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人间菩提 |
|
分享一些好文,自利利他,共建美好的人生。 |
|
|
|
|
|
|
|
|
|
|
|
|
| 淨空老法師: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413 |
|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第四一三集)【日期】2017/1/4【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41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九百四十三頁,我們從倒數第六行,兩面都是第六行: 「以下從不順法度至不顧前後」,這一段經文是說貪欲之過。經文裡面按的順序是殺、盜、淫、妄、酒,我們講的五戒。學佛從哪裡下手?很多同修問我這個問題。我的解答很簡單,內,學釋迦牟尼佛,永遠斷絕殺盜淫妄,佛告訴我們的;外面,學孔老夫子,溫良恭儉讓。如果就世尊一般所說的,思惑,見思煩惱,見惑:身見、邊見、見取、戒取、邪見;思惑:貪瞋痴慢疑,也行,都講得通。我們裡面沒有貪瞋痴慢疑,就入佛門了。入佛門,真佛弟子。我們現在有沒有入門?沒有。我們如果是堅定的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沒有懷疑,真正相信;相信,信願持名,將來阿彌陀佛一定來接引我們往生極樂世界,這是一條特別的通道。正常的通道,八萬四千法門,一定要斷煩惱才能證菩提。我們斷不了煩惱,但是要有高度的警覺心,守住佛陀給我們講的三皈五戒十善,要把這個守住。堅決的守住,你稱得上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修淨土法門,稱得上是阿彌陀佛的弟子。如果這個見思煩惱還是常常會犯,那就是假的,不是真的,這個要知道。 佛教是從印度傳來的,儒是我們中國本土的,它的內容可以說完全相同,只是儒偏重在人天福報,佛法偏重在脫離輪迴。哪個重要?當然是脫離輪迴重要。輪迴太苦了,我們無量劫來在輪迴裡頭打轉,出不去。怎麼才能出去?初果須陀洹,小乘的,他有能力斷見惑。見惑八十八品,分為五大類,第一個是身見。什麼叫身見?把身當作我。沒錯,哪個人不把身當我?人人都把身當我。是沒錯,六道輪迴眾生才如是,超越六道不如是,這個不能不知道。身不是我,什麼是我?佛菩薩告訴我們,我暫時住在這個身體上,身體好像是我們的一間房子,這個房子是我的,我住在這裡面。房子不是我,我不是房子,只是我住在這裡。我住在這裡是有階段性的,時間不會長。所以這個身體叫我所有,是我所有的,就像衣服一樣,衣服不是我,衣服是我所有的,穿舊了,換一件新的,很正常。 我們在六道裡頭,六道不是我,六道是我所,在我所裡頭,無量劫來就是出不去,產生一個重大的誤會,把身當作我。為什麼?我沒有生死,我是不生不滅;身體,身體有生滅,它怎麼會是我?又何況我在佛法裡的定義,它有主宰的意思。身體做不了主,身體有生老病死,它要能做主,它讓這個身體不老、不病、不死,行不行?不行,做不到。可是真我就有能力。誰知道?知道的人不少,須陀洹以上的都知道。所以須陀洹明白了,把這樁事情放下了,把這個身是我放下了,證小乘初果。六道裡頭,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人壽命到了生天,天壽命到了又到人間,他不會到別的道,人天兩道七次往返,證阿羅漢果。就是八十一品思惑斷盡,思惑是貪瞋痴慢疑,確確實實心裡沒有貪瞋痴慢疑這個念頭了,證阿羅漢果。六道輪迴不見了,你到哪去?你到四聖法界,聲聞法界去了,聲聞是阿羅漢;功夫更好的,提升了,緣覺法界去了。緣覺上面是菩薩,菩薩上面是佛,這是十法界裡面的佛,小乘的佛,釋迦牟尼佛所示現的就是這一類的佛果。更殊勝的要超越十法界,怎麼超越?明心見性超越了。禪宗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教下大開圓解,根本無明破了。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無明有四十一品,從圓教初住到十地四十品無明破了,最後升等覺,等覺破最後一品生相無明。 生相是什麼?宇宙之間的現象。宇宙從哪來的?是我們自性變現的。