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人间菩提 |
|
分享一些好文,自利利他,共建美好的人生。 |
|
|
|
|
|
|
|
|
|
|
|
|
| 淨空老法師: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357 |
|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三五七集)【日期】2016/7/20【地點】英國威爾士三一聖大衛大學蘭彼得校區【檔名】02-041-035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八百四十六頁第四行,當中第六看起,從這裡看起: 「六、正精進者,以無漏智,應勤行精進,趨涅槃道故。」這是八正道裡面的第六個正精進。以無漏智,智上面加無漏是很有道理的,無漏才是智慧,有漏是知識,可以用這個說法來區別它。漏是煩惱習氣的代名詞,無漏智是真實智慧,沒有夾雜分別執著,這叫無漏。我們起心動念有分別、有執著、有妄想、有雜念,所以這個不是智,這是識,現在人講知識,而非智慧。智慧裡頭就是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難!真不容易。無漏智是對誰說的?阿羅漢以上。阿羅漢於一切法不執著了,那就是無漏慧。用這種智慧勤行精進,應該勤奮的修行,勤奮就是精進,精進就是勤奮。行是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為,行為犯了錯誤,把錯誤的行為修正叫修行。什麼樣的行為是錯誤的?行為,佛把它分成三大類,起心動念是心的行為,心理行為;言語,口的行為;動作,是身的行為,這三大類。嚴重的錯誤,佛用十善業道來做標準,身的造作以殺盜淫為最重,凡是傷害一切眾生的生命都是殺業,身所犯的錯誤。 所以佛當年在世沒有採取素食,托缽,齋主給什麼就吃什麼,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為什麼?便利於齋主供養,如果一定要做素食,替齋主找來麻煩,這是佛恆順眾生。佛法到中國,還是守佛的規矩,沒有用素食,早年那個時候的出家人,人家供養什麼吃什麼。素食是中國很特殊的,全世界的佛教徒都沒有吃素食的,只有中國。中國為什麼要吃素?梁武帝提倡的。梁武帝是佛門的大護法,虔誠的佛弟子,讀經讀到佛在經裡面講的不忍食眾生肉,他讀到這一句就深有感觸,不應該吃眾生肉,他自己從此以後就素食,這個素食運動是他提倡的。梁武帝提倡大家都採取素食,首先響應的是出家人,出家人採取素食,然後慢慢在家學佛的人也學著素食了。好事情,這個不是壞事情,素食健康長壽,不再傷害眾生了。所以我們今天到國外,看小乘國家還是托缽,齋主吃什麼,分一份來供養法師,他就吃什麼。到日本也是如此,日本的出家人、在家學佛的,都沒有吃素食。所以我們在國外訪問旅遊,當然他們接待的單位知道中國佛教素食,要特別給我們做素食料理,這也就是麻煩他了。如果有不很乾淨的地方,一定要原諒他,他已經盡心盡力的接待了,我們感恩,不要批評。 實在說還是素食好,素食有道理,對於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幫助。特別是現代的肉食,我們雖然遠離了,離了六十五年,我從學佛那一年下半年就開始素食。那個時候的葷菜、肉食跟現在不一樣,為什麼?那個時候動物,雞鴨都還是放在外面讓牠自然生長的。現在不是,現在養雞養鴨、養牛養羊,專門是吃牠肉的,所以餵的飼料不一樣。以前牛羊吃青草,現在不是的,現在不但是餵不是牠應該吃的這些飼料,像玉米、黃豆,這個都是牛羊不能吃的,而且裡面還拌著化學藥品,幫助牠發育,幫助牠成長。我曾經在山東看過一個養鴨的基地,這個基地供給北京烤鴨佔三分之一,這個量很大,你說北京烤鴨每天烤多少,它提供三分之一。我去參觀,他在那個鴨棚裡提了個小鴨出來,放在我手上,跟我手掌一樣大,這一樣大,問我,他說法師,你看這隻小鴨出生幾天?我跟他講,總得十天,至少一個禮拜。他告訴我,昨天出生的。