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俄派出党龄才几个月的军事特务到中国,只求迅速建立颠覆北京政府的革命党,要“快快干”,不能“慢慢来”,把仇恨思维与斗争哲学强行灌输给民众。一个世纪以来,中共走过多少弯路、民众遭过多少灾难,在1921年7月那个15人小会上就
好几年前,有位认识三十多年的前辈作家和夫人,从纽约到新泽西来郊游散心,很关心地问我:女记者高瑜被判刑了,说她犯了“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你担任《反右绝密文件》的责任编辑,会不会也被扣上同样或者类似的罪名遇到麻烦
在政治斗争中或许做得到“一棒子打死”,但在中长时期的历史研究中几乎不可能。批得过头了绝对了,或迟或早会出现反弹。 秦晖有个“测不准”的观点:在极权体制下,无法根据一个人过往的公开行为,预测他未来的动向和他真实的政治立
任何历史人物都是人,不是神,也不是鬼,这已是常识。但在现实中,我们常将人物简单化,将其某方面的政治倾向“标签化”。在政治斗争中这或许是难免的、必要的,但转换视角,着眼于历史,终究要洗去其神圣化虹彩和妖魔化油墨,还原成
赵紫阳读了很多书,他的读书品味是比较高的。我去看过赵书房的书柜,与毛泽东的书房书柜相比,区别非常明显。有人很形象地说过:毛的书“都是躺着的,很少站着的”——多是只能平放的线装书;赵紫阳的书柜里就不一样了,书多半都是“
这里牵涉到两种伦理观:责任伦理和信念伦理。若履行“责任伦理”,最重要的是要顾及自己承担职责可预知的后果,就要选择恰当手段行事以避免负面的后果;而若遵循“信念伦理”(或称价值伦理),就只考虑坚持价值理念而不管后果、不计
这样一个偏离人类文明主航道、长时期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政治集团,1987年的这次党代会,可以算是最顺应、最接近世界浩浩荡荡历史潮流的一次,也是赵紫阳政治生涯的辉煌顶点。可惜两年后“六四”枪响,改革成果毁于一旦,赵紫阳也被摘去
回顾1987年年初胡耀邦被整下台,得知赵紫阳并没有出手相救,很自然地就会问:他不懂“唇亡齿寒”的古训吗?他不懂两人可以唇齿相依,剩一人就孤掌难鸣吗?他不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寓言的警告吗?赵紫阳这么聪明的人,怎么可能不懂
邓小平是政治、军事、外交权威,陈云是经济权威,胡乔木是意识形态权威,邓力群是半个意识形态权威。胡耀邦是反思共产主义,坚持实践标准的大脑,赵紫阳是认准市场经济目标、民主法制改革的大脑。八十年代改革史用标题上这句话便可写
邓小平不是恼火向苏联领导人泄了底,而是恼火被公开告知老百姓。他着意隐瞒自己是全体党员、全体人民最高主宰、垂帘听政的真相。赵得知邓生气了,真好像自己做了大逆不道之事,想方设法赔礼道歉。这是什么样畸形的党,什么样畸形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