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选计票整个流程的规范操作,被分成了20个步骤,是历年选举工作人员在一遍又一遍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既要保证流程顺畅,统计高效;更要保证准确率,不出差错。我们的工作目标就是按照选民期待:把每张应被统计进去的选票都统计进去
美国选总统,并不是“优中选更优”,而是“糟中选稍不糟”。投票时要权衡的,与其说看谁的方针政策对美国、对美国人乃至对世界更加有利,不如说看谁的方针政策更少危害。换句话说,四年一度的大选,并不是“两利取其重”,而是“两害
我们都熟悉“民主第三波”,但威权化也有第三次回潮:从1994年开始到现在,主要发生在民主国家。第三波威权化的特点是温水煮青蛙模式,通过点点滴滴变化,在不知不觉中走向威权——不是军事政变、革命或外力介入等等,而是通过法律的
美国内部文化冲突的发生机制是什么?文化冲突何以展现出如此强烈的政治爆发力?60年代以来自由派和保守派之间的观念差距,主要来源于前者大幅进步化而非后者大幅保守化;由于文化量变积累的质变,以及人口结构变化和代际观念更迭的趋
几年前中国的左右争论正酣之际,我曾经在文章中说,在中共那位“一尊”眼里,没有什么左派右派,只有“乖派”和“不乖派”。轮到美国的左右争论正酣了,我的观点就是:不管什么左派右派,只分真话和谎言。两派都有不实之辞,拥川派的
一些移民来自动不动就要出示身份证的国家,留下心理阴影,殊不知美国就不兴这东西。建立全国统一身份证,民主党了无兴趣,而共和党更坚决反对,认为那是政府监控公民自由的象征。由此想起,上次大选在微信群见到五花八门的“阴谋论”
虚假信息,已经成为当今网络时代最严重的公害之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美国大选两党拼杀几近白热化之际,与大选有关的虚假信息,无可避免地仍在源源不断大量出现。祝愿各位都能明察秋毫,不至于落入谣言的陷
中国学界与“中国威胁论”代表人物约翰·米尔斯海默教授接触甚多,开始可能是要论证“和平崛起”,以驳倒他的“中国威胁论”,但经历过中美关系的剧变,中方终于承认米教授的判断富有前瞻性。米教授戏说:他喜欢去中国,因为最懂他的人在中
对有影响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在把握基本价值标准的前提之下,越是超越抽象的、现成的、气魄宏大的声讨,转向具体地厘清事实、客观地判定功罪,就越能经得起时代翻烧饼的折腾,越对我们同代人和后代人具有公信力、说服力,经得起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