惠能大師說得好,「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沒想到我們的自性,自性就是真心,真心現宇宙。宇宙從哪裡來的?真心現的。它沒有緣不現,不現不能說沒有,有。能大師開悟的時候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就是有。具足什麼?具足無量智慧、無量的功德,或者我們說無量的德能、無量的相好。不止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化區。宇宙多大?無窮無盡,自性變現出來的。自性是自己的真心,是自己的佛性,這裡頭透了一個信息,你有沒有聽懂?你有沒有搞明白?這信息是什麼?這個信息是遍法界虛空界是一體。為什麼?細細聽這一句,多念幾遍,「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或者《般若經》上有,「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為什麼不可得?統統是自性生的,自性變現的,自性不可得,自性所生的現象怎麼會是真的?所以,經上又說「相由心生」,相就是物質現象,遍法界虛空界的物質現象從哪裡來的?心生的。心能生能現,就是自性。 惠能大師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他說出來了。五祖忍和尚考他,你見性了,說給我聽聽。他說了五句,老和尚一聽點頭,沒錯,衣缽就傳給他了,考試通過了。這是什麼考試?成佛的考試,五祖來給他認定,五句話。這五句話太重要了,這五句話把真心說出來了。什麼是真心?第一個,「本自清淨」,記住本自,不從外來的,與外面不相干。有沒有染污?沒有染污,本自清淨,哪來的染污。永遠清淨,無論在哪裡都不染,在六道裡頭不染,在三途裡頭不染,在地獄裡頭也不染,本自清淨,真心。所以用真心不用妄心。惠能開悟之後,這用真心了,以前還是用妄心,這下可用真心了。用真心是菩薩,法身菩薩,大菩薩,不是小菩薩。像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地藏,這些大菩薩都是明心見性,都是法身大士。 第二個,「本不生滅」。一切法都是生滅法,整個宇宙都是生滅法,有生有滅。真心不生不滅。妄心就是念頭,念頭有生有滅,前念滅了後念生了,而且頻率非常高,我們完全沒有感覺到,它是生滅的,不停的生滅,跟真心不一樣。真心「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全宇宙,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統統具足。有緣它現,沒有緣它不現。緣是什麼?起心動念。現在量子力學家發現了,量子力學家稱它為意識,有意識它就現相,沒有意識它又回歸自性。回歸自性沒有相,淨宗稱它叫常寂光,常就是不生不滅,寂就是清淨,光,它是什麼樣子?它就是光。有緣就現相,沒有緣不現相,就是常寂光。常寂光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都在常寂光裡面。這些話如果你聽懂了,你聽明白了,恭喜你,為什麼?你得道了,你證得了。從今而後,你產生一個念頭是真的,整個宇宙是自己,這也就是本自具足,整個宇宙是自己。這宇宙裡頭的萬事萬物,跟自己是一個自性變現出來的,起心動念它現,不起心不動念它不現,它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它不現相,一片空白。所以自性不能說無,萬法不能說有,有無同時。 我們起心動念著相了,看到有這一面,無看不見;我們不起心不動念,相不見了,回歸自性。我們不知道,不知道的原因是什麼?我們的念頭、妄念沒斷過。你看晚上睡覺會作夢,夢就是夢中有意識,意識在夢中現相。只有什麼?入定,定,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動一個念頭,那是定。定不是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知道,那是凡夫的迷,那不是定。定是清醒的,不是迷惑,清醒,很清楚,樣樣都知道,樣樣都不執著。都知道,不執著,我們怎麼用功?