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人间菩提 |
|
分享一些好文,自利利他,共建美好的人生。 |
|
|
|
|
|
|
|
|
|
|
|
|
| 淨空老法師: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220 |
|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二二O集)【日期】2015/7/26【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22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五十頁,我們從倒數第五行第一句莊嚴國土,從這個地方看起: 「莊嚴佛國,佛國離相」,這一句很重要,然後才真正能「建立水月道場,大作夢中佛事」。這是法身菩薩的境界,普通人做不到,我們要心嚮往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的時候,為我們表演的八相成道,那就是大作夢中佛事。佛這個字代表覺悟,大徹大悟,他所做的事,八相成道有沒有?有。跟我們世間法有什麼不一樣?有不一樣,就是他沒有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他全放下了,這一點世間人比不上。事情統統放下了,就作而無作,無作而作,做跟沒做是一不是二,做是利益眾生,不做是利益自己,自他兩利。如果把它放在心裡面,這是世間人,放在心裡頭,你雖然利益眾生,你沒有辦法離煩惱。佛菩薩示現在世間,無論示現什麼身分,《普門品》裡面講的三十二應,能現國王身,做國王,能現宰官身,示現為宰相,示現為高級官員。他治國,佛菩薩治國,也是「夢中佛事,水月道場」,他福慧雙修,心地清淨,只生智慧,不生煩惱,這才叫真正的佛事。如果你還有煩惱、還有習氣,這是凡夫,六道眾生。 所以什麼地方是道場?凡是道場都是水月。水中之月,不能說真,不能說假,你說不是真的,水中真有月亮,水中月亮是天上月亮現在水裡面的影子,你可以欣賞它,你不能執著它。要用這一個原理原則做入世的工作,在這個世間全心全力為眾生服務,無論做出什麼樣的功勳都不放在心上,若無其事,所以他的心沒有負擔,身心健康。如果天天想著要怎樣做、怎樣做,這個可不得了,累死人,未必能做得好。清淨心、平等心、覺悟的心,他不用思考,事情來的時候立刻就處理掉了。處理掉之後,身心清淨,一無所有。所以他生智慧,他永遠生智慧,他不生煩惱。佛菩薩跟世間眾生,一切眾生,我們講十法界的眾生,決定沒有衝突。這就是我常常提醒同學的,我們自己去修就修這個本事,學佛菩薩作而無作、無作而作,做,認真努力在做,盡善盡美在做,不放在心上,心上是什麼?是清淨平等覺,這是心。為什麼能做到這樣?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世界是假的不是真的,明瞭這個事情,這個世界莊嚴清淨,一無所有。 這個境界很難體會,我常常用電視做比喻,我們學習都用這個工具,這個工具就是屏幕。屏幕就是真妄一如,真妄不二,真不妨礙妄,妄不妨礙真。屏幕打開是一片光明,什麼也沒有,我們把屏幕打開,頻道打開,色相就出來了。色相依屏幕顯出來,沒有屏幕它顯不出來,屏幕是不生不滅,沒有動搖,色相是剎那生滅。我們現在用的電視,這個色相是一秒鐘一百次的生滅,也就是一百張的動畫在一秒鐘當中放出來,你看到好像是真的,這很逼真,看不到它的破綻。色相妨不妨礙屏幕?不妨礙,屏幕絲毫沒有沾染,屏幕也沒有妨礙色相的發揮,它們兩個密切的合作。我們從這裡開了智慧,明白了,在這個世間教化眾生,幫助一切苦難眾生,就要用這個道理。全心全力為別人服務,心地裡頭乾乾淨淨絲毫不染,就是無作。放在心上你有作,有作就有報,善的事,善因,就有善果,惡因就有惡報,你沒有辦法脫離六道輪迴。 佛菩薩,這講法身菩薩,他跟我們現在電視屏幕一樣,他作而無作,無作而作。他有沒有業?他沒有,他作善沒有三善道的果報,他造惡沒有三惡道的果報。那示現有作惡?有,你看善財五十三參,就有三個菩薩,都是等覺菩薩。甘露火王他表什麼法?表瞋恚,脾氣很大,一天到晚在那裡發脾氣,表的那個相給大家看,是真的,一點不假。心地呢?清涼自在,心沒動過。伐蘇蜜多女是表淫欲,那代表貪,貪色,也像勝熱婆羅門一樣,代表什麼?痴。貪瞋痴是佛法,佛用這個教人,應當用什麼方法他就用什麼方法,妙極了!目的都是幫助對方省悟過來,覺悟過來,能達到這個目的,什麼手段都可以用。心地決定是清淨平等覺,絲毫不染,有一毫染污就錯了,那就是凡夫,那就不是菩薩。這個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去鍛鍊。 所以修行不能離開人事,離開人事到哪修?深山去挖個洞去修,幾十年不見人,一下山見人又墮落了,那不是真修。