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有金子!”人们蜂拥而至,科洛玛一下膨胀成几千居民。次年1849年,大规模的“淘金热”兴起了,大家争先恐后。许多条河的河畔,许多座山的山洞,人们拿着简陋的工具,你蹲下来夜以继日地淘,他猫着腰不眠不休地挖……
跨越美利坚之旅·下篇:东返记(第10天)
◆高伐林
(写于2020年8月16日—9月10日)
题记 去年(2019年)横跨美国大陆来回之后,随即写出了第一阶段的纪实《西游记》。但是着手写第二阶段旅程纪实《东返记》,刚开了个头,就陷入一堆紧迫俗务而不得不搁下。一搁就是一年。开头还念叨着此事不能拖成了“烂尾工程”,进入庚子年之后,大事纷至沓来,简直让人心绪一天也静不下来。直到旅行结束整整一周年之际,张桦来短信说,“去年此时我们正在路上……”一句话勾起了我的兴头,正好我也结束了讲史的音频节目,于是重新动笔。 过了一年再来回忆,许多鲜活的印象已经磨损漫漶,许多即兴的情绪也烟消云散。好在有当时给老婆的微信简报、有作为日记拍下的照片、以及留存的游客指南等资料来牵出记忆的线头。不得不花更多的气力来查阅有关美国历史、政治和社会的资料,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竟让我感觉,“读万卷书”所得到的收获,不亚于“行万里路”(当然这里说“万卷”“万里”都是夸张)。难免有个别感悟其实并非当时的念头,而是这一年来的心得,但我尽量保持横穿旅行所思所感的原貌。
旅行第10天
黎明即起。今天,是我们“跨越美利坚”第二阶段——从西向东阶段——的第一天。 老Y指点了我们早上最好走哪条公路堵车不那么厉害,电脑和手机的导航仪,给出的路线与他所说也基本吻合。挥手告别主人,我们就动身了。 硅谷到底凉快。早上室外竟只有摄氏15度,我俩都换上长裤,还披上了外套。但开车出去三小时,就又热得穿不住了,尽管我们是向东北方向驰行。 鉴于天气已经更热(基本上每天都是摄氏32度左右),“跨越美利坚”的东返,将在靠北的路线——主要是沿80号和70号这两条州际公路往东奔驰。如果用中国来比附,西游阶段,相当于穿过安徽、湖南、四川到西藏;而东返阶段,相当于从青海、甘肃、陝西、山西到河北。是否能比第一阶段凉快一点?其实并无把握,但前面就是火焰山,也得硬闯过去了。 在分分合合的当地公路上转去转来,顺利地上了80号州际公路。这是从旧金山横贯美国、直通纽约的交通大动脉,建筑质量高,通行速度快,在车辆流量不太大的地段,限速是75英里(约120公里)。我们原来的打算,是开到太浩湖(Lake Tahoe)下80号公路,沿着湖边开到内华达州的雷诺市(Reno),观光一番,然后再往前开到一个叫作温尼玛卡(Winnemucca)的小地方住下。但是因为想去小H和老Y推荐的一个景点:马歇尔金矿发现地州立历史公园(Marshall Gold Discovery State Historic Park),时间比较紧张,出发前临时决定,取消要弯一段路的太浩湖——毕竟美国的湖多得很,观赏湖山胜景的机会相对容易。 上午9点左右,我们从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Sacramento)旁一掠而过。几年前我去过首府,但并没有深入探寻,昨天听老Y和小H夫妇介绍了很多很有意思的历史文化景点,今后要再专程再去造访。 马歇尔金矿发现地,以最初的金矿发现者马歇尔命名,位于加州的科洛玛(Coloma)。我们在80号州际公路上下早了一个出口,导航仪将错就错,立即另指了一条左盘右旋的山间小路。时间虽然耗得多了一点,也算难得,否则哪有机会在加州葱葱茏茏的原野阡陌中细细品赏? 很多人都知道加州的“淘金热”(美国人称之为“Gold Rush”),却不一定知道“热源”在哪儿——就在这儿。 詹姆斯•马歇尔(James W Marshall,1810-1885),来自新泽西(我在新泽西住了二十多年,视之为第二故乡了,竟隐隐对此人有了一缕同乡之情)。他与美国的新边疆一起向西挺进,先来到中部的密苏里州,然后抵达俄勒冈州,又南下加州。马歇尔不是靠一身肌肉吃饭的苦力,他学会了多门手艺,会木匠活,懂土木建筑,也懂金属加工,还会种葡萄、会酿酒……1847年,这位多面手被一个名叫约翰•萨特(John Sutter)的牧场主雇佣。萨特在加州中部的萨克拉门托河沿岸山谷拥有48,000英亩的土地。他雇马歇尔建一个锯木厂(一说是建磨坊),两人踏勘选址,看中一条河的南岸一块平缓的坡地,这里有水力发电之便。河虽不起眼,名字够宏伟:American River(美利坚河)!