我都嚇呆了,昨天出生的,今天長這麼大!你的鴨子拿到北京去賣,多少天?三個星期。二十一天就進市場,是化學給牠催大的,不正常,這個東西吃了能不生病嗎?所以今天許許多多奇奇怪怪的病都是從肉食裡頭來的。中國在過去,養雞養鴨大概總得十個月才殺,過年,這麼長的時間。養一隻羊、養一隻牛要養好幾年,哪裡說是三、四個月就上屠宰場?雞鴨只是兩個星期、三個星期,這敢吃嗎?我看到這個現象,因為陪著我去參觀的二十多個人,我說你們這裡頭還有在吃肉食的,你看看,你敢不敢吃?你要到這些餵牲口的基地去參觀一下,你就嚇到了,不正常。 我們昨天很難得,安排一場旅遊,看看威爾士農村,鄉下、海邊,我們看到很多養牛養羊的,這個牛羊可以,你看牠在野外,牠吃草。而且這邊草非常豐富,這邊海水多,所以一看外面,青山、樹木花草都綠油油的,這個對人營養豐富。他們養一隻牛、養一隻羊,全都是吃牠肉的,人吃的。我還聽說,這個地區肉食比素食便宜,是吃素食的人很少,所以素菜很貴,比肉食要貴很多,沒有看到大規模種菜的菜園,沒有,小規模的菜園我們看到了。飲食帶給現代人許許多多的疾病,「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這兩句話古人說的。以前我們聽到這兩句話都沒把它當真,以為是言過其實,現在的社會完全兌現了,讓我們親眼看到了。所以古人教我們,早晨吃得好,中午吃得飽,晚上吃得少,最好不吃,對於你身心的健康會有很大的幫助。飲食是大學問,關係一個人的健康長壽。不吃眾生肉很有道理,梁武帝這個功德做得很大。 念老在此地節錄的是勤行精進,趨向涅槃道。我們今天知道,涅槃是小乘阿羅漢所證得的,我們做不到。但是我們今天所遇到的是非常幸運,比涅槃道殊勝百倍千倍都不止,我們是阿彌陀佛的大道,比修涅槃道容易修,有把握。涅槃,小乘涅槃要斷見思煩惱。見思煩惱可不容易斷,誰有能力斷得了?修小乘的人我見過,他煩惱習氣依然很重,我們心裡清楚,口裡不要說,難。那我們怎麼樣?我們要以無漏智,勤行精進,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這就對了。這個容易修,有把握。把所有一切的雜念妄想、煩惱習氣統統用一句阿彌陀佛取而代之,這就對了。我們學習海賢老和尚的精進法門,一句佛號念到底,明白了也不說,沒有說的必要。真正遇到想往生極樂世界的人,幫助他增長信心,幫助他堅定大願,這就好了,自行化他,功德圓滿。 第七,「正念」。八正道,這八條都有個正字,這個正字都跟無漏智相應。正念從哪裡來的?無漏智所生的,「以無漏智,於應念正道法及助道法,心不動失故」。不但不會失掉,心也不動不搖。跟六祖所說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本無動搖就是大定。八、「正定」,這裡也有解釋,「以無漏智相應,正住於理,決定不移」。 「皆言正者」,都叫做正,「不依偏邪名正」。最重要是心正,心不偏、心不邪,邪是錯誤,偏是偏離於正法。這個正法,經過前面七覺支的選擇,不能選擇太多。如果有能力的,我勸人選擇,基礎要從孝敬上建立,這在中國用了五千年沒有出毛病。「孝養父母,尊師重道」,這八個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大根大本。中國傳統教育是聖賢的教育,目標是聖人、賢人,再其次是君子。所以孝敬是根本。沒有孝敬,這個文化你無法接受,像植物一樣,你沒有根、沒有本,長不出枝葉花果出來。 根本,中國文化的根本,茁壯起來就是儒釋道三家,從本生三個枝(三個主幹),像一棵樹一樣,主幹是三個,不是一個,三枝都非常茂盛。儒家的主,我們找出一個代表,必修課,《四書》,朱熹編的;佛的根,我們依宗門的《金剛經》、淨土的《無量壽經》,就是我們現在學的這個本子;道教的,依《老子》、《莊子》。這是什麼?這是根本的三教,三教的根本,不能不讀的,人人都要讀,不能不講的。現在沒人讀、沒人講。大根大本,要認真學習,然後才能發揚光大,落實到生活,落實到家庭,落實到身體,不亦悅乎。落實到家庭,家庭和睦;落實到事業,事業發展順利;落實到社會,社會和諧;落實到國家,國家富強;落實到全世界,世界和平,真能做得到,不相信你去看《群書治要》。