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0四集)【日期】2014/9/5【地點】澳洲淨宗學院【檔名】02-041-010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三十四頁,第七行最後一句看起: 「《華嚴經》又云:一切自在難思議,華嚴三昧勢力故。」《華嚴經》上這兩句經文,一切自在是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的境界,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四十一個位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這些人他們居住在實報莊嚴土。三德祕藏,法身、般若、解脫都證得,所以一切自在,他沒有不自在的。難思議是不可思議,我們無法想像。這種自在從哪來的?是華嚴三昧勢力,他得到的。三昧是梵語,也就叫三摩地,翻成中國文字,正定,正受。在這個地方,用正受來解釋容易懂,受是受用,享受。什麼是正受?正受就是正常的享受。六道凡夫享受不正常,七情五欲的享受。為什麼說不正常?所有享受的都是虛幻,不是真的。真妄,大乘用什麼來界定它?大乘教裡頭凡是不生不滅的,這是正常的,有生有滅就不正常。心,受,重要是心。你看看,我們的心就是念頭,前念滅後念生,叫生滅心。生滅心就不正常,生滅心造成的現象就是六道、十法界,十法界裡頭包括六道,是生滅心變現出來的。《華嚴經》上告訴我們,真心能現能生。惠能大師告訴我們,「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宇宙一切法是自性,自性就是真心,真心所生所現,這就是一真法界,《華嚴經》上說的華藏世界。 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往生在那邊的人,身沒有生滅,整個宇宙的環境就是佛經上所說的萬法。萬法也沒有生滅,所以叫一真法界。在這個時候一真法界就出現。現在這個一真法界變質,我們生活的環境是一真法界的變形、扭曲了。為什麼會扭曲?我們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妄想是阿賴耶的業習種子,分別是第六意識,執著是第七末那識,換句話說,我們是生活在八識五十一心所當中。八識五十一心所它有能力把一真法界扭曲,把它變成十法界,把它變成六道輪迴,六道跟十法界是這麼來的。如果我們不用八識五十一心所,十法界就沒有了,這叫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四智是菩提。怎麼轉過來?真的是大道至簡,簡單到極處,放下就轉過來了。放下什麼?放下起心動念,你就是法身大士,實報土現前,十法界沒有了,不但六道沒有,十法界都沒有,不起心不動念。如果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實在講,我們對它無可奈何,為什麼?沒有感覺,迷得太久了,迷得太深了。 這個東西要什麼人才能發現?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權教菩薩,天台家的三乘菩薩,就是十住、十行、十迴向,他們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他們沒有出十法界,在十法界佛法界裡頭、菩薩法界裡頭,有分別、有執著,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這兩樣東西他斷掉,無明煩惱是起心動念,他有,所以他還轉不過來。到十法界的佛法界,塵沙、見思煩惱同習氣全斷了,在十法界成佛,天台大師稱這尊佛叫相似即佛,六即佛裡頭他是相似即佛。他在這個位次上斷無明,也就是在這個地方練習,練什麼?不起心不動念,他見到無始無明了,見到才有辦法斷它。無始無明斷了,十法界沒有了,十法界是唯識所變的,這個就說明相宗講的轉八識成四智,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轉末那為平等性智,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所以一切自在難思議。用什麼方法轉的?華嚴三昧。 我們今天修淨土,我們用什麼方法?也是華嚴三昧。但是沒有用華嚴宗的方法,用什麼方法?