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年来各族裔在美国竞争博弈,有的树大根深,有的后来居上。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连遭挫折的教训有哪些?你是否意识到自己骨子里还潜藏偏见和误区? 是否适应美国的社会环境,成为考验每个族裔文化的重要因素。而族裔文化,决定一个族裔的命运
美国种族:大熔炉神话,大拼盘现实,大赛场理想
《读书之乐》第20期,2022年1月23日首播
◆高伐林
全世界有哪个国家比美国的种族更多、更复杂?谈到美国的族裔,人们常常形容是“大熔炉”,各族裔来到这里,碰撞、合作,取长补短,逐渐融为一体;我来美国三十年,感觉是更像“大拼盘”:各族裔并没有融为一体,而是各占一角,竞争、博弈,虽有磕磕碰碰,大体相安无事;这个印象最近几年来被颠覆,连续发生带有种族因素的冲突,黑人与白人之间,黑人与亚裔之间,亚裔与西班牙裔之间……在教育资源、社会治安等许多问题上,恶性暴力事件频频发生,大规模骚乱一波接一波,我有好几位好友、同窗,都不得不购枪以防不测。 要想厘清这些冲突的来龙去脉、谁是谁非,说老实话,很不容易。我感到需要全面客观地了解美国种族的情况和历史演变过程。手头有一本托马斯·索维尔《美国种族简史》,正可以解渴。在介绍这本书之前,首先来认识一下作者,这位美国经济学家、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 我接触索维尔,是从索维尔语录开始的,近年来网上隔三岔五就能看到这样的语录。某些网站很热衷制作他的中文语录,后来看到英文的也不少。
“索维尔语录”近年来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上传播广泛。
索维尔已经是九旬老人了,但宝刀不老,前年(2020)还出版了新书《特许学校和他们的敌人》。他是一位黑人,却又是一位保守主义学者,这样的身份,有些人形容为“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因肤色不受白人待见,因观点被黑人孤立。但他特立独行,坚持自己的学术主张。 索维尔1930年出生在美国北卡的Gastonia。他的父亲在他出生前不久去世,留下了当女仆的母亲和四个孩子。一位伯祖母和两个女儿收养了索维尔。他九岁时,全家从北卡州搬到了纽约市哈莱姆区。他进了著名的史岱文森高中,是家里第一个学历高于六年级的。但他17岁时被迫辍学去打工挣钱,1951年朝鲜战争期间应征入伍,当了一名海军陆战队的摄影师。
退伍后,索维尔到首都,在历史悠久的黑人大学霍华德大学读夜校,后来被哈佛录取。毕业后第二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索维尔在自传中说,年轻时曾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在联邦政府实习的经历使他转而支持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导师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斯蒂格勒,斯蒂格勒转到芝加哥大学任教,索维尔也跟着他,拿到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 索维尔先后在罗格斯大学、康奈尔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经济学,1980年以来,一直担任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他是芝加哥经济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十分高产,前几年有统计他写了56本书:《诡辩与真相——经济学入门》、《美国种族简史》、《知识分子与社会》、《被掩盖的经济真相》……一位学者打了个有趣的比方:说索维尔的书是“伪装成甜点的健康大餐”,意思是既可口又有营养。他的专栏文章,在《福布斯》杂志、《国家评论》、《华尔街日报》、《纽约邮报》等重要报纸和网站上发表,话题从种族、教育和社会政策,到古典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哈耶克称赞索维尔“完全独创”,他还荣获了美国国家人文奖章。有人评价他是美国当前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但被排挤、也被低估了。