不僅僅是中國人需要的,全世界只要是人他就需要。不讀不行,不講不行,不幹不行,要真幹。有這個基礎,在大乘佛法裡無論你修哪個宗派,你都會成就,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叫扎根教育。《無量壽經》再加個《金剛經》,那就是古人講的,「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真的戴角虎就出來了。所以不偏不邪這叫正,正道決定往生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意思就是保證你證得大般涅槃,你圓滿成佛。這是正定。 下面,「若《華嚴離世間品》,則八正俱菩薩道」。這一段是告訴我們,八正道,小乘人講的,它通大乘,小乘有正道,大乘也有八正道。所以八正,俱是統統都是,菩薩道。我們看看菩薩在《華嚴經》上怎麼說,「正見者,遠離一切諸邪見故」。一切邪見不離五種見惑,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這五種,這五種都叫邪見,總名邪見。第一個,今天迫切必要,我們要救今天的社會,要救今天的地球,這是妙法,正見。我們想一想這五種見惑,頭一條是身見,每個人都把身當作我,為這個假我、為這個邪見造無量無邊的罪業,他不知道,你說冤不冤枉?這身不是我,身是什麼?身是妄想在高頻率波動之下產生的物質現象。這頻率高到什麼程度?是一秒鐘的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就是一秒鐘它波動的次數是二千二百四十兆。我們講次數,二千二百四十兆次,這麼快的波動之下產生的幻相。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個畫面出現,這個假相出現,哪一個假相是你?這我們在裡頭找,哪一個假相是我?總不能說這些假相統統都是我,那講不通,我只有一個。一個找不到。所以得認識清楚,這身體是什麼?我們提倡讀《金剛經》,《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阿賴耶的相分是從阿賴耶的見分變現出來的。見分,見分就是念頭,在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產生的念頭,錯誤的。把這個東西當作我,為它造無量無邊罪業,錯了。 從身見就產生邊見,邊見是什麼?二邊,我、你、他,一個人站在一邊,對立了。邊見就是對立,我跟人對立、我跟法對立、我跟事對立,冤親債主都是對立,冤是對立,親也是對立。對立存不存在?都不存在,在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之下,沒有一樣東西是存在的。你的壽命多長?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無法想像,體會不到,全是盲目。釋迦牟尼佛在經上比喻叫「可憐憫者」,誰可憐?這個迷惑顛倒,把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的假相當作我,認定作我,死抓住不放,抓又抓不住,還是溜掉了,沒有一個念頭能抓住的。 我們現在想抓,抓什麼念頭?抓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是同樣的速度在生滅。都把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裡面的相分認為真有,不知道它是生滅相。《金剛經》的偈子講得好,「一切有為法」,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任何相,只要是現象,物質現象,都有生有滅,生滅的頻率是二千二百四十兆,一秒鐘。常作如是觀,好,為什麼?你把宇宙萬法的真相看到了,它是假的,它不可得。這個不可得太可貴,為什麼?不可得你才能真放下,不放在心上。