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梦--情系你我他》-5(小说)五.学校庆功会 杨是个心事比较重的人,原本就爱失眠,昨晚上提起了小学同桌六年的王强,更睡不着了。看了看还不到五点了,又躺了一会儿,旁边的丈夫还睡得呼呼的,便轻轻地起了床,穿好衣服,擦了擦脸整理了头发,捏手捏脚走出家门。她在楼门口站了片刻,大约有将近两年没在小区里溜达了,每天都是匆匆忙忙地往返在学校和家之间。漫步在小区的石子路上感到格外的温馨,路边的小树已经长得碗口粗了,一些树还开着黄花,她实在叫不出这种树的名字。这些年不断引进新树种,再不是杨、槐、柳、白蜡单调的几个品种了。据说,杨絮柳絮污染环境,正逐渐被淘汰。前几年天津种了不少银杏、碧桃、梧桐,可这种开黄花的树还是第一次见。树边有红、黄、白、粉等五颜六色的小花,一点也不比公园差。只是草地有点枯黄,小区中间的一个人工湖也干了,据说天津严重缺水。当她走到小区后边时,看见和小区隔一条马路的地方又盖起了五栋高楼,每栋大约二十几层,淡绿色的玻璃窗十分雅致。杨的脑子里出现了:“日新月异”四个字,便顺着小路转到小区的大门处,她发现保安换了新人。
“您早!出来遛弯儿?”保安礼貌地和杨打招呼。 “您早!随便走走。新来的?”杨说。 “来了半年多了。” 杨暗自想,我怎么都没注意到呢? “您是新搬来的?”保安问杨。 “住这都快五年了,小区刚建时我们就搬进来了。” 哈哈!两个人都笑了起来。 “我怎么没见过您呢?” “我爱人叫高峰,认识吗?我姓杨,在小学工作。” “噢,高峰,认识,认识。我们经常一块儿下棋,他棋下得可不一般,总赢我。” “前面的房子是什么时候拆的?”杨指了指前面的一片瓦砾。 “就这两个星期,电锤,推土机一起上,快。其实那房子还挺好的,要在我们老家少说也得再住上二十年,城里人有钱,说拆就拆了。可我不明白,这些灰呀土的弄到哪儿去呢?还有那些树,长起来不容易,快的也得长个五六年,慢的就得十几年,说砍就砍了,让人心疼。”保安有点激动地说。 杨一时也答不上来,是呀,这些建筑垃圾弄到哪儿去呢?看着面前的一切,杨不知道如何形容,“日新月异” 刚才已经用过了。“天翻地覆”“改天换地”“变化万千”好像都不太满意。杨在教学生用词时,特别强调准确性,怎么自己就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眼前的一切呢?保安看杨没有回答自己的问题,就知趣地说: “杨老师,我那边看看。” 杨又站了一会儿,保安的话仍在耳边回响。看看左边,一大片新楼,看看右边,大马路立交桥,看看前面,没清理完的建筑垃圾。树太少了,难道那一排排的大树都砍了? 她觉得自己好像站在一个钢筋混凝土的盒子里,几乎窒息。噢,我也该回去了。杨一时觉得心里不太舒服,不知是因为小区前的这些建筑垃圾呢,还是因为昨晚没睡好觉,又没吃早饭,她转身往家走。 “去哪儿了?”高问。 “睡不着,出去遛了一圈,外边变化还挺大的。”杨说。 “是啊!现代化的大城市嘛,早把英美那些西方国家甩到后边了,争世界第一。” “争第一,争第一,争了第一有什么用?环境全给破坏了,一时半时难恢复。哎,建筑垃圾往哪儿运啊?” “争第一有什么不好,免得让外国人看不起咱。就是要让外国人看看,中国强大了,一个现代化大国在东方崛起。” “建筑垃圾放哪儿呢?”杨又强调了一遍。 “是啊,那么多建筑垃圾,还有整个城市的生活垃圾,这可是个不小的数字。听说,现在有两种处理垃圾的方法,焚烧和填埋。” “焚烧,污染够厉害的,你看咱这儿就很少有蓝天白云的时候,总是阴霾。” “阴霾,这俩字,我以前还真不认识。总念成‘阴狸’,现在电视里天气预报说得多了才知道是阴霾(埋)。”高说。 杨笑了笑说:“就你那水平。垃圾填埋,那不把地都占了,再说垃圾埋在地下,是不是对地下水、土壤也会污染啊。” “咱管不了那么多。快吃早点吧。” “自私自利,只顾自己。” “哎,你别给人扣帽子啊,我倒是想管,我管得了吗?”高有点激动,又接着说: “你比我地位高多了,你管啊。就说咱们教育界吧,教育乱收费,喊了多少年了,还不是越喊越烈。连两袖清风的教育都腐败了,还有治吗?” “看你说哪儿去了,总得慢慢来。快吃吧,我还要去学校。” 杨在学校门口碰上了校长。“校长早!” “杨老师八点到我办公室,行吗?” “好。我先到教室看看同学们。” 这是杨多年的习惯,来校后第一件事儿是到教室。她们班教室最前面有一张多余的课桌,那就是她的。