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八集)【日期】2014/3/21【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00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一百五十三頁,倒數第六行,從當中看起: 「由此言之」,從這兒看,「百萬阿僧祇因緣以起《華嚴》之典」,《華嚴經》的興起是百萬阿僧祇因緣,《華嚴》講緣生,說十法界依正莊嚴,沒有一法不是因緣生,這是《華嚴》。「一大事因緣以成《法華》之教」,《法華經》興起是一大事因緣。《法華經》講性具,《華嚴》講緣起,性具是講自性,自性的本身,緣起是自性遇緣起用,這兩部大經都屬於圓教一乘。「亦唯為此法之由序」,這兩部大經也只是《無量壽經》的由序而已。換句話說,聖教三分,一切經典,古大德把它分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在一代時教裡頭,《華嚴》跟《法華》都是序分,《無量壽經》是正宗分。這個說法很難得,把《無量壽經》提升到,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無量壽經》是第一,在《華嚴》、《法華》之上。說出這部經的價值,也說出這個法門的重要,是不是真的?後面有句話說,「《華嚴》經末」。這邊還有一句,我從這兒接下去念,「蓋謂《華嚴》、《法華》兩經只是本經之導引,本經者正是一大藏教之指歸」。這個兩句話是黃念祖老居士寫在這裡,也是祖師大德的意思,不是他的發明,古人就有這個說法。本經是《無量壽經》,正是一大藏教,那就是《大藏經》,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沒有一樣不回歸淨土。 下面舉例子,《華嚴經》的後面,「普賢大士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是其明證」,這就是證明,《華嚴》最後回歸淨土。我們在五十三參裡面看到,文殊、普賢證得究竟圓滿,是用什麼法門?信願持名往生淨土。我是看到這段經文,才皈依淨土,沒有看到這段經文之前,我對於淨土尊重,沒有發心想學,總以為《華嚴》、《法華》殊勝,學習這些大經大論。講《華嚴》講了四千多個小時,講得是津津有味,你要問我得不得受用?沒有真正得受用。這是什麼原因?用現在話來說,早年學的是知識,佛教的知識,沒有開悟。沒開悟不算成就,比不上淨土。淨土念這句佛號,信願持名真實功德,只要發心求往生,沒有一個不成就的。《華嚴》不行,沒有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不算成就,你就曉得談何容易。 我們再看末後這一段,這一段跟註解裡頭說的完全相同,我們翻過來看註解。「聖教如旃檀,片片皆香,法法圓頓,本無高下」,念老在此地用旃檀香,我們一般講的檀香,用這個來做比喻。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教,全都是從自性裡面流出來的,就像旃檀(檀香)一樣,每一片都香。用這個比喻聖教法法圓頓,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每一部經、每一個法門都是圓頓大法,沒有高下,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他在黃梅八個月。到黃梅去參五祖,見面的時候,五祖問他的家庭生活狀況,知道他是個樵夫,在山上砍柴,挑到城市裡面去賣,這種生活很辛苦。問他,到黃梅來想求什麼?一般人上廟都求升官發財,都求好運。五祖問他,你來到這裡想求什麼?能大師回答他,我到這裡來只想作佛。大概五祖忍和尚一生也沒有遇到這麼樣一個人,他到廟裡來是想作佛的。 來作佛就要幫助他成佛,稀有的因緣。用什麼法子幫他?還是他的老本行,分配他到柴房裡面去破柴舂米,他在黃梅八個月,就幹這一樁事情。從《壇經》上的記載,我們知道這個人老實、聽話、真幹,這就是他所以能成佛的本分。我們不能成就,不老實、不聽話、不肯真幹,所以學佛學一輩子還是凡夫,念佛不能往生。那你有沒有想到,惠能大師行,破柴、舂米是無上法門,他破了八個月,舂了八個月,他開悟了。這是說哪一法不是佛法?破柴這一法是圓頓法,舂米這個法也是圓頓法,惠能大師幹出來給我們看到的。