以重庆为中心的川东,被明将曾英控制,以嘉定(今乐山)为中心的川南,则是明将杨展的地盘。张献忠的屠刀所及,只有成都附近的川西平原和川中一带。所以改革前搜集的那些官军屠戮、贼梳兵篦之史料倒也不假。事实上,那时四川何止“官军”与“流寇”,一般的人们在弱肉强食的丛林状态下,为了自利甚至仅仅为了苟存,也是人相戮,乃至人相食,几乎已如那句老话说的,“人对于人是狼”了。

 

如今国际上对“中国”或“中国人”往往有两种极端的看法:或者说中国人在“传统”上是和平的民族,或者极力宣扬“中国威胁论”,其实抽象地谈论“中国”和“中国人”是很少有意义的。中国人也是人,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他们和全球其他民族一样,既有人性之光,也有人性的阴暗。当权力不受制约时,在社会冲突爆炸之际,人性之恶便会导致种种残暴不仁之事。对本族人是如此,对其他民族,又何尝例外!中国古代的专制者与别国的暴君一样搞过领土扩张,搞过种族屠杀乃至种族灭绝。远的不说,一度曾是新疆最大民族的蒙古准噶尔人就几乎被清朝军队杀绝。被称为“进步思想家”的汉族著名学者魏源记载说:

 

初,准部有宰桑六十二,新旧鄂拓二十四,昂吉二十一,集赛九,共计二十余万户,六十余万口。……致我朝之赫怒,帝怒于上,将帅怒于下。合围掩群,顿天网而大狝之,穷奇浑沌、梼杌饕餮之群,天无所诉,地无所容,自作自受,必使无遗育逸种而后已。计数十万户中,除妇孺充赏外,至今惟来降受屯之厄鲁特若干户,此外数千里间无瓦剌一毡帐。

 

漏网之厄鲁特各贼众聚分四支,每支各一二千,……(清军)分两路围猎,所至狝剃,搜山网谷,栉比擒馘,无孑遗焉。

 

甚至连亲清的准噶尔沙克都汗“不从各酋之叛,率所部四千人”投诚清朝,竟然也被清军将领“袭坑之”,全部活埋了。

 

与颇为得意于“我朝之赫怒”的魏源不同,清末维新志士谭嗣同则痛斥“本朝”对准噶尔人的灭绝:

 

《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纪略》不过略举一二事。……即彼准部,方数千里,一大种族也,遂无复乾隆以前之旧籍,其残暴为何如矣。

 

他甚至愤而说出了这样的话:

 

幸而中国之兵不强也,向使海军如英法,陆军如俄德,恃以逞其残贼,岂直君主之祸愈不可思议,而彼白人焉,红人焉,黑人焉,棕色人焉,将为准噶尔,欲尚存噍类焉得乎?!故东西各国之压制中国,天实使之。所以曲用其仁爱,至于极致也。中国不知感,乃欲以挟忿寻仇为务。

 

这话今天听来,怕要被指为汉奸。幸亏人人皆知谭嗣同是为救国变法而死的烈士!

 

这当然是过激之言。实际上专制权力如果不受制约,“欲尚存噍类焉得乎”的,首先是中国人自己。即使国力孱弱谈不上扩张,专制暴政下的汉族与其他民族照样有遭屠杀乃至灭绝的可能。前者如前述明清之际的“蜀难”,后者如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冉魏政权对羯族男女老幼的全族屠灭,这次大屠杀不仅使时称“五胡”之一并建立过后赵王朝的羯族从此绝迹,大量汉人也仅仅因为长相“高鼻多须”疑似羯人而横遭“滥死”。

 

重审历史上的“制度”问题

 

过去很长时间,我们习惯于以“租佃关系决定论”、“土地兼并危机论”和“农民地主斗争论”来解释历史上的这种周期性的浩劫。笔者曾对此提出质疑。传统中国社会危机的根源,不在于“土地私有制”导致的矛盾。世界上土地私有的国家何其多多,但哪个像传统中国那样周期性地发生天翻地覆、乾坤扭转的“农民战争”?

 

近年来我发现这样看的人越来越多,已不是什么新奇的认识。如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集体的大项目多卷本《中国近代通史》对清代就是这样看的。该书认为:在整个清代“土地兼并”与土地分散是两个互相平衡的过程,因为富人的大家庭不断分家造成家产分散,而赤贫者多无力成家延续后嗣,其家庭趋势是归于消灭,只有中等人家有按原规模延续的最大几率。因此乡村人口的阶级结构是长期稳定的,“地主阶级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多”的趋势并不存在。具体地说,清初尽管“土旷人稀”,土地集中的程度却丝毫不比清代中、后期为弱。反过来讲,晚清的土地也并不比清初更集中。因此所谓的土地兼并,并不会影响社会结构的稳定,“真正侵蚀王朝肌体、造成王朝衰败的,其实正是凌驾于社会之上、充当社会调节力量的‘封建’帝王和地方各级官员”。

