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矶山国家公园是美国人气最旺的十大国家公园之一,也是美国海拔最高的国家公园。有60多座海拔超过3600米的山峰、150个湖泊、700多公里河流山溪……我竟然只想从公园路过一下——这是把造物主精心烹制的盛宴,当成一个汉堡包随便啃两口!
跨越美利坚之旅·下篇:东返记(第13天)
◆高伐林
第13天
今天的行程,能用来形容的一个词是:刺激。 北美大陆中西部的洛矶山脉,是我们早就知道的。地壳的这道褶皱,一口气南北纵贯,从加拿大西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一直到美国西南边陲的新墨西哥州,绵延超过4800公里,海拔一般在2到3千米,在丹佛附近达到海拔最高点。 但直到三天前,我都不知道还有一个就以“洛矶山”为名的国家公园,不知道这个洛矶山国家公园(Rocky Mountain National Park)就在这一带!看我(当然还有张桦)孤陋寡闻到什么程度吧。在策划行程的时候,第13天行程的重头戏是丹佛市,就没打算在这个公园花太多时间——刚刚看过了大提顿国家公园嘛。多亏加州的老Y小H夫妇提醒了我们:你们若是走丹佛,会经过洛矶山公园,那是个分水岭——山麓以东的水,最终流进大西洋;山麓以西的水,最终流进太平洋。 呀?!这儿还有这么重要的一个国家公园! 旅行以来,在理论上每天晚上是能查资料的。但是实际上受到很大限制:张桦要赶紧做饭,不仅做当天晚餐,还要准备第二天早餐和午餐,吃完了还得收拾。我则要把这一天的照片从相机或手机倒进电脑、进行初步整理;推特、博客得照料一下,天南海北的联络也不能断线;要落实第二天的住处——虽然得到在家的老婆鼎力相助,但是订在那儿,条件如何,如何取舍,却需要不断地商量…… 车要喝油,人要喝酒。每天到了旅馆、放下行李,张桦第一件事就是找到房间里的水杯,倒满两杯酒,一手端一杯,一杯自己喝一大口,一杯递到我的手里。品味或许算不上高雅,但真舒坦啊! 旅馆里的网络,好的是真好,差的也真差,毕竟我们是在美国西部荒凉偏远的山区,有时候完全没网络没信号,要查什么,只能给老婆打电话,请她查了再告诉我。 这次就吃了大亏:昨天晚上,急急忙忙临时抱佛脚查第二天的路线和景点,网络慢得出奇,只好不查了,合上手提电脑先睡觉,半夜醒了再查,网络倒是快了一点,一查不由得暗叫苦也!这个公园这么重要啊! 洛矶山国家公园,是美国人气最旺的十大国家公园之一,也是美国海拔最高的国家公园。在一千平方公里的区域里,海拔超过3600米的山峰有60多座。最高峰朗斯峰(Longs Peak)海拔4345米,比大提頓的主峰还高出一大截呢!著名的山脊路(Trail Ridge Road)海拔3713米,是美国海拔最高的公路。不仅如此,这个公园里还有150个湖泊、700多公里的河流山溪!我竟然只想着从公园路过一下——这是什么行为?这是暴殄天物的行为,是把造物主精心烹制的满汉全席,当成一个汉堡包随便啃两口的行为! 没办法,已经订了今天在丹佛以东的旅店,日程无法更改,只好早早动身了。 我开车。从地图上看,我应该开上34号公路,这条公路就是穿过整个洛矶山国家公园的主干道。一个多小时之后,发现公路转弯越来越急、越来越多,路情越来越复杂,我丝毫不敢分心,除了警示路况的标志,如“急弯”、“大下坡”以及限速,根本无暇顾及其它任何牌子。美国路边的标识牌,有不同颜色:警示路况的是白色;提示前方地点远近的是绿色;指示出口和其它公路的是蓝色;昭示旅游景点的是棕色……我却一直没有看到34号公路的牌子。我们是走在进公园的正路上吗?我们进了公园了吗?国家公园不该有个正儿八经、像模像样的大门和游客中心吗,怎么一直没见?