美利坚河畔“萨特磨坊”遗址。马歇尔发现黄金的地点就在这河边,游人来此必定要留影。
第二年1月,工厂已完成一半。工人们挖了一条沟渠,把河水引到锯木厂,又花了几星期来加深尾水道。流水带走了泥沙和较轻的矿物质,比较重的就积聚在加深的沟渠中。 1848年1月24号早上,马歇尔检查尾水道,偶然一眼瞥见了沟底有什么东西熠熠闪闪,不免好奇,弯腰捡起来查看,不由得瞠目结舌——这一撮金属光泽的碎粒,莫非是金子? 他这一眼,后来被说成是“改变了美国、改变了世界”。这也并不夸张。 马歇尔尽量保持镇静,先告知一起干活的伙伴,又告知东家萨特。他们用各种办法来检验,把这些金属碎粒放在火上烧,放进碱水加热……最后终于确认:这确实就是金子。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人们蜂拥而至,科洛玛一下拥有了几千居民。次年1849年,大规模的“淘金热”兴起了,人一多,恐慌心理倍增,大家争先恐后。不止这条美利坚河,许多条河的河畔,许多座山的山洞,人们拿着简陋的工具,你蹲下来夜以继日地淘,他猫着腰不眠不休地挖……对了,以前不知道旧金山的橄榄球队为何取名“49人队”,到这里才明白了:“Forty-Niners”是“(18)49年人”,就是“淘金者”的同义词,“49人队”其实就是“淘金者队”,连旧金山都是因淘金而膨胀成了大城市。
从历史公园内博物馆许多当年的报道,可以感受到“淘金热”的热度。
关于金钱,哲人们留下多少格言!培根说过:“金钱是个好仆人,但在某些场合也会变成恶主人。”卢梭说的更“哲学”一点:“我们手里的金钱,是保持自由的一种工具;我们所追求的金钱,则是使自己当奴隶的一种工具。”——要先当奴隶去追求金子,拥有了之后再享受当主人的乐趣。但身临其境的多数淘金者昏了头,又哪抽得出功夫琢磨这些哲理! 莎士比亚对金子的一段台词堪称经典,能使170年后的我们更理解“淘金热”中的人: 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它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这黄色的奴隶可以使异族同盟、同宗分裂;它可以使受诅咒的人得福,使害着癞病的人为众人所敬爱;它可以使窃贼得到高爵显位;它可以使鸡皮黄脸的寡妇重做新娘,即使她尊容可以使身染恶疮的人见了呕吐,有了这东西也会恢复三春的娇艳;它会使冰炭化为胶漆,仇敌互相亲吻;它会说任何的方言,使每一个人惟命是从。它是一尊了不得的神明,即使它住在比猪圈还卑劣的庙宇里,也会受人膜拜顶礼。 金子的诱惑力就是这样无与伦比!或许在遥远的未来真有“各尽其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社会,会像列宁说的那样用金子来打造拉屎撒尿的厕所,但在我们目力所及的商品社会,金子意味着财富,不仅能买卖的都可以用金子来换算,连不能买卖的如爱恋、尊严、亲情……也都用金子来衡量了!