所以,宗門大德常說「會麼」,你會不會?會,哪一法不是佛法?舂米、破柴都是佛法;不會,《華嚴》、《法華》、《無量壽》擺在面前也不是佛法。為什麼?你開不了悟,你頂多在這裡學一點佛學常識,對於戒定慧三學毫不相干。 能大師每天破柴、舂米,裡面都是戒定慧三學,我們不會,人家會。八個月成功了,惠能大師知道,五祖忍和尚知道,除這兩個人之外,黃梅道場沒有一個人知道。五祖忍和尚判斷八個月大概熟了,根熟了,根熟了就可以傳法了。於是宣布傳法,公開的,每個人作一首偈子來看,果然明心見性,衣缽傳給他,做為第六代祖。這《壇經》上記得很清楚。三天沒有人呈偈,因為大眾心裡有數,第六代祖肯定是神秀大師,怎麼可能是別人?所以大家也就省事了,別寫了,第六代祖就是神秀。神秀大師被逼著沒辦法,不能不寫,寫了又怕五祖批評。最後逼著,不敢送給五祖,寫一首偈子貼在牆壁上,「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這是神秀大師寫的。五祖看到了讚歎,不錯,讓寺院裡大眾依照這個偈子修行,讓大家對這首偈頂禮膜拜,這是重法、重道,沒說什麼話。召見神秀,問他,是不是你寫的?他說是的。五祖就告訴他,沒有見性,再過幾天你再寫一首給我看。 這個事情整個寺院都震動了,大家都念這首偈,能大師聽到了,請人帶他到貼偈子這個地方,讓他也去拜拜,種一點善根。從這一句經文裡面我們就曉得,惠能大師老實,為什麼?在黃梅住了八個月,這個寺廟裡環境不熟悉,禪堂在哪裡不知道,講堂在哪裡也不曉得,這就是老實人。叫他舂米,他就在碓坊裡面過了八個月,除碓坊之外他什麼都不知道,老實到這種程度。別人把他帶到偈子那裡,他拜了三拜,給人說,我也有一首偈子,請人把它寫在牆上。這首偈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個偈子寫出來之後大家非常驚訝,五祖聽到了,趕到這裡來,脫了鞋子,把這個偈子擦掉,告訴大家沒有見性,大家心就平靜了。 第二天五祖巡寮,巡寮就是這個寺院裡每個地方他都去看一下,巡寮,用這種掩人耳目,讓大家不會感到奇怪。巡到碓坊,看到惠能在那裡舂米,問他米熟了沒有?這是禪機,別人聽不懂。能大師說,早就熟了,「猶欠篩在」,還沒有篩。這求篩在,篩是什麼?求他給他印證。五祖拄著拐杖,在碓上敲了三下,走了。能大師知道,這三下就是半夜三更你來找我,人都睡覺了。他們兩個真的是通了,三更他去推門,推方丈室門,門裡頭沒有拴,一推就開了。見到五祖,五祖叫他坐下,用袈裟圍住,提防別人看見,給他講《金剛經》大意,他不認識字,不需要讀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開悟了,說了五句話,「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最後一句,「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五祖一聽,行了,下頭不要講了,衣缽就給他,叫他趕快走。為什麼?怕別人不服,要鬧事。五祖船都給他準備好了,趕快走。說到哪裡去?你從哪裡來你就回哪裡去。 五祖三天沒有開房門,三天之後才把房門打開,告訴大家,衣缽已經走了。於是大家就曉得,惠能拿去了,不甘心、不情願,全寺廟的人分頭去找,希望把衣缽搶回來。大概大眾怪五祖,老糊塗了,怎麼把衣缽給這麼一個人!明瞭老和尚心意的只有神秀,神秀知道自己確確實實比不上惠能。神秀這首偈子,還有分別、還有執著;能大師這首偈子,解脫了。這就說明,惠能大師舂米、破柴是他在黃梅修行的法門,沒人知道。能大師上上根,他會,叫他舂米、叫他破柴,行,能成無上道。舂米是戒定慧,破柴也是戒定慧,他會。他能在這個裡頭戒定慧三學圓滿,八個月的時間,他得三昧,開悟了。聽五祖講《金剛經》,你們翻翻經本,大概不到四分之一,他就大徹大悟。這一悟怎麼樣?這一悟,不是《金剛經》明白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他都通了,他全沒有障礙。我們在哪裡看到的?《壇經》上看到的。他在逃避,寺院的人追趕他的時候,在曹侯村遇到無盡藏比丘尼。這個比丘尼是持《涅槃經》的,每天讀誦,也是一門深入,沒開悟。她在讀經,惠能那個時候二十四歲,沒有出家,是在家,不是出家人身分。他聽了之後講給她聽,無盡藏比丘尼佩服得五體投地,捧著經來向他請教。他說我不認識字。她就很驚訝,不認識字你為什麼講得這麼清楚?這個與認識字不認識字沒有關係。 還有一個例子,法達禪師,到曹溪去參拜,頭沒有著地。