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夢--情系你我他》-5(小說)五.學校慶功會 楊是個心事比較重的人,原本就愛失眠,昨晚上提起了小學同桌六年的王強,更睡不着了。看了看還不到五點了,又躺了一會兒,旁邊的丈夫還睡得呼呼的,便輕輕地起了床,穿好衣服,擦了擦臉整理了頭髮,捏手捏腳走出家門。她在樓門口站了片刻,大約有將近兩年沒在小區里溜達了,每天都是匆匆忙忙地往返在學校和家之間。漫步在小區的石子路上感到格外的溫馨,路邊的小樹已經長得碗口粗了,一些樹還開着黃花,她實在叫不出這種樹的名字。這些年不斷引進新樹種,再不是楊、槐、柳、白蠟單調的幾個品種了。據說,楊絮柳絮污染環境,正逐漸被淘汰。前幾年天津種了不少銀杏、碧桃、梧桐,可這種開黃花的樹還是第一次見。樹邊有紅、黃、白、粉等五顏六色的小花,一點也不比公園差。只是草地有點枯黃,小區中間的一個人工湖也幹了,據說天津嚴重缺水。當她走到小區後邊時,看見和小區隔一條馬路的地方又蓋起了五棟高樓,每棟大約二十幾層,淡綠色的玻璃窗十分雅致。楊的腦子裡出現了:“日新月異”四個字,便順着小路轉到小區的大門處,她發現保安換了新人。
“您早!出來遛彎兒?”保安禮貌地和楊打招呼。 “您早!隨便走走。新來的?”楊說。 “來了半年多了。” 楊暗自想,我怎麼都沒注意到呢? “您是新搬來的?”保安問楊。 “住這都快五年了,小區剛建時我們就搬進來了。” 哈哈!兩個人都笑了起來。 “我怎麼沒見過您呢?” “我愛人叫高峰,認識嗎?我姓楊,在小學工作。” “噢,高峰,認識,認識。我們經常一塊兒下棋,他棋下得可不一般,總贏我。” “前面的房子是什麼時候拆的?”楊指了指前面的一片瓦礫。 “就這兩個星期,電錘,推土機一起上,快。其實那房子還挺好的,要在我們老家少說也得再住上二十年,城裡人有錢,說拆就拆了。可我不明白,這些灰呀土的弄到哪兒去呢?還有那些樹,長起來不容易,快的也得長個五六年,慢的就得十幾年,說砍就砍了,讓人心疼。”保安有點激動地說。 楊一時也答不上來,是呀,這些建築垃圾弄到哪兒去呢?看着面前的一切,楊不知道如何形容,“日新月異” 剛才已經用過了。“天翻地覆”“改天換地”“變化萬千”好像都不太滿意。楊在教學生用詞時,特別強調準確性,怎麼自己就找不到合適的詞來形容眼前的一切呢?保安看楊沒有回答自己的問題,就知趣地說: “楊老師,我那邊看看。” 楊又站了一會兒,保安的話仍在耳邊迴響。看看左邊,一大片新樓,看看右邊,大馬路立交橋,看看前面,沒清理完的建築垃圾。樹太少了,難道那一排排的大樹都砍了? 她覺得自己好像站在一個鋼筋混凝土的盒子裡,幾乎窒息。噢,我也該回去了。楊一時覺得心裡不太舒服,不知是因為小區前的這些建築垃圾呢,還是因為昨晚沒睡好覺,又沒吃早飯,她轉身往家走。 “去哪兒了?”高問。 “睡不着,出去遛了一圈,外邊變化還挺大的。”楊說。 “是啊!現代化的大城市嘛,早把英美那些西方國家甩到後邊了,爭世界第一。” “爭第一,爭第一,爭了第一有什麼用?環境全給破壞了,一時半時難恢復。哎,建築垃圾往哪兒運啊?” “爭第一有什麼不好,免得讓外國人看不起咱。就是要讓外國人看看,中國強大了,一個現代化大國在東方崛起。” “建築垃圾放哪兒呢?”楊又強調了一遍。 “是啊,那麼多建築垃圾,還有整個城市的生活垃圾,這可是個不小的數字。聽說,現在有兩種處理垃圾的方法,焚燒和填埋。” “焚燒,污染夠厲害的,你看咱這兒就很少有藍天白雲的時候,總是陰霾。” “陰霾,這倆字,我以前還真不認識。總念成‘陰狸’,現在電視裡天氣預報說得多了才知道是陰霾(埋)。”高說。 楊笑了笑說:“就你那水平。垃圾填埋,那不把地都占了,再說垃圾埋在地下,是不是對地下水、土壤也會污染啊。” “咱管不了那麼多。快吃早點吧。” “自私自利,只顧自己。” “哎,你別給人扣帽子啊,我倒是想管,我管得了嗎?”高有點激動,又接着說: “你比我地位高多了,你管啊。就說咱們教育界吧,教育亂收費,喊了多少年了,還不是越喊越烈。