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想过没有:如果一个物种的生活由一种远远超过这个物种的智慧笼罩着、支配着,会是什么感觉?存在感或成就感,不是很玄虚的东西,甚至体现在很琐碎的地方,这些琐碎感受的总和,就是人生的价值。若被抽去,人还能成其为人吗?
我多年鼓吹中左与中右合作壮大,求同存异,力争占据主流,将极左和极右边缘化,但是人微言轻,说得再多,也是螳臂挡车、泥鳅翻浪;呼吁不啻空谷足音,甚至痴人说梦;目睹极左与极右视若寇仇,轮番你死我活,最终同归于尽。更令我心惊
人们本应就一些不同意见展开讨论,但身份政治却导致丧失了真正被彼此说服的机会。在“白左”的意识形态里,会把身份作为讨论的出发点和基础,而不是把对不同意见的思考作为讨论的基础。当然,必须强调的是:身份政治并不是“白左”的发明
这本书的主要人物是贵族后裔,16岁时反抗专制的父亲,通过艰苦的体力劳动强健体魄,移居首都后被招募到一个地下组织,重生为一个“非凡的人”——终极的革命者。从这本作为灵感来源引用的晦涩难懂的激进小说中,可以一窥习近平的心理
与左派的崛起相对应,保守主义在大学中的影响力明显下降。保守派思想强调个人自由、市场经济和有限政府,曾在美国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近年来已逐渐被边缘化。持保守立场的师生常面临舆论和学术压力,被认为与大学“进步”方向
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算法”,从根本上重塑了言论自由的本质:不一定是通过限制可以说什么,而是通过决定谁可以看到什么。算法引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形式,不是让思想自由竞争,而是干扰了思想的自由交流,放大或者抑制了信息的传播范围
美国国父们设计了三权分立的制度,以期互相制衡。但这次选举,让行政、立法和司法都“一派独大”由共和党掌控,那么三权之间的制衡机制,是否还能运作?这是民主的胜利?还是民主的失败?这证明了民主制度的强韧?还是证明了民主制度
在现代历史上最紧张、最富戏剧性、最混乱、风险最大的政治斗争中,美国的超级富豪们面临着非同寻常的机遇和无形的危险。这场选举与每个人都休戚相关,但对富人们影响更大——至少,他们自认为如此——以致于他们可能也在试图影响这次
虚假信息,已经成为当今网络时代最严重的公害之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美国大选两党拼杀几近白热化之际,与大选有关的虚假信息,无可避免地仍在源源不断大量出现。祝愿各位都能明察秋毫,不至于落入谣言的陷
中国学界与“中国威胁论”代表人物约翰·米尔斯海默教授接触甚多,开始可能是要论证“和平崛起”,以驳倒他的“中国威胁论”,但经历过中美关系的剧变,中方终于承认米教授的判断富有前瞻性。米教授戏说:他喜欢去中国,因为最懂他的人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