托马斯·索维尔著《美国种族简史》中文版
他的《美国种族简史》,运用大量的史实、数据,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各个移民种族在美国的奋斗史、文化史和融入美国社会的过程。中国一位名人罗永浩花十块钱人民币买了一本二手书《美国种族简史》,读完后说是他这辈子“花得最值的十块钱”。 这本书的语言特点,从开篇第一段话就可见一斑。我念一下:
《美国种族简史》英文版装帧十分朴素。
美国民族的形成实乃整个个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奇观。多少年来,有4500万之众越洋过海,从世界各大洲来到美国。他们操着各种语言,代表着世界上各个民族、各种肤色和宗教。今天美国的爱尔兰后裔比在爱尔兰的爱尔兰人还要多;犹太后裔比以色列的犹太人还要多;美国黑人的数目超过大多数非洲国家的人口;波兰大多数主要城市的人口都赶不上美国底特律这一个城市的波兰后裔;而纽约市的意大利后裔则是威尼斯人口的两倍。
索维尔还别具慧眼地指出:美国的各种族社区规模之大,足以构成独具生命力的文化群——既不是某种“主流”模式的翻版,也不是某个外国文化的美国分支。美国各种族社区,绝非听命于其母国,反而为多个母国提供了领导人。像爱尔兰共和国第一任总统戴瓦勒拉,出生在纽约的布鲁克林;以色列总理梅厄夫人,出生在密尔瓦基。 索维尔说,“少数民族”这个词在美国没什么用,因为没有“多数民族”。最大单一种族是英裔人,只占美国人口的15%,比占13%的德裔,占11%的黑人多不了多少。世世代代杂居通婚,千百万美国人说不清自己究竟算哪个种族,也不去理会别人的族裔——这倒是,我就没有太关注美国总统的族裔,除了黑人奥巴马。总统中英格兰后裔自然是主要的,但还有三位德裔,六位爱尔兰裔,一位荷兰裔,还有两位,有四分之一荷兰血统。
美国四十多位总统,来自不同族裔。
但这绝不是说,美国的族裔鸿沟已经填平,“四海一家亲”了。《美国种族简史》分了十一章,除了第一章《美国百纳衣》是导语、综述,第十一章《内涵》是结语、综论之外,选了九个民族来重点论述:来自欧洲的爱尔兰人、德国人、犹太人、意大利人;来自亚洲的华人、日本人;来自非洲的黑人;来自拉丁美洲的波多黎各人、墨西哥人。 我从过去有偏见、误解的问题说起,先说犹太人。
犹太裔中涌现了大量名人。
一说到犹太人,我们会想到什么特点?富有,聪明。这种印象不全是空穴来风。犹太人占世界人口仅0.3%,占美国人口仅3%,但美国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中,约15%是犹太人;国会参议员十分之一是犹太人;几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伯南克和耶伦都是犹太人;名列《福布斯》全美400富豪排名榜约有三分之一是犹太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由犹太人创立并执掌;谷歌两位创办人拉里·佩奇与谢尔盖·布林,以及脸书创办者、CEO扎克伯格,都是犹太人。也有人说犹太人贪婪、吝啬,多少是受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塑造的犹太高利贷者夏洛克的影响,这个形象是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嗇鬼之一。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造成了“犹太人是吝啬鬼”的刻板印象。
不时听到过这种说法:“犹太人控制美国”。就连美国国内也不断出现这样的声音,不少中国人对《货币战争》、何新渲染的那些荒唐的“阴谋论”半信半疑。这个观点是耸人听闻而已。但若说犹太人在美国具有很大影响力,远远超过其人口比例,那毫无疑问。 索维尔梳理了犹太人来美国前后的经历。他指出,其它种族是到美国之后才变成“少数”的,而犹太人在欧洲各国作为“少数”生活过几百年了。基督教在欧洲取代了多神信仰之后,只有犹太人成为唯一不信基督教的民族,到哪儿都是局外人,不论是基督教十字军东征还是伊斯兰教扩张,都要对犹太人赶尽杀绝来让他们的神息怒,周期性地遭劫被驱赶出境或者被圈在某个小范围。犹太人历来逆来顺受,因为他们力量实在太弱小了!