一句佛號。《華嚴》有沒有說?有,《華嚴》到最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就這一句名號。所以《華嚴》到最後,圓滿歸心淨土,特別是在五十三參,表法非常明顯。五十三參,第一位善知識德雲比丘,他修什麼法門?般舟三昧,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往生到極樂世界。我們看最後一個,一頭一尾,最後一位善知識,第五十三位,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你看一個頭一個尾,徹始徹終就是信願持名,五十三參表這個法,要能把它看出來。名號功德真正不可思議,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一切法,《華嚴》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展開來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回歸來就一法,這一法就是信願持名。這一法以後還有沒有?還有,用這個方法用到極處,淨宗所謂的到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有念跟無念畫成等號,平等了,那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華嚴經》稱為妙覺如來。 這個時候實報土不見了,實報土沒有生滅,它有隱現不同。這個隱現怎麼造成的?無明煩惱斷了,真斷了,不起心不動念,真斷了,但是習氣沒斷,習氣不好斷。見思的習氣、塵沙的習氣好斷,為什麼?它有相。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有相,你要起心動念斷它,你就往下墮落,他不起心不動念,你起心動念就是十法界裡面的三乘菩薩,你退轉了。所以他怎麼斷?不理它,不要去照顧它,隨它去,時間久了自然就斷掉,用這個方法。多長時間?經上告訴我們,三個阿僧祇劫。所以三大阿僧祇劫不是對普通人說的,是對初住以上,圓教初住以上菩薩說的,他們破了無明,無明習氣不能破。三大阿僧祇劫之後,習氣自然沒有了,他就證得妙覺如來。妙覺,實報土不見了。由此可知,實報土怎麼來的?無始無明習氣所感的,他們見思、塵沙習氣統統斷乾淨,無明也斷了,就是習氣還有,習氣不能斷。大乘經佛常用酒瓶做比喻,盛酒的酒瓶,把酒倒乾淨,瓶擦乾淨,真的一滴酒也沒有,再聞一聞還有味道,那個味道就比喻習氣。這個味道沒法子辦,酒瓶打開,放在那裡,放半年、放一年,再去聞沒有了,就這麼個意思。它需要放多久?三個阿僧祇劫。所以實報土的菩薩無量壽,三大阿僧祇劫叫無量壽,有量的無量。但是到等覺的時候,最後一品生相無明習氣斷了,他就圓滿,這個時候實報土不見了,常寂光土現前,證得妙覺果位,融入常寂光。 常寂光裡面什麼也沒有,惠能大師開悟,前面四句是描繪常寂光。常寂光是法身,毘盧遮那。毘盧遮那是梵語,什麼意思?遍一切處,遍一切時,這就是法身。法身沒有相,法身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它是一切法的本體,一切法是從它所生所現,只要你轉八識成四智,你就住實報土。這有一定的難處,不是我們想轉就能轉,想放下就放得下,不行,真修、真幹才曉得,怎麼辦?如果他有幸,他很幸運,他有這個福報,他碰到淨土,對淨土深信不疑,信願持名,在這一生當中就能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不是靠自己,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阿彌陀佛無量劫修行功德的加持,它管用。什麼時候轉的?就在往生那一刻的時間。往生,你坐上蓮花,蓮花是自性變現的,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加持的,我們這裡發心發願念佛求生,七寶池裡面就生一朵蓮花,蓮花沒開。我們念佛功夫到了,往生的緣成熟,這花開了,阿彌陀佛拿這個花來接引你,往生的人坐上蓮花,蓮花合起來,佛把這個蓮花帶到七寶池,放在七寶池上,花再一打開就轉識成智,所以轉識成智就在花苞裡面。我們要感恩阿彌陀佛,這是阿彌陀佛幫我們的大忙,即使我們自己功力不夠,過去造的業很深也不要緊,只要生到極樂世界,即使下下品往生,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就是法身菩薩,因為極樂世界是平等的世界,雖有四土三輩九品,但是它平等。