眼見色,看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不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被染污了。為什麼不放?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它是幻相。《金剛經》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法就是六根能緣的法,一切法,眼緣色,耳緣聲,鼻緣香,意緣法,有緣它就現相;不緣,不緣它就不現了,它回歸自性,它還原了。這些經文要多讀,不能忘記,為什麼?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修行。修是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瞭瞭,那是般若智慧的照見。不放在心上,心裡乾乾淨淨,不但乾淨,而且是平等。一念不生,這是自性的「本無動搖」,起心動念是「能生萬法」。念頭剎那之間沒有了,萬法就不現了。慢慢這樣子去觀察,會放下,自然慢慢你真的放下了,它不是假的。 真放下是心裡沒念頭,心裡有念頭你沒放下,心裡沒有念頭才真放下。那我們念佛人,我們心裡有阿彌陀佛,是不是放下?不是放下,沒放下。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沒成佛。那要去幹什麼?去到那邊換一個修學的環境,那邊阿彌陀佛能保證你一生成佛。所以,我們在這個地方功夫不得力,想想自己沒有辦法成就,我們去找阿彌陀佛,我們求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就有辦法了,肯定一生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這麼個道理,去換一個環境。那邊阿彌陀佛是老師,阿彌陀佛對我們的教學,是一個一個傳授,不是大講堂裡面。沒錯,他是在大課堂講經教學,但是每個人聽的經不一樣,我喜歡《無量壽經》,我聽的就是《無量壽經》;你喜歡《阿彌陀經》,你聽的就是《阿彌陀經》。每個人聽的不一樣,隨自己的意思,我想《華嚴》,聽到《華嚴》;我想《法華》,佛在給我講《法華》,那是不可思議的境界。往生極樂世界保證成就,是這麼個意思。所以往生極樂世界的人,需要什麼條件?信,對極樂世界相信,一點懷疑沒有,那是真信。為什麼我們還做不到?我們有疑,半信半疑。為什麼?對這個世界還貪戀,對這個世界還放在心上,沒有放下,麻煩在此地。為什麼叫我們學經?學經什麼意思?學經幫助你真信,你把這部書念熟了,你就知道極樂世界的美好。這個世界跟極樂世界不能比,你要哪一個?當然選擇極樂世界,把這個娑婆世界放下了。對娑婆世界一切事情再不關心,再也不過問,真甩掉了,一心嚮往極樂,你就必定得生。 這一品經,第三十五品「濁世惡苦」,這個世界五濁惡世,佛告訴我們這個世間的哪些惡、哪些苦得搞清楚。我們就世間法來說,念頭惡,起心動念,起的什麼心,動的什麼念頭。起的是身見、邊見,執著身是我,邊見是什麼?邊見是對立,我跟你就對立,跟人對立,跟事對立,跟一切萬法對立。對立裡面就產生傲慢,貪瞋痴慢,後面還有懷疑,五個字,貪瞋痴慢疑,這是我們的存心。表現在外面,為滿足自己的欲望,為滿足自己的貪(對你講貪),幹殺盜淫妄,這是惡,這是苦,心不清淨是一切苦惡的根源。所以經題講真心,第一個清淨,清淨是真心,清淨裡頭是什麼妄念都沒有,我們今天稱一切清淨是真心,真心顯露了;染污,妄心。真心不染污,妄心被染污,眼被色染污,耳被音聲染污,鼻給香染污,舌給味染污,身跟觸染污,這要懂。濁世,今天的世界,就像大陸有些地區霧霾一樣,非常嚴重的霧霾,在這裡生活苦,它是形相上的霧霾。我們今天是被意念裡面的霧霾,就是貪瞋痴慢疑,事上財色名食睡,幾個人不迷?幾個人不是說六道凡夫,六道凡夫個個都迷,我們講的幾個人是佛門弟子,最重要的我自己要反省,我有沒有迷?我這些煩惱習氣有沒有放下?我要不能放下,記住,你就不能往生,這一生往生的機會你就失掉,可惜,太可惜!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從不順法度至不顧前後」,這下面都有解釋,「表貪欲之過」。『不順法度』,「法者法軌、法則。度者軌度、規度,即常規」。我們今天講軌道,譬如火車一定要在軌道上行走,它脫軌就不順軌度了。做人,人的軌道是什麼?佛告訴我們的三皈、五戒、十善,這是軌道,這裡頭有一個字做不到,脫離軌道了。 