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老三篇》,让我倍感亲切,也倍感惭愧,如今的我比起当年,热情要消减许多,信念要淡薄许多,思想也变得现实许多。《老三篇》所倡导的那些精神,现在看来,不但不过时,而且很必要。 前不久,朋友的单位搞读书活动,每个人都要写一篇文章“影响我的一本书”,题目自理,2000字,不能在网上下载,因为要通过评委审核。朋友向我求援,时间紧,任务重,我向郭小宁求援,把皮球抛了出去。 没想到郭小宁一天之内就把文章写好了,发到我的邮箱里。我一看题目:《重温老三篇,搞好精神文明建设》。他说:“文章已写好,太革命了一点,有点像文革时期写的学毛著讲用稿,自己看得都有点肉麻,反正是交差的,搞点与众不同,别出心裁,黑色幽默又未尝不可。如不怕挨骂、挨笑,敢用就用。” 朋友收到文章,立刻给我回复。她说:“不错。确实是标新立异啊,估计整个单位不会有雷同的稿子。这下我的任务就完成了。你哥哥真是狠哪,文章信手拈来。。。”她第二天又说:“今天又把你哥哥写的文章看了一遍,写得还真的蛮好,我觉得他是有感而发的。里面的东西都是我们经历过了的,一边看当年的一些情景像电影似的在脑子里一遍遍闪过,他的文章收放有度,写得真的很好。” 过了不久,朋友告诉我,文章入选了,而且“单位里一些刁钻的评委很是佩服,他们说在网上居然找不到类似的文章。”我跟朋友开玩笑说:你谈鬼,这次找到一个处级枪手,原汁原味原创真人秀,你就等着得奖吧! 几天前,朋友说还真有奖,几百元的书票,要郭小宁自己挑书,她在网上订好给他寄去。她说以后但凡有读书活动,都要郭小宁写稿,奖品(通常是购书票)两个人平分。 郭小宁也不客气,马上把想要的书下了订单,同时还说,下次如果再要写稿,就准备写易经八卦了:-)) 这篇文章虽是应景,但确实有真情实感。我总觉得,我们当初学毛选,就跟美国人读《圣经》一样,只是我们那时并不知道美国人读《圣经》的狂热。他们也是讲究“活学活用,急用先学,立竿见影”,也是争做好事,热心助人的。 撇开毛泽东,撇开学毛选,撇开《老三篇》,这些都不谈,我们只谈,人是不是需要一点精神呢? 明天是圣诞节,还有7天就是2012,郭家院子祝所有朋友圣诞新年快乐! 平平 2011年平安夜 美国北卡 附上郭小宁文章: 重温《老三篇》搞好精神文明建设 拟出这个题目,是否有点不合潮流,有点古董老气。什么年代了,还谈什么毛主席著作,什么《老三篇》!又想到现在《庄子》能开讲,《老子》能开讲,《论语》能开讲,《道德经》能开讲,《易经》能开讲,这些更老的古董都能开讲,毛主席著作,毛主席的《老三篇》又怎么不可以拿出来讲一讲呢?何况,它确实对我的人生产生过影响,甚至对我们这一代人及往上追溯几代人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心里就怡然多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学习毛主席著作是一件蔚然成风的事情。有组织上的布置安排,更多的是自己自觉的行为。原因很简单:要求进步,积极上进,听党的话,听毛主席的话。 毛主席著作有四卷,后来又将解放以后的部分文章编辑成第五卷发行。五卷中的文章多是谈阶级斗争的,而毛选四卷中,很多篇幅是谈战争经验和战争理论的,还有不少是谈哲学、谈辩证法,谈世界观、谈方法论的,而其中的《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这三篇文章则是专门谈人的精神的。它跟我们每个人结合得更紧密,学习起来更有针对性,更有意义。所以,当时的林副主席把这三篇文章单独挑出来汇编成册,俗称《老三篇》。并专门发出指示:“老三篇,不但战士要学,干部也要学。老三篇最容易读,真正做到就不容易了。要把老三篇做为座右铭来学,哪一级都要学,学了就要用,搞好思想革命化。” 所以在那个年代,《老三篇》是我们学得最多,记得最熟的三篇文章。当时几乎能熟练地背诵下来,今天也还能记得住其中不少很精典的句子。 不管毛泽东犯了多少错误,也不管林彪后来怎样,但学习《老三篇》,我至今仍认为,它是在我正处于十几二十岁青少年时期,在我人生的成长阶段,给了我一种积极向上的激励,一种思想境界的提高和升华,一种理想道德的熏陶。学习《老三篇》我们争着做好事,助人为乐;我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我们不计名利,甘当无名英雄……想到这里,仍能感受到当年那样一种热气腾腾、生机蓬勃的氛围。而且《老三篇》的教诲,影响了我的一生,它使我一直有这样一种信念:一定要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有爱心的人,一个多讲奉献少谈获取的人。 《纪念白求恩》一文是毛泽东1939年12月为纪念一位在帮助中国共产党进行的抗日战争事业中不幸以身殉职的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同志的感人事迹而写的一篇文章。文章高度评价了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号召大家都要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为人民服务》一文 是毛泽东1944年9月8号在延安中共中央警卫团召开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一次讲演。张思德是一名很普通的战士,当时延安生活艰苦,冬天寒冷缺乏取暖的物资,张思德被安排去烧炭,在一次烧炭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 《愚公移山》是毛泽东1945年6月11号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闭幕式上所做的闭幕词,会后经整理修改,以《愚公移山》为题目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这三篇文章的三个主人公:白求恩、张思德、愚公,一个是国际友人,一个是普通战士,一个是古代寓言中的老者。在这三个不同的人物中,分别体现了他们身上散发出的一种精神。白求恩身上体现的是一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张思德身上体现的是一种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愚公身上则是表现了那种敢于开拓创新、顽强拼搏、艰苦奋斗、不怕牺牲、高瞻远瞩、坚定信念的精神。 这三篇文章中有不少精典、耐人寻味、深思的话,我将它们摘录如下与大家共勉: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推给别人,自己拣轻的挑。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摘自《纪念白求恩》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摘自《为人民服务》 “我们宣传大会的路线,就是要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建立起一个信心,即革命一定要胜利。首先要使先锋队觉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但这还不够,还必须使全国广大人民群众觉悟,甘心情愿和我们一起奋斗,去争取胜利。” “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摘自《愚公移山》 改革开放带来了物质文明建设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国家实力得到加强,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不断提高……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同时,我们又不得不承认,精神文明建设则显得相对薄弱。一切向钱看,黄赌毒泛滥,道德伦理丧失,钱权交易、为人民币服务,贪污腐化,以权谋私,假公济私……这些问题也相当普遍的存在。党中央多年一直在宣传“两个文明一起抓”,“五讲四美三热爱”,“十荣十辱”等等,所倡导的这些不正与毛主席的《老三篇》中所提出的精神一脉相承吗! 重温《老三篇》,让我倍感亲切,也倍感惭愧,如今的我比起当年,热情要消减许多,信念要淡薄许多,思想也变得现实许多。《老三篇》所倡导的那些精神,现在看来,不但不过时,而且很必要。重提学习《老三篇》,有着及其重要的时代意义,在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更需要我们落实《老三篇》中所提倡的精神,牢记党的宗旨,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净化和提高人民大众的思想境界,凝聚全民族的精气神,促进社会的长治久安,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老三篇》,不但老百姓要学,领导更要学,哪一级都要学,学了就要用,真正搞好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