不像其他世界四土三輩九品不平等,十法界不平等,極樂世界平等。有這些階級,但是這裡面的菩薩,智慧、神通、道力幾乎跟佛是平等的,跟哪一尊佛?跟阿彌陀佛。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他看到十方剎土修行人地位不平等,證得果位高的很少照顧地位低的菩薩,地位低的有自卑感,地位高的就有傲慢的感覺,雖然他沒有,他不起心不動念,可是讓三賢菩薩會起這些念頭。所以佛慈悲,彌陀慈悲,在西方極樂世界修行,完全平等,沒有這些外緣讓你生起妄想雜念。這是極樂世界無比殊勝,十方剎土裡頭沒有,只有這一家,所以十方諸佛尊稱阿彌陀佛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其實完全平等,哪有極尊、哪有王?諸佛用這些方法,也無非是表法,激勵我們這些凡夫,讓凡夫看到生仰慕之心、起往生之願,是這個意思。 能大師告訴我們,自性是清淨的,決定沒有污染,永遠清淨。我們今天的自性有沒有染污?沒有。我們天天講染污,什麼染污?阿賴耶染污,妄心。妄心有染污,真心沒有染污。妄心是假的,只要你能夠捨棄它,關鍵在此地。你能夠放下,我們常說放下妄想、放下雜念、放下執著,放下就是!千經萬論都是這樣教導我們。我初學佛的時候跟章嘉大師,頭一天見面他就教我看破、放下。看破,了解真相,經上講的諸法實相。實相是什麼?實相空,自性空。自性不是物質現象,沒有物質,也沒有念頭,也沒有所謂自然現象,它什麼都沒有,所以叫空。這個空不是無,為什麼?它能現相,沒有這三種現象,能現三種現象,隱現自在。它沒有起心動念,為什麼現?感應,法身菩薩有感,它就有應。法身菩薩證得究竟圓滿,這個相就隱,就不見了。這個法身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圓教從初住到等覺,這四十一個位次,就感得實報莊嚴土。實是真實,真實就是沒有生滅,實報土裡面的有情眾生、人,這些菩薩們不生不滅,無量壽。三個阿僧祇劫,這是有量的,三個阿僧祇劫到,他提升了,融入常寂光,就變成真正無量壽,無量的無量。所以他的有量跟無量是接著的、銜接的,當中沒有脫節。這些事實真相我們搞清楚、搞明白,對經教一絲毫懷疑都沒有。 我們日常這個受用、享受,看到三昧就要想到要正常的享受。什麼叫正常?眼見色,眼在色塵裡面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是正受。跟法身大士完全平等,法身大士見色不起心、不動念,耳聞聲不起心、不動念,這真修。真正不起心、不動念,成佛了,就是《華嚴》講的法身大士。他住在哪裡?住在華藏世界,念佛人住極樂世界,極樂世界跟華藏世界是一不是二。有沒有差別?沒有差別。為什麼?都是不起心、不動念,還有什麼差別。這樣的菩薩,也得阿彌陀佛報身的加持。所以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實報土裡面現報身,在同居土、在方便土見到的阿彌陀佛也是報身,這就很特殊。 我們在娑婆世界,在十法界裡頭人法界,六道裡頭人道,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一道示現的是應身,示現八相成道,住世八十年,講經教學四十九年。他老人家一生完全是表法,是不是真的在我們這邊,好像是十九歲離開家修行,三十歲成道,是不是這樣?這是舞台表演。實際上,彌陀、釋迦久遠劫前早就成佛了。大經上佛自己說,他這一次到這邊來示現成佛是第八千次,也就是到這個地球上來示現成佛八千次了,是來度眾生的。在這個階段,地球上有不少人根成熟了,根熟他就要用應身;少數人,一個、二個人根熟,他用化身,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像虛雲老和尚,四十七歲那一年,發心朝五台山,去拜文殊菩薩。他從普陀拜到五台山,三步一拜,三年才走到。三年當中兩次生病,都遇到一個乞丐照顧他。生病時候都在曠野,附近沒有人家,遇到一個討飯的乞丐,乞丐照顧他,找些草藥把他病治好。這個乞丐就是文殊菩薩的化身,跟他住差不多半個月,身體調好,他去拜山去了,乞丐不見了,走了。過了一個多月又發病,又遇到這個乞丐,兩次,他們住在一起,住了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化身。