佛教沒傳到中國之前,中國人有法度,這歷史上有記載。中國是個了不起的族群,它的法度是什麼?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四門功課,中國是自古以來小孩出生就要教他。要知道小孩出生,眼睛睜開,耳朵豎起來,他會看,他會聽,他已經在學習了。誰教他?媽媽教他。所以媽媽了不起,媽媽的恩德太大了,生你是恩德,養你是大恩,她要做好榜樣給你看。我們今天講的《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是媽媽要把它做到,做給兒女看,兒女從出生下來就看到,他相信,他不懷疑,他看到三歲,他就有能力辨別。古人講三歲看八十,意思是什麼?三歲養成的習慣,八十歲不會改變。三歲小孩有能力辨別善惡,與倫理道德違背的是不善,相應的是善,小孩就會選擇,相應的他歡喜,違背的他遠離,他不碰它。這母親恩多大! 小孩滿三歲,聰明的小孩就上學了,上學,老師做榜樣給他看,也就是母親教孩子這個方法,由老師接替,老師要講、老師要表演給他看,老師的恩德大!跟現在不一樣,現在老師只教,不表演,自己未必做到。古時候不行,古時候言教身行,你要做到,你不做到學生不相信,做不到的不能講,講出來的一定要做到,所以老師可不容易。身命得自於父母,慧命得自於老師。所以對老師跟對父母完全相同,對父母要孝,盡孝;對老師要敬,尊師重道。對老師要尊敬,跟對父母沒有兩樣,所以有軌道的。 學佛,佛門弟子的軌道,淨業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學佛人的軌道,釋迦牟尼佛的軌道;如果再加上信願持名,那就是阿彌陀佛的軌道,極樂世界的軌道。你要想到極樂世界去,先要有釋迦佛的軌道做基礎,再加上阿彌陀佛的軌道,信願持名。釋迦佛的孝親尊師、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好像是鐵軌,這是軌道;阿彌陀佛的信願持名,好像是火車,火車在軌道上,一定通達極樂世界,不會走錯的,我們要掌握到,不能掌握就不能往生,掌握到決定得生。不順法度,這就錯了。 『奢淫驕縱,任心自恣』。「奢」是奢侈,對於物質的享受過分。「淫」,你看這個淫字是三點水,凡是事情過度、過分都叫淫。雨下得太多,超過我們需要的,就稱為淫雨,這個字當過分。「驕」是傲慢。「縱」是放縱,沒有節度,什麼都敢幹,隨著自己貪瞋痴慢的心造作惡業。我們學佛,我教初學的人入門,內學釋迦牟尼佛,斷貪瞋痴慢疑,這個是思惑,貪瞋痴慢、懷疑;外面學孔老夫子,溫良恭儉讓。孔老夫子無論在什麼地方,無論在什麼時候,你見他老人家,老人家的風範,溫和、善良、恭敬,對人對事對物,夫子恭敬有禮;節儉,生活能過就好,節儉的反面就是奢淫;最後一個字讓,禮讓、謙讓。這是中國幾千年的美德,全世界其他的族群沒有。 一百年前,英國羅素在中國住了一年多,他非常感嘆的說,他一生去過很多國家教學訪問,在他心目當中,中國是世界第一。這個國家民族太好了,可惜那個時候被列強欺負,他是非常打抱不平,被外國欺負主要是中國缺乏科學。外國的長處就是科學,洋槍大炮,我們打不過人,所以受盡侮辱。今天起來了,我們知道過去為什麼受人欺負,就是武器不如人,現在我們反過來埋頭苦幹追上,真的追上了。但是我們中國不會欺負外國人,不可能,尤其是現在中國,大家都在學習唐太宗的《群書治要》。這本書翻成外國文,現在我們有八種不同的外國文在流通,這些人讀到這部書,沒有一個不讚歎。還有一些國家領導人看到,歡喜,深深讚歎這是真正的智慧,可惜我們看到太晚了,如果早些年看到,他現在退休了,早些年在任的時候我要是讀到這個書,他說我就少做很多錯事,現在晚年退休知道做錯了,懺悔,沒有人教他,這書太好了。 漢學院學什麼?就學這部書,學會之後講這部書,把這部寫成白話文,然後再翻成外國文,對全世界流通,我們就幹這個事情,其他不是我們幹的。這個書是中國文化的上半段,五千年文化,那是第一個二千五百年,還有第二個。所以《群書治要》,從三皇五帝到晉代,隋唐宋元明清,這個六代不在裡頭。我們有任務要把後半段完成,讓《四庫全書》有個精華本,大家讀這一百卷,讀這一百萬字,等於把《四庫全書》統統讀到,這個事情好事。我現在找一班年輕人,志同道合,咱們這一生萬緣放下,有人去幹的我們不幹,我們專門去幹別人不幹的事情,我們幹這份工作,不但利益當代,利益千年萬世,有價值,有意義,值得!所以讓《群書治要》有個足本,圓滿的本子,教人懂得倫理道德,歡喜遵守,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中國人稱為聖賢君子,佛教裡稱為佛菩薩。