起來的時候六祖就問他,你心裡一定有值得驕傲的地方,是什麼?他說出來,他誦《法華經》三千部。《法華經》很長,雖然只有七卷,長卷,一天大概就是誦一部,那三千部十年,也是十年一門深入。我們相信他得法華三昧,沒開悟。向六祖請教,六祖說這個經我沒聽過,你既然念了這麼多遍,你念給我聽聽。《法華經》二十八品,他只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六祖說行了,不必念了,我全知道了。講給他聽,他開悟了。世出世間一切法你去問他,他沒有一樣不知道,這是見性的人。為什麼?一切法是從自性裡頭流出來的,自性是能生,一切法是所生,既然是明心見性了,哪有不知道的道理?沒有一樣不知道,佛法完全通達,世間法也完全通達,這真開悟了。 所以佛法的教學,以什麼為目標?以開悟為目標。悟有小悟、有大悟、有徹悟,大徹大悟這成佛了。三昧也有淺深,真正開悟的三昧是不起心、不動念,眼見色、耳聞聲,六根對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這大定。到極處就是自性本定,惠能大師說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那是自性本定。自性是真心,告訴我們真心是不動的,真心是定的。我們現在的心七上八下,妄念很多,妄心,妄心是生滅心,是動的,不穩定的,真心是不動的。於是乎我們就體會到一點消息了,舂米為什麼能明心見性?專心舂米,舂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破柴專心破柴,真到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那就是自性本定。得到自性本定,不定什麼緣分,突然之間叫你大徹大悟。 惠能大師是聽《金剛經》開悟的,換句話說他先得三昧,這個三昧是舂米破柴三昧,不是別的,但是統統都一樣的。法法都是圓頓的,沒有一法不是佛法;不會,沒有一法是佛法,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所以《金剛經》上告訴我們,法法平等,無有高下,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法門平等,大小乘平等,顯教、密教平等,世法、佛法平等,這妙極了。釋迦牟尼佛大徹大悟,是菩提樹下入定,他成就三昧,夜睹明星那是緣,晚間在那看到天空當中的星星,大徹大悟。因緣都不一定,不一定在什麼時候,不一定遇到什麼,他就悟了。但是悟的條件一定是得三昧,甚深三昧,這個三昧就是六根在六塵境界確實不起心不動念。不執著是淺的三昧,阿羅漢所證得的;不分別,深,菩薩證得的;不起心不動念,法身菩薩證得的,法身菩薩就是佛。 在一般通途,對凡夫的教學,古人是一門深入,就是一部經,不學第二部經。在這一部經什麼?一部經你去念它,天天念它,時時刻刻念它,一天念上十個小時,三年不間斷,就得三昧。念《無量壽經》,就是念佛三昧;念《華嚴經》,華嚴三昧;念《法華經》,法華三昧。三昧名稱無量無邊,得的定功是一樣的,所以統統能開悟。世間法也不例外,你說這一部四書,你要是天天讀它讀上十年,什麼意思不要去管它,我一個字沒念錯,一句沒有念漏掉,念上十年就得三昧,那個三昧就能開悟。法門平等,佛法裡頭八萬四千法門平等,世間法跟佛法也平等,為什麼平等?都能幫助你開悟。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你才知道怎麼個學法。這個道理不懂,你怎麼學都不如法,為什麼?你得不到定,你開不了悟,你還是有妄想、還是有分別、還是有執著。妄想、分別、執著統統具足,這就是六道凡夫。 所以,這兩句我們要明白,對於一切法我們會有尊重心,不敢輕慢,知道一切法本無高下。為什麼會有高下?「唯以眾生垢重障深,心粗智劣,飢遇王膳,而不能餐」,用這個來做比喻。我們為什麼會看到法不平等?這是我們,垢是染污,什麼東西染污?煩惱染污你,迷惑障礙你,你沒有智慧、沒有定功,垢重障深。心粗智劣,就是我們講粗心大意,心浮氣躁,這樣的心態學佛很難。佛教我們念一部經,念經不是為別的,念經是修定。我們不是上上根機,叫我們天天舂米、破柴我們開不了悟,惠能大師行,他比我們高明。 對知識分子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叫他讀經,讀經是什麼?修定。