虛老和尚不知道,以為真的是乞丐,到五台山去打聽。他問乞丐叫什麼名字,乞丐告訴他,他說我姓文,文章的文,名叫吉,吉祥的吉,叫文吉,我就家住五台山,你到五台山去,五台山的人都知道我。到五台山去問這個乞丐,文吉這個乞丐,沒有人曉得。到寺廟裡頭把這個事情告訴大家,有人告訴他,那是文殊菩薩化身,他恍然大悟。菩薩現身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虛老和尚一發心,他發這個心拜山,希望把拜山的功德迴向給他媽媽,媽媽過世了,這一念,文殊菩薩那邊就有應。他一動念頭是感,那就有應。感有心,應無心,沒有起心動念。他要起心動念,他就變成凡夫,他退轉了。何況這些大菩薩,確實果地上早就成佛,為了幫助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示現為菩薩,弘法利生,圓滿釋迦牟尼佛度化眾生的大事因緣。 所以我們看到華嚴三昧,就要想到我們正受,我們只要沾一點點邊就有好處。我們沾什麼邊?不要執著。不分別我們都做不到,我們從不執著下手,不要執著這個身相。佛法修行頭一關就是破身見,五種見惑斷了,證小乘須陀洹果。雖然這個地位很低,小小聖,他是聖人。為什麼?他不會退轉,他在這個世間,在人道有期限的,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他就證阿羅漢果,就超越六道輪迴。所以須陀洹,壽命到了他生天,天的壽命到了到人間,他不墮三惡道,他也不會墮到阿修羅,人天兩道七次往返,證得阿羅漢,永遠超越六道輪迴,但是沒有超過十法界。他生在十法界的聲聞法界,四聖法界最低的一層,在這個裡面他要斷習氣,就是見思煩惱的習氣。習氣斷盡就提升為辟支佛,就是緣覺。緣覺這個果位上斷塵沙煩惱,塵沙煩惱斷盡他提升了,他是菩薩,十法界的菩薩。菩薩,在他這個位次上要斷塵沙煩惱的習氣,習氣斷盡他在十法界成佛。十法界的佛,我們知道,見思、塵沙煩惱包括習氣統統斷乾淨,他要修的就是破無明,要斷無明煩惱。無明煩惱斷了,十法界沒有了。 十法界是假的,夢幻泡影,你在這裡醒過來,夢中的境界全沒有了。醒過來是什麼境界?實報土,實報土現前,十法界不見了。十法界有生有滅,都是念頭變的,前念滅後念生,念念不斷,念頭非常複雜、非常多,多得像塵沙一樣,無法計算。所以天台大師稱他為相似即佛,十法界的佛,很像佛的樣子。為什麼不是佛?他用的是妄心,就是還是用阿賴耶,沒有能轉識成智。如果在這個時候轉識成智,十法界就不見了,一真法界現前,進入到一真法界,天台大師稱之為分證即佛。六即,就是分證,沒有達到究竟圓滿,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真的是無量壽,永遠擺脫生滅,在那個地方修行的諸菩薩不生不滅,居住的環境不生不滅,人沒有生老病死,樹木花草沒有生住異滅,山河大地沒有成住壞空。我們這個世間所有的現象,在極樂世界統統不存在。極樂世界雖然有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的人是法性身,凡聖同居土的一切萬法都是從自性變現的,是法性,不是法相。所以極樂世界好修行,到極樂世界就得到保障。持戒念佛沒有一個不往生。持戒就是放下,放下身心世界,對於身心世界這些假相再沒有貪染,這才容易超越。如果五欲六塵、財色名利、七情五欲還是放不下,能持淨戒,沒有放下,這變成人天福報。如果能把這些煩惱習氣統統放下,完全變成無比殊勝的功德,這個功德幫助你往生提升品位,全在自己一念之間。所以必須看破,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知道一切是假的,對它毫無留戀,不會分別,如果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就成功。這就是華嚴三昧,這就是念佛三昧,說什麼樣的三昧都可以,三昧就是正常的享受。 我們再看下面,「又《合贊》曰:法界唯心,名佛華嚴。以因行華,嚴果德相,令顯著故。入此三昧,現見十方佛及佛土。」我們知道,淨宗初祖慧遠大師,在一生當中四次見佛,見極樂世界。他怎麼見到的?入此三昧,他要不入此三昧,他見不到。這個三昧就是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就是華嚴三昧,沒有兩樣。修《華嚴》五止、六觀,《還源觀》上說的,就叫華嚴三昧。海賢老和尚一句阿彌陀佛,叫念佛三昧,沒有兩樣。三昧是一樣的,無量三昧就是一個三昧,正常享受。