我們要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作佛、作菩薩就對了。我們的使命,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我們不求地位,孔老夫子沒有做過大官,在社會上沒有很高的地位,也沒有財富,但是他是非常快樂的人,非常幸福的人。這個幸福、快樂從哪裡來的?古聖先賢教誨那裡來的。它為什麼有這麼大的魅力?因為它是從自性、是從真心流出來的。我們凡夫用妄心,他用真心,真心生智慧,妄心生煩惱,貪瞋痴慢疑是煩惱的根,妄心生這個東西,真心不生。 在《等不等觀雜錄》裡面,有一句話告訴我們,「經中淫多從女旁,專指男女事也」。如果這個淫從女字邊,那就是專指;不是,廣泛的指很多事情,一切事情只要過分,都可以用這個淫。如果用一個女字專指男女。而淫裡頭,男女婬欲罪是最重的,殺跟盜都可以連帶起來,那個麻煩很大,果報在無間地獄。無間地獄我們沒有這個概念,真正讀佛書,真正讀儒跟道的書,念多了你會有概念,那苦不堪言,沒法子說。今天這個社會,造無間地獄的惡業太多了,我們看到、聽到、接觸到的,幾個不造地獄業!什麼是地獄業?殺盜淫妄。妄是妄語,欺騙人。所以佛制定五戒,專門對治這個煩惱。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飲酒。為什麼?酒醉了,人就迷了,他就失去理智,什麼罪業他都造。所以佛把酒定為重戒,很有道理,它比傲慢、比懷疑罪還重。五戒十善重要,是釋迦佛的軌道,娑婆世界成佛的軌道;信願持名是阿彌陀佛的軌道,直通極樂世界,我這個說法大家很容易懂,會有個很深刻的概念。我們要走釋迦佛的路,我們要走阿彌陀佛的路,這個路通達到無上菩提。經上用的「奢淫驕縱」,奢淫是淫行過分;驕,驕橫,仗勢欺人;縱是放縱,自己不能節制、不能控制。註解末後說,「男女共居,不順法度,放情縱欲,但圖快意,不懼罪譴」,這幾句話說得很嚴重,這幾句話就是無間地獄的罪業。我們要注意,要記住時時刻刻防範。 我們再看下面這段文,「盜法」,法是方法。 【居上不明。在位不正。陷人冤枉。損害忠良。】 這都是屬於盜。 【心口各異。】 騙人。 【機偽多端。尊卑中外。更相欺誑。】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居上不明,在位不正』這些句子,「表在位者利用權勢,巧取豪奪,損人利己,誤國殃民種種惡業也」。這個簡單的說就是現在,在我們這個時代,無論是中國外國,全世界都有,都市、村莊,具有權位的幾個不犯的?我這一生真正遇到一個。抗戰期間我在貴州讀書,可惜時間很短,一年抗戰勝利了,我們的學校收受流亡學生,無家可歸的。所以在學校讀書,吃住都是學校供給,不繳費的,沒有錢,沒有職業,也無家可歸,國家收容,勝利之後就解散了。我們的校長周邦道先生,我這一生看到一個,真看到,不是假的。晚年他在台灣,我們在台灣又遇到了。台灣遇到常常見面,他在台灣也是公務人員,他的官級是副部長,考選部的政務次長。公家配給他汽車,家裡給他裝了電話,他告訴他的家人妻子兒女,這個電話是公家付錢,私人不能用,任何人都不可以用,包括他自己,都是公務往來方便的。自己老朋友談天,他到外面公用電話亭去投錢,用那個電話,不用家裡頭的。有汽車配給他,汽油是公家給的,不是公事不可以坐這個車,他自己上街去,是私事他都坐巴士,是這麼一個官。他的兒子告訴我,他說爸爸頭腦有問題,他說怎麼會是這樣,誰家裡人不用?就是我們這一家不准用。天下第一清官,一分一毛都替公家節省,不敢浪費,不敢錯用了地方。虔誠的佛教徒,都是念佛往生淨土的。 我們在台灣,在大陸是師生關係,到台灣是同學,他也是拜李炳南老居士做老師,跟老師學佛,我們就變成同學,我跟李老師學經教,他跟李老師學淨土。到哪裡去找?他的收入很有限,生活很清苦,地位很高,大陸上還有親戚朋友在,救濟他們,每個月發薪水,大概一半寄到大陸,幫助這些人,沒有缺過,月月都寄。所以這樣的人家,在這個年頭還恪守道德,非常不容易。我們同學到台灣居住的,大概有兩百多人,我們對老師佩服得五體投地,無話可說,他所讀的書他都做到了,而且非常認真做到,沒有絲毫勉強。從自己做起,從自己家人做起,公務人的典範,哪個人能像他那麼樣的清白、清高! 一般人,經上講的這個,到處都看到,在位利用權勢,巧取豪奪,損人利己,誤國殃民種種惡業,真的一點沒錯,到處都看到。看到怎麼樣?