真修是在境界裡頭,真正一塵不染,像電視的屏幕跟畫面一樣,真的一點都不相干,彼此互相沒有妨礙,屏幕不妨礙色相的發揮,色相發揮不障礙屏幕的清淨,屏幕沒有染著。這是大乘,修什麼?就修這個。順境你起貪愛,逆境你生煩惱,你有怨恨,錯,你還是個凡夫,沒入佛境界,你對於事實真相沒了解,你也會說,你也能講,你沒做到,你的煩惱習氣沒有控制住,還常常起現行。這個來生到哪裡去?依舊六道輪迴,出不了六道。阿羅漢有本事,像我剛才舉的這個比喻,屏幕跟色相,他真的不染了。古老的小說有《濟公傳》,我們小時候很喜歡看,印象很深刻,現在大概很少有看這個的了,可能他看不懂。濟公有時候開玩笑、惡作劇,全是度眾生,大權方便,自在無礙,無論他示現善與惡,心地一絲毫都不染著,這才叫聖人。 所以這邊說的,莊嚴佛國,佛國離相。極樂世界經上講得很殊勝,經上講事、講相,可是我們從事相上要明白真心。心能生能現,相剎那生滅。我們常常記住彌勒菩薩的教誨,我們眼前六根所接觸到六塵境界,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根、塵、識都是假的。阿賴耶的三細相,幻相的種子是阿賴耶的業相。轉變,像彌勒菩薩告訴我們,我們今天用秒做單位,一秒鐘轉變多少次?二千二百四十兆次,一秒鐘,這生滅法。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我們說人相,哪一個相是你?你總不能說我一秒鐘,我有二千二百四十兆個我,哪有這種道理!個個都是,個個都不是。每一個畫面是完整的,完整的什麼?完整的宇宙。惠能大師說,他明白了,他見到了,「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那個萬法是全宇宙,不是局部的。我們看到是侷限裡面的侷限,像我們在攝影棚,我們看到兩個鐘點好像沒有改變,但是你要曉得,整個宇宙那就是每一分每一秒,甚至於就是說,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前一念跟後一念不一樣;換句話說,這個現象有變化,變化很大。我們是看到局部,好像沒有變化,其實統統都在變化。 所以學佛,佛法的基本功是什麼?就是定。定是什麼?不為外面境界所干擾,不被外面境界所動搖,這叫自性本定。八萬四千法門統統是修定。你只要得定,不定什麼時候就大徹大悟,定到一定的程度就開悟了。所以佛家的修學是戒定慧,戒是守規矩,教你怎麼做,你就乖乖的去做。目的呢?目的是得定,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開慧就畢業了,這個慧有小智慧、有大智慧、有圓滿的智慧,徹悟。小智慧,阿羅漢;大智慧,菩薩;徹悟就成佛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個方法傳到中國,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中國儒釋道是一家,中國文化的三個根,形式上有儒釋道,實際上融成一體。你看看歷史就曉得了,哪一個儒家念孔子書的他沒念過《金剛經》,他沒有念過老莊?沒有,絕對不會把這兩樣東西丟掉,老莊是道,《金剛經》是佛。每一個出家的和尚,有沒有讀過四書五經?讀過。為什麼?古時候考度牒要考四書五經,還要考佛經。你拿到度牒,國家准許你出家,你到哪裡出家他不管你,就是你有出家的資格,通過考試的。比考進士難,進士只考儒家不考佛道,佛教出家要考佛、要考儒,不一樣,真有學問,真有德行,所以天人師。他怎麼樣?代表皇上教化眾生,皇上看到也稱老師,也尊重他。所以出家人在社會地位很高,文武百官哪個不尊敬?皇上尊敬。不像現在,現在不認識字、年歲很大都可以出家,在古時候是不可以的。 儒釋道是中國文化的根。儒家倫理,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四科很簡單,是儒家文化的根。你看看我們現在《四庫全書》,你去翻,哪一部書在理念上是背叛倫常道德的?找不到,一部也找不到。入庫,入《四庫全書》,入庫標準都要遵守孔老夫子的一句話,叫「思無邪」,思無邪就是與倫理、道德、因果、聖賢教育相應的,相同的,這正知正見;與這個相違背的是邪知邪見,那入不了《四庫》。所以《四庫》入庫是有標準的。佛家《大藏經》也是有標準的,頒布是皇上批准的,才能入藏,沒有皇上批准不可以入藏。中國最後一部藏經是《乾隆大藏經》。乾隆編《四庫全書》,他是佛弟子,對佛教特別尊重,道在《四庫》裡頭,佛挑出來單獨成為一部,一套書,《龍藏》,就是我們現在稱的《乾隆大藏經》,你看他多麼尊重!上行下效,一人興邦,一人喪邦,這一個人是國家領導人,他尊重,全國人都尊重;他不尊重,全國人都不尊重。 歷代帝王都尊重,慈禧太后不尊重。所以中國之衰到今天這樣,慈禧要負最初的責任。當年是她疏忽了,把古聖先賢東西忽略,不尊重,自己稱老佛爺,把佛菩薩、孔子、老子都放在一邊,她坐在當中。她這麼一做,上行下效,官員跟民間對於古聖先賢那個尊重的心就降溫了,不是沒有,有,比不上過去。