犹太人在欧洲很长时期处于被敌视、被驱赶的处境,到纳粹德国时达到顶点。
第一批前来美国的犹太人,来自西班牙和葡萄牙。1492年王室一纸诏书把他们赶出国门,他们到处漂泊,因为英国在北美殖民地的政策给他们提供的自由超过世界其它地方,来美国的就越来越多了。随后前来的是德国犹太人,到1880年,美国的犹太人超过了50万。他们主要是背着大包或者跟着大篷车当货郎做小贩,有个货郎叫李维·斯特劳斯,后来的牛仔裤就是以他命名,梅西、西尔斯百货商场都出自德国犹太人。
德国犹太人李维·斯特劳斯在美国淘金热中创出牛仔裤品牌。
但是犹太人真正大规模移民来美,是1880年到1920年从俄国、波兰和东欧国家前来。今天美国的犹太人大多数是他们的后代。在那40年当中,有三分之一的东欧犹太人移民来美,这些人对爷爷和父亲遭受沙皇的迫害记忆犹新,例如,19世纪时沙皇下令对犹太人进行野蛮的“俄国化”——把12岁甚至更小的犹太孩子送到东正教学校受训6年,然后送到军队服役——多少年?25年。对于逃避这种灾殃的犹太人随时捉拿,犹太人甚至不得不把自己的孩子弄成残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东欧犹太人前来美国的移民多达150万左右。他们比任何其它移民种族的处境都要惨,让早来的德国犹太人大吃一惊,多数人抵达美国时都是穷光蛋,一半人是文盲,德国犹太人如数家珍的那些欧洲文化主流,他们连边也沾不上,粗俗失礼,引人侧目,引发美国一波波高涨的反犹浪潮,也让德国犹太人十分难堪,甚至公开称他们是“劣等阶层”。这两拨犹太人之间存在种姓般的区分,极少通婚。
很多犹太人刚来美国时身无分文,又没有技术专长。
第一代犹太移民子弟在学校里往往是差生。1910年一项12城市调查,波兰犹太人孩子有三分之二没有升到同龄儿童的年级;1911年一项对5400名俄国犹太人子女调查,41%的人低于正常水准。一战时有一位研究智力测验的权威宣称:认为犹太人智力超群的说法是站不住的。但是,正如犹太作曲家马勒所形容的:“一个犹太人就像手臂短一截的泳者,他们必须加倍努力才能游到岸边”。这就是一种幸存者心态,它悄然浸透在犹太人的血液中,使他们看上去的确是比其他族裔更勤谨,更珍惜每分每秒,使他们自立,自尊,自强。
十九世纪美国犹太人社区。
他们在美国过了几十年受气日子,住处比孟买的贫民窟更拥挤,25万人口的地段只有300个浴缸,但是毕竟不再像在他们欧洲老家随时可能丢了命。他们卖体力、打零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914年纽约市给20岁以下青少年发放的工作证,37%被犹太子弟拿走。从1880年到1915年,纽约市小贩增加了75%,多半是犹太移民。只有1%是专业人员、5%是“高级白领”。妇女则从商人那儿拿到活回家全家上阵,每层楼里都能听到缝纫机在响。1885年纽约市有241家服装厂,其中234家是犹太人开的,德国犹太人当老板,东欧犹太人当雇工。一代人之后,东欧犹太人“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当了老板,再雇意大利人或别的种族移民当工人。 血浓于水,犹太人的慈善传统压倒了厌恶情绪,德国犹太人的慈善组织竭力帮助东欧犹太人安家立业。索维尔为犹太人打抱不平说:在美国“大规模的慈善事业是犹太人的一个传统,说来也怪,世人还总是认为犹太人个个都是吝啬鬼和守财奴!”
犹太人发财被传得神乎其神,其实最大的秘诀就是能吃苦。
犹太人最突出的一点,是极力求学。在纽约犹太人社区,居民多是小贩、屠夫、杂货店老板和伙计,但大人孩子都抓住免费公立学校和公立图书馆不放,根据一项调查,借阅过的书53%是内容严肃的书籍,读馆藏小说,也都是读托尔斯泰、狄更斯等名著,而浅薄的流行小说布满灰尘。 犹太人尊重知识的品格是传家宝,成为向上流动的主要推动力。两代人情况大变:到20世纪中期,犹太男性20%是医生、药剂师、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士,高出全美平均水平一倍;还有35%的人是业主,相当于全美国水平近三倍。在电影业、传媒业大名鼎鼎的华纳兄弟和福克斯,都是犹太人;在艺术方面,海菲兹、鲁宾斯坦、格什温、阿瑟·米勒、塞林格……都是各个领域的泰斗。
犹太人排队前往奥斯维辛集中营,还不知道自己的命运。