拿什麼放在心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阿彌陀佛這個念頭也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是妄,它妄裡有真。真是什麼?真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這個可不得了,幾個人知道?知道的人有大福報,知道的人解脫了,知道的人不再搞生死輪迴,幹什麼?續佛慧命,往生極樂世界。續老祖宗的慧命,誰的老祖宗?全人類的老祖宗。老祖宗慧命是什麼?漢字、文言文,經史子集,這是人類老祖宗傳下來的慧命。只要這個慧命不斷,人就有幸福、就有快樂;這個慧命斷了,地球上人類沒有了。佛的慧命斷了,眾生是無量苦,沒有人能救你。所以我們要知道,為往聖繼絕學,為天下蒼生開太平,這是什麼事業?菩薩事業,這是菩薩。 下面,「正思惟者,捨妄分別心,隨順一切智故。乃至正定者,善入菩薩不思議解脫門,於一三昧中,出入諸三昧故。」這底下有解釋,「據此文證,豈不深玄」。這幾句話說得好,這一直到正定,定是真心,定是本覺,人人都有,每一個眾生,連蚊蟲螞蟻也有。不但這些有情眾生有,無情的花草樹木都有,花有花神、草有草神,我們經歷過,還是在中國國內。我在北京去訪問一些老朋友,住在一個同學家裡,她家還有個小花園,有小洋房,不錯,小花園裡面種的花草樹木。她告訴我,居然有一天這些神靈託夢給她。她有異象,晚上進入房間,電燈是一眨一眨的,她看了害怕,知道不正常,但人看看不到形相,她曉得有靈。就求這個燈不要閃光,恢復正常,有什麼事情我們無法交通,或者你晚上託夢給我,我有能力我替你辦到。晚上真作了個夢,是她家的院子裡頭的草木神託夢給她,他說我們快要乾死了,妳沒澆。她說我有澆花。「妳澆的是花,澆的是樹,地上的草妳沒澆,我們是草」,小草神,所以他看起來像小娃娃一樣。第二天早晨起來到院子一看,果然,她父親照顧這個樹木花草照顧得很好,就是草沒有澆水,她就拼命拿水去澆。她爸爸叫她別澆水,這澆草,草沒用,她也不說話。草,草的靈託夢給她。所以我們才曉得,生的小草它都有神,經上講得沒錯,整個宇宙是個有機體,活的不是死的。連石頭,那是比草還要低一級的,有沒有?有。塵沙都有。真正是非常奇妙,不可思議。經過這個我們才曉得,所以佛在經上,《戒經》裡頭,清淨比丘不踏生草,這個地方有路走,出家人不可以走草地,要在路上行走。除非沒有路,不得已,可以;非不得已的話,不可以。我們念佛、誦經、念咒給這些花草,特別是草地,給它迴向。這邊的草地好,水分充足,到處看到青山綠草,非常美。我們過去在澳洲就看不到,澳洲缺水,所以草是黃的,很少看到綠油油的草,缺少水分。這個地方靠近海,很近。 宇宙,理深玄,事相微妙。這段文給我們解釋的,正思惟,捨妄分別心,隨順一切智故。萬法一體,能生所生都是法性,法性才是真正自己,所以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道理在此地。所以我們要隨順一切智,一切智知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能隨順一切智就是一念不生,為什麼?念是妄念,生個「佛」也是妄念,生個一句「阿彌陀佛」還是妄念。但是這一念管用,這一念是阿彌陀佛跟我們定的約,因為這一念就可以能往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假的,唯心所現,但是這個境界裡頭沒有妄念,所以它的境界也不生不滅。有緣它就現,沒有緣它就不現,現不能說它有,不現不能說它無。為什麼?所有一切相對的,不存在,假的。所以邊見不是真的,對立不起來。對立這個邊見一定要消除,你這一生才會得大喜樂,才會得大安穩。為什麼?這個東西製造混亂、製造麻煩、製造報應。所以把分別心捨掉。分別心捨掉,阿羅漢升級當菩薩了,菩薩隨順一切智。一切智也是個很抽象的概念,隨順好,不生分別心。沒有分別心就是真正的菩薩,超越阿羅漢、超越辟支佛。據此文證,豈不深玄,宇宙的理深,宇宙的事玄妙,不可思議。 「蓋謂七覺支、八正道等三十七道品,雖屬小乘法,實通大乘。如《智度論》云:三十七品無所不攝,即無量道品亦在其中。」