降了一百年,到民國,清朝亡國。民國讓傳統文化自生自滅,國家的內戰,軍閥割據,跟日本的抗戰,沒有休息,都生活在戰爭的年代。這個日子我們過來了,我們很了解。 一直到現在丟掉太久了,恢復難,難在哪裡?找不到老實、聽話、真幹的學生。在佛法裡面講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這三個心才能受教,才能接受儒釋道三家的東西。沒有這三種心,再好的老師也沒用,也沒辦法教你。所以我跟方老師的時候,我們深深感到不是老師不教,找不到學生。我在台中跟李老師,繼承李老師儒佛大道的徐醒民居士,他小我一歲,現在在台中。這個人是我介紹給老師的,我在老師那個地方學了幾年,徐居士跟我同鄉,廬江人,確實這個人老實、聽話、真幹,很難得,我把他介紹給李老師。今天在台灣儒學跟佛學,也很少人能跟他相比,不容易。現在這麼大年歲了,找傳人找不到。早年我在國外弘法,一個人很辛苦,這老師知道,一個志同道合的都找不到。朋友是很多,真正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修學的沒有。我們沒有能力,德行學問不夠,不能影響人,但是自己守得很牢,別人的不好的習氣它也染不了我。 所以不著相就是真正放得下。要把道場看作水月,水中之月,可以欣賞,得不到,不可得;夢中佛事也是不可得,夢中佛事是講度化眾生,教化眾生,教化眾生好事,目的是讓他覺悟,我們自己不著相。所有一切境界,眼見色不著色相,耳聞聲不著聲相,心無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住跟生心是同時的,我們用電視來講,屏幕就是無住,畫面就是生心,生心跟無住同時。這個難,一般人是生心就不能無住,無住就不能生心,他沒有辦法兼顧。佛菩薩厲害,無住可以生心,生心又不著相。 所以「遠離二邊」,二邊是有無二邊,不住二邊,「妙契中道」,說中道,中道的對面是二邊。這話難說,說不出來。所以馬鳴菩薩《起信論》裡面,胡小林居士專攻《起信論》,攻了十年,很有成就。《起信論》裡面,馬鳴菩薩教給我們,聽經要守住三個原則,第一個,不著言說相,聽經是言語,言語多說少說、深說淺說沒關係,要聽言語裡面的意思,言語不相干,這第一個叫你不要著言說相。第二個,不著名字相,名詞術語,這也是假設的,都叫你了解它的意思,不要著文字相,不要著言說相。第三個,不著心緣相,我自己想到這是什麼意思,這不可以,只要你通過思惟你想到的,那是意識裡面領悟的,不是自性,自性才是真的。所以不用心緣相,就是你不要去想它,你只好好去念它。讀經呢?讀經就不著文字相,文字是語言的符號,不能著言說相,也不能著文字相,文字裡頭的術語也不著它,也不執著,也不能望文生義,那都是你自己的意思,不是佛說的真實義。所謂自己的意思,就是我們一般講妄心裡頭的意思,阿賴耶裡頭的;佛的意思是真心的意思,真心是自性;不是你自性流露出來的,自性流露出來才是智慧。阿羅漢雖然是小智慧,那個小智慧與自性相應,為什麼?他執著這個煩惱放下了,真放下了,於一切法能不執著,他有能力超越六道輪迴。 這叫「圓修圓證」,圓滿修,一修一切修,證,一證一切證。譬如我們就以這部書為例子,《無量壽經》不算長也不算短,怎麼個修法?讀經,開始讀一天讀個五遍、六遍,因為你開始念大概要兩個小時,念上半年之後,大概一個小時就可以了,一年之後大概四十分鐘、五十分鐘就夠了。要論時間,不論遍數,每天至少念十個小時,開頭念十個小時你要念五部;一年之後,十個小時可以念十部,十個小時念十部;念熟透了之後,十個小時可以念二十部,論時間,一天念十個小時。這是什麼?這叫持戒。你守住老師傳給你這個方法,你認真幹,遵守馬鳴菩薩教的三個條件,讀這個經的時候,不著文字相,不著名字相,不著心緣相,就是只讀不求解義,沒意思,就這樣讀。讀上個三年、五年得三昧了,得三昧就得定了。 所以佛家修行樞紐是禪定,不是禪宗修禪定,什麼宗派都要修禪定,禪定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我們淨土修不修?修禪定。教下是用讀經的方法修禪定,讀經是修禪定的方法,你看是不是禪定?不執著文字相,不執著名詞相,術語,不解裡面的意思,就一直念下去,這修定。修久了之後,三昧就是定。這個定,我們以《無量壽經》,修《無量壽經》得定,就叫念佛三昧,這是淨土法門。繼續努力,第一個,功夫成片得到了,應該在我們一般講大概五年。真正三年,根性利的人三年可以得到,一般普通的人我相信五年可以得到,根性再劣的,不好的,十年可以得到。得到之後再有五年,就可以得事一心不亂,大悟。阿羅漢只小悟,功夫成片,小悟;事一心不亂,大悟;理一心不亂,大徹大悟,那就什麼都懂了。 得定之後就有悟處,所以老師要不要把這個經講給你聽?不需要。五祖忍和尚對惠能大師,沒有把《金剛經》講給他聽,只是講《金剛經》大意,我們估計不過兩個小時,半夜三更召見他,講大意。講大意他就明白了,就真開悟了。開悟說這五句話,這五句話就是畢業了,就是他的畢業論文。