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蹭诺贝尔奖热度与想发财 ——随笔·四千七百八十六 网上有篇文章,〈蹭诺贝尔奖热度……今年已蹭出5个「赢家」〉。我以为,在蹭诺贝尔奖的热度之前,还存在个蹭诺贝尔奖知名度。 该文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4日揭晓后,南京大学成为中国第一个赢家,称其中一位得主吉林哲是他们在2016年聘的名誉教授……同济大学也不甘示弱,诺贝尔化学奖得主5日出炉后,火速宣布自己成为第二个赢家……其中一名得主夏普里斯是他们的名誉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则成为第叁个赢家,因为物理奖得主吉林哲也是他们的名誉教授……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则成为第四个赢家,因为物理奖得主吉林哲还是受聘中国科大的『爱因斯坦讲席教授』……以上四个都不如最后一个赢家,人民文学出版社才是真正的大赢家,因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安妮.艾诺被称为他们出版社作家」等。 如此说来,蹭诺贝尔奖之热度的,又岂止是这些大学、出版社?别的,不敢乱说,单诺贝尔文学奖,蹭其之热度的、当首推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吧? 前几日,忘了要搜索啥,又见到「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最新赔率榜单出炉」之类。记得,村上春树的赔率,排第9位。上榜的中国作家,则有残雪、阎连科、余华。 村上春树、蹭诺贝尔奖之热度,蹭了多少年、怕是难计算了;即便残雪、阎连科、余华,也好像已蹭了不少年。 而如此说,我也蹭了十多年(自顾粉团「两个推荐」始)。 自然,中国人最早蹭诺贝尔奖热度的,当属李敖。李敖的说法,是被提名。 开始,我不懂,觉得李敖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太伟大了。后来,才想过来——李敖他是咋知道被诺贝尔奖提名的呢?我想呀想呀,终于想明白了——诺贝尔奖提名,大约是:一、有资质的人推荐;二、初选;叁、评委会评选(这里面,可能也分两道)。 然,自初选始、就是保密的。50年之后,才可解密。李敖,找谁打听?无论谁说,都是泄密。 结论,只有一个——李敖,只是广义上的、被有资质的人推荐了,而不是字面上的、狭义上的「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了。是不是这样的道理呢? 换句话说,被提名、不值钱。与评委会相干的,要不、在保密中,要不、就是——被公布、获奖了。没有含煳、模棱两可的说法。 当然,李敖虽忽悠了大家,但、被提名、也不是没有一点价值。比如说,莫言获得过诺奖,他就有提名的资质。 如是,想获诺奖、想被提名的人,都有可能去找莫言。而莫言呢,他会直接回绝「我不能推荐你」吗?不至于吧?比较有可能的是,他收下礼,说「我考虑考虑」。 日后,请莫言提名的那些人、会得到莫言的真话吗?应该还是不会得到的。 而真被莫言提名的人,早知道了。这就是被提名的「价值」。 然而,这一「价值」,又不适用于李敖;因为,大家知道——以李敖的性格,他、又有什麽样的牛皮不敢吹呢? 好,「蹭诺贝尔奖热度」、就说到这里。下面的篇幅,则说说、「想发财」。 网上有篇文章,大意是「诺贝尔奖奖金为何越发越多」。我没打开,但反对——我觉得,是越发越少。记得,我第一次问石叁生,诺贝尔奖奖金相当于人民币多少钱时,他告诉我是700多万。而现在,据说是只有600多万。是不是少了? 莫言,大概也觉着少。记得,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谈到奖金时,曾说「在北京买房,只能买间厕所」(大意)。 买房只能买间厕所,应该算是少的。侥幸得个世人皆仰慕的诺贝尔奖,不说从此衣食无忧,至少也当是余生无大碍了吧?因,凡得诺贝尔奖者、皆一把年纪,几乎没有看到过少年英雄、或当打之年等。 反正,我想获诺奖,是想发财;尽管奖金不多,但至少我可以兑现「顾晓军奖」的空头支票了。我猜,莫言也想发财;否则,咋会有「厕所论」? 想发财,不可耻。可耻的,恰是明明想发财,却非要装得很高尚,摆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 我还发现个规律,钱跟着钱跑。在是否能获诺奖、这问题上,则是当你的资产大于诺奖的奖金时,你更有希望。 如今,我有100多平米的住房,且是学区房(当然,如今「学区房」几个字、已贬值了);所以,我等着房价大涨——涨到6万一平米,我的财富就相当于一个诺奖奖金了;涨到10万一平米,我的财富就超过一个诺奖奖金了……那时,我获诺贝尔奖的概率、会不会就更大些? 玩笑、玩笑,即便我永远得不到诺奖,也不能把获奖的希望、建立在不少人买不起房的基础上。 顾晓军 2022-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