絕不能想這個經這一句什麼意思、這一段什麼意思,不可以,那你就有分別、有執著了,你就不能成就,你斷不了煩惱,你得不到三昧。要怎麼念?從「如是我聞」一直念下去,不管它什麼意思,決定不想經是什麼意思,經沒有意思。只要字沒有念錯,沒有念漏掉,只把握住這個,意思什麼不管它。天天念,老實念,念上幾千遍,得三昧了。為什麼?目的達到了,這個目的就是經題上的清淨平等覺。念到清淨心現前,清淨心生智慧,小智慧,是小乘智慧,聲聞、緣覺,那比一般人聰明多了;如果得平等心,平等是沒有分別,菩薩所修得的,提升了。菩薩心平等,小乘心清淨,這都算是得三昧。覺就是開悟,就是自見,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己明白了。這一明白了全都明白了,不是這一句明白、這一段明白,全部書明白了。其他的沒有學過的,只要一看就明白,一聽就明白,沒看、沒聽不知道,一看一聽全知道。 佛教的智慧,佛教教學的理念、教學的方法跟世間完全不一樣。佛教傳到中國,這些智慧、理念、方法,儒家得到了,它採納了,道也採納了。所以佛講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開慧就是自見,儒跟道都了解、都明瞭、都接受,這是佛家把儒跟道大幅度向上提升。佛門裡面大師級的這些人,看儒、看道跟看佛經沒有兩樣。所以中國的儒釋道是一家,表面上有分,實際上沒分,他們全貫通了。 我們凡夫就這四個字,垢重障深,我們如何消除業障?剛才講了,一門深入就能夠消業障,就能夠得清淨。不可以想經的意思,一想經的意思就是染污,就是分別,所以不許想。讀經的目的是什麼?讀經目的是求清淨平等覺。這是真幹,這是會,宗門所說「會麼」,這就是會。會什麼?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會,不起心不動念。否則,心粗智劣,智劣是沒智慧,粗心大意,這個遇到佛法入不進去,聽講經教學聽個皮毛。惠能大師一聽開悟,我們聽了聽不出來,為什麼?他心清淨,他沒有妄想、他沒有雜念,道理就在此地。 《華嚴經》上告訴我們,「生佛平等」,眾生跟佛是平等的。不一樣的地方,佛菩薩遠離塵垢,沒有障礙,我們這個凡夫身心的染污一年比一年嚴重,一天比一天嚴重。學佛著了學佛的相,在佛法裡面還起分別、還起執著,這錯了,這學什麼?學佛學知識。學佛法的知識是世間法不是佛法,因為知識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佛法的知識是善的,將來學得很好,來生三善道,出不了六道輪迴,這不能不知道的。如果遇到淨土法門,僥倖的話,你信願持名往生淨土了,往生淨土超越輪迴、超越十法界,生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可是極樂世界特殊,為什麼?這個世界跟一切諸佛世界不一樣,一切諸佛世界是緣起的,《華嚴經》上的緣起的,因緣生法,有生有滅;極樂世界是性起的,是自性流出來的,自性不生不滅,自性不垢不淨。所以,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全是性起,它不是緣起,這就非常非常難得。 所以我們大家一定要記住,這個機會太難得,「百千萬劫難遭遇」。彭際清居士告訴我們,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一日,我們遇到了。這個意思就是,你怎麼遇到淨土法門,你怎麼會遇到《無量壽經》,無量劫稀有難逢,你怎麼會遇到?這個遇到不是偶然,大乘經上佛說,能遇到的,都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供養無量諸佛如來,有這麼大的善根。這一生遇到,得無量諸佛的加持,所以你能信、你能願、你能老實稱念。就像海賢老和尚,不認識字,他的善根福德因緣具足了,遇到這個就成功了。二十歲出家,師父就教他一句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這個人的成功就是老實、聽話、真幹。到一百一十二歲,九十二年當中,一句佛號沒有中斷。除這一句佛號之外,他沒有妄想,他沒有雜念,他的心是清淨心、是平等心。清淨、平等還得了嗎?清淨是阿羅漢、辟支佛,平等是諸大菩薩。 他來給我們做榜樣,我們要會看,要能看得出。這個碟片送到我這裡,我一看就明瞭,很多人看他不懂,他看沒看出來。這一片時間不長,只有五十分鐘,每一個畫面,你仔細用《無量壽經》來對,可以完全對應。