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老高的博客  
你未必能看到很喜欢的观点,但一定会进入挑战性的视野。  
https://blog.creaders.net/u/3843/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高伐林
注册日期: 2010-05-22
访问总量: 15,801,37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文章欢迎转载,请注作者出处
最新发布
· “虽九死其犹未悔”?十死呢,该
· 美国红州与蓝州的谋杀率:一个颠
· 宇宙的目的是什么?我觉得是……
· 你以为互联网保存记忆?错!中文
· 中国真正退到文革是不可能的,但
· 魔鬼藏在细节里:专制者为何总在
· 绝望的外国人有时更清楚地看到美
友好链接
· 暗夜寻灯:暗夜寻灯的博客
· 旅泉:旅泉的博客
· 怀斯:怀斯的博客
· 海天简牍:海天别院
· 云乡客:云乡客的博客
· 老木屋:老木屋的博客
· 吴言:吴言的博客
· 寡言:寡言的博客
· lone-shepherd:牧人的博客
· 艺萌:艺萌的博客
· 德孤:德孤的小岛
· 虎猫:张石的博客
· 郭家院子:郭家院子
· 山哥:山哥的文化广场
· 史语:史语的博客
· 王清和:《金瓶梅》揭密市井私生
· 晚秋心情:不繫之舟
· 阿妞不牛:阿妞不牛的博客
· 解滨:解滨
· 汪翔:汪 翔
· 星辰的翅膀:星辰的翅膀
· 欧阳峰:欧阳峰的blog
· 岑岚:岑岚的博客
· 枫苑梦客:梦中不知身是客
· 怡然:怡然博客
分类目录
【诗】
· “虽九死其犹未悔”?十死呢,该
· 一部童话引发图书界难得一见的翻
· 读书要读有趣的书:走这一条捷径
· 《长安三万里》藏着大国由盛转衰
· 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是不受瘟疫侵袭
· 推荐三部中国作家描写瘟疫的优秀
· 横跨美国之旅(后记):来,享受
· 母亲节回忆与母亲有关的若干小事
· 中国百姓的诗歌江山被他们这样一
· 余英时先生在“祖国”“故乡”安
【识】
· 中国真正退到文革是不可能的,但
· 绝望的外国人有时更清楚地看到美
· 知识分子在新的时代要逐渐习惯靠
· 要是一条狗救了毛主席怎么办?
· 善良的人必须行动起来,勿以恶小
· 书里的乌托邦是曙光,现实的乌托
· 过去数十万年从动物升为主宰;今
· 孩子一出生,就能算出有多大几率
· 美国驴象两党究竟各自代表哪些选
· 以江泽民冠名的“三个代表”理论
【史】
· 魔鬼藏在细节里:专制者为何总在
· 一文读懂以色列与哈马斯生死拼杀
· 清明时节雨纷纷,推荐一篇缅怀故
· 《青年论坛》鸣谢团中央始末——
· 一个民族需要有英雄——英雄没有
· 人类文明的竞争过程中,病菌插进
· 鲁迅说“民国以来最黑暗一天”留
·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背面
· 夺得了令举世振奋的“大捷”?来
· 文革最大受害者的另一个身份:文
【事】
· 美国红州与蓝州的谋杀率:一个颠
· 你以为互联网保存记忆?错!中文
· 《青年论坛》的触角伸到了天子脚
· “尽到一个历史当事人应尽的责任
· 犹太人和黑人:索维尔笔下的美国
· 一个青年干部的婚姻危机怎样惹翻
· 我的儿子,你的秘书:《进出中组
· 文革多少杀人犯,他是忏悔第一人
· 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 袁世凯大哉问:中国实现共和需要
【视】
· 好莱坞科幻题材电影大盘点
· 横跨美国之旅(第17天续):如何
· 横跨美国之旅(第17天):在“91
· 横跨美国之旅(第16天):见识了
· 横跨美国之旅(第15天续):地平
· 横跨美国之旅(第15天):第一位
· 横跨美国之旅(第14天续):一所
· 横跨美国之旅(第14天):不期而
· 横跨美国之旅(第13天):在造物
· 横跨美国之旅(第12天):把开胃
【拾】
· 宇宙的目的是什么?我觉得是……
· 是中国权威部门出台一版《仇恨指
· 为何这么多人认为中美难免一战?