不能怪他。為什麼他們會這個做法?從小沒人教。《無量壽經》上講得好,「先人不善」,他的父母、他的祖父母、他的曾祖父母、他的高祖父母,「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沒有人教他,所以他做錯事情不能怪他。尤其現在社會風氣,人人都是這樣,他看到別人這樣,他也就學會了。學好不容易,學壞很容易,所以就不能怪責。要把他看作什麼?正常,我們的心就平了,心平氣就和,就能跟他們和睦相處,各行各的道。你那個道路通什麼地方,我知道;我這個道路通什麼地方,你不知道。像經上這個道路,這是通地獄的,那邊是地獄,他去了。我們今天念阿彌陀佛,我們的道是通極樂世界,不一樣。你這個道現在是有權有勢,有受用,享受物資,物質享受,不知道將來的痛苦。學佛的人現在能忍一點,到極樂世界得大自在,去處不一樣。 「《嘉祥疏》曰:宰相之宦,縱放臣下,用取萬民賄」,賄是賄賂,「枉取人物」,受害的人冤枉。宦是宦官,在這個地方講就是他的部屬,宰相是高官,但是縱放部下,他們接受人民的賄賂。我們今天生活在這個時代要明白道理,才能用正常的心態去感化他們。財從哪裡來的?真的要教,財從財布施來的,聰明智慧是法布施來的,健康長壽是無畏布施來的,佛教給我們。真的生財有大道,要如理如法,不能昧著良心。接受賄賂,這個不是發財,這個如果有一天爆發,你這個官會丟掉,說不定命都保不住,你要接受國法的處分,那就錯了。這些都是說居上不明。 「受賄已屬盜行」,況復『陷人冤枉,損害忠良』,這個罪過很重。受賄,不是人家甘心情願供養你的,是逼不得已。你今天有權有勢,你要不給我方便,他的事業就有障礙。所以各人取各人的利,官商就勾結上了。受害的是誰?是群眾,一般群眾受害。這種經文,我們看到了、讀到了,都很難過,替這些人懺悔,希望他們能回頭。「陷者誣陷、陷害。冤者屈也。枉者邪曲」。底下說,「忠者,敬事直行」,這盡忠的,「奉公忘私也。良者善也」,善良的人出不了頭。「如是惡人,嫉妒賢者,陷害忠良。其人之言必巧佞不忠,阿諛取榮,誹謗良善,枉陷人非」,害人。如是惡人,嫉妒賢者,陷害忠良,這些人將來的果報很可怕。 中國是個非常偉大的國家,有完整的歷史,從司馬遷的《史記》,記載三皇五帝,一直到現在,每一個朝代都有歷史,你在歷史上去看因果報應。所以中國人讀書注重經史,經是真理,是良心;史是行為,是善因善果、惡因惡報,絲毫不爽。你家裡出不出人才,人家往上看,你祖上有沒有積德。孔老夫子的外公(孔子媽媽的爸爸,外公),外公把他的女兒嫁給孔家,他看到孔家祖上五代修善積福,他就判斷這樣的家庭後代一定出人才,把他的女兒嫁到孔家生孔子。看相算命要這個看法就對了,你都要看到這個家族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多少世代後頭一定出人才。 我們這些年在國外,許許多多的僑胞我們遇到,有很多人問我,世界亂了,哪個地方太平?我們到哪裡去好?我就勸他回中國。他說為什麼?我說你看歷史,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族群,有幾千年世世代代都是修善積德,你去找,找不到,只有中國這個國家、這個族群。現在後代雖然有一點災難,那是什麼?這個一百年當中沒有遵守老祖宗教訓,把老祖宗丟掉了,打你幾個耳光,懲罰懲罰,不會要命的,跟外國不一樣。外國人造作的罪孽,他要受果報。所以中國的災難輕,外國的災難重,你要想躲避這個災難,最好回國。這都從理上說,有理有事,有事必有理。中國人趕快把老祖宗的教誨,總綱領只有幾個字,歸納起來,實在講十二個字,這是中國人。這十二個字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這是中國人。中國人不會欺負人,仁,想到自己同時想到別人,這是仁愛,愛人如己,怎麼可以害人?怎麼可以去強迫人?奪取別人的利益,奪取別人的地位,奪取別人的財產,這是強盜,這不是中國人。 下面接著說,「誹謗良善,枉陷人非,心口不一」。故云『心口各異,機偽多端』。「義寂云:機謂幻惑,偽謂虛詐。憬興云:機者機關。即巧言令色,曲取君意,能行機偽。又機者機心,偽者詭詐。如是機詐偽善,種種不一,故云機偽多端。如是惡人,無論尊卑上下,內外親疏,皆欺騙詐惑」。故云『尊卑中外,更相欺誑』。我們讀了怎麼樣?想想現在的社會,現在人與人的關係,可怕。可以說做人很難,很辛苦,為什麼?防不勝防。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古人的話。