通大小乘,不是說我們學三十七道品就是小乘,不是的,大乘要用小乘,才能夠真正入大乘。「《淨名》云:道品是法身因。」《淨名》,《維摩詰經》,維摩居士在家佛,當年跟釋迦牟尼佛同時出現在印度,兩尊佛。出家佛,釋迦牟尼;在家佛,維摩居士。他不是小乘,他是證得究竟圓滿法身,給我們做個榜樣,示現在家,在家也能成佛,跟出家沒有兩樣。維摩居士講經說法,釋迦牟尼佛派目犍連、舍利弗這些大弟子去聽經聞法,莊嚴道場。他們見維摩居士跟見佛一樣,頂禮三拜,右繞三匝。這說什麼?這說明佛教教學裡頭視老師第一大,不能不尊師重道。你雖然證阿羅漢果,他是菩薩,講經說法是佛的事情,居士出來代佛講經說法,他沒講錯,所以阿羅漢、辟支佛、菩薩見到法身菩薩說法要具足恭敬,跟見佛沒有兩樣。極顯師道不能缺。對老師不恭敬,對老師輕慢,什麼都學不到,你所學的全是假的,你將來所幹的都騙人的。所以一切法都在用心,要問我們是用什麼心?世出世間這些法是真的,正法是真的,要用正解、要用正定正慧,你才能得到,跟你自己自性融為一體,你就得到了。如果有傲慢、有自大,輕慢別人,錯了,你什麼都得不到。即使在佛菩薩會下你也得不到,別說大悟,小悟都不可能,錯了,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又《涅槃經》上講,「若人能觀八正道,即見佛性,名得醍醐」。《涅槃經》上這三句也是一個意思。你能觀,觀是什麼?懂了,明白了,真正明瞭八正道。八正道是什麼?是佛性,性在此地的意思是永恆不變。佛是徹底覺悟,徹底覺悟,永恆不變。從哪來的?八正道來的。這就是給我們說明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你是大乘人,學小乘八正道你能夠見性成佛。佛法有沒有大乘、小乘?人在迷,沒有覺悟,佛說有大乘、有小乘;真正開悟了,大乘、小乘全沒有了,這真的,這個不是假的。 下面《彌陀疏鈔》,蓮池大師說的,「道品是一,觀智大小,固無定也」,這話說得好,蓮池大師講的。三十七道品是一,眾生迷有淺深,智慧大小不定,大智慧的人看得大,小智慧的人看得小,因人而異,道沒兩樣,說得好!愈是往上層去,分別就沒有了。六道凡夫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執著沒有了,證阿羅漢,六道眾生望塵莫及,阿羅漢不執著了;再不分別,是大乘菩薩,小乘也望塵莫及;大乘菩薩,如果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三賢菩薩不能跟他相比,他證得報身,生實報土。這些極樂世界全有,全包了。但是極樂世界有個不可思議的現象,那就是從最上面的等覺菩薩,到最下面的凡聖同居土帶業往生的,下品往生,他們的智慧、神通、道力都差不多跟阿彌陀佛平等。這一點要特別注意,十方世界沒有的,只有極樂世界有。四土三輩九品有,不是沒有,待遇相同,待遇不二,這個待遇是講智慧、神通、變化、道力,一切的一切跟阿彌陀佛相同。這什麼原因?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加持的。四十八願是他發的,到那邊去,無論你在哪個階層,只要沾到極樂世界的邊,就好像王子一樣,雖然很小,才出生下來,他是王子,那個身分地位就不一樣。下下品往生,小王子,也沒有辦法,他就有那麼高的待遇,跟十方世界不相同,這一點要搞清楚。所以你到十方世界去遊歷、去參訪,去拜佛、去聞法,那些如來見到你,阿彌陀佛的學生,都特別待遇給你,不是一般待遇,特殊待遇,沾阿彌陀佛的光。所以蓮池大師講,道品是一,觀智大小,固無定也。 「今經所云:依佛所行七覺聖道」,七覺支、八聖道,「蓋謂彼土菩薩以佛觀智,以入道品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雖然是凡聖同居土,沒入道品,可是你的智慧、神通、道力,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跟阿彌陀佛一樣,你看到菩薩所修的馬上就明白了,就能契入境界。 『修行五眼』。「佛有五眼。菩薩志求佛德,佛德無量,故略舉五眼以概其餘。」這是《金剛經》上所說的,菩薩志求佛的功德。