· 科技不断进步,过去的社会形态绝
· 几乎没什么比实现中国民主宪政更
· 国家能力过于强大,就只能靠“死
· 你如果不想当井底之蛙,就不能不
· 大数据的神器也救不了计划经济的
· 一种解释:为何中国坚持另搞一套
· 俄乌只能在战场决出胜负?各方基
存档目录
06/01/2024 - 06/30/2024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01/01/2024 - 01/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10/01/2023 - 10/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3 - 01/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0/01/2022 - 10/31/2022
09/01/2022 - 09/30/2022
08/01/2022 - 08/31/2022
07/01/2022 - 07/31/2022
06/01/2022 - 06/30/2022
05/01/2022 - 05/31/2022
04/01/2022 - 04/30/2022
03/01/2022 - 03/31/2022
02/01/2022 - 02/28/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6/01/2021 - 06/30/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4/01/2021 - 04/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11/01/2020 - 11/30/2020
10/01/2020 - 10/31/2020
09/01/2020 - 09/30/2020
08/01/2020 - 08/31/2020
07/01/2020 - 07/31/2020
06/01/2020 - 06/30/2020
05/01/2020 - 05/31/2020
04/01/2020 - 04/30/2020
03/01/2020 - 03/31/2020
02/01/2020 - 02/29/2020
01/01/2020 - 01/31/2020
12/01/2019 - 12/31/2019
11/01/2019 - 11/30/2019
10/01/2019 - 10/31/2019
09/01/2019 - 09/30/2019
08/01/2019 - 08/31/2019
07/01/2019 - 07/31/2019
06/01/2019 - 06/30/2019
05/01/2019 - 05/31/2019
04/01/2019 - 04/30/2019
03/01/2019 - 03/31/2019
02/01/2019 - 02/28/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2/01/2018 - 12/31/2018
11/01/2018 - 11/30/2018
10/01/2018 - 10/31/2018
09/01/2018 - 09/30/2018
08/01/2018 - 08/31/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4/01/2018 - 04/30/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0/01/2017 - 10/31/2017
09/01/2017 - 09/30/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4/01/2017 - 04/30/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8/01/2016 - 08/31/2016
07/01/2016 - 07/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5/01/2016 - 05/31/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3/01/2016 - 03/31/2016
02/01/2016 - 02/29/2016
01/01/2016 - 01/31/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6/01/2015 - 06/30/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8/01/2014 - 08/31/2014
07/01/2014 - 07/31/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5/01/2014 - 05/31/2014
04/01/2014 - 04/30/2014
03/01/2014 - 03/31/2014
02/01/2014 - 02/28/2014
01/01/2014 - 01/31/2014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1/01/2012 - 11/30/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9/01/2012 - 09/30/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7/01/2012 - 07/31/2012