五句話實際就二十個字,「本自清淨」,「本不生滅」,自性不生不滅,決定沒有染污,「本自具足」,這句話厲害了,就是《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你跟諸佛如來,諸佛如來多大的智慧,你跟他是平等的;有多大的德行,也是平等的;多麼殊勝的相好,也是平等的,你本來是佛,你一點都沒有差別。就是迷失了自性,用妄心,不知道用真心。修行人用真心,把妄心放下,大徹大悟,真心圓滿顯出來了,圓滿的智慧就開始了。圓滿智慧就是一般宗教對上帝的讚美,全知全能,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是你自性本有的。你要愛惜自己,你要幫助自己回歸自性,你本來是佛,不但救自己,你能救遍法界虛空界的苦難眾生。所以沒有祖師大德,沒有人教我,能不能成就?能,你只要守住這個方法,古聖先賢遺留這方法妙絕了,你只要守住,只要肯幹,你就有開悟的機會。那我開悟的時候,誰給我做證明?經做證明,你展開經卷你完全懂得、通達,這就是證明。 所以我們這麼多年學佛深深感覺到,中國古人,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孟子,是不是佛菩薩再來的?他們那些東西誰教他的?所以我們要深深相信無師自通是真的不是假的。什麼人可以無師自通?老實、聽話、真幹,對於學習的課程,對於老師,推廣對一切人,真誠,恭敬。誠敬兩個字,中國人講孝敬,這兩個字是根,唯有孝才真誠,具足這個條件就行。你要找一本書,你去專念它,你念上十年,佛經能開悟,中國古籍也能開悟,念《四書》能開悟,念老莊也能開悟,效果是一樣。學佛我們要把它學通,就是觸類旁通。你說念基督教《聖經》能不能開悟?能,只要不著文字相、不著名字相、不著心緣相就行,無論什麼東西你天天就念它,一樣東西念十年。為什麼?妄想念掉了,不打妄想了,雜念沒有了,這就是三昧,這就是禪定。久而久之,保持住不要丟掉,他就會開悟。 你明白這個道理,宗教就通了。佛教能貫通所有宗教,這就是《華嚴經》上主伴圓融。我們是佛教為主,其他都是伴;在基督教裡頭基督為主,佛也是伴。主伴是平等的,不是專有的,主伴是平等的,人人能做主,人人能做伴,它是任一,不是獨一。不是說主,這個是獨一,別人不能,不是的。佛法的主是主,自己一個是主,所有一切都是伴,他為主,我是他的伴;你為主,我是你的伴,主伴圓融,平等法界。這個難得,所以它是圓修圓證。 「彈指」是說速度快,就圓滿、就成就了。哪來的難事?不難。難就是我們染的習氣太深了!不是這一生染污,無量劫就染污,生生世世的染污,累積的習氣太深了!自己知道了,轉不過來,用不上。用上才叫修行。明白,沒有修行。行是行為,起心動念是意的行為,言語是口的行為,身體一些造作是身的行為,所以修行是落實到身口意,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這些,把這個東西修正過來。言語行為有沒有?有,這是事,心上有沒有?心上沒有,高,這就高明,理事無礙。心是理,理上沒有,身口意上有,身口意是生心,理上是無住,這就是活菩薩,這就是真菩薩。 所以,「故曰:此即彌陀大願之本」,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根本,四十八願是事,「普賢大行之宗」,宗是最重要的,主要的,普賢大行主要的。我們用《金剛經》上兩句話來講就好懂,跟這個意思完全相同,就是「無住生心」,無住能生心,生心能無住,普賢主要修行的核心。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也是的,四十八願是行,是生心,願願都無住。《金剛經》上就四個字,「無住生心」,生心無住,妙極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法身菩薩。下面舉了一個比喻,「如珠發光,還照珠體」。我們今天用電燈,用這個做比喻,一樣,電燈像夜明珠一樣,它放光,能照外面,也能照自己,照外面教化眾生,照自己那就是無住。「故極樂水鳥樹林一色一香,悉皆圓明具德」,著重在圓滿、光明,具足萬德莊嚴。為什麼?極樂世界人做到了無住生心,人生活的環境,所有環境也是無住生心。永遠記住,依報隨著正報轉,依報裡面最親近的就是身體,所以身心健康,不能說不老,但是老而不衰,體力、精神、感官跟年輕人一樣。 能不能做到?能。我年輕的時候在台中跟李老師學佛,老師是很有名的中醫,李老師他告訴我,他一生行醫,給人看病他有把握,沒有看錯一個人。他也做過法官,他說法官可能有冤枉人,不敢說百分之百的把握,但是治病有把握,沒有錯用藥。老師告訴我,如果依照《黃帝內經》所說的,人的正常壽命兩百歲。為什麼短命?不知道保養。就好像機器一樣,這個機器你要保養得很好,可以用兩百年,你不懂得保養,把它糟蹋掉了。這他告訴我的,他老人家雖然懂得這個道理,沒落實。也就是說,無住不能生心,生心不能無住,就這一句話。