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喝茶」之忆 ——纪实·四千九百六十五 「喝茶」,与陆羽无关。那么,与什么有关呢?我也说不清。虽说不清,然,当代人却都懂。 有人喝了茶,海外会有报道;我觉得,可能有假。反正,我喝了茶,没人提。 其实,无论咋说,喝茶总算走麦城,不是啥光彩、辉煌。那么,是污点吗?也不能算。于我而言,喝茶、就是一挥之不去的记忆。 正因如此,于我,既不渲染,也不逃避。 我第一次被喝茶,是2018年11月13日。于此,我写有〈「喝茶」记 • 引言〉、〈后记:「喝茶」后记〉以及〈「喝茶」补记(顾晓军小说【四】:引言)〉。 以上,前两篇用在了《贸易战》(2019年3月出版)一书中,后一篇虽说是〈顾晓军小说【四】:引言〉,然在《顾晓军小说【四】》出版时,没用这篇事先写好的引言。 一晃,第一次喝茶距今五年了。因此,我不想絮叨细节,只打算追思下为何被喝茶,及给我留下的较深的印象。 为何被喝茶?第一可能,与中美贸易战相关。当时百度百科等都用「中美贸易纠纷」、「中美贸易冲突」,我则说破了——贸易战。 其实,我的意思是——人家是玩规则、高附加值等起家的,不能跟人家玩。 或许,话有偏差,被误解了。不再提及。 第二可能,是与刘刚玩,怕我被影响?按刘刚写〈顾晓军是先知先觉〉,谁影响谁,不太好说。 这次喝茶印象较深的,一是被「锁」在了椅子上,二是被抄走了《大脑革命》、《打倒鲁迅》、《公正第一》、《平民主义民主》、《顾晓军小说【一】》、《顾晓军小说【二】》、《顾晓军小说【叁】》等十几本书。 其实,人家市局是开了「传唤令」、「搜查证」来的,一时失去了人身自由与被抄走了十几本自己写的、出版的书(明确不还了),已不算太惨了。 第二次被喝茶,是2019年8月28日。而于此,我当日写下了〈杨恒均害得我又一次「喝茶」〉。 为何我被喝茶、却要怪杨恒均呢?说来话长,不展开(况,杨的事还没完结,我不落井下石);然,仅石叁生的文章标题〈中国网络第一间谍战:顾晓军杨恒均之争〉,即可窥一斑。 这二次喝茶,与我主谈的、是转业到派出所的副所长;他在部队时,搞宣传,好像还上过军报、写过内参。见我年轻时、曾有那么大的成就,对我的态度、很客气,还换着拿听装的、铁盒装的好烟给我抽。 然,给我留下的、很不好的记忆是——其一,刚进去时,搜身。小警察叫我掏出裤兜里东西,我都掏出来了;然,他还要搜身。这,太侮辱人了。 其二,是没啥事,就是把我叫去敲打敲打;如同文革,一有风吹草动,就给地富反坏右训话。 第叁次被喝茶,是2019年11月1日。于此,当日没写。前一日,写了关于林昭的文;之后,有一个多月没写文。 这一次,是我外出长跑,来人没见着我;来人要进我家,我太太没有让进门。然,为警察老是找到家里来,两口子闹得一塌煳涂。 第四次被喝茶,是2020年6月11日。于此,当日写下文〈2020年6月11日〉。 这第四次,我太太自然依旧大吵大闹,可我不愿忍了;如是,就拨通手机,跟警察大喊大叫。 我喊叫的主要内容是,我会有啥事?没啥事,一会来找、一会来找,啥意思?警察那边,约在开会,开始他还忍着;后来,也提高音量跟我大吵,说你有啥了不起之类,而后挂了手机。 第五次被喝茶,是2020年6月11日与派出所警察吵架的当天。 吵完以后,约两小时,区里的警察打电话给我,说他知道我跟派出所警察吵架的事了,但为履行公事,还得找我,约我下午到派出所去一谈。我说,我不去;进到派出所的里面,要搜身,我去、不就成了自找不痛快? 他说,那在哪谈?我说,到你办公室。因我在区文联(南京市是副省级)兼过委员、当过文协主席、会刊主编,想去看看……他说不方便。我说,那我就没有办法了。 如是,他说,他下午开辆车过来,停在小区外河边的停车场,而后打电话让我下来,在车里谈。