那我們走到防不勝防的時候,怎麼辦?只有找佛,佛教我們徹底放下,就不需要防了。不跟人競爭,爭就是罪,無爭就是君子,就是好人。我不跟人爭,你爭我讓,你進我退。是不是懦弱?不是,別人看不懂,佛菩薩看懂,鬼神看懂。 我們只要把握住聖賢幾個字的教訓,一生不改,你就能過到像方東美先生講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最高的享受是什麼?不是地位,不是財富,是心裡沒事,沒有憂慮。所以我教人學釋迦、學孔子,裡面放下貪瞋痴慢疑,外面學孔老夫子溫良恭儉讓,這樣過日子非常快樂。沒有貪瞋痴慢疑,於人無爭,於世無求,有很歡喜,沒有也歡喜。原諒一切眾生的罪過,為什麼?他們真的是可憐,沒有接受到聖賢的教誨。古時候小學學的這個書籍,經書,他都沒學過。你問他,《三字經》念過嗎?《百家姓》念過嗎?《千字文》念過嗎?沒念過;換句話說,小學教育都沒有受過。我講的是中國的老教育,這些東西學會了,真的一生快樂。它確確實實、道道地地,真的,不是假的,聖賢教育、佛法的教育,會給我們一生快樂幸福。我們要不要?要。 快樂幸福人生與地位不相干,與財富不相干,這你一定要懂。釋迦牟尼佛沒地位,釋迦牟尼佛日中一食,外頭托缽,沒財富,全部的財產三衣一缽,要懂得。釋迦牟尼佛天天修布施,他什麼都沒有,用什麼布施?法布施。天天給人講經教學,勸人斷惡修善,這是他的布施。他沒有外財布施,他有內財布施,內財是什麼?我的精神、我的體力、我的時間,這是屬於內財。所以他的果報,他樣樣不缺,有供養,樣樣不缺。雖有供養在面前,他不多取,轉來布施給別人。初學佛的人沒有人供養,佛菩薩、阿羅漢有多餘的,分給他們。這個道理我們要懂,我們要學,愈學愈快樂,愈學愈自在。 今年是六十六年,我學佛,講經五十八年,我走釋迦牟尼佛的路子,真的,得釋迦牟尼佛加持,這麼大年歲還在講。我不想講了,後繼有人,我最近發現,非常歡喜;還有一個,還沒見面,已經有聯繫了。什麼樣的人?老實、聽話、真幹。今天我勸人,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念三千遍的很多,有念六千遍的,有念一萬遍的,有念二萬遍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要來看看他有沒有得三昧,照理說必定得三昧。不能得三昧什麼原因?他有妄想沒放下。妄想裡頭最嚴重的是貪瞋痴慢疑,是五欲六塵的享受,這個沒放下他得不到三昧。我必須要勸勸他把這個放下,我相信不出三年,念佛三昧得到了,就開悟了。小悟都不錯,小悟是阿羅漢,大悟是菩薩,大徹大悟是法身菩薩。 所以經書裡面所寫的,讓我們了解事實真相,這些事實真相根本不必說,全在眼前,我們在一切時一切處常常遇到。遇到我們要用什麼心態?記住,要用佛的心態,要用孔子的表演,你就決定沒走錯路。所有的病根就是心態當中的貪瞋痴慢疑。所以佛把它定為思惑,根本煩惱,比身見還嚴重。破身見證須陀洹,破思惑才能證阿羅漢,見惑是證須陀洹果,破思惑證阿羅漢。佛法講到究竟處就兩個字。早年我親近章嘉大師,第一天見面我就求老人家,我說我聽方老師的教誨,知道佛法的殊勝,知道佛法的高明,我說佛門裡頭有沒有方法,叫我很快就能契入境界?他老人家聽到我的發問,看著我,我看著他,我們看了半個多鐘點,看了半個鐘點他說了一句話,「有」。我們精神提起來了,他又不說了。大概過了十分鐘,說了兩句,「看得破,放得下」,就能入門。 這麼簡單的,他為什麼用這麼長的時間看著我。十多年之後我才恍然大悟,沒有這麼長的時間,他這個教誨我不會記在心上。年輕人心浮氣躁,問這樣一個大問題,這個耳朵聽進去,那個耳朵出去了,無濟於事。怎麼辦?要我定下來,看著我定下來。定到什麼?定到沒有妄念了,他才給我說,說一個字,「有」。我們這一高興,講有,注意聽,動心了,又亂了,所以又不說話了。再等到十分鐘才說六個字,然後告訴你,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幫助你看破。到底是先放下還是先看破?各人根性不一樣,所知障重的人先看破,煩惱障重的人先放下。這是一個好老師,這是一個真正善知識,他會教,如果一問一答,答得都很順暢、很流利,哪有這麼深刻的印象?我跟他老人家認識的時候,我二十六歲,今年九十一歲,我不但不敢忘記,我還天天用這個來反省、來檢討,還有什麼沒放下的。 看破是了解真相。真相是什麼?