連兩袖清風的教育都腐敗了,還有治嗎?” “看你說哪兒去了,總得慢慢來。快吃吧,我還要去學校。” 楊在學校門口碰上了校長。“校長早!” “楊老師八點到我辦公室,行嗎?” “好。我先到教室看看同學們。” 這是楊多年的習慣,來校後第一件事兒是到教室。她們班教室最前面有一張多餘的課桌,那就是她的。只見有兩個同學把一張張小紙條放進桌子上的鉛筆盒裡。這是楊的獨創,她讓學生把心裡話或學習上的問題寫在小紙條上放在鉛筆盒裡,以便作為班主任的她能及時地掌握學生們的脈搏,隨時撫平那些幼小心靈中皺起的褶痕,在第一時間解決問題,儘量做到問題不過夜。 這種只要發現集體中有什麼不和諧之處就設法進行微調的做法深受學生和家長歡迎。同學們喜歡這種做法,寫的內容五花八門。經常把不願意公開的秘密告訴楊,楊一方面為他們保密,另一方面又及時開導,所以她們班從來沒出過大問題,同學們身心健康地成長。 有一次一個女孩兒在家跟爸爸媽媽吵翻了,認為呆在這個世界上太孤獨了,想離開這個世界。她把自己的苦惱寫在小紙條上,楊把她領到自己家,讓他和自己睡在一張床上。推心置腹,掰開揉碎,女孩兒終於開口說話了,原來是為了一件小事。事後女孩不僅向爸爸媽媽道歉,學習有很大進步,還積極參與班內工作。後來她去美國深造,去年春節還從美國回來看望楊,給楊帶來不少的保健品。楊正想着,小王老師來了。 小王老師,女,二十七歲,一條馬尾辮兒垂在腦後。氣喘吁吁的說:“楊老師。我又比您來晚了。” “不晚,離上課還有二十分鐘呢。你哪能跟我比呀,我沒有一點家庭負擔,老高退休了,家務事全包。你呢,工作家庭雙肩挑,教學教育雙肩挑,你們蕭華又常出差,你已經做得很不錯了。人都得經歷這個過程,很快就會變好的。麵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楊學着電影中的台詞笑着對小王說。 “楊老師,您真好,我要能像您那樣就好了。” “你一定比我強,你們趕上了好時候,好好干吧。” “我一定努力,您可要多幫助我啊。” “校長讓我到他那兒去一下,我先走啦。” 楊邊走邊想,小王是個好苗子。師範學院本科畢業,起點就比自己高,自己那時候高中畢業,根本沒學過教育學、心理學;小王人品好,從不計較名利;熱愛學生,在現在的年輕人中很難得。小王去年剛生了孩子,帶畢業班有一定的困難,自己該盡力幫幫她。小王現在缺的就是經驗,應當把自己的經驗毫無保留的告訴她,讓她少走一些彎路,不知不覺到校長室了。 校長室內坐着書記、校長還有校辦胡主任。“楊老師,您坐。”楊坐下向各位匯報了代表大會的情況,在座的書記、校長和主任頻頻點頭。楊多年來養成了習慣,無論在任何場合說話總是不急不慢,不溫不火,娓娓動聽,這一點誰都佩服。 “楊老師,有些事真不知道該怎麼對您說。” “唐書記,您直說。咱們相處這麼多年了,您還不了解我?” “是這樣,您在這個學校工作了幾十年,奉獻了您的青年,奉獻您的中年,又奉獻了您的老年,奉獻了您的一切,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你是我們學校的驕傲,也是老師們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確實捨不得您走,可總不能讓您一輩子都綁在這個地方,您也需要有一點自由,有一點自己的生活空間。下星期一校會時間我們打算開個全校大會,您做代表大會的匯報,晚上在酒店給您慶功和歡送您退休一併,這樣比較節約時間,而且這三件事也有密切的聯繫。您的意見如何?” “校領導考慮得很周到,的確我需要一點自己的時間。我早就許願要陪我老伴出去旅遊,也許願要幫女兒照顧孩子,還都沒兌現呢。”楊的表情有點不自然,但那只是一瞬間,生活的磨練已經使她練就了一種本事,無論任何情況也不暴露自己的思想。 “不過慶功就免了。我做的都是一個教師應該做的,再說,沒有領導的培養、同事的支持,我又能怎樣?”楊接着說。 “楊老師您可別這麼說,慶功不僅是對您個人,更深層次的意義在於對青年教師的激勵,和咱們學校將來的發展有着密切的關係。”校長說。