他也是這樣的,操心,搞的事業太多了,台中蓮社,他建的;慈光圖書館,他建的;還一個菩提,是個老人院,養老院,他做的;還有兩個托兒所;自己還兼了三個學校的教授,一個人一天幹五個人的工作。日中一食。我跟他學日中一食,我做了五年,但是我年輕,煩惱比他重,我吃得比他多。他每一天生活費用兩塊錢,台灣錢,兩塊錢是多少?一塊美金是三十塊台灣錢,你就曉得他的生活費用。我在台中,一天要三塊錢,我吃得比他多,他吃得比我少。養成習慣,老師說好,一輩子堅持下去,為什麼?生活簡單,容易,日子好過,不求人,人到無求品自高。不要浪費,浪費是糟蹋福報,要節儉,這個好。 所以悉皆圓明具德。「一一皆是圓圓果海」,這兩個圓是圓滿到極處,因圓了,果也圓了;自圓了,他也圓了,沒有一樣不圓。「皆是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真如自性,真如自性是體,所有一切現相都是用,這用從哪裡來?真如實際裡頭變現出來的。「復因一一是彌陀大覺真心,果覺妙德」,這兩句話也好,一一是萬法,一切法,一切法都是彌陀大覺真心,真心所現,真心所生。彌陀大覺,真心是能生能現,整個宇宙萬事萬物是所生所現。能所是一不是二。能所的關係就好像我們屏幕,屏幕是能現,色相是所現,屏幕能生能現,色相是所生所現,能中有所,不妨礙所,所中有能,彼此互相不妨礙,那就是無住生心,屏幕無住,色相是生心。常常這樣看,看電視也是在修禪定,你別看它裡頭內容,你就看這個,看久了也能大徹大悟,也能得三昧。所以佛沒有定法,無有定法可說,真能通達,見性了,沒有一法不是佛法,這電視是佛法。我教你這麼看,你要會看的話,天天這樣看也能得定,也能成佛。所以法法平等,無有高下。 有憑有據,《楞嚴經》上二十五圓通章,你看看二十五位菩薩,他們怎麼成佛的,怎麼大徹大悟的,用眼根就是見色,用耳根就是聞聲,觀世音菩薩用耳根,聽聲音,聽而無聽,無聽而聽,他就開悟了。能聽的是自性,所聽的是音聲,音聲也是現象,統統跟無住生心相應,無住是屏幕,生心是色相。你把這個搞清楚,看電視就是修大乘。不能被電視迷了,他笑你也笑,他哭你也哭,那就完了,你生心不能無住,凡夫。無住不能生心是二乘,阿羅漢。 再往下看,「一一又是我等當人自心本具之如來智慧德相」,這一句是念老寫的,寫得好!別忘了,我們有分。不是我們看到了只羨慕阿彌陀佛,這些往生的大菩薩,自己沒有分,那就錯了,那說這個是吊胃口,我們有什麼利益?我們有分,我們只要如教修行就能成功,不是不能成功。真正要成功,這經裡頭講的最重要的綱領宗旨你要掌握住,那就是什麼?所有現象,假相,真的是夢中。既然知道假相了,你放在心上幹什麼?找這麼多麻煩,找這麼多煩惱,放下,假的。韓館長走了,這是我早年護法,她照顧我三十年,沒有那三十年的照顧就沒有今天的成就。當年那個道場,是她用她的名字登記的,她走了之後,她的兒子不想再做這樁事情,要把它收回去,我給他了。她對我那三十年的恩德,這一點點小東西算什麼!在美國建的道場,我離開美國的時候也給他了。道場現在還在,聽說還有法師,難得!要真放得下。 我們在新加坡,給新加坡淨宗學會置了產業,一千萬美金,住了三年半,我們離開新加坡,歡歡喜喜的,這個道場送給新加坡的淨宗學會,送給淨宗同學們自己去經營去。這些要行,處處都是報恩。在新加坡做的事業影響到現在,團結宗教在新加坡搞出來的。沒有李木源居士就沒有這個緣,他跟這些宗教的人往來、認識,介紹給我,陪著我一家一家去拜訪。人要懂得報恩,絕不跟人結怨,怨要化解,恩永遠記住,有恩於我的人,只要他有困難,我的能力可以幫的,我都會盡心盡力幫助他。心不住相,你說你多自在!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陪伴我,《無量壽經》陪伴我。 「彌陀所顯,乃我本心」,彌陀所顯的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本心現的。阿彌陀佛的本心跟我們的本心是一個心,真如自性是一個,一切眾生共同的,這不能不知道。共同就是一家人,比一家人還親,是一體。我這次在英國,聽說他們宗教大團結,我非常高興,我就提出八個字,眾神,每一個宗教都有他們的創造宇宙的神,真神,「眾神一體,宗教一家」,我提出這八個字送給他們,我說我非常歡喜,祝福你們能早一天成就。特地向他們建議,每個宗教都要有一本《36O》,真團結了,為什麼?要互相學習,一定要回歸教育,互相學習,我們才真正能夠把神聖的仁慈博愛做出來,幫助這個地球化解衝突,最後達到永續的安定和平,這是宗教的使命。宗教徒都應該放下,他能看得破、放得下,全心全力為人民服務,不取分毫報酬,沒有報酬,這宗教徒能幹得出來,別人幹不出來。 所以這個四句,「彌陀所顯,乃我本心,是我家珍,非從外得」,外面,心外沒有東西,都是自性變現的。「發心念佛,正似珠光,還照珠體」,這講念佛,為什麼念佛?剛才我們講讀經都一樣,讀經跟念佛,萬緣放下,收心,念佛是收心,用念佛的方法,讀經是用讀經的方法。知識分子喜歡讀書,用讀經最好;年歲大的,記憶力不好的就用念佛,效果都一樣。