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北大教授钱理群在其新书《未竟之路——1980年代民间思想史》用整整一章介绍《青年论坛》杂志,盛赞其“独树一帜地高扬‘自由’精神”;社科院研究员丁东认为李明华的回忆录“反思了当年的盲点和局限,讨论了历史的教训,展望了当下思想市场的变幻”,“超越了其他名刊的社长主编”
老高按:相识四十年的学兄老友李明华,几年来一直在吭吭哧哧地撰写一部回忆录——记述的是1984年年末到1987年年初创办《青年论坛》双月刊、直到最后被迫停刊的整个经过。当时,明华兄在湖北社科院工作,是这个杂志的主编兼副社长,他极力鼓动正在团中央宣传部任职的我,业余参加《青年论坛》驻北京记者站的工作。所以我也算他回忆录所写的那段历史的知情人。 几年来,隔三岔五,我会收到明华兄发来的一节文字,向我求证某段史实,或者命我推敲某句分寸,我也就依稀知道他的写作进度和揣摩出此书的规模,想必他也向其他亲历者做了更多的咨询。明华本是高考恢复后跨入武汉大学哲学系的本科生,杂志被迫停刊之后,考回武汉大学哲学系读博士,拿到学位后南下发展,当上了广州市社科院院长、广州市社科联主席。退休后来纽约探亲遇到疫情,被困在这里回不去了,倒成全了他,就在这里埋头实干,刻苦著书。终于在去年年末,《八十年代一束思想之光:〈青年论坛〉纪事》全书杀青,洋洋600页,由位于加州的壹嘉出版社出版。 祝贺明华学兄!钦佩明华学兄!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当年叱咤风云的青春岁月,化作沉甸甸的一部大书,为历史留存了证言,为后人提供了教训。 出版社订于2月24日举行线上新书发布暨讨论会,推荐我担任讨论会的特约主持。这里我将出版社所写的新闻稿略加补充,转贴于下。
1980年代名刊主编回忆录出版 重温时代理想与激情,探讨自由民主路径
《八十年代一束思想之光:〈青年论坛〉纪事》线上新书发布暨讨论会2月24日举行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思想史上波澜壮阔的时代。知识分子和广大民众从思想的桎梏中挣脱,呼唤自由、民主、法制和人道主义的声音空前强烈。 在这一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中,理论刊物起到了先导作用,《青年论坛》杂志便是其中的翘楚之一。它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的一群青年学者创办于1984年,以其敢于触及敏感政治问题的思想锋芒、清新活泼的爽利文风在理论界刮起一阵旋风,与上海的《世界经济导报》并称为“一报一刊”,在中国社会产生深广的影响。 随着时局的跌宕,与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之子胡德平有密切关联的《青年论坛》也在峰谷之间浮沉,经受了政治风波的惊涛骇浪,最终,熊熊燃烧的思想之火被扑灭。《青年论坛》前后跨越四年,总共出版了十四期。
《八十年代的一束思想之光:〈青年论坛〉纪事》是原《青年论坛》杂志主编李明华的回忆录。他根据亲身经历和记录,结合当年的多位同事、作者和相关人士的回忆,撰写了这本纪事。在书中,他概述了8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宏观舞台,梳理了80年代中国思潮的发展脉络,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理论反思,在此背景下以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详细记叙了《青年论坛》的创办、发展、被整肃和最后停刊的经历。他带领读者重温80年代中国青年锐利的思想锋芒,激扬质朴的理想主义激情和关切现实、改变现实的勇气与担当,感受李泽厚、王若水、李锐、刘宾雁、戴晴等思想文化精英对《青年论坛》的支持,更难得的是,还记录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员对待《青年论坛》的复杂心态和表现,对于了解中国80年代官场生态及其与社会文化思潮的互动,极有助益。 著名学者、原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先生在其即将出版的新书《未竟之路——1980年代民间思想史》(牛津大学出版社)中,用了整整一章、六万馀字的篇幅来介绍这份杂志,称“《青年论坛》在1980年代独树一帜地高扬‘自由’精神,这无疑具有思想史与出版史的意义和价值”。 著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丁东撰写题为《历史当事人的应尽责任》的书评,认为李明华的这本回忆录“笔底流出的那些亲身经历、鲜为人知,于史无载的细节,极为宝贵。他最后敞开笔墨,反思了当年的盲点和局限,讨论了历史的教训,展望了当下思想市场的变幻,这些方面,他超越了其他名刊的社长主编。他尽到了一个历史当事人应尽的责任。”
本书出版方壹嘉出版定于2月24日(下周六)美西上午10-12点、美东下午1点-3点,召开线上新书座谈会,参会的嘉宾包括斯坦福大学教授吴国光、徐友渔、胡平、傅志斌等著名学者,原《青年论坛》北京记者站记者、独立撰稿人高伐林担任特约主持人。 读者可在壹嘉出版官网(https://1plusbooks.com) 注册参会,同时还可享受壹嘉思想文化类图书购书6-9折优惠。
近期文章:
一个民族需要有英雄——英雄没有免责权 犹太人和黑人:索维尔笔下的美国两个备受争议的种族 人类文明的竞争过程中,病菌插进来扮演什么角色 鲁迅说“民国以来最黑暗一天”留下误区与疑团 一部童话引发图书界难得一见的翻译奇观 书里的乌托邦是曙光,现实的乌托邦是噩梦 一个青年干部的婚姻危机怎样惹翻了邓颖超 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背面的悲剧 我的儿子,你的秘书:《进出中组部》作者没来得及的访谈 夺得了令举世振奋的“大捷”?来,咱们对一对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