对美国犹太人来讲,20世纪有两件事激发他们的民族认同感,一件是纳粹在德国兴起并屠杀数百万犹太人;一件是以色列的创立。也正是在这个世纪,犹太人成为美国的成功族裔,从身无分文,到家财万贯,犹太人的家庭收入高出全美平均水平的72%,在全美各种族中是最高的。索维尔特别提到:由于二战前他们一直被排斥在名牌大学教授队伍之外,他们就尽可能钻研学术,形成了一个造诣极高的人才库,以致许多大学发现,再不聘请他们去任教,就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惨景铭刻在犹太人心中,促使他们在美国发愤图强获得成功。
犹太人在政治上往往偏左,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是美国犹太人的两大政治主流,往往支持黑人民权组织,这一点,往往让人难以理解。但是索维尔说,如果把视线投向犹太人曾经备受迫害的历史背景,投向千百年来照顾同族穷人的传统,也就可以得到解答了。 犹太人崛起给我们华人提供的启示太多了。他们在美国白手起家,起步时并没有金钱或知识的优势,甚至比其它移民更一穷二白,对政治是门外汉,社会也并不乐于接受这些“另类”。然而犹太人坚定秉持自己的价值观念。索维尔说:犹太人就是住在贫民窟时,他们的贫民窟也与众不同——尽其所能保持清洁卫生,酗酒、凶杀比例普遍低于别的贫民窟,甚至低于所在城市的总体比例;离婚率、孩子的辍学率都比其它种族低。
美国犹太人或许并未获得普遍好感,但他们的崛起让人敬畏。
索维尔的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即使身在贫民窟,犹太人也具备中产阶级的社会模式和价值观念。他们把这种价值观带进贫民窟,后来又带出贫民窟。
说了犹太人,再来说黑人。黑人是违反其意志的情况下被强行带到美国里的唯一种族。我自我感觉对黑人比对其它族裔要了解得多一些。但读了《美国种族简史》,发现认识误区也很不少。比如说,我很长时间都以为,历史上美国黑人与黑奴是同义词,1863年南北战争期间才在法律上获得自由。看这本书才知道:不完全是。大多数美国黑人确实因1863年《解放奴隶宣言》获得自由,但是在此之前有50万黑人已经是自由人了,被称作“自由的有色人”,有他们的历史、文化和一套价值标准,使他们的后代,直到20世纪都有别于其他黑人。
欧洲殖民者到非洲买来大批黑人,卖到美洲当奴隶。
还有人数不多但颇为重要的第三部分黑人,来自西印度群岛,像牙买加、巴巴多斯、特立尼达,有极不同于其他黑人的经济地位和历史。这批黑人在来到美国之前的待遇比美国黑奴更糟糕:美国的奴隶主还能从自己家业的长远观点出发对待奴隶和土地,而西印度群岛大种植园的经营者与奴隶主是分离的,经营主管不惜任何代价去扩大生产,竭泽而渔,不顾奴隶死活。但是有一点与美国不同:美国黑奴是由主人配给食品在大食堂吃饭,西印度群岛是给黑奴一块地自己解决吃饭。他们可以自行支配剩余的粮食,可以出售并买回自己想要的东西,就积累了从事买卖和照料自己的经验。他们在自留地里干活,比给奴隶主干活更上心卖力,这种追逐利益的动机,恰恰是美国黑人在200年里被剥夺的东西。西印度群岛的黑人在1838年8月1日获得自由,比美国黑人要早了整整一代人,所以节俭得多,勤劳得多,更有创业精神。
19世纪一个美国黑奴家庭。全家老少出动摘棉花。
还有许多关于黑人的史实我们不知道,例如,美国在1825年拥有的奴隶数目居西半球各国之冠。不过,其他国家买入的奴隶比美国还多——巴西买入的,竟是美国的六倍!区别在于:美国是奴隶能繁衍后代并按自然规律保持人口增长的唯一国家,而其它国家奴隶死亡率远高于出生率(可想而知这些国家奴隶的生存状态,比美国更恶劣百倍),所以必须不断从非洲买奴隶。 奴隶制的关键问题是防止奴隶逃跑。美国在南北战争之前,奴隶主防止奴隶逃跑的手段,不是靠筑墙挖沟拉铁丝网,而是大搞愚民政策,使黑奴处于无知、依附和恐惧状态。绝大多数黑奴既不会读也不会写,南方多数州甚至规定教奴隶识字属于犯罪行为。对奴隶不是约束人身而是禁锢精神,要把黑奴训练成机器人,奴隶要逃离某一家奴隶农场不难,但逃不出那么大的蓄奴区域,被抓住了就会受到惩罚。黑人的主动精神世世代代受到压抑,养成了磨蹭和逃避工作的习惯;欺诈和偷窃也是南方奴隶的通病,在奴隶制结束之后还存在了很久。
21世纪校园里成立的黑人工程师协会。这是他们的祖辈做梦也无法想象的。