 

然而过去那种一切归咎于租佃制的“制度决定论”衰落后,完全不谈制度之弊的另一种时髦又取而代之。前述“人口论”与“气候灾变论”的争论就是如此。无论是规律性的人口周期,还是偶发的自然灾变,总之都已不把传统时代的制度问题当回事。其实如前所述,这两种解释用在欧洲还可以说是持之有故,用在中国这样明显的“人祸”就尤其不合理。

 

西方中世纪史的前述争论发生在中世纪制度早已终结、现代化早已完成的发达国家,争论只涉及人口剧减的机制,并不涉及其他方面,争论双方都无意于肯定中世纪制度,也无意于怀疑西方走出中世纪是否错误。但我们如果也去赶这时髦,情况就不一样了。过去我们说“传统”很糟糕,因此对这些浩劫有一套解释,但这种解释并不成功。现在我们不能改说“传统”很优秀了,就根本不解释,好像那些浩劫没有发生过,或者发生了也只怪“小冰河时期”。即便某次大乱可以如此解释,从陈胜吴广到太平天国的一次次“爆炸”,难道都能归因于“小冰河”?惟独中国历史上每隔约两百年就出现一次小冰河,而在其他国家则不曾有。这可能吗?

 

我们不能回避这些事实,但也不能由此得出中国文化,乃至所谓中国人的“民族性”就很恶劣的结论。我宁可认为,而且的确也有充分的证据认为,那些问题并非作为民族标识的“中国文化”使然,更不是中华民族不可救药的“劣根性”的证明,而是那时的制度的确有某种问题。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中国在历史上社会危机不爆发则已,一爆发就那么惨烈呢?大家都读过《红楼梦》,《红楼梦》里说,大家都像乌眼鸡一样,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到底中国人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在社会危机中发生这么凶狠残酷的屠杀?我们要在人类文明中崛起,甚至希望从中国文化中发掘解决人类生存困境的资源,就不能不研究这个问题。

 

中国的历史有辉煌的篇章,但也的确有许多血腥的页码。近代以来中国长期国弱民穷,人们怨天尤人,难免怨及祖宗,“反传统”的确反得过分;乃至出现所谓“劣根性”之说,把中国的历史涂抹得一片漆黑。对此予以纠正是完全必要的。但是现在我们不能倒到另一极端:因为日子稍微好过了些,就小富即狂,把历史说得花团锦簇。

 

 