所以我看完之後告訴大家,這個碟是《無量壽經》的總結,是《無量壽經》的落實。我們是在研究經文、研究註解,還沒有完全搞懂,他做到了、他落實了,完全把《無量壽經》變成生活、變成工作、變成處事待人接物。他身口意三業與《大乘無量壽經》完全相應,他怎麼能不成佛? 他很老實,人家問他,你見阿彌陀佛了?他承認。問的人也是心粗智劣,為什麼?沒有問他,你見多少次?決定不止一次。東晉時代,我們淨土宗初祖遠公老和尚,一生見四次。賢老法師絕對不止四次,九十二年,決定不止。為什麼不早往生?他要早往生,他二十幾歲就可以往生,為什麼?往生的條件統統具足了。但是這個世間找像他這麼一個老實人、聽話的人、真幹的人,找不到,所以阿彌陀佛叫他留在這個世間表法。表什麼法?就表這個,老實、聽話、真幹,就表這個。 孝順父母,尊重老師。尊重老師可以從他,老師死了之後,做了個小塔,把骨灰埋葬在那個地方。老師知道將來有劫難,把骨灰放在石板下面,不是放在上面,應該放上面。遇到紅衛兵的劫難,這些紅衛兵把他師父的塔打開,裡頭沒有骨灰,逼問他。老和尚受盡了苦頭,沒有說出來,真的不知道。到事情過後,文化大革命結束了,把他師父的骨灰重新安葬,建一個塔,豎碑安葬,這個時候在石板下面發現了。從這個地方看到什麼?他「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淨業三福裡頭前面兩條你看到了。 父親很不幸,四十幾歲討飯養家,遇到土匪搶劫一個村莊,把人家房子燒掉。他去救火,被土匪看見了,活活的把他打死,碟裡頭都說了。有一群狗守住屍,不准人接近,狗都知道是好人,菩薩的父親,等到家人來把屍首拿去埋葬。一群狗守住,狗都講義氣,人不如狗。母親年老了沒有人照顧,接到寺廟裡面來供養,老媽媽。老媽媽八十六歲這年突然要回老家,告訴賢老和尚她要回老家,老和尚勸了很多次都不聽,一定要回老家。老和尚很孝順,陪母親回老家。回到老家之後沒有多久,吩咐把她的女兒找回來,侄女兒,這是家親,還有幾個親人,都把他叫來。媽媽親自包餃子,照顧大家吃飯。吃完之後,她坐在椅子上,腿一盤,告訴大家,我走了,就真走了。你看多自在!這是什麼?這是表演給她後人看的,你們要學成這樣就對了。她可以做得到,你們每個人都能做到。 來佛寺的三個人,先走的海慶,走的時候八十二歲,戒臘七十一歲,就是他出家七十一年,一句佛號念了七十一年;賢老和尚一句阿彌陀佛念了九十二年;賢老的母親八十六歲走的,也是從小就念佛,長齋,一生吃盡苦頭。更不可思議的,因為在那個狀況之下,生活條件很困難,母親走了,他用個木板,很薄的木板,釘了個棺材,把母親安葬。總覺得對不起母親,沒有盡到兒子的本分,八年,八年之後,環境比較好,想把母親重新安葬。把墳墓挖開,棺材打開,人不見了,沒有了,棺材裡頭只有三根釘棺材的釘子,人不見了。一直到現在也沒人曉得,是不是菩薩化身。想想這一家人,各各都是有來歷的,各各都是在表法的。 我們要學佛,首先要具備學佛的條件,然後要知道學佛這條道路怎麼走法。自己本身的條件,前面說過的,老實、聽話、真幹。那佛門,通途這條道路就是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古人教給我們的方法,那就是戒律,譬如教你讀經,「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都是規矩,就是戒律,你不遵守這個,你學不成功。要放下煩惱、習氣,修什麼?修清淨心、修平等心,無論用什麼方法都可以。無盡藏比丘尼用讀經,一門深入,《涅槃經》,最後大徹大悟,法達禪師就一部《法華經》。用讀經的方法,讀經不是講裡頭的意思,用讀經的方法修定,讀書千遍這是定。把妄想念掉,把雜念念掉,把是非人我念掉,清淨心出現,平等心出現,那就開悟了,開悟就是自見。 這個方法,兩百年前在中國社會儒釋道全用,沒有人不知道。最近這兩百年丟掉了,為什麼丟掉?西方文明傳到中國來,大家對於西方的機械、科學技術,認為這是很先進的,這中國沒有,迷上了,把中國東西自己全部不要了,去學外國的。前面一百年是清朝的末年,從慈禧太后不重視,對中國傳統不重視,那就每況愈下;到民國初年,還有人講,但是沒有人照做,年輕人更是不屑一顧;中日戰爭八年抗戰之後,完全沒有了,講的人都沒有,這多麼可悲的一樁事情。我這個年齡,生在鄉下,如果生在城市裡面也完了。這個鄉下很落伍、很守舊,所以對傳統的文化還沾一點邊緣。七、八歲的時候能記憶事了,還記得一點,十歲以後,搬到城市裡面住,從此以後再見不到了;不但見不到,聽都聽不到,沒人說。 