正常享受,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眼耳鼻舌身,色聲香味觸,都沒有起心動念,大定,自性本定。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就是自性本定。我們現在回歸到自性本定,無論用哪一種方法都一樣,跟自性本定相應。 見十方佛太容易,見阿彌陀佛一點都不難,遠公一生見四次,我們相信海賢老和尚絕對不止十次,我覺得他見阿彌陀佛、見極樂世界十次以上,他時間長,九十二年。第一次跟阿彌陀佛見面,我相信他二十幾歲,得功夫成片佛就給他加持。功夫成片是什麼意思?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世出世間一切法全放下,叫功夫成片。這個時候阿彌陀佛就為你現身,你有這個能力,這是感,佛自然有應。佛應的時候會告訴你,你還有多長的壽命,到你命終的時候,佛來接引你往生;等於說極樂世界註冊了,報名註冊,你的信心堅定,不會再動搖。這個時候兩個選擇,一個選擇,我壽命不要了,現在就去往生,佛會答應你,佛很慈悲;第二個選擇,我延長壽命,還有這個壽命我還要,繼續努力。為什麼?這個時候比極樂世界修行快,這個世間難修,逆緣太多,你順逆境界都能不動心,你有這個把握,可以在這裡修,三年五載就可以提升到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生方便有餘土,事一心不亂是清淨心得到了。再從事一心提升到理一心,理一心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需要多少時間呢?三、五年就成就,真快。所以我們估計海賢老和尚,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亂,應該在什麼時候?我的看法四十前後,他就到這個境界。壽命阿彌陀佛延長的,佛給他的使命叫他表法,表什麼法?怎樣做一個標準的佛門弟子,這第一個;第二個,怎樣做一個淨宗阿彌陀佛的弟子,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淨土,滿你自己的大願,來表這個法的。告訴我們極樂世界真有,他跟阿彌陀佛多次見面,怎麼會沒有?他不會騙人,這個人是個老實人,一生沒有說過假話,一生沒有發過脾氣。身心世界徹底放下,活在這個世間給念佛的人、給學佛的人做一個最好的榜樣,這是我們不可以不知道的。從老人一生的行誼,我們看清楚、看明白了,我們對西方極樂世界的信心再不會動搖,再不會有絲毫懷疑,一個目標永遠向前進,我們的願心堅定,不會再改變。 蓮池大師在晚年徹底放下,真正做到「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八萬四千行饒與他人行」,你喜歡學哪一部經教、喜歡修什麼法門,你們各人學各人的,都好,他死心塌地念阿彌陀佛。蓮池、蕅益大師著作都很豐富,晚年全放下,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得到究竟圓滿的成就。這是祖師大德、古聖先賢做榜樣給我們看,我們要能看得懂、要會看,真正看明白、看清楚,死心塌地絕無動搖。我要發願教化眾生,我不涉獵經教,無法普度一切不同根性的眾生。這個說法也滿有道理的,合情合理。可是你忘掉了,古時候弘法利生的人,不是凡人,宗門沒有見性,教下沒有大開圓解,不許講經,大開圓解就是明心見性。所以統統都要求大徹大悟之後,才能講經,才能教學,你的著作才能傳給後世,為什麼?真正是佛知佛見。現在沒有了,我們上一代也沒有了,上一代再上一代的可能有,很少很少了。我在台中親近李老師,我到那裡去學教的,去聽經,不是學講經,不敢。老師勸我,勸我學講經,勸了很多次,我不敢嘗試。他辦了個經學班,教講經的,班上有二十多個學生,帶我去看,他說你去看看。我這一看才發現,他那些學生比我高的不多,大多數都還比不上我,他們都敢上台講經,把我這個念頭帶動了。老師告訴我,我們確確實實沒有能力講經,講什麼?講註解,註解講錯的時候,註的人負責任,我們沒有責任。所以這我才接受,我才願意出來。 真正開悟了,講的是自性的,自性流露出來的,跟佛流出來沒有兩樣。諸佛如來從自性流出千經萬論,菩薩亦如是,包括羅漢也是從自性流出來的,不同凡夫。我們是凡夫,只能講古人的註解,看得懂的講,看不懂的念過去就好,沒有錯。強不知以為知,要負因果責任。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是正當的、正確的。