洛矶山国家公园半山腰的栈道,这里可以观景。
我们的直觉是已经在公园里盘旋攀升了。路边一会儿是山涧,一会儿是峭壁,原来想好的从公园的北口进山,但这个时候我完全只能被公路带着走,一点“自主权”也没有了。张桦一直在看导航仪,但信号不太好,不得要领,我们俩不由得都心里打鼓,好不容易开到路稍宽一点的地方,在路边停下来研究手机屏幕上我们的坐标、方位,还是无法判断自己身在何处,更无法预知前面会有什么,好提前做好准备。 好在油加满了,听天由命开吧。这么一想,心定了不少,也就能用眼睛的余光来远眺近观风景了。不由得吃了一惊,妈呀!已经开到这么高了!虽然不致于像李贺所说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对了,李贺的诗题就是“梦天”!),但是身下一方方葱翠一块块墨绿,其间点缀着湖泊和河流,汽车在盘山公路上蠕动……可见我们确实已是“一览众山小”了——不,且慢!回头一看,众多山峰,无一不是白发苍苍,在俯首凝视我们呢! 老天保佑,我们居然没有走错,一直开到了公园的游客中心。谁想得到,游客中心在半山腰呢?实在稀里糊涂:也许这里才是国家公园的正式入口处,而此前我左盘右绕的登天路,不过是正场大戏的开场锣鼓而已?后来才知道,洛矶山国家公园太大了,游客中心不止一个,这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我俩定了定神,在沙盘上和墙上悬挂的大地图前确定了我们的坐标。一通百通,再看游客中心外面的公路指示牌,顿时也让我们觉得一目了然;我们手机上的导航地图,也能让我们看懂了。我们确定了,主要还是沿着34号公路,开到这条公路的最西端,随着它再折向南,那就是一路下山了。
在游客中心的沙盘上总算弄明白了我们的方位。
张桦说,这一路上山好艰险,你歇歇吧,我来开。没想到,张桦开车我更紧张。好长一段盘山公路,若在中国,一定会被叫作“九曲十八盘”之类——有数不清的陡弯,陡到什么程度?多是180度来回大甩头。如果不是山势险峻,哪会有这么陡的弯?路窄不说,许多路段外侧既没有护栏,也没有石墩石墙。坡度又大,不踩油门都越滑越快,不时得点刹减速。我的心提到嗓子眼,因为张桦跟我说过,他这辆车的刹车有些问题,在平路上开开也罢了,此时却是“噫吁嚱,危乎高哉”! 雪上加霜的是,前面我说过,张桦,我这位老同学,他恐高! 因为他恐高,下意识地往路中间开,好尽量远离公路外缘,甚至偏到路的左侧。但这条公路并不是单行线啊,对面也可能来车,而且世上总有愣头青会在这么险的路上,也横冲直撞超速,如果我们超出了中线,那么出了事故,责任还是我们的。我尽量睁大眼睛,直行时就盯着手机提前告诉张桦,前面将往右或者往左急转;到了转弯时,就盯着对面有没有来车露头,好提前那么一秒钟半秒钟发出警告…… 有人说,34号公路,是通天之路;但我看,一路上有无数扇地狱之门。
开到雪线以上,洛矶山的神色格外严峻。
靠近公路的冰雪色彩相当怪异。
尽管是七月盛夏,我身上却是一阵阵发冷,竟有打寒噤的感觉。吓的?不对,是真冷!我们已经开到雪线以上了。公路上倒是干干净净,但公路两旁是大片积雪。至少应该有海拔三千米了吧?记得我此前到三千米以上,会感到头晕气促,这次或许是因为我们一直坐在车里,没有攀爬劳累,所以并不觉得有什么高山反应。我们停下车来,出来眺望四方。雪一点不白,相当灰黯——来往车辆太多,造成污染。一阵阵寒风刺骨,绕着我们转,而我们还只穿着T恤和短裤呢,不敢在这片雪坡上久站。 总算过了最险的 “鬼门关”。左边出现了碧波粼粼。这是格兰比湖(Lake Granby),我们贴身擦过它的一角。张桦开到这儿,可以松一口气,路好走了。
从格兰比湖眺望朗斯峰,若非亲历者,不会想到山路那么令人心惊胆颤。
我们到湖边上个厕所,吃了简易午餐,换了我接着开。从34号公路,很快就转入了40号公路;随后又转入了70号州际公路——这是与80号公路同一等级的横贯东西的公路,一直通往东部马里兰州的大西洋海滨。今后几天,我们主要就是以70号公路为依托了。就好像从山溪、汇入小河、又汇入大江,越近丹佛车越多,还没到上下班的高峰时段呢,竟也拥堵上了。 丹佛(Denver)是科罗拉多州的首府,是中西部的大城市、是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以前我介绍过,它的绰号是“哩高城”(The Mile-High City),因为在州议会大楼阶梯测量的高度为海拔1609米,差不多正好一英里。我的一位比我年龄大二十岁的堂兄,一直在科罗拉多大学当教授,多次写信邀我前去做客,说丹佛很漂亮,但一直到他退休,迁到新英格兰地区的儿女附近,我也一直没机会造访。丹佛与中国昆明是姊妹城市,我对张桦说:你夫人是昆明人,你是以外甥女婿的身份造访啊,得仔细看看。 按预定计划,应该中午抵达,结果当我们在市中心街边泊好车,已经下午三点多钟了。 丹佛确实有大城气象:宽阔的广场大草坪,科罗拉多州议会大厦与丹佛市议会大厦遥遥相对。喷泉、花坛、雕塑,应有尽有。市立图书馆、美术馆等宏伟地标,也都在近侧。但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去细细探访了。