在一些書籍裡面看到,英國湯恩比博士訪問日本,談話有個記錄,出了一本書,一九七0年代的。我看了這本書,英國人,他對中國傳統文化非常讚歎。他在日本跟大家說,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就是現在,現在二十一世紀,他說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我看到這兩句話非常驚訝,我同意他的看法,肯定他的看法,相信他的看法,他看的沒錯。可是這種看法歐洲人很少有人探討。我兩次訪問倫敦,訪問牛津大學、劍橋大學跟倫敦大學,這三個學校都有漢學系。我跟他們的教授、學生交流,我就提出來,湯恩比的話你們相不相信?他們不回答我,看著我笑。我等了好幾分鐘,沒人肯說話,我反過來問,難道湯恩比說的話說錯了嗎?也沒人回答我。最後還是逼著我說話,我說如果你們把這句話來問我,我會告訴你們,湯恩比的話沒錯,絕對正確。你們為什麼不敢回答我?湯恩比博士名氣太大了,不敢批評他,所以你們採取的態度,我說你們很聰明,既不贊成也不反對。為什麼不贊成?我是中國人,大家都知道,如果中國東西這麼好,你們為什麼自己不學?我相信這是個原因,你們懷疑,不敢說話。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他們不了解,兩百年前的中國個個都學,兩百年之後的中國人不學了,把它忘掉了。湯恩比博士知道,他沒說錯。 因為我訪問的是漢學系的學生,不是一般的人,漢學系是讀中國古籍的、中國傳統古文化的這些人,他們北京話講得很標準,能夠讀文言文,我對他們很佩服。我說你們學中國的語言,學中國的文字、文言文,學了多久?他們告訴我三年。可見得不難,三年就有能力讀中國的文言文,我們非常佩服。外國人學東西很認真,除非他不學,他們態度認真。我在美國,訪問過紐約大學,紐約大學裡頭有中文系,我問這些外國人,他們念中文系的,學中文也是三年。可見這個事情不難,有三年的時間,就把中國《四庫全書》的鑰匙拿到了,文言文是《四庫全書》的鑰匙,現在外國人學習愈來愈多了。 中國在最近看到有覺醒的現象,覺悟了,好像睡覺醒過來了。習主席在大聲疾呼,恢復傳統文化,傳統文化裡頭真的有東西,可以救中國,可以救全世界。首先我們要正確的認識它,要學習,學習現在有困難,為什麼?學習的條件不具足,條件是文言文、漢字。《四庫全書》完全是用文言文寫的,用漢字,不是用簡體,是用正體,就是正楷,楷書寫的。我們幾千年老祖宗古聖先賢的智慧,教學的理念,或者是我們叫學習,學習的理念、學習的方法、學習的效果、學習的經驗,全在《四庫》裡頭,那真是寶。這個寶能幫助我們解決一切問題,疑難雜症沒有不能解決的。 唐太宗大家知道,他二十七歲做皇帝,統治這麼大的國家、這麼多的人口。我們相信他沒有念過什麼書,他十六歲帶兵打仗,他是個將軍。做皇帝之後,就想到怎麼治理這個國家?向古人找,古聖先賢,從他那個時代往前面二千五百年,從三皇五帝,歷代大聖大賢留下來這些教訓,經、史、子這三大類,集他不要,那是文學。這裡面有講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的文字,統統抄下來給他看,這部書叫《群書治要》。那《群書治要》是什麼?是《四庫》精華的精華。這個東西現在管用,我們把它找出來了,印出來了,不但在中國,影響全世界。字字句句都是精華,現在這個社會管用。我們讀這一段經文,引申出這麼多的意思。 今天我們讀的這部經,夏蓮居老居士給我們會集了《無量壽經》的會集本,這個會集本是根據過去王龍舒的會集本、魏默深的會集本。王龍舒居士念佛站著往生的,《龍舒淨土文》流傳到今天,沒有人不喜歡,大善知識。所會集的本子都有瑕疵,沒有做到盡善盡美,歷代祖師大德有批評。所以在民國年間,抗戰時候,夏蓮居老居士用了十年時間,重新會集成這部經典。古人所有的缺陷全部都改正了,成為真正《無量壽經》的善本。這個本子,在我上一代很多人沒見過,因為印的數量太少,中國地方太大。律航老法師從大陸到台灣帶了幾本,送給台中李老師,我們才有機會看到。李老師看到這個經本,看到他的老師梅光羲居士寫了一篇長序,推薦介紹,黃念祖老居士註解,李老師沒看見。 他這個註解是真實智慧,不是用自己意思來說經,完全是集經論、祖師大德的開示。這一段什麼人講的,你看我們念這個底下,《大勢至圓通章》上講的。每一段小註都有出處,不是他自己說的,我是從哪部經、哪部論上節下來的,哪一位祖師大德的註疏裡頭抄下來的。