遇到淨宗那就太方便,淨宗絕對正確,決定沒有兩樣,跟阿彌陀佛說的、跟釋迦牟尼佛說的都相同,勸人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這哪裡有錯?決定沒有過失。尤其是大乘所承傳的,學習的理念「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學習的方法「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見,目標是在自見,自見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之後再去廣學博覽,為什麼?用經典、用古聖先賢的註疏來印證,我開悟了,我這個悟是真的悟、是假的悟。如果與經所講的相應,與古大德的註疏講的相應,正知正見,沒錯誤,用它來跟自己在經裡面的悟處對比。如果不一樣,我所悟出來跟經上所說的,跟古大德註疏裡所講的不一樣,那就應當把自己的悟處放下,再加功用行。那是什麼?這一千遍不夠,我再讀一千遍、二千遍、三千遍、四千遍,到一萬遍,肯定有悟處出來。念經的時候,沒有雜念,沒有妄想,一直念下去,不要想經上這什麼意思,那一句什麼意思,不要去想,沒有意思,唯有沒有意思能出無量義。到你用的時候,你能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各種不同根性的人,你一音所說,大家都能得利益、都能理解。 這世間沒有,科學裡頭沒有,古聖先賢裡頭有,不但中國有,外國也有。穆罕默德不是中國人,阿拉伯人,他開悟了,他能講一部《古蘭經》。他不認識字,他口述,別人記錄,伊斯蘭教的根本大經。所以,開悟不一定是佛經,我讀基督教《聖經》能不能開悟?能。所以讀書千遍萬遍,沒有別的,就是把你心裡的妄想雜念念掉,恢復清淨平等,清淨平等是真心,這就是三昧,真心起作用就是覺、就是智慧。所以別人不問你,沒有,什麼都沒有,般若無知;有人問你,隨問隨答,沒有通過考慮,沒有通過我想一想,沒有,自自然然答覆出來,無所不知。般若無知,無所不知,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如果我們讀經,句句段段都求它的意思,悟門堵塞了,你所學到的知識,甚至於把經搞錯了,這非常可能。所以佛法是心法,要用真心去感應。種種方法,總而言之,它一個目標,把妄心伏住,再功夫深一點,妄心斷掉,真心現前。 持戒就非常重要,持戒幫助我們恢復真心。從哪裡做?五戒十善。佛在《無量壽經》上,跟我們講三種淨業,他把口業擺在第一,「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在一般大乘經裡頭,講到這個問題都是身口意,是這個順序,在我們這個經裡頭不是的,口身意,為什麼?口是最容易造業的,從這下手。口業清淨,則身業清淨,不殺、不盜、不淫,身業清淨。講求的什麼?念頭都不生,真清淨。根是意業,不貪、不瞋、不痴。貪瞋痴是三毒煩惱。貪裡頭最難斷的是情執,情執裡頭最難斷的是親情。這是煩惱的根,貪裡面的核心,要從這裡下手。瞋恚,瞋恚的根是傲慢,有時候傲慢自己不覺得,要細心去觀察,把傲慢的習氣斷掉。愚痴的根是懷疑,對自性不能懷疑,對聖賢教誨不能懷疑,對祖宗留下來的教訓不能懷疑。累積懷疑就是愚痴,累積驕慢就是瞋恚,累積親情就是貪欲,你不能不認識它,真正認識它,遠離它,它障礙我們的道業。真正放下,菩提道上一帆風順,沒有障礙,才能得大自在。 真正持戒念佛,要持之以恆,永遠不改變,我們會跟海賢一樣常常見佛。這個事情不能說,如果見了,常常在別人面前誇耀,你看我都見佛了,你們還沒見到。常常給你看到的佛不是佛,魔,變佛身來誘惑你,你上當了。為什麼?你想想,貪瞋痴慢疑全跑出來,從這個地方揀別。佛為我們示現的,絕對不連帶煩惱。我們貪瞋痴慢疑這個心沒斷,佛不現前,為什麼?現前造成障礙。貪瞋痴慢疑真斷了,見,沒有歡喜心,沒有傲慢心,不值得向人道。你看,海賢老和尚人家師父教給他,明白了不能亂說,不能說。所以有人問老和尚念佛的境界,老和尚笑而不答。這就是答覆你,從他的表情你要會看,你能看得懂。沒有絲毫誇張,這就是道在平常,平常心就是道。仔細觀察,道在穿衣吃飯,在生活當中,在工作當中。他的工作是農耕,點點滴滴你去看,細心去觀察,妙不可言,一句佛號從來不中斷。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度眾生,眾生的成熟時節因緣他看得清楚,沒有成熟的時候別去動,不找麻煩,緣成熟了,很好教。