佛無量功德怎麼修的?想學,在經上,《彌陀疏鈔》有,《金剛經》上也有。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這五種。六道凡夫,人道只有肉眼;生天有天眼,沒有慧眼、沒有法眼;阿羅漢,證得阿羅漢,慧眼開了;證得菩薩,法眼才開;成佛了,則佛眼開了。 下面這個註解很重要,『照真達俗』,這是通說這五種眼,「能見真空及如來藏中不空實性,故云照真」。佛的五眼,佛是五眼具足,他能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叫諸法實相,菩薩以下都見不到。見到實相,菩薩必須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的法身菩薩,他們有五眼,都得到了。但是沒有佛那麼圓滿,有時候看得模糊,不是很清楚,好像是隔著一層雲霧看東西。能見真空,真空就是法性、自性,我們講真心,都是這個意思。它什麼都沒有,它現的是光,在淨土叫常寂光淨土,不是法身菩薩見不到,法身菩薩見到常寂光。如果是十住十行,見常寂光淨土就像隔一層霧;到十迴向、到十地,地位高了,愈來愈清楚;到等覺,經上比喻還像隔羅看月,看外面境界,羅是羅紗,綢緞編的,好像是透明一樣,就是看得很清楚,但是他不能入進去,不能契入。一定要妙覺位,等覺還有一品根本無明,這一品無明破了,實在講是無明習氣,那一點點習氣斷乾淨了,他就證妙覺,妙覺就完全回歸常寂光,這就真正證得究竟圓滿,回到常寂光。等覺以下都在實報土。實報土裡面,諸佛如來現的報身,佛的報身。我們曉得極樂世界特殊,因為每個往生的人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無量功德的加持,他藉著佛的本願功德能見到常寂光。但是也是不能完全看清楚,就比其他佛土菩薩要高明很多,其他國土裡面的菩薩,不是證得清淨法身他見不到。這是極樂世界殊勝之處。 「復能見無數世界之色,與彼中眾生根性及死此生彼之事,故曰達俗」,這就是看到眾生生死輪迴。在一個世界搞生死輪迴,這個世界有成住壞空,這個世界到空劫,世界沒有了,這些輪迴裡的人到哪去?自自然然移民到另外一個星系去,跟他同等的果報,他到那裡去了。將來這個世界成了,成住壞空,又來了,他可能又回到這裡來。統統看到。這些眾生唯有真正看到,大慈悲心才能生起來,大慈大悲自然出現。為什麼?大慈大悲是自性第一德,佛教是這個說法。其他宗教,神聖的大愛、上帝愛世人、神愛世人,就這個意思。上帝、神都是指法身菩薩,當然裡面也包含著有諸佛如來倒駕慈航,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來幫助眾生,教化眾生,脫離六道苦,脫離十法界苦,脫離權教,智慧不圓滿,一層一層的把眾生向上提升,這是大慈大悲。後面經文對五眼圓明講得很清楚。這叫達俗。 「以照真故,自覺行圓,達於究竟;以達俗故,隨機設教,度生無量。」這就是菩薩事業,菩薩先成就自己再幫助別人。前面我們讀過,有一類的菩薩慈悲心特重,看到人有苦有難就想去幫助他,奮不顧身,自己有沒有這個能力不管,盡心盡力,也算是圓滿功德,有這樣的人,他方世界也有這樣的事。所以達俗,通達世俗,隨機設教,度生無量。「今此淨土一法,正照真達俗之極至」,無論是照真,無論是達俗,都達到登峰造極,這也是非常稀有,十方世界找不到,只有極樂世界有。「照真顯真諦,達俗明俗諦,雙舉示中諦。三諦圓融,不可思議。」這是天台家的三諦,真諦、俗諦、中諦。「又照真故如實,達俗故廣度,故萬類齊收,究竟度脫。」真的是智慧、神通、道力,在這個地方我們都看到了。特別是末後兩句,萬類齊收,究竟度脫,我們要記在心頭,極樂世界的殊勝無法想像,確確實實是我們想像不到的。 我們看底下這一段,「五眼圓明」,這是特別介紹。 【肉眼簡擇。天眼通達。法眼清淨。慧眼見真。佛眼具足。覺了法性。】 這五眼,五眼統統具足,這成佛了,唯佛覺了法性。我們先看念老的註解。『肉眼』,「即人間肉身之眼。能見現前色像,故曰簡擇」,你能看得清楚眼前,能夠分別簡擇眼前的事相。 『天眼』,「為天趣之眼」,就是天道,我們講六道輪迴裡天道。