06/01/2012 - 06/30/2012
05/01/2012 - 05/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01/01/2012 - 01/31/2012
12/01/2011 - 12/31/2011
11/01/2011 - 11/30/2011
10/01/2011 - 10/31/2011
09/01/2011 - 09/30/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7/01/2011 - 07/31/2011
06/01/2011 - 06/30/2011
05/01/2011 - 05/31/2011
04/01/2011 - 04/30/2011
03/01/2011 - 03/31/2011
02/01/2011 - 02/28/2011
01/01/2011 - 01/31/2011
12/01/2010 - 12/31/2010
11/01/2010 - 11/30/2010
10/01/2010 - 10/31/2010
09/01/2010 - 09/30/2010
08/01/2010 - 08/31/2010
07/01/2010 - 07/31/2010
06/01/2010 - 06/30/2010
05/01/2010 - 05/31/2010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吴哥窟:靠窟吃窟的女孩们(组图)
     这些劫后余生的孩子,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也让我割舍不下地牵挂。什么时候想起她们,什么时候心里就很难受,悬揣她们出生在何种九死一生的苦难家庭?如今她们怎么样了?有什么样的明天?……让我稍感宽慰的是,她们的境遇与父兄比起来,实在已有了天壤之别
  在柬埔寨的吴哥窟(英文为Angkor Wat),与神殿高塔的数量有得一拼的,是遍布各个景点的卖各种工艺品、T恤、画册明信片、乐器的小女孩们。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她们自然是“靠窟吃窟”——所卖的商品,百分之九十九与吴哥窟有关。   不知为什么,这些劫后余生的孩子,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也让我割舍不下地牵挂。我什么时候想起她们来,什么时候心里就很难受,悬揣她们出生在何种九死一生的苦难家庭;就在此时此刻,我不由得遐思悠悠:这些孩子,如今怎么样了?她们有什么样的明天?……让我稍感宽慰的是,她们的境遇与父兄比起来,实在已经有了天壤之别——例如我们的导游,一位三十来岁的小伙子,带我们去参观了设在吴哥窟旁的浩劫博物馆,里面立有一座“白骨塔”。柬埔寨很多城市都有这样的博物馆和这样的白骨塔,按照中国和美国的标准来看,博物馆和塔都非常简陋,以致有的游客表现出某种不屑——他们没有对那样的岁月感同身受。年轻的导游告诉我们:他的家人中,有六人死在红色高棉手下。而这些女孩,至少不会再经历这样的遭遇了吧!   这些女孩儿,年龄从五、六岁到十一、二岁不等。算起来,她们没有经历过柬埔寨的上一次极其残酷的内战,没有经历过长达二十多年的红色高棉恐怖统治和越南入侵(1970-1991年),甚至多半没有经历过死伤了两万多人的最近一次内战(1996-1998年)。她们多么幸运啊!赶上了柬埔寨相对平静的好时光。
  拍下这张照片时,我的傻瓜相机出了点问题,拍得不是很清晰。但这个孩子可爱的面容,却深深烙在我的脑海中了。   这些女孩儿,几乎无一例外,都有一双大眼睛,衣着整齐,英语流利(至少在其业务范围以内的英语,十分流利):“三美元一件!”“五美元两件!”“为什么你不买一件?你买了我才能有钱上学啊”。她们的“进攻意识”极强,见到游客下车,顿时如箭离弦般赶了过来,各选目标,百般劝说;她们会察言观色,判断游客有妻子、丈夫、女儿,有针对性地“推荐”,不仅会审时度势、及时降价,还会主动送给游客一两件小礼物:“This is a gift for you, free!”   她们虽然缠人,但绝不让人讨厌。她们始终彬彬有礼,陪着游客走了一段,发现游客确实无意购买,她们也并不怒形于色,而是朝游客快乐地喊一声:“Bye bye! Good luck!”转身离去。   她们所卖的商品,别说按照欧美的价格标准了,就是按照中国的价格标准,也算得上极其低廉:五美元(也就是30多元人民币)三件印有吴哥窟图案的T恤;一美元一套10张或12张吴哥窟明信片(我后来在吴哥窟机场候机时,看到书店里卖的价格是一美元一张);两美元一本用极好的纸印的图文并茂的厚厚的吴哥窟介绍,有各种语种,英、法、日……这些旅游书,在北京的书店要卖30~40元一本,在美国更要卖到至少20美元一本。像一本Angkor Wat(吴哥窟)画册,在亚马逊上要卖$20.20,二手书也要$18.95。不知这些女孩儿通过什么样的进货渠道,怎么能卖得如此便宜!可惜我们因为后面的旅途迢遥,只能尽量轻装,否则真要大买特买一番,交易双方皆大欢喜。
  这是我们在吴哥窟遇到的第一个小推销员。她跟着我走了好一段路,一定要送我一个草编小手镯做礼物。我因为实在无意买她的商品,婉言谢绝了。


  这几个女孩兜售各种明信片和小工艺品,我半开玩笑地对她们说,我自己也会拍照片啊,比这些画片拍得还好呢!最高的那位女孩十分敏捷地回击我:“I don't think so!”