20世纪初,大批没教养、没技术的南方黑人涌进北方城市,也引发了如同德国犹太人和东欧犹太人那样的风波,黑人中产阶级和黑人媒体指责他们粗鲁邋遢,白人更筑起对整个黑色人种的壁垒,黑人若入住白人社区,便会引起暴力事件。严格的职业障碍、居住障碍、社会障碍纷纷建立,一直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
美国黑人争取自由平等权利的斗争持续了一个半世纪。
作为黑人一员的索维尔十分感慨:无论哪个种族都不像黑人那样,不得不从如此低下的起点赶上来。为了把整个黑色人种提高到得以自享劳动果实的水平,包括黑人自己和其它种族在内的社会,作出了长期而艰苦的努力。 这本书里对华人的描述。我读来感到新意不多,尤其是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没来得及预见,随着中国重新打开国门,两股移民洪流涌向美国,一股是赴美求学、然后求职定居的留学生;一股是偷渡进入美国、然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拿到身份的华人。
19世纪参与修建铁路的华人合影。
作者也没有预见到,从中国的邻邦印度,近几十年来也大批移民来美。现在美国的印度裔,人口增长速度惊人,2000年为168万人,到2020年增长到了466万,正迅速追赶华人人口,而且,印度裔都是合法入境,很少人蛇。美国印度裔2015年平均家庭年收入中位数,为10万3800多美元,据说在美国各族群中后来居上,竟然超过犹太人,位列第一。这些,都改变了美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结构中的族裔生态格局。
美国印度裔人口的增长和财富的增长都很惊人。
读这本书,我深深感到美国种族构成是多么复杂!美国这个国家是年轻,但这些族裔都有几百年、上千年、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来的第一代移民,各有各的动机,有主动到新大陆来寻梦的,有因为活不下去逃到天高皇帝远地方的,有被人绑着拴着打着卖到这里的,有打算来赌一把捞一把,回去“老婆孩子热炕头”却不得已留下的,也有背井离乡时把破茅草屋一把火烧光、铁了心要当美国人的……不管当初来的原因,现在都是地位平等、机会平等、受到法律保障的美国公民。这么多种族聚到了一起,聚到一个国家,聚到一个社区,按中国人的说法,叫“缘分”。互相比较,也是人之常情。一两百年来,也确实有高有低。不过,索维尔说,各个民族在美国的起点很不一样,而且从什么时候算起,本身就很难说清。他认为,文化本身并无优劣,但是在具体环境中,恰恰是族裔文化,决定一个族裔的命运,在现实环境下成为支持或者阻碍族裔进步的主要原因。如何适应美国的社会环境,也就成为考验每个族裔文化的重要因素。
美国华人博物馆虽然建立,但是整理民族传统和在美发展过程任重道远。
我最深深感到震撼的是索维尔归纳的一点:各种族有各种各样的差异,最引人注目的差异,也许就是他们对待求知的态度。他列举了犹太人在这方面的突出表现,又列举了正相反的意大利人:在所有美国人当中,对公立学校最反感、对公立图书馆最没有兴趣、对公益机构最存疑心的,就是意大利移民。这两个民族在美国学校里成绩悬殊很大,并不意味着谁受到了歧视,或能力有何差别,这两个种族在美国的任何遭遇,都无法解释他们这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和程度,只能用他们在欧洲的不同历史却能充分说明这一点。 但索维尔还指出一点:不论哪个族裔,都比这个族裔在母国的同胞发展更好,进步更大。细想一下,基本上真是如此。这就是美国制度的功劳!
《美国种族简史》指出:各种族最根本的差异是对知识的态度。
近期文章:
人类文明的竞争过程中,病菌插进来扮演什么角色 鲁迅说“民国以来最黑暗一天”留下误区与疑团 一部童话引发图书界难得一见的翻译奇观 书里的乌托邦是曙光,现实的乌托邦是噩梦 一个青年干部的婚姻危机怎样惹翻了邓颖超 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背面的悲剧 我的儿子,你的秘书:《进出中组部》作者没来得及的访谈 夺得了令举世振奋的“大捷”?来,咱们对一对账 文革最大受害者刘少奇的另一个身份:文革帮凶 不实之词无处不在,《革命烈士诗抄》也不能幸免 文革多少杀人犯,他是忏悔第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