《大智度論》裡說:「天眼所見,自地」,這個自地就是他所生的地方。天,我們曉得有三界,有二十八層,欲界有六層天,色界有十八層天,無色界有四層天,四空天,所以總共二十八層。你在哪一層,這一層叫你自地。如果你是生忉利天,忉利天就是你自地;如果你生兜率天,兜率天就是自地,其他的是他地。「(例如色界天以色界為自地)及下地(低於色界自地之界,例如欲界)六道中眾生諸物,若近若遠,若粗若細」,這一切諸色,「無不能照」,他統統都能看見,在六道裡頭。 「又《淨影疏》曰:一切禪定名為天住」,禪定當中,「依天得眼,故名天眼。」禪定當中有天眼,「能見眾生死此生彼」,能看到生死輪迴。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為什麼?定中得天眼的人很多,不是假話。人在入定的時候,有的時候入定十天半個月、一個月二個月。出定的時候,也有人把定中的境界講給我們聽,像講故事一樣,他在定中所見到的。有些定功淺的,定中他還是在入定;定功深的,他可能到處去觀光去了,在定中他能自在,到時候出定。有人,得禪定的人,定功深的,能到初禪天、能到二禪天,當然欲界更不必說了,欲界六層天他都可以去旅遊,都可以去參觀。人如果生前修善,沒念佛,不能往生,多半生天,生忉利天最多,忉利天以上比較少,像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定中他都沒有障礙,他都能看到這些境界,跟佛在經上所講的一樣,他能夠去核對,知道佛所說的句句是真話,沒有假話。 人最關心的是死了以後到哪裡去,我們在《地藏經》上看到,像光目女這些孝女孝子,父母過世,都想知道到哪裡去了。阿羅漢入定把她找到,告訴她現在狀況。如果是在惡道,惡道受罪,告訴他怎麼樣幫助他家親眷屬脫離六道,教給他修法、方法。所以讀《地藏經》、學《地藏經》的人不少。當然最殊勝的,還是要幫助他念佛求生淨土。為什麼?救人要救到底,幫助他離苦,要幫助他離究竟苦。不出六道輪迴,那不是辦法,你現在苦樂都是暫時的,六道裡頭沒有永恆的東西,所以一定要勸導他。他不能接受再用別的方法,能接受,頭一個就是勸他信願持名求生淨土。他要真接受了,餓鬼、地獄裡頭,有沒有往生極樂世界的?有。為什麼他能往生?過去生中修的有善根,所以只要有人提起,他就真相信,真正接受,不是難事情。《地藏經》裡面講的話是真的。阿彌陀佛、極樂世界裡面的菩薩,我們有理由相信,化身到地獄道、到餓鬼道、畜生道去度化眾生的很多。我們在此地,出門看到野外山上都是牛羊,生畜生道。這些牛羊人家養來幹什麼?養來吃的。牠們痴痴呆呆的,吃飽了就站著曬太陽,牠們沒有做農耕,也沒有做運輸。中國古代,這家裡養的都是做交通工具,有些慈心的人養牠們養一輩子,不殺、不吃牠,仁道,把牠當作家裡一個成員來看待,那這個畜生很有福報。 我們再往下看,「天眼實具以上兩義。又天眼有二種:一者從報得,一者從修得」,這是講不一樣的。報得是什麼?他生下來就有。有沒有?有。中國大陸常常聽說有特異功能,有天眼的,他這個能力從哪裡來?生下來就有,報得的。我遇到過,我說你們有這種能力,能一生都保持嗎?他搖頭,大多數都不可能。什麼原因?有了妄想分別執著,他就沒有了。我們跟他們往來時,年歲愈小,心愈清淨,沒有染污,他有能力保有;在外面多走幾圈,慢慢就退下來,就沒有了。這從報得的。另外一種是修得的,是從修得的。《淨影疏》裡頭所說的,「是指修得者。生於色界諸天自然生得之淨眼,是為報得,謂從果報而得,不賴修成也」。 又『通達』者,如《大智度論》上說的,「肉眼見近不見遠,見前不見後,見外不見內,見晝不見夜,見上不見下。以此礙故求天眼。得是天眼,遠近皆見,前後、內外、晝夜、上下悉皆無礙。故云通達」。這是說明天眼修得跟報得的不一樣。報得的,裡頭有修得的,我們見過,見過這些人,確確實實他是真看到,真看得不錯。我是有一年在洛杉磯遇到三位年輕人,都是從中國,好像是中國派到那邊做一些考察工作,也接受那邊的邀請。在洛杉磯,我在那邊講經遇到他們,他們也來聽,聽一堂課。聽完之後,我有機會向他們請教,聽說真的不少。這些現象,如果我們細心觀察,在嬰兒很容易觀察到,小孩睡在床上睡著了,沒有聲音,你看他的面部,一會笑,一會笑一笑,他為什麼會笑?也有時候看到恐怖,害怕的樣子,他都表演給我們看。