只见有两个同学把一张张小纸条放进桌子上的铅笔盒里。这是杨的独创,她让学生把心里话或学习上的问题写在小纸条上放在铅笔盒里,以便作为班主任的她能及时地掌握学生们的脉搏,随时抚平那些幼小心灵中皱起的褶痕,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尽量做到问题不过夜。 这种只要发现集体中有什么不和谐之处就设法进行微调的做法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同学们喜欢这种做法,写的内容五花八门。经常把不愿意公开的秘密告诉杨,杨一方面为他们保密,另一方面又及时开导,所以她们班从来没出过大问题,同学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有一次一个女孩儿在家跟爸爸妈妈吵翻了,认为呆在这个世界上太孤独了,想离开这个世界。她把自己的苦恼写在小纸条上,杨把她领到自己家,让他和自己睡在一张床上。推心置腹,掰开揉碎,女孩儿终于开口说话了,原来是为了一件小事。事后女孩不仅向爸爸妈妈道歉,学习有很大进步,还积极参与班内工作。后来她去美国深造,去年春节还从美国回来看望杨,给杨带来不少的保健品。杨正想着,小王老师来了。 小王老师,女,二十七岁,一条马尾辫儿垂在脑后。气喘吁吁的说:“杨老师。我又比您来晚了。” “不晚,离上课还有二十分钟呢。你哪能跟我比呀,我没有一点家庭负担,老高退休了,家务事全包。你呢,工作家庭双肩挑,教学教育双肩挑,你们萧华又常出差,你已经做得很不错了。人都得经历这个过程,很快就会变好的。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杨学着电影中的台词笑着对小王说。 “杨老师,您真好,我要能像您那样就好了。” “你一定比我强,你们赶上了好时候,好好干吧。” “我一定努力,您可要多帮助我啊。” “校长让我到他那儿去一下,我先走啦。” 杨边走边想,小王是个好苗子。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起点就比自己高,自己那时候高中毕业,根本没学过教育学、心理学;小王人品好,从不计较名利;热爱学生,在现在的年轻人中很难得。小王去年刚生了孩子,带毕业班有一定的困难,自己该尽力帮帮她。小王现在缺的就是经验,应当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的告诉她,让她少走一些弯路,不知不觉到校长室了。 校长室内坐着书记、校长还有校办胡主任。“杨老师,您坐。”杨坐下向各位汇报了代表大会的情况,在座的书记、校长和主任频频点头。杨多年来养成了习惯,无论在任何场合说话总是不急不慢,不温不火,娓娓动听,这一点谁都佩服。 “杨老师,有些事真不知道该怎么对您说。” “唐书记,您直说。咱们相处这么多年了,您还不了解我?” “是这样,您在这个学校工作了几十年,奉献了您的青年,奉献您的中年,又奉献了您的老年,奉献了您的一切,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你是我们学校的骄傲,也是老师们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确实舍不得您走,可总不能让您一辈子都绑在这个地方,您也需要有一点自由,有一点自己的生活空间。下星期一校会时间我们打算开个全校大会,您做代表大会的汇报,晚上在酒店给您庆功和欢送您退休一并,这样比较节约时间,而且这三件事也有密切的联系。您的意见如何?” “校领导考虑得很周到,的确我需要一点自己的时间。我早就许愿要陪我老伴出去旅游,也许愿要帮女儿照顾孩子,还都没兑现呢。”杨的表情有点不自然,但那只是一瞬间,生活的磨练已经使她练就了一种本事,无论任何情况也不暴露自己的思想。 “不过庆功就免了。我做的都是一个教师应该做的,再说,没有领导的培养、同事的支持,我又能怎样?”杨接着说。 “杨老师您可别这么说,庆功不仅是对您个人,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对青年教师的激励,和咱们学校将来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校长说。杨点点头,不再说别的。 “还有一点,我想请杨老师再帮小王把把关,毕竟是毕业班,考试成绩好坏关系到咱们学校的荣誉和今后的招生。您不必天天来学校盯着,每星期来一次就行,和小王交流交流,时间您和小王商量。另外还想请您参加每周四下午的年级会,到这学期结束就行了。报酬我们不会亏待您。”胡主任说。 这位胡主任是刚从陕西调过来的,对杨还不甚了解,杨考虑过报酬吗?不过杨也不想多作解释,也许这也是现今的惯例。 “杨老师,抽点时间把你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实践写成书,我找地方给你出版。”唐书记又补充了一句。“谢谢书记。” 杨走出校长室,不由自主地走到了办公室。这是一间比较大的办公室,里边放着六张办公桌,是学校专门针对毕业班安排的。他们学校有两个毕业班,任主科的老师安排在一起,便于及时交换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以便因材施教和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这也是他们学校的一个经验,实践证明是有成效的。 三年前,一个男生暗恋班里的一个女生,在家和班主任老师的课上表现正常,可到了其它课上就发呆,直勾勾地盯着那个女孩儿,还传小条儿,成绩直线下降。科任老师及时发现,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向班主任进行了汇报,在班主任及家长的开导下,问题很快解决了,后来那男孩儿考上了一个很不错的学校,这种例子多了。今天办公室却空无一人,老师们都上课去了。 庆功会开得很隆重,还请来了市区教育局主管小学方面的领导,除了杨汇报代表大会情况,还有市区领导讲话、书记讲话、教师代表讲话、学生代表讲话、献花等等。 杨在发言中说:“…我要不断地提醒自己,千万不能忘了做人的根本原则。做到三真:较真、认真、率真。即原则上较真,事业上认真,为人上率真。” 市教育局刘副局长在讲话中强调:“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我国劳动者的杰出代表,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艰苦创业精神,忘我的劳动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强烈的开拓创新和锐意进取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是推动时代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他们被誉为‘共和国的脊梁’。我们要学习劳模、尊重劳模、关爱劳模、崇尚劳模、争当劳模。” 然而最让杨感动的是大会即将结束时,一位中年男子捧着一大束鲜花疾步走上主席台,站在麦克风前: “校长、各位老师、全体同学请给我五分钟的时间。”他用乞求的眼神看着主持会的赵副校长,赵和唐书记耳语了一下,又和邢校长耳语了一下,然后向男士点了点头。 “校长、老师、同学们,你们好!不要问我叫什么,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只占用你们五分钟讲一个我亲身经历的小故事。” 疲惫的孩子们重新振作起精神,目不转睛、聚精会神地听这位叔叔、自己历日校友的讲述。 我是杨老师的学生,名字叫程志远,外号“雷管”,即突发事件的制造者,说白了就是尽给老师找事儿。那是25年前。 一天早上,七八个同学正围着一个纸盒子看,里边有一只绿色的青蛙。青蛙凸着两只大眼,腮帮子和肚子一鼓一鼓的。 “看,这是正宗的青蛙,背上有三道杠,和癞蛤蟆不一样,多漂亮啊。”雷管振振有词地给旁边观看的同学讲解。 “哎,你从哪儿逮的?” “远了,昨天跟我爸钓鱼时逮的。我想做个试验,看看蚂蚁到底敢不敢斗青蛙?” 纸盒子里还真有几只蚂蚁。青蛙“呱”地叫了一声,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正说着上课铃响了,同时,青蛙也蹭地跳了出来。雷管想去逮青蛙,可老师已经站在门口。他只好乖乖地坐在椅子上,几个人同时把头扭向青蛙。老师走上讲台,大家起立,正准备问老师好,青蛙又“呱”地叫了一声,并且蹦上了讲台,这下,班里大乱了。雷管特别紧张,心想,这回可完了。青蛙肯定没收,弄不好还要请家长。 “谁的青蛙?”杨老师问。 “我的。”雷管站起来,使劲儿低着头。 “带来干什么?” “他要做个试验。”一个坐在前排的小个子抢先回答。 “哦?什么试验?” “看看蚂蚁敢不敢斗青蛙?” “是这样吗?”杨老师问雷管,雷管心里咚咚直跳,心想可别把我的青蛙没收了呀,急忙点了点头。 杨老师不仅没有批评雷管,还鼓励说。“科学实验,很好。不过不能影响我们上课,先把青蛙放在我的办公室里,下学时你去取。”说着把青蛙抓起来放在纸盒子里,让雷管送到办公室。雷管回到教室后,杨老师对全班同学说:“程志远的探索精神值得大家学习。”下学后,雷管取青蛙时杨老师语耐心地分析,应当如何处理这件事以及处理不好带来的危害,雷管心服口服。杨老师还语重心长地说,只有学得更多的知识,才能攀登科学的顶峰。临走时杨老师说,今晚语文作业不用写了,认真观察试验,记下来,让老师和同学们分享。雷管高兴极了,连蹦带跳地出了办公室。 同学们,是杨老师把我心中这颗理想的种子,从贫瘠的土地上移植到沃土中。我当时就下定决心,决不辜负老师的期望,努力扬起理想的风帆,争取早日到达胜利的彼岸。 杨老师,您是我理想的引路人,是老师们保护了我这颗探索大自然的好奇心,并引导我走上了科学研究的事业。我今天所取得的一切成就离不开老师的关爱。也希望你们好好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将来报效祖国。男士讲完了,台上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程志远深深地给杨鞠了一个躬。 又转向台上的各位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说,老师,您们辛苦了!这时跑上来三位青年一起朗诵了诗歌。 《老师》 是谁 给满脑空空的我们知识的宝藏? 是谁 用汗水和心血把一棵棵小苗培育茁壮? 是谁 帮我们实现理想,让我们展开翱翔的翅膀? 是谁 带着我们去田野工厂,把我们培养成祖国的栋梁? 是您,是您,我敬爱的老师。 您是春风,您是细雨,您是阳光,您是红烛… 您的恩情,您的期望,我们永远记在心上。 老师,您辛苦了! 大会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台上的老师们热泪盈眶,台下的学生们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赵副校长和男士耳语了一会儿,对大家说:“刚才讲话的是我校85届毕业生,程志远同学,现在加拿大工作。 “知道加拿大吗?”他问同学们。 “知道。”台下异口同声。有人小声说白求恩。 “对,就是白求恩的家乡。”他又回过头问程:“什么大学?” “埃德蒙顿的奥伯塔大学。”程说。 “奥伯塔大学。” 唐书记上前进一步介绍:“程志远同学取得了博士学位,现在已经获得了奥伯塔大学的终身教授的职位。这次是来参加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网络神经国际会议的。正如程教授刚才说的,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将来在各行各业中做出成绩。”显然唐书记已经和程作了简单的交谈。 大会结束了。杨捧着鲜花和程等人一起走下主席台。从西边的墙边又跑出来几位中年人,“杨老师,杨老师。”几个人不约而同地叫了起来。 “我是92届的姜小燕。” “我是89届的鞋印儿。” …… 同学们一一作了自我介绍。杨眼里噙着泪花,应接不暇。 “杨老师,明天晚上六点半在渝香酒家,我们有个聚会,请您去参加。” “六点我开车去你家接您,请高老师一起去。” “真谢谢你们。”杨紧紧地握着他们的手。 “杨老师您还认得我吗?”程问。 “你要不说,我还真有点懵,早就听同学们说你去了加拿大,没想到你回来了。” “雷管。”程说。大家哈哈大笑。 “那时候不懂事,尽给您惹麻烦了。”程接着说。 “可别那么说,没有你们哪能有我的今天?是你们使我看到了生活中的亮点,是你们给了我生活的勇气,是你们…。” “杨老师,校长请您回校长室,还有点事儿。”一位年轻的老师对杨说。 “那就明晚见。”杨对围在自己周围的学生们说。 “您有事儿,我们就不打搅了,明晚六点我开车去您家接您和高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