  一位穿着演出的民族服装的女孩,在表演间隙中靠着石块小憩。摄于吴哥窟巴戎寺。


  太阳即将落山,在吴哥古迹一条比较偏僻的山道上,我们见到这个才两三岁的女孩盘腿坐在路边,口中念念有词,她的表情显得特别孤苦无依。她为什么会一个人在这里?她是孤儿,还是弃儿?是在乞讨,还是在祈祷?不通语言,也不谙社情,我们不敢贸然行事,端详了一会儿,只能离去……


  我们在吴哥古迹前后共遇到三拨地雷受害者的乐队,这是其中之一。柬埔寨在长期战争中被各方埋下了一千多万枚地雷,至今为害。

另一组地雷受害者小乐队。

  关于柬埔寨的地雷,海内外已经有了很多各种文字资料,联合国的网站上有专门的介绍。柬埔寨所埋设的地雷,生产者涵盖周边国家如中、越、泰,以及苏、美、欧。这里找到一篇比较简洁的介绍文字,出自中国《东南早报》2005年4月13日,署名“早宗”,推测就是“早报综合”之意的谐音。
柬埔寨地雷的三大特点   柬埔寨是世界上的地雷重灾区。30年的战争和国内冲突在这个贫穷的国家留下了1000多万枚地雷。1979年以来,超过6万柬埔寨人被截肢,包括许多无辜的儿童。……   地雷几乎遍及柬埔寨全境,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地区的马德望、奥多棉吉、柏威夏三省,在柬泰边境沿线,特别是在拜林、梅莱山、安龙文和扁担山一带,有高度密集的地雷区。这些地雷大多被埋设在指挥所、防御阵地、兵营、军事建筑物、战略要道、桥梁周围以及实施停火地区的公路、小道和铁路两侧。有的居民甚至还把地雷当做家庭防盗窃和抢劫的工具,晚上埋在自家门口、稻田、仓库甚至院子里,所以说柬埔寨是个大雷场一点也不过。柬埔寨的地雷有三个主要特点:   一是种类多。柬埔寨并不产地雷,但战争时期各派力量受国外支持,各种地雷也就从不同的国家源源不断地流入柬埔寨。有前苏联、美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中国以及欧洲等国家生产的各式各样的地雷。主要是防步兵和反坦克地雷,大小、形状各异,种类繁多,其杀伤力都很强。   二是范围广。除了柬埔寨西北三省和柬泰边境密集外,其他地方也不同程度有不少地雷。过去四派武装,特别是政府军和红色高棉游击队,除了在西北三省要地重兵对峙外,游击队员还渗透全国,建立根据地。他们认为埋雷是丛林防御作战的有效武器,因此埋雷成风、遍布全国。   三是年代久。柬埔寨从1945年开始抗法战争到后来的内战战争一共延续了几十年,仗不停地打,地雷也就不停地埋。埋雷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现在根本没有人知道他们现在在哪里,地雷埋在什么地方。在柬埔寨军人埋雷比操枪还熟悉,长期的战争,不停地埋雷造就了柬埔寨一代一代的“地雷战士”。
  相关图片:   世界第八大奇迹吴哥窟:不见藤缠树,却见树缠庙(组图)   飘泊金三角的国军“义民”(组图)   同饮一江水(1):泰、缅边境掠影(组图)   同饮一江水(2):泰、老边境纪实(组图)   同饮一江水(3):泰国金三角写真(组图)   泰国北部深山不为人知的佛像(组图)   台北:上一代建筑下一代人(組图)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