浏览(535) (0)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顾晓军53 ,64岁
来自: 1953年之南京
注册日期: 2021-10-19
访问总量: 1,363,444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网购顾晓军新书
最新发布
· 唐宋明在哪?有必要吗?与杨恒均
· 骗:洗钱、养套杀与许家印及范冰
· 坦然面对文革,也坦然面对可能的
· 「造反合理」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逻
· 为何不可以再来次文革?
· 开放「地摊女友」「男性根浴」定
· 开放「地摊女友」「男性根浴」定
分类目录
【转载】
· 美国汉学家告诉你:为什么我们要
· 网友讨论:文革算不算是一种民主
· 让我们来更深刻地了解美国
· 一文看懂以色列哈马斯之局势与走
· 2023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揭晓【转】
· 【转载】顾晓军是先知先觉
· 马斯克的星链可以让普京的核讹诈
· 普京「精于战术 拙于战略」已经
· 越来越看不懂的俄乌之战
·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小传
【小说】
· 快过年了,怎么办呢?
· 大玩家许家印妄图玩残中国
· 许家印被抓前的傍晚
· 差一步与差十步
· 长篇小说《天上人间花魁之死》精
· 长篇小说《天上人间花魁之死》精
· 长篇小说《天上人间花魁之死》精
· 顾晓军小说:语焉不详
· 《顧曉軍小說【五】——玩殘歐·亨
· 《顾晓军小说【五】》之首篇:美
【视频】
· 【繁花-简版】一个半小时看懂整
· 顾晓军长跑到了十里长堤(视频)
· 顾晓军长跑到中山陵(视频)
· 顾晓军长跑到玄武湖(视频)
· 顾晓军长跑到了莫愁湖(视频)
· 长跑到了大报恩寺(视频)
【勘史】
· 批判秦晖:批判「劣根性」姓顾不
· 杨恒均案最新内幕
· 「打倒鲁迅」就是要打倒鲁迅制造
· 王朔也算批鲁迅?我扒掉了鲁迅的
· 鲁迅该钉在中华文史的耻辱柱上
· 茅于轼传(调侃篇)
· 资中筠批判(移民问题)
· 鲁迅不是新文化运动倡导者
· 以色列发通牒,联合国又作怪
· 「顾晓军奖」之实
【文学评论】
· 顾晓军的另类“校园爱情”
· 短篇小说二次反转的经典【转载】
· 「伪装者」等及谁可能获诺贝尔文
· 鲁迅的「救救孩子」太牵强
【创作谈】
· 「顾晓军」之纪实
· 纪念上网十七周年(也说诗)
· 小说中的闲笔
· 文学入门及指导
· 小说当有构思 切忌随意性
· 我为何一定要玩残欧·亨利
【随笔】
· 开放「地摊女友」「男性根浴」定
· 花无百日红,又传姚明被连夜带走
· 思考:说了也没有用与没有用也要
· 再证于起诉莫言如丧考妣之公知系
· 一体两子宫,也有两阴道、两玉体
· 顾晓军喜见某文怒骂公知群力挺老
· 从韩寒杨恒均郭文贵看莫言及鲁迅
· 嫉妒莫言?我有本钱!辱骂我,你
· 莫言必将倒掉,无论是否有文革或
· 驳长平,兼论莫言、文革、毛左
【征文】
· 征集《顧曉軍小說【五】——玩殘歐
【书讯】
· 《顾晓军传》依旧,《顾晓军纪实
· 《打倒鲁迅》一书之代序被台女博
· 《顧曉軍小說【五】——玩殘歐·亨
· 新书《顧曉軍小說【五】——玩殘歐
【评论】
· 【转】顾晓军的双重“仙人跳”
· 谈刘军宁、何清莲、秦晖等
· 比较双向反转小说《麦琪的礼物》
· 世事如局局如戲,好看好看【转载
· 顾晓军的《大脑革命》影响着高考
【文学】
· 小小说〈杜鹃花落〉的「巧思」与
· 2023年11月8日
· 〈许家印被抓前的傍晚〉之自辩
· 我为琼瑶及小说说几句
· 「顾晓军的双重『仙人跳』」
· 杨绛为何要诋毁张爱玲及其他
· 顾晓军小说之篇目的自辩
· 蹭诺贝尔奖热度与想发财
· 「全城人在等一场雨」
· 长篇小说《天上人间花魁之死》精
【社会学】
· 唐宋明在哪?有必要吗?与杨恒均
· 坦然面对文革,也坦然面对可能的
· 「造反合理」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逻
· 为何不可以再来次文革?
· 开放「地摊女友」「男性根浴」定
· 刘瑜的论素质与我的几点看法
· 读朱学勤文章,网友们说及我的猜
· 从社会学角度读朱学勤的〈这一千
· 乱伦文化的民族性、特殊性与时段
· 胡平的「见好就收」不是民主理论
【经济学】
· 骗:洗钱、养套杀与许家印及范冰
· 道琼斯跳水,有头部迹象,当小心
· 川普又吹大牛,道琼斯会跌掉三万
· 金融知识普及:货币价值与货币成
· 卖水卖成首富(2023中国10大富豪
· 「先生您就是一面照妖镜」
· 「顾晓军主义经济学」的叁个骄傲
· 2023年初股市恐有暴跌及美学与读
· 沪指预测及操作方略
· 变盘在即——沪指明日会咋走?
【哲学】
· 现代(愚)人无须繁文缛节的逻辑
· 「神的旨意」与「自然法则」
· 哲学与社会认知标准的多重性及融
· 人类社会认知标准的多重与选择
· 再谈「美国不仅属于美国人」与主
· 「顾晓军主义哲学」的叁个方法论
· 「自由」之思想阐述
· 「顾晓军主义」究竟是啥主义?
· 「顾晓军主义哲学」之诞
· 与严家祺(其)商榷:人类起源由
存档目录
2024-04-01 - 2024-04-26
2024-03-02 - 2024-03-28
2024-02-01 - 2024-02-28
2024-01-02 - 2024-01-30
2023-12-03 - 2023-12-31
2023-11-01 - 2023-11-30
2023-10-01 - 2023-10-30
2023-09-01 - 2023-09-29
2023-08-03 - 2023-08-27
2023-07-05 - 2023-07-30
2023-06-02 - 2023-06-30
2023-05-02 - 2023-05-31
2023-04-01 - 2023-04-30
2023-03-01 - 2023-03-31
2023-02-01 - 2023-02-28
2023-01-02 - 2023-01-31
2022-12-04 - 2022-12-31
2022-11-01 - 2022-11-29
2022-10-01 - 2022-10-30
2022-09-03 - 2022-09-30
2022-08-01 - 2022-08-31
2022-07-02 - 2022-07-29
2022-06-02 - 2022-06-30
2022-05-01 - 2022-05-31
2022-04-01 - 2022-04-30
2022-03-01 - 2022-03-31
2022-02-02 - 2022-02-28
2022-01-04 - 2022-01-31
2021-12-01 - 2021-12-29
2021-11-01 - 2021-11-30
2021-10-19 - 2021-10-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