我说,这可以。 这样,他下午开车来,在他车里谈了约一个多小时。主要内容——他问,是不是写习惯了,不写不行?是这样的话,你就继续写;但,你得悠着点,不然、他罩不住我。还说,其实我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不用这么紧张,建议我可以出来走动、走动,大家在一起吃吃饭…… 我说,我就这点退休金,日子都难过……他问了多少后,就没有再说啥了。 这一次,较深刻的印象与感受,是他想叫我出来、当高级五毛。于此,我不愿干,也没法干。 对了,他答应,以后没事尽量不再找我。 他做到了。所以,叁年多了,我没再被喝茶。而家里,也不再吵了,只偶尔被提到;然,我在家中的地位,已与喝茶之前掉了个儿。 此外,其实还有两次被喝茶。一次,就是杨恒均到了我过去的单位。为何一定要说是杨恒均去的呢?其一,2011年,杨恒均的助手李悔之,一路将与他们一起玩的冉云飞、陈云飞等都诱了进去;杨恒均,则负责对付不跟他们玩的我和石叁生等之类。杨恒均南下,石叁生进去吃了两天盒饭,出来文中刚透露;我这边,朋友就到我家,递了当时的中层领导的话,「要我跟顾晓军谈,上面不给政策,不帮人家解决问题,我怎么谈」。 其二,我过去的单位级别特别高,不是杨恒均这样的大忽悠,根本不可能见得到一、二号首长。而警察临时看材料,与杨恒均通过和我在网上暗战、对我的了解,绝对是两回事;这其中的感觉,别人许察觉不出来,我自己咋可能感觉不到?这事,我点破了之后,杨恒均就玩「失踪」;我又点破「失踪」,杨恒均就到我的金羊网博客跟帖骂我、气我。再后来,则是艾未未失踪。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杨恒均早退出了、不干了。就算杨恒均早退出了、不干了,赖昌星能挂靠、郭文贵能挂靠,杨恒均怎么就不能挂靠呢?挂靠有好处,杨恒均咋可能不要那好处? 另一次,则是顾粉团里的一朋友,说他和他的朋友到南京开生意上的会议,要见见我,一起吃一次饭。我努力推了,没有能推掉。 这次,一坐下来,他的朋友就跟我谈王丹,说常看他的文章,并拿出手机、找出来给我看。其实,我对王丹一直没有兴趣,从来就没有过兴趣(我说过吧,临时看材料的警察,与在网上暗战过的杨恒均,是不一样的);我对刘刚的兴趣,是因他先写了〈顾晓军是先知先觉〉,后又写了〈答顾晓军(N):桃园论剑,煮酒论英雄〉、〈再答顾晓军、石叁生:叁驾马车、叁足鼎立、桃园叁结义〉等。 这次较深的印象,是他说,其实我可以到海外去发展,很多华人在当地很有实力,养得起我。 我的回答是,不愿寄人篱下、仰人鼻息。我自己有退休金,虽然少了点,但、干嘛要吃人家的、喝人家的呢?再说,这半道上、把我太太扔下,那她就太惨了。不道德的事,不能做。 另外,我的英语根本不行,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后来,想到出去的吴祚来,及更早出去的余杰,我算是明白了这次吃饭的用意。 还有次被威胁喝茶,就很早了,是2009-11-26,已写在〈「揭露韩寒」之缠斗〉中,不重复。此外,长跑途中与小区里多次出现的异常之现象,都不提。 记得,我在《中国新民运》一书中提出过「四不理论」,其中之一就是「不被抓」。现在看来,那时还是太迂腐——不被抓的底线太低,应该是「不喝茶」才对呀。 好在是,「喝茶」于眼下已成为了过去的记忆。但愿,「喝茶」永远停留在过去的记忆之中,不要再回到现实里。 自然,我更希望下一代、下下一代……都不懂啥叫「喝茶」。 顾晓军 2023-8-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