楊點點頭,不再說別的。 “還有一點,我想請楊老師再幫小王把把關,畢竟是畢業班,考試成績好壞關繫到咱們學校的榮譽和今後的招生。您不必天天來學校盯着,每星期來一次就行,和小王交流交流,時間您和小王商量。另外還想請您參加每周四下午的年級會,到這學期結束就行了。報酬我們不會虧待您。”胡主任說。 這位胡主任是剛從陝西調過來的,對楊還不甚了解,楊考慮過報酬嗎?不過楊也不想多作解釋,也許這也是現今的慣例。 “楊老師,抽點時間把你的教育教學經驗和實踐寫成書,我找地方給你出版。”唐書記又補充了一句。“謝謝書記。” 楊走出校長室,不由自主地走到了辦公室。這是一間比較大的辦公室,裡邊放着六張辦公桌,是學校專門針對畢業班安排的。他們學校有兩個畢業班,任主科的老師安排在一起,便於及時交換學生各方面的情況,以便因材施教和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這也是他們學校的一個經驗,實踐證明是有成效的。 三年前,一個男生暗戀班裡的一個女生,在家和班主任老師的課上表現正常,可到了其它課上就發呆,直勾勾地盯着那個女孩兒,還傳小條兒,成績直線下降。科任老師及時發現,利用課間休息時間向班主任進行了匯報,在班主任及家長的開導下,問題很快解決了,後來那男孩兒考上了一個很不錯的學校,這種例子多了。今天辦公室卻空無一人,老師們都上課去了。 慶功會開得很隆重,還請來了市區教育局主管小學方面的領導,除了楊匯報代表大會情況,還有市區領導講話、書記講話、教師代表講話、學生代表講話、獻花等等。 楊在發言中說:“…我要不斷地提醒自己,千萬不能忘了做人的根本原則。做到三真:較真、認真、率真。即原則上較真,事業上認真,為人上率真。” 市教育局劉副局長在講話中強調:“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是我國勞動者的傑出代表,在他們身上體現出來的主人翁責任感和艱苦創業精神,忘我的勞動熱情和無私奉獻精神,強烈的開拓創新和銳意進取精神,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愛崗敬業精神,是推動時代發展的強大動力,是偉大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他們被譽為‘共和國的脊梁’。我們要學習勞模、尊重勞模、關愛勞模、崇尚勞模、爭當勞模。” 然而最讓楊感動的是大會即將結束時,一位中年男子捧着一大束鮮花疾步走上主席台,站在麥克風前: “校長、各位老師、全體同學請給我五分鐘的時間。”他用乞求的眼神看着主持會的趙副校長,趙和唐書記耳語了一下,又和邢校長耳語了一下,然後向男士點了點頭。 “校長、老師、同學們,你們好!不要問我叫什麼,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只占用你們五分鐘講一個我親身經歷的小故事。” 疲憊的孩子們重新振作起精神,目不轉睛、聚精會神地聽這位叔叔、自己曆日校友的講述。 我是楊老師的學生,名字叫程志遠,外號“雷管”,即突發事件的製造者,說白了就是盡給老師找事兒。那是25年前。 一天早上,七八個同學正圍着一個紙盒子看,裡邊有一隻綠色的青蛙。青蛙凸着兩隻大眼,腮幫子和肚子一鼓一鼓的。 “看,這是正宗的青蛙,背上有三道槓,和癩蛤蟆不一樣,多漂亮啊。”雷管振振有詞地給旁邊觀看的同學講解。 “哎,你從哪兒逮的?” “遠了,昨天跟我爸釣魚時逮的。我想做個試驗,看看螞蟻到底敢不敢斗青蛙?” 紙盒子裡還真有幾隻螞蟻。青蛙“呱”地叫了一聲,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正說着上課鈴響了,同時,青蛙也蹭地跳了出來。雷管想去逮青蛙,可老師已經站在門口。他只好乖乖地坐在椅子上,幾個人同時把頭扭向青蛙。老師走上講台,大家起立,正準備問老師好,青蛙又“呱”地叫了一聲,並且蹦上了講台,這下,班裡大亂了。