都要懂得,我念佛是什麼?把妄想念掉,把雜念念掉,把一切習氣念掉,這就叫功夫。往生極樂世界品位高下是念佛功夫的淺深,不在多少,多少不相干。真的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念掉了,上乘功夫,生實報莊嚴土。「親切自然,不勞功力。是故能廣施真實之利也」,這確實能夠真正廣施,對誰?對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苦難眾生,他沒有覺悟,幫助他們覺悟,手段方法是無量無邊,叫真實之利。所以經,初學人就是老實讀經,佛菩薩加持你,祖宗保佑你。中國的老祖宗都把讀書擺在第一位,人生第一位,「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經書不可不讀,不學佛沒關係,能成佛,你讀四書、讀五經都可以,學其他的宗教都可以成佛,因為你本來是佛,哪有不成佛的道理! 我們再看下面,底下這一段,科題「嚴淨佛土」。這有兩小段,第一段「成就妙土」,真成就了,妙土是極樂世界。我們看經文,經文只有五句: 【所修佛國。開廓廣大。超勝獨妙。建立常然。無衰無變。】 這些文字都是介紹我們西方極樂世界,前面介紹的正報,現在講依報,依報就是居住的環境,學習的環境。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念老不容易,引經據典,寫了這麼長的介紹,太難得了!「所修佛國下四句表所嚴淨之佛國」,嚴是莊嚴,淨是清淨。這下面的四句,我們看念老的解釋,「開廓廣大。開者,張也」,展現的意思。「廓者,空也,大也,虛也。故開廓者,空闊之貌」。極樂世界廣大沒有邊際,它是法性土,跟我們這裡不一樣,我們這個地方土,十法界依正莊嚴是法相土,是阿賴耶的境界相,阿賴耶變的,不是自性。自性變的國土那就好了,為什麼?它沒有生滅,它沒有變化。阿賴耶是善變的,《華嚴經》上說我們這個地方,「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現的是真心,變是妄心。我們今天真心妄心混合在一起,用不用真心?用真心,用真心不知道有真心,用妄心不知道是妄心,把妄心當作真心,真心靠邊站了,完全做不了主,我們是處這麼一個狀況。 佛教給我們認識清楚哪是真、哪是妄,有生有滅的是妄,不生不滅的是真;會染污的是妄,不染污的是真;不平等的是妄,平等的是真。所以經題上「清淨平等覺」,這都是真心,清淨,阿羅漢的真心,清淨心;平等,菩薩的心,菩薩平等;覺,覺而不迷,大徹大悟是佛心,佛的真心。所以你要說真心什麼樣子?經題上這五個字就是的。我們凡夫呢?凡夫的心染污、不平,不平等,迷而不覺,迷惑顛倒,三個字都沒了。這三個字是本來有的,不會滅的,我們是暫時迷失,將來一定能夠回頭。佛就是最好的緣分,幫助我們回頭,我們只要聽佛的就決定能回頭,依照佛教給我們這些方法、這些道理,道理明白了,方法,如法修行,就能回歸自性。成佛,圓滿的回歸自性。阿羅漢算是回歸了,才走到家門,還沒有登堂入室,菩薩登堂了,佛入室了,這三個層次。 下面舉《往生論》兩句話給我們說,「《往生論》曰: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就是此地開廓廣大的意思。「《淨影疏》曰」,隋朝淨影法師,他的《無量壽經》註解是這樣解釋的,「恢廓廣大,明土廣也」。我們這個地球在太空當中是個小星球,不大,已經不算大的了。這個地球上大概百分之七十是海洋,不能住人,能住人的面積不大,大概在地球上佔四分之一,所以現在嫌地球小了,人口爆炸了。二戰的時候,在中國八年抗戰,那個時候中國人四萬萬,我們常常念的四萬萬同胞,四億。現在這六十年來長了兩倍,還不止,可能長到三倍,現在有十四億,說人口壓力,影響我們居住的環境。 極樂世界沒有這個影響,人再多它也不擁擠,它就是廣大,永遠看不到擁擠的現象。每一天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多少?數不清。不是我們這一個地球,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諸佛如來講經教學沒有不講《無量壽經》的,沒有不介紹極樂世界的,所以極樂世界是一切諸佛如來介紹給一切眾生第一門重要的功課。為什麼?這個是不信跟信的,它很容易往生,要求的條件很低,只要真信,真想去,真願意去,願意念阿彌陀佛就行了。往生的條件是就前面兩樣,真信、切願,就能往生。念佛是進去你到哪一個等級,極樂是個學校,同居土是小學、中學,方便土是高中、大學,實報土是研究所,你到哪一個等級,插哪個班,每一土裡頭都有三輩九品,就是有九個班級,你是插哪個班,那要靠念佛功夫的淺深。剛才說過了,不是多少,多少沒有關係,功夫淺深。 功夫表現在哪?表現在看破、放下,這是功夫。看破放下是真功夫,看破,了解事實真相;放下的時候,知道這個是假相,假不可得。真的呢?真也不可得,真假都不可得。