那都是他在夢中見到很奇怪的現象,透一點信息給我們,真的有,不是假的。有些見到了還不說,也許他說話還沒說得完全,不說;也許他常常見,司空見慣,以為這是正常。慢慢長大,漸漸看不到了,才曉得那不是正常的。 所以在通達上來說的是,一種是報得、一種是修得,報得、修得,通達,肉眼見近不見遠,遠地方看不見,見前見不到後面,見外面看不到裡面。我們看到人的外表,五臟六腑的運動看不到,特異功能的人有,他真看到。曾經在美國那次見面的時候,他指出我們聽眾當中,有一位女生得過很重肺結核,但是鈣化了,留下來個疤痕很大,他能指出來。這個同修非常驚訝,她自己曉得,一生從來沒有告訴過人,結婚連丈夫家人都不知道,真得過。而且他指的這個位置正確,她自己曉得,她說這不是假的。他真看見了,他不需要藉儀器觀察。 「又穢土天眼所見,不出三千大千」,這大概是一般諸佛剎土,天眼。最大的摩醯首羅天王,四禪天的天主。四禪五不還天那是聖人,那是三果阿那含在那個地方修證阿羅漢,那是聖人,他不是凡人。他住在那個地方,不隨輪迴流轉,一直證得阿羅漢超越輪迴,他往生十法界聲聞法界、緣覺法界,這是他們往生的地方。所以阿羅漢的天眼能看到三千大千世界。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就很大了,我們這個銀河系是個小千世界,一千個銀河系是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這都是不可思議的境界。 「彼土菩薩天眼,見十方恆沙世界及其中眾生生死。」這一句要注意到,所以極樂世界非去不可,為什麼?只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十方恆河沙數的世界及其中眾生生生死死你全都知道了。你願不願意?你害不害怕?害怕的是什麼?這麼多恆河沙數的眾生,過去都跟我有緣的,都是冤親債主。現在怎麼辦?要行菩薩道,度不勝度,太多了,還是要行菩薩道,還是要幫助他們。他跟你有緣,你說話他聽得進去,他歡喜,統統要勸導他們,信願持名,求生淨土。將來我們都到極樂世界,一個地方去同聚,大家住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學習在一起,研究學問在一起,教化眾生在一起,極樂世界真正是老家。 下面是『法眼』,什麼叫「法眼」?望西大師說:「緣俗諦智,能照法故,名為法眼。」俗諦智是指世間一切法,包括現在科學一類的,能照法故,這叫法眼。憬興大師說:「法眼,即以有智為體,能見眾生根欲性心及諸佛法,故名法眼。」法眼的能量可大了,能知道眾生根性,所以度眾生成績可觀。知道這個眾生過去生生世世學什麼的,他對哪一行熟悉,現在再教他這一行,很容易學會;過去生中沒有學的叫他學,他很困難。他有這個能力。第二個是欲望,能見眾生根、欲、性、心及諸佛法,這句要這麼念,故名法眼。用一個簡單的話來說,能知道一切事相,這叫法眼。 《箋註》裡面說,這個是民國初年《無量壽經》的註解,是丁福保的,丁福保的著作,依前清彭際清居士的《無量壽經起信論》做了一個註解,叫《箋註》,「分明觀達緣生差別之法,謂之法眼」。分明是清楚,你見到,你明,達是了解,一切法離不開因緣,所謂因緣生法,這裡頭一切差別法,這叫法眼。跟前面合起來看,能知事相,一切事相他都能知道,這個就是為什麼稱法眼。他的對象是萬法,我們今天把萬法分類為動物、植物、礦物,生物跟無生物,他全都懂得,他有這個能力,他看得很清楚。 「《魏譯》曰:法眼觀察,究竟諸道。今經云法眼清淨,其義應如《三藏法數》所云:法眼者,菩薩為度眾生,以清淨法眼,遍觀一切諸法,能知能行。謂因行是法,得證是道。亦知一切眾生種種方便門,令修令證也」。「由上可見,菩薩於一切法能知能行,能知種種所行之法與所證之道,復知種種方便門以普度眾生者,名為清淨法眼。極樂菩薩之法眼亦復如是,故云法眼清淨。」這個法眼,我們讀這些能體會到,法眼能知一切法,也是神通。我們一般人沒有,所以只能看外表,不能看裡面;他能看過去,能看到未來,內外究竟他都有能力看到。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