雷管特別緊張,心想,這回可完了。青蛙肯定沒收,弄不好還要請家長。 “誰的青蛙?”楊老師問。 “我的。”雷管站起來,使勁兒低着頭。 “帶來幹什麼?” “他要做個試驗。”一個坐在前排的小個子搶先回答。 “哦?什麼試驗?” “看看螞蟻敢不敢斗青蛙?” “是這樣嗎?”楊老師問雷管,雷管心裡咚咚直跳,心想可別把我的青蛙沒收了呀,急忙點了點頭。 楊老師不僅沒有批評雷管,還鼓勵說。“科學實驗,很好。不過不能影響我們上課,先把青蛙放在我的辦公室里,下學時你去取。”說着把青蛙抓起來放在紙盒子裡,讓雷管送到辦公室。雷管回到教室後,楊老師對全班同學說:“程志遠的探索精神值得大家學習。”下學後,雷管取青蛙時楊老師語耐心地分析,應當如何處理這件事以及處理不好帶來的危害,雷管心服口服。楊老師還語重心長地說,只有學得更多的知識,才能攀登科學的頂峰。臨走時楊老師說,今晚語文作業不用寫了,認真觀察試驗,記下來,讓老師和同學們分享。雷管高興極了,連蹦帶跳地出了辦公室。 同學們,是楊老師把我心中這顆理想的種子,從貧瘠的土地上移植到沃土中。我當時就下定決心,決不辜負老師的期望,努力揚起理想的風帆,爭取早日到達勝利的彼岸。 楊老師,您是我理想的引路人,是老師們保護了我這顆探索大自然的好奇心,並引導我走上了科學研究的事業。我今天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離不開老師的關愛。也希望你們好好聽老師的話,好好學習文化知識,將來報效祖國。男士講完了,台上台下爆發出熱烈的掌聲。程志遠深深地給楊鞠了一個躬。 又轉向台上的各位老師深深地鞠了一躬,說,老師,您們辛苦了!這時跑上來三位青年一起朗誦了詩歌。 《老師》 是誰 給滿腦空空的我們知識的寶藏? 是誰 用汗水和心血把一棵棵小苗培育茁壯? 是誰 幫我們實現理想,讓我們展開翱翔的翅膀? 是誰 帶着我們去田野工廠,把我們培養成祖國的棟梁? 是您,是您,我敬愛的老師。 您是春風,您是細雨,您是陽光,您是紅燭… 您的恩情,您的期望,我們永遠記在心上。 老師,您辛苦了! 大會被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台上的老師們熱淚盈眶,台下的學生們掌聲雷動,經久不息。 趙副校長和男士耳語了一會兒,對大家說:“剛才講話的是我校85屆畢業生,程志遠同學,現在加拿大工作。 “知道加拿大嗎?”他問同學們。 “知道。”台下異口同聲。有人小聲說白求恩。 “對,就是白求恩的家鄉。”他又回過頭問程:“什麼大學?” “埃德蒙頓的奧伯塔大學。”程說。 “奧伯塔大學。” 唐書記上前進一步介紹:“程志遠同學取得了博士學位,現在已經獲得了奧伯塔大學的終身教授的職位。這次是來參加在清華大學召開的網絡神經國際會議的。正如程教授剛才說的,希望你們好好學習,將來在各行各業中做出成績。”顯然唐書記已經和程作了簡單的交談。 大會結束了。楊捧着鮮花和程等人一起走下主席台。從西邊的牆邊又跑出來幾位中年人,“楊老師,楊老師。”幾個人不約而同地叫了起來。 “我是92屆的姜小燕。” “我是89屆的鞋印兒。” …… 同學們一一作了自我介紹。楊眼裡噙着淚花,應接不暇。 “楊老師,明天晚上六點半在渝香酒家,我們有個聚會,請您去參加。” “六點我開車去你家接您,請高老師一起去。” “真謝謝你們。”楊緊緊地握着他們的手。 “楊老師您還認得我嗎?”程問。 “你要不說,我還真有點懵,早就聽同學們說你去了加拿大,沒想到你回來了。” “雷管。”程說。大家哈哈大笑。 “那時候不懂事,盡給您惹麻煩了。”程接着說。 “可別那麼說,沒有你們哪能有我的今天?是你們使我看到了生活中的亮點,是你們給了我生活的勇氣,是你們…。” “楊老師,校長請您回校長室,還有點事兒。”一位年輕的老師對楊說。 “那就明晚見。”楊對圍在自己周圍的學生們說。 “您有事兒,我們就不打攪了,明晚六點我開車去您家接您和高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