第一個是顯他自己謙虛,第二個也是真實的慈悲,讓我們讀這個註解,等於讀了八十三部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著作。這個好!讓我們學這一部,等於說是把全部《大藏經》裡頭的精華都學到了。這部註解、這部經,經是佛經典裡面的治要,像《群書治要》,最重要的;註也是群經跟祖師大德註疏裡邊的重要部分,都抄在這裡。所以,這一部就是廣學多聞,《華嚴經》上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部就是一切經。這個註解,除一切經之外,還有一切祖師大德的開示,稀有難逢。 我得到第一本,真正是第一本。黃念老居士把這個書寫成,用油印印的,帶到美國,我在美國跟他遇到的,他把這部書送給我,只帶這麼一套。我看了之後非常感動,向他老人家請教,你有沒有版權?他說你問這個幹什麼?有版權,我尊重你;沒有版權,我拿到台灣去翻印。他這一聽很高興,沒有版權,要我給它寫一篇序,封面上給它題字,我都照辦了。我們認識之後,當時每年大概我都要回到中國北京去看他,至少一年有三次、四次,回國去就看他,向他老人家請教。 這個老人實在講也是給我們表法,在這個大時代,要註經就用他這個方法,集註。集經論、古大德的註疏來註經,這要有時間多看,真叫廣學多聞,你不看你怎麼找得到?一部經裡頭只找幾句,他用了八十三部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的著作。我去拜訪他,到他家裡,房間不大,只有我們攝影棚一半大,一張床,一個桌子,寫字的桌子,房間很小,空餘的地方堆的這些經書、參考書。我很驚訝,說你這些書從哪來的?你怎麼會找到這麼多東西?三寶加持,有人知道他註經,替他蒐集這些資料。資料一來趕快看,裡面有這個東西的時候,趕快用紅筆畫起來,做記號,採用。晚年身體並不好。我們見面非常歡喜,在那個時代,在國外講《無量壽經》,講這個本子,只有我一個人,在國內就他一個,沒人講、沒人學。所以我們就變成好朋友了,志同道合。 我用的這個經本,是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傳給我的,他曾經在台中講過一遍。簡單的註解,段落勾出來,就在經書旁邊空白的地方,註解寫在這裡頭,叫眉註。這個本子很多人沒看到過,老師往生,我把這個本子印了一萬冊,在海外流通,二、三年之後才在台灣流通。這個本子,李老師的眉註我講過十遍。念老這個註解,我是前幾年,我八十五歲,四年前,八十五歲清明節那天,我把一切經都放下。《金剛經》上所說的,「法尚應捨,何況非法」,《華嚴》沒講完,不講了,捨掉。發心專講《無量壽經》,一年講一部,活一年就講一部,活十年講十部,其他的統統不講。我提倡一部經,一句阿彌陀佛,專修專弘。學校請我講經,我也講這部經。 馬來西亞建漢學院,漢學院有儒釋道,印度尼西亞回教大學也有漢學院,也是培養儒釋道的師資。所以我有機會的時候,在學校裡頭講一次,學校的正式課程。印尼回教大學是國家辦的,國立的,有學位,這是好事情,出家人也有機會到這邊去拿博士學位。我們希望把中國傳統教育裡面這些教育的智慧、理念、方法、經驗,能夠告訴大家,我們要把它恢復起來。教學一定要以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做目標,真正培養傳統文化教學的師資,這在現前比什麼都重要。 為什麼要學這部經,把其他的全部都放下?這底下說,「唯本經持名一法,乃易行道,人人能修」,就為這一句。其他的法門不是每個人一生能成就,真難。只有這個法門,你看,海慶、海賢,跟海賢法師的媽媽,一生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三個人都成就,不是一個。都是自在往生,最後告訴大家我走了,就走了,真走了,不需要人助念。知道佛來接引,帶他走了,永遠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這個我們要牢牢記在心裡,要認真努力趕上,我們不能落後,我們有信心可以趕上。在這部經裡面,我們對西方極樂世界有相當程度的認知,無論在理還在事。看到這三位善知識給我們表法,信心堅定了,再不懷疑了,自己有願心,自己感覺到我有把握往生。我也要求自在往生,不需要別人助念,這是真往生,助念不一定真往生。這是真的,人人能修。 《大勢至圓通章》裡面有這兩句話,「淨念相繼,自得心開」。