為什麼?真沒有相,真如沒有相,自性沒有相,是真的,有相就有生滅,沒有相哪來的生滅?所以相是起作用,對誰起作用?對他,不是對自己。你要教化眾生,你不現相不行。釋迦牟尼佛到我們這個世界來示現成佛,化身,不是報身。化身跟我們相要同類身,他在印度投胎,那要像個印度人,在中國投胎,我們相信中國孔子、孟子是聖人,老、莊是聖人,佛菩薩在中國現聖人身,聖賢身,在印度就現佛菩薩的身,印度人喜歡佛菩薩,投其所好,方便教化。化身有生有滅,表演給我們看,真身不生不滅。 所以《淨影疏》裡頭說廣大,「《嘉祥疏》曰:廓以安眾為義,明淨土廣安往生之眾,蕩然無限極也」。《嘉祥》,這《無量壽經》,中國古人就這兩部註解。跟日本人比相差太遠了,日本人大概有三十種註解,他們對這個經下的功夫比我們深,黃念老好像引用了六種,日本人的六種註解。為什麼我們中國人不在這個經上下功夫?是這個經沒有善本,這是真的話,不是假的。中國人讀書很考究的,五種原譯本,每一種講的裡頭都不完全相同,有一些差別很大。所以修淨土的人都依《阿彌陀經》,把《阿彌陀經》當作主修的課程。是不錯,所以《阿彌陀經》的註解就多。這個本子只有兩種,這兩種念老都用上了,《淨影疏》裡頭說得簡單,《嘉祥》說得比較詳細。廓是以安眾為義,十方世界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他需要居住的地方,居住地方樓台宮殿全是變化所作,所以有這麼大的廣博的土地,再多的人去,容得下,不擁擠。所以說明廣安往生之眾,往生之眾太多太多了,它那邊的土地無有限極,沒有限量。「憬興師解云:無量德成故」。這三個說法很有意思,說「綜上三說」,我們把他們三個人合在一塊來看,「蓋佛國開廓廣大者,乃法藏大士無量妙德之所成。國土空曠無有涯際」,就是邊際,沒有邊際,「能廣容無盡往生之眾,無有極限也」。這總結結得好,這是阿彌陀佛無量劫修行功德之所感,感的是法性土,只要是法性就無量無邊,法性土變現的。 『超勝獨妙』。「妙者,《法華遊意》云」,《遊意》是《法華經》的註解,《法華經遊意》。因為《法華》前面有《妙法蓮華經》,《妙法蓮華經》它有妙,所以「妙是精微深遠之稱」,精是精彩、是精華,微是微妙、幽微,有深遠的意思。又《大日經》,這是密宗的,《大日經疏》說,「妙名更無等比,更無過上」,所以這個經稱為《妙法蓮華》。為什麼稱妙?它高高在上,沒有能跟它相比的。佛最初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沒出定,在菩提樹下打坐,沒有出定,坐了二、三個星期。我們看到釋迦佛在那裡打坐、入定,不知道他在定中講《華嚴經》。所以《華嚴經》是二七日中所說,三七日中所說,有兩個說法,總而言之,都是肯定釋迦佛定中所說的。聽眾是誰?聽眾都是菩薩,不是菩薩你入不了釋迦佛那個定中。所以,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當機者,他們有能力進入釋迦牟尼佛定中,聽佛講《華嚴經》。經講完之後,這就是說時間不是真的,《華嚴》上說念劫圓融,一念,這一剎那,一念,可以延長為無量劫,無量劫可以把它濃縮成一念,時間不是真的。 這一部《華嚴經》,我跟諸位做過報告,我講過兩遍,兩遍都沒有講圓滿,都是講一半。第一次講,我年輕的時候,我們還沒有道場,沒有這些科學儀器,沒有。第二次講是在新加坡,有道場,有這些錄像的儀器,所以第二次講的有錄像,講了四千多個小時。有沒有講完?沒講完。講多少?給諸位說,五分之一,四千多個小時。我估計像我這個講法,說得很詳細,細,大家才知道,才聽懂,這部經從頭到尾講一遍,兩萬個小時。哪一個大學有這樣的課程,兩萬小時的課程?沒有。所以佛經妙,妙極了!兩萬小時也說個大概。《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內容跟《華嚴》完全相同,《華嚴》細說,這個經略說。所以我早年也給一些同學們說,你們要真正想把《無量壽經》講好、講透,要好好的學《華嚴》,學了《華嚴》再講這個,像吃冰淇淋一樣,輕鬆自在。這是大經,不是小經。《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古大德稱《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大本,《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彌陀經》是小本《華嚴》,說得很好。我們《無量壽經》既然是中本《華嚴》,《華嚴經》也就是大本《無量壽經》,大《無量壽經》,《彌陀經》是小本《無量壽經》。 唯有《華嚴》跟《法華》是平等的,中國古來祖師大德判教,就是判別經典的玄妙、義理、等級,只有《華嚴》跟《法華》這兩部經,一乘圓教。《無量壽經》是在方等部,在方等裡面。所以方東美先生最初把佛教介紹給我,他勸我學《華嚴》。我也特別喜歡《華嚴》,確實經太大了,時間太長了,四千個小時,先後差不多十幾年。