丹佛的“外甥女婿”张桦,在议会大楼前留影。
丹佛市一个小广场上有一把巨大的椅子,有何典故?是谁创作?待查。
但是丹佛又让我感觉,与美国其它有年头有名望的古都大邑很相似,确实病得很重了!即便在作为城市门面招牌的市中心,也显露出治理无方的衰落败相:无家可归者在大草坪上随处酣卧;疯傻闲汉不只一位,一边晃荡一边嘶喊,游人避之唯恐不及。市立图书馆那么堂皇的大楼,流浪汉就在门口扎堆聊天,哄笑阵阵,不时地到图书馆大厅里去凉快凉快——图书馆里总是冷气开得极足的。我和张桦到图书馆的卫生间,流浪汉也穿进穿出,又洗又涮……
丹佛市公立图书馆门口无家可归者聚集,矮墙后面有更多流浪汉,因为这里凉快。
丹佛的大麻文化全美有名,我读到有游记说丹佛常常闻到“大麻的芬芳”,可我一直不知道大麻是什么气味,就是闻到了也懵然不觉。走过这些流浪汉身边,确实闻到某种“芬芳”,但我不知来源和性质。不过我疑心,这么多流浪汉,免不了要用大麻来消遣吧? 丹佛有个热闹去处叫“16街Mall”,这个“mall”,我很难翻译得准确。购物中心?林荫大道?首都从国会山到华盛顿纪念碑那片广阔的大草坪,也叫mall,我看中文媒体上把它译作“国家大广场”。丹佛的这个16街Mall,在手机的地图上看,是在四条街作为矩形四条边所围起来的一块区域,我猜想是一栋聚合了很多大商店的市场大楼。那儿应该是类似纽约第五大道、北京王府井那样的商业闹市区。去见识见识! 来到地图指示的地点,这一带倒真是个热闹地方,却并没有想象中的市场大楼。问了几个行人,他们不假思索指点了路径,但我们走到他们告知的地点,却还是没有看到这个“mall”,仍然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 完全是偶然,瞥了一眼路牌:呀?“16th St.Mall”?!原来这整条16街的这一段,都叫“16街Mall”——踏破铁鞋无觅处,慕然回首,却在人声喧腾里!
16街Mall上的两位歌手。
但我们不能久待:要抢在下班高峰时段之前出城,否则就会困在出城的车阵里动弹不得;而且黑云压城城欲摧,看来暴雨即将来临。只好与丹佛告别了。我感到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相当深厚,希望未来有机会再来拜访! 4点半钟我们上车我来开,从市区街道的蜘蛛网中突围出城,终于拐上了70号高速公路,出城往东。虽然下班车辆甚多,但幸好我们抢先了半拍,大路还并未严重拥堵。不过天空成了黑锅底,大雨终于爆发了! 风雨看来也选中了70号高速公路向东驰骋,时速也达到60多英里,我们与雨竞赛起来,一会儿我们领先,把乌云雨帘甩到车后,路面干燥,从反光镜看到后边远处夕晖遥遥送行;一会儿雨一个冲刺追上来,对我们的车劈头盖脑一通胖揍,又冲到前面滂沱倾泻,众多车辆疾驰溅起水花,公路水幔弥天;一会儿我们又追上、更超出了雨阵前锋,把乌云雨帘再次甩到车后…… 我打起精神,集中心智,摒弃杂念,专心开车。好在离大城市越远,车辆越稀疏。两个多小时之后,终于把大雨远远抛到了身后,率先“冲线”,平安地开到了预订的旅馆。开到之后,我迟迟没有下车,在驾驶座上愣了好一会儿。 但大雨还是追上来了。当我俩办完入住手续,进房后一人端起一杯红酒之际,怒气冲冲的大雨赶到了,一时间天昏地暗,好像整个宇宙都笼罩在惊涛骇浪之中,暴雨奈何不了我们这一室光晕,只听见一片风刀雨鞭狠砸泄愤的声浪。 这一天有点惊心动魄。 (未完待续。写于2020年8月16日—9月10日)
近期文章:
横跨美国之旅(第12天):把开胃小菜当主菜品尝 横跨美国之旅(第11天):误入歧途也是一种人生体验 横跨美国之旅(第10天续):“世界上最大的小城市” 横跨美国之旅(第10天):美国淘金热,热源在这里 横跨美国之旅(第九天):看到了风云突变的太平洋 横跨美国之旅(第八天):差点在烈日沙漠里抛锚 横跨美国之旅(第七天):“硬实力”和“软实力” 横跨美国之旅(第六天):沙漠地带里的艺术天堂 横跨美国之旅(第五天续):“西部从这里启程” 横跨美国之旅(第五天):探访“911”之前最大恐袭案遗址 横跨美国之旅(第四天):在最小的国家公园当街畅饮温泉 横跨美国之旅(第三天续):穿过今与昔的暴风骤雨 横跨美国之旅(第三天):马丁·路德·金遇刺现场 横跨美国之旅(第二天):跟着感觉走就没错 横跨美国之旅(第一天):老夫聊发少年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