這個地方沒有完全引用,原文是,「憶佛念佛」,憶是心裡頭念,念是口裡念,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現前是現在,清淨心現前,佛就現前,你就會見到。自得心開,智慧開起來,信心堅定了。大勢至菩薩在最後講念佛的方法,說得非常簡單、非常扼要,淨念相繼,都攝六根,前面一句,「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八個字。都攝六根教我們放下,眼從色塵裡頭收回來,耳從聲塵裡面收回來,六根不要向外緣,向外緣生煩惱,統統收回來,不緣外,緣內。內是什麼?內是阿彌陀佛,起心動念想阿彌陀佛,眼看阿彌陀佛,耳聽阿彌陀佛,鼻聞香,供佛的香阿彌陀佛,六根都用在阿彌陀佛上。淨念相繼,淨是清淨心,念是一個念頭一個念頭相繼不斷。這些時候我常常提到賢老和尚九十二年佛號不斷,這叫淨念相繼。他沒有欲望,沒有名利,名聞利養統統沒有,非常單純,萬緣放下。願意吃苦,願意持戒,每天的日子歡歡喜喜,非常充實,一天也沒白過,做出榜樣給大家看。所以他的果自然是自得心開,自然是感應彌陀現身,佛給他的加持,佛給他的信願,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即凡夫心,開佛知見」,我們沒有證得聖果,小乘須陀洹也沒證得,這就是凡夫。確實開佛知見,念佛就是佛知見,你真正相信,真正肯念。 「至於根器淺者,但能至心信樂,願生彼國,乃至十念,臨命終時,蒙佛攝受,便生極樂。」這是告訴我們,根機淺的,像我們現前這種程度,但能至心信樂,我們要認真去想想,我有沒有做到這四個字?至心是真心,也就是專心,一心專注叫至心。真正相信,樂是喜歡,喜歡淨土宗這個法門,喜歡《無量壽經》,喜歡阿彌陀佛,喜歡這一句名號,這信具足了,你有真信,沒有懷疑。接著願生彼國,我真正想在這一生生到極樂世界,我到極樂世界學成功了我再來。這個願好,這個念頭好。再來是什麼?叫再來人,菩薩,不是凡夫。再來不是為自己,是為度眾生的,是為幫助眾生,成就眾生。大乘教裡頭,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一個人想學,一個人肯學,也不會把他放棄,也要成就他。大乘菩薩願,希望我們能有這個願心。念佛功夫,真正有信、有願,就取得往生極樂世界的條件。往生極樂世界的品位,完全是自己念佛功夫的淺深,不是多少;換句話說,功夫深的人放下多,功夫淺的人也有放下,放下少。要真放下,對這個世間沒有絲毫貪戀,真放得下,這功夫深。所以乃至十念,臨命終時,蒙佛攝受,便生極樂,決定得生,真的是萬修萬人去。 「花開見佛,悟入無生,奇妙疾捷,莫過於是。一切眾生由此得度,十方如來乃稱本懷。」末後兩句說得好,到極樂世界,蓮花化生,花開見佛,悟無生法忍,這就是阿惟越致菩薩。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花開見佛也是悟無生法忍,怎麼悟的?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加持你悟得的。這個法門是他力法門,全靠阿彌陀佛,對阿彌陀佛念念有感恩的心,不是阿彌陀佛我們出不了六道輪迴,不是阿彌陀佛我們生不了淨土,我們生到淨土也不可能證得阿惟越致菩薩。全靠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大願大德,幫助我們成就。奇妙,這個方法八萬四千法門裡沒有,無量法門裡頭也沒有,奇妙。疾捷是快速,一生圓滿成就。莫過於是,談奇妙、談快速沒有超過念佛往生淨土的,沒有超過。一切眾生由此得度,男女老少、賢愚不肖,上中下三根,遇到這個法門統統得度,平等得度。十方如來稱本懷,本懷,他心裡所念的,佛心所念就是幫助眾生成佛,沒有一尊佛不如是說。 底下一段,「本經所宣,乃如來真實純一之法,無有權曲,故名正說」。這個跟註解裡頭完全相同,告訴我們本經佛說的是什麼。是諸佛如來最真實、最純一之法,不是方便說,不是委曲說,所以叫正說。彌顯這個法門之可貴,這個法門之難得,都是提醒我們這個法門太難得了,遇到的時候要珍惜,千萬不要當面錯過,那就叫真錯了。怎麼落實?這一句佛號常常放在心上,一切時、一切處,口裡不念沒有關係,心裡頭默念,沒人知道。海賢老和尚就是這種念法,他每天早晚念個幾聲,幾分鐘大聲念,慢慢就小聲念,慢慢就心上念,口上不念。這個法太妙。今天我們就學習到此地,希望大家真正努力,要認真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