正好國內有一位老和尚勸過我幾次,希望我講《華嚴》,告訴我,他說法師,你要不講,以後沒人講了。這是真的。 佛教要回歸教育,不能像古代那樣,如果把它現代化,那就是辦宗教大學,辦佛教大學、辦宗教大學。宗教大學裡面主要是團結宗教,修學相應的課程,做為各個宗教的傳教師,這個有必要。佛教大學呢?對於大乘經裡面特殊的經典要深入研究,也有這個必要。人類文明的瑰寶,傳到中國來了,把它翻成中文,原來傳到中國來的這些梵文經典沒留下來。我曾經問過方老師,我說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這些原文為什麼沒留下來?方老師告訴我,中國人相信我們翻譯出來的決定沒有錯誤,翻得好,意思完全保留,沒有翻錯,而翻譯出來的文字比原來的梵文還要翻得華美、華麗,意思就是說我們這是一等的,梵文是二等,不需要了。你就想到中國古人的氣概,多麼自豪!這話過不過分?不過分。為什麼?中國漢字文言文永恆不變,這個經兩千年前翻的到現在,我們念得懂,往後兩千年、兩萬年,你只要懂漢字文言文,還是一樣懂,沒有障礙。梵文不行,拼音文字,拼音文字隔個二、三百年,人就不能讀了,不懂。所以梵文會不會被淘汰?會,現在學梵文的人很少,哪有這個普遍? 這樣翻譯,只要中國讀書人都能讀到,這才管用。所以我們今天在全世界呼籲,我們呼籲是辦漢學院。漢學院學什麼?學中國的漢字文言文。目的是什麼?目的是能讀中國《四庫全書》、《四庫薈要》,這是老祖宗遺留給全世界人民的珍寶,法寶,無價之寶,不是任何物質能夠跟它相比的,它能幫助你了生死,它能幫助你開智慧,能幫助你得到身心健康,家庭和睦,社會安定,世界和平,它有這個功能,到哪裡去找!物質這些文明、這些寶貝不起作用。所以我們有個希望,十年之後,在全世界每個國家人民都能夠看得懂漢字,都能夠看得懂文言文。這樣一來,中國就真的統一全世界了,這是中國文化統一全世界,我們國家族群不一樣,我們的思想、想法、看法相同。 古人已經從《四庫》裡面,把這我們所需要的都已經挑選出來了,唐太宗做的《群書治要》,那是精華的精華。我們說《四庫》是精華,《薈要》是《四庫》的精華,《群書治要》又是《薈要》的精華。分量不多,可以滿足讀書人的需要,特別是滿足政府各級公務人員的需要,建立共識,這個國家才能永續存在,千年萬世。如果全世界人學《群書治要》,我有理由相信,將來這個地球盛世,這不是某一個地區的,整個地球的盛世至少一千年,中國文化對全世界人民的貢獻,好!不要有門戶之見,心量要拓開。好的東西要,不能把它遺。不是我們國家的我就不要它,不可以,那就太可惜了。它幫助你身心健康,你為什麼不要?中國人講的我相信,我雖然沒有去讀《內經》,《黃帝內經》我沒讀過,李老師說的話我相信,《內經》裡面講的,人壽命是兩百歲。活不到兩百歲,自己糟蹋了自己,你不會保養,你不曉得用。正常壽命兩百歲,你有學問有道德,你對社會做多少貢獻,你能做多少事。這都是我們希望恢復的。 「又如《淨影疏》:超勝獨妙」,這是說土勝也,極樂世界土地的殊勝。《會疏》裡面說,「超勝獨妙者,明非特廣大」,說明不但廣大,「其中莊嚴之事,身土依正,皆悉第一無比,超諸佛剎,最為精。故謂超勝」。到極樂世界去,我們得的身相跟阿彌陀佛一樣,我們居住的環境跟佛也一樣,無論是依報、是正報,正報是身體,依報是居住環境,都是第一。在哪裡第一?遍法界虛空界裡頭第一,不是某個地區第一,遍法界虛空界。比我們今天講的宇宙大,法界虛空界包括全宇宙,全宇宙包不了實報土,它只講十法界,這是世間,世間人的活動空間,十法界。超越時空,這是菩薩,聲聞也沒超越,菩薩超越了,菩薩生活的空間是遍法界虛空界,佛說的三千大千世界,法身菩薩的活動空間是遍法界虛空界。無論怎麼講,極樂世界的這個果報都超過,超過凡夫,超過二乘,超過菩薩,皆悉第一無比,超勝佛剎,最為精,故曰超勝。 「唯此一土,最不思議」,這一土就是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最不思議,所以叫獨妙。獨妙就是跟一切諸佛剎土去相比,找不到第二家,只有阿彌陀佛國土獨妙。為什麼獨妙?我們在前面讀過,極樂世界怎麼成就的?是阿彌陀佛在出家的時候,老師教他,他的願很大,慈悲心很大,想度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這麼大的心量,要建一個什麼樣的道場,學習的場所,他的老師世間自在王佛教他,你去參觀考察去學習,一切諸佛剎土你去,你到裡面去考察,它好的地方你都要,它不好的地方你都不要,將來你建築這個道場就超過一切諸佛剎土。他真幹,用五劫這麼長的時間,考察完畢,總結四十八願,這四十八願就是任何一願都不是其他佛國土裡頭所有的。所以他不是師父教他的,也不是自己去想像的,實地考察,取人之長,捨人之短,建成西方極樂世界。這個話我們聽到很合乎邏輯,這麼成就的。 下面還舉了七樁事情,非常具體給我們說出獨妙。下面這一段我們下一堂課再說。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