真相是空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是真相;「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是真相;「相由心生」、「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真相。真相明白了,假相要放下,不能執著。經教,經教是假相,沒錯,從這個假相能入真相,妙!所以這個經裡頭,佛說的義趣都是意在言外,佛所說的真實義不在文字裡頭,在文字以外,也不離開文字,文字可以誘導你悟入,所以稱為文字般若。死在文字裡頭,完了,你把佛經當作世間書去讀了,你所得到的利益是世間利益,佛法真實利益你得不到,這個道理要懂。 底下這一小段,「欲貪亡身」。欲貪是因,亡身是果,你把你自己這一生的身命糟蹋掉了。這個顯而易見,不難見,喜歡吃的貪吃,縱欲,他到中年就一身病。這些病要靠醫療,醫療不但不能減輕他的病,反而加重。為什麼?現在的藥很多是假的,很多改基因的,你不吃,沒事,你要吃它,身體健康也吃出病出來,飲食都不健康,怎麼辦?古大德教導我們,穿人不願意穿的衣服,吃人家不願意吃的食物,幹人家不願意幹的事情,這叫大人物,這就是老師教的。你去想,你愈想它愈有味道,愈想愈認真去做,說得不錯,不能有絲毫貪瞋痴,有絲毫貪瞋痴,你就會墮落,為什麼?從貪瞋痴衍生出來許許多多的罪業。你細心你知道,你粗心你不知道,這些害了自己一生。底下這一段,欲貪亡身,我們看經文: 【瞋恚愚癡。欲自厚己。欲貪多有。利害勝負。結忿成讐。破家亡身。不顧前後。】 『前』是現前,『後』是來生。來生到哪裡去?三途去了,人身丟掉了。人身,得人身難,失人身很容易。經上講的這幾句話,我們想想,認真反省自己,我們有沒有這些問題。『瞋恚愚痴』這是根本,「愚痴」是根,「瞋恚」是本,像一棵樹一樣,根本,下面這些罪業都是枝葉花果,都是從根本生的。所以學智慧是什麼?學智慧是學用真心,愚痴是妄心。怎麼樣學智慧?戒定慧,因戒生定、因定開智慧。我們學佛這麼多年了,知識分子喜歡學經教,佛就要我們用經教來修定。怎麼學法?讀書千遍是修定,目的是開智慧,是斷根本煩惱貪瞋痴,目的在此地。所以讀書千遍怎麼讀法?這本經書從頭到尾好好念一遍,念書裡頭沒有意思,不能想這個什麼意思,想意思是打妄想,夾雜妄想,把你的修定破壞了,沒有意思,只念下去,字沒有念錯,句子沒有念漏。像《無量壽經》,我勸一些同學,喜歡讀書的人,用這個來修定,修念佛三昧,一天念十遍。初學的人,大概一遍要一個半小時,換句話說,十遍要十五個小時。念上三個月、念上半年,熟了,大概一個小時一遍;念上一年,半個小時念一遍;念上兩年,愈來速度愈快,那個時候你就可以加了,一天可以念二十遍,念滿三千遍。 一千遍來個考試,考試兩種方法,一個就是你看註解,看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你能看得懂,意思都沒有障礙,那是什麼?智慧開了,不需要求別人,自己懂了;讀二千遍,你所領略得更深,意思看得深、看得廣;到三千遍,更深更廣,你就能講經了。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小悟,二千遍大悟,三千遍大徹大悟,居然還有人念到一萬遍、二萬遍,我聽了很佩服,很不容易。他什麼?他心定了,得念佛三昧。真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一通,一切經通了,《華嚴經》沒有學過,他一看就懂,他就能給你講《華嚴》、就能給你講《法華》。一經通一切經通,佛經他能講,儒家的四書五經他也能講,道家的都能講,他沒有障礙了。這是中國古人教學的理念方法,非常寶貴,沒人學習。我們是從經教裡得出這個結論,勸導年輕人,抓住你美好的光陰,學東西愈年輕愈容易。 所以古時候在十五歲之前,四書五經統統背過,他學儒能成聖賢,他學佛能成佛菩薩,有道理,不是沒有道理。為什麼?功底深,他有戒定慧。持戒的目的是什麼?是得定。持戒不得定,戒叫白持了,那是做給別人看的。得定是功夫,得定的人一定開智慧,一定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道理事相通達無礙,這我們不能不知道。不知道?你到哪裡去。知道了,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原來我學的這個真是無上道。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