博物馆展出淘金工具。
“淘金热”引发了全美人口大规模迁移。发财梦没有国界之分,这里成了一个微型“联合国”,不少人来自墨西哥,来自南美洲,来自欧洲,来自亚洲……据史料,马歇尔后来经营过葡萄园、作过酿酒生意,但和他的东家萨特一样,并未因率先发现金子而大富大贵,但相当一批人直接或间接通过淘金发了财,比如现在大家熟悉的牛仔裤品牌“李维斯”(Levi's)的创始人、德国移民李维•斯特劳斯(Levi Strauss),当年就是把一批滞销的帆布做成几百条裤子,卖给淘金工人,大受欢迎。这种粗糙牢固的长裤让他淘到了“第一桶金”。 “淘金热”极大地促进了全美国的交通发展和经济交流,给加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发展机会,奠定了加州今天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天的加州如果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它的经济总量排在世界第五,位列英国之前!许多数字令我印象深刻: 位于硅谷的苹果公司这一家企业,在最近一个财年里所创造的收入,是怀俄明州全部经济产量的5倍多,达到了2290亿美元; Facebook的员工,年薪中位数为240,430美元; 加州有近200名警察的年收入(包括加班和福利)超过30万美元; …… 然而,唉,“厉害州”还有硬币的另一面呢—— 曾任《国家评论》等媒体的评论员,加州州大名誉教授、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维克多•戴维斯•汉森(Victor Davis Hanson),最近发表过一篇文章《加利福尼亚:美国的“第三世界”》,这么说: 从许多标准来看,21世纪的加利福尼亚既是美国最贫穷的州,也是最富有的州。近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另外五分之一人口被归类为“接近贫困线”。但20世纪后期,情况还不是这样。美国三分之一的社会福利申请者现在居住在加利福尼亚。该州无家可归的人数是全国最多的(13.5万),美国无家可归的人口中大约有22%居住在这个州。 汉森痛心疾首地说:在过去的30年里,数以百万计的人离开了加州,这些人往往年轻、富裕且单身,取而代之的是来自外州的贫困、并且往往是非法的移民。“美国曾首屈一指的州,现在却像半个世纪前的希腊” ……
扯远了。回到科洛玛的马歇尔金矿发现地历史公园——这儿正是加州富裕的起点,确实有资格成为美国重要古迹之一。但是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如今科洛玛已是一座“鬼镇”,只有零零散散的三四百居民,主要经营旅游包括漂流业。不过据说今天还有人蹲在某条山涧边,锲而不舍地淘金,一定要圆一个耀花了眼的美国梦呢。 我们预期是来看淘金遗址,走进公园,看到碧蓝的河水哗哗流淌,光斑在浪尖上跳跃,河边很多木架设施,却让我们瞠然不知是干嘛用。好在到处都有说明牌,看了才闹明白,其实多数建筑与淘金没关系,是其前身——锯木场和磨坊的设备复制品。一百多年来洪水几度冲刷,还有祝融之灾,小镇原有的屋宇几乎荡然无存,邮局、教堂、淘金采矿器材、中国商店、矿工小屋等遗迹,都是后来修复的,山上还树立了马歇尔雕像和他曾居住的小屋。
锯木场的设备。
年轻人和孩子们划艇、漂流,嬉笑尖叫声在美利坚河上飘荡。
毕竟是有山有水的州立公园,很有些团体和家庭来这里聚会烧烤,或者在河里划艇,大人小孩乘坐各种漂浮器材嬉笑尖叫顺流而下;还有个规模不大的博物馆,介绍淘金热的来龙去脉;公园里还举办“淘金体验”,交上7美元,管理员示范使用淘金盘,讲解一下原理和操作程序,您就自己撞大运吧,不论淘到多少黄金都归你!
这个解说牌标明马歇尔发现黄金的地点,“淘金热就从这里开始”。
(未完待续)
近期文章:
横跨美国之旅(第九天):看到了风云突变的太平洋 横跨美国之旅(第八天):差点在烈日沙漠里抛锚 横跨美国之旅(第七天):“硬实力”和“软实力” 横跨美国之旅(第六天):沙漠地带里的艺术天堂 横跨美国之旅(第五天续):“西部从这里启程” 横跨美国之旅(第五天):探访“911”之前最大恐袭案遗址 横跨美国之旅(第四天):在最小的国家公园当街畅饮温泉 横跨美国之旅(第三天续):穿过今与昔的暴风骤雨 横跨美国之旅(第三天):马丁·路德·金遇刺现场 横跨美国之旅(第二天):跟着感觉走就没错 横跨美国之旅(第一天):老夫聊发少年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