修自己,自己修成了,得一切諸佛威神加持,眾生緣熟才能普度眾生。所以度自己才是真正度眾生,自己不認真幹,假的,不是真的。 《合贊》的這幾句,我們要怎麼去學習?「法界唯心」,法界就是全宇宙,全宇宙是心現的,真心現的,妄心變的,真心是自性,妄心是阿賴耶,這都叫佛華嚴。所以《華嚴經》也是相宗六經之一,它有六經十一論。「以因行華,嚴果德相」,這一句我們在海賢老和尚九十二年行業當中展現無遺,「令顯著故。入此三昧」,海賢老和尚入的是念佛三昧,跟華嚴三昧是一不是二。用念佛的手段叫念佛三昧,用華嚴止觀的手段叫華嚴三昧,是一不是二,入此三昧,現前就見到十方佛、見到佛土。為什麼他能見到阿彌陀佛?為什麼他能見到極樂世界?我們就搞清楚、搞明白,人家見到了一句話不說,這是我們要學的。見到之後到處說,佛就不來了,為什麼?著相,你退轉了。著相是六道凡夫,小乘就不著身相,須陀洹不著身相,身見、邊見、見取、戒取,他都放下了。見取、戒取就是我們中國人所講的成見,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看法,非常執著自己的見解,不能夠和融他人見解,就是自己成見太深,非得依我這個做法,這叫成見。須陀洹沒有了,何況羅漢、菩薩。 「又《嘉祥疏》曰:此三昧皆飾法身,故云華嚴。」飾是裝飾,這個三昧裝飾法身,法身沒有形相,這個意思很深很廣,要細心去體會。有心去想它,不行,愈想愈亂,距離就愈遠,不想,老實念佛,念佛三昧現前,華藏世界也現前。「因此三昧,莊嚴法身故。以上諸說皆明華嚴三昧之義。其中《合贊》所謂法界唯心名佛華嚴,此表一真法界唯是自心,于此了達即華嚴三昧」。這句話非常重要,《合贊》上所說的,法界唯心。為什麼?能大師最後一句話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就是法界唯心。一定要知道,全宇宙是自性變現出來的,全宇宙裡頭任何一法,乃至於一粒微塵,都是自性。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你從體上看它平等,它沒有差別,相有差別,性沒有差別。見性不著相,這是菩薩。性相一如,性相不二,性相二邊都不著,這是法身菩薩,在一切法裡頭得大自在,這才是真正的圓滿,這是真實的受用。所以一定要知道,一真法界唯是自心。自心在哪裡?遍法界虛空界隨拈一法,明白人點頭。隨便拈一法,真誠到極處,用真心,證實相。 「如《嘉祥疏》」,嘉祥大師說的,「此三昧皆飾法身」,這要體會它的意思,為什麼?法身沒有相,法身有無量無邊的功德,統統是從三昧來的,所以正受重要。譬如我們吃飯,蔬菜酸甜苦辣鹹,我們要是吃的時候,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酸甜苦辣鹹都不知道、都沒有,算不算開悟?不算。為什麼?你是白痴,怎麼酸甜苦辣鹹都不知道。那知道呢?知道,你是凡夫。那你怎麼辦?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智慧;如如不動,不被酸甜苦辣鹹所轉。轉是什麼?我喜歡這個,不喜歡那個。能夠把酸甜苦辣鹹看作平等法,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心現識變,這真懂得了。入到口裡有沒有產生變化?有,不是我們的變化,我們是隨著物質酸甜苦辣鹹起念頭;他不是的,他這裡是生平等心,起喜悅相,法喜充滿。我們嘗到的味道是酸甜苦辣鹹,他嘗到的是妙法,不一樣。這個道理我們要懂,並不難懂。飲食起居什麼都好,沒有一樣不好,不要挑剔。老和尚生日,大家給他做了一桌素菜,他一口都沒吃,這是不是執著?不是的,這是憐憫眾生,做這個示現。希望大家把這種嗜好放下,恢復平常,平常心是道,教我們這個,做的人沒做錯。 老和尚的表情,一生都是歡歡喜喜,只有這一次很不歡喜,為什麼?人走奢侈是險道,會增長貪心,貪心沒有邊際,那個麻煩就大。所以持戒要精嚴,生活愈簡單愈好,養心。心好,身體就好,精神就好,養心,不要重視物質,這個連現在的科學家都懂得。最近的這一、二十年,量子力學家提出來以心控物,我們的念頭可以控制物質環境。這個在佛法裡頭,就是經上常說的「境隨心轉」、「一切法從心想生」,都是講這個道理。只要心善,只要心正,真誠,就能轉動所有物質現象,最貼近的,自己的身體,然後我們生活周邊的環境。這個道理,科學家到最近這十幾年、二十年才發現,佛在經上三千年前就講得很清楚、很明白,現在人看不懂。古人看得懂,為什麼?古人心清淨,現在人心的欲望超過古人千倍萬倍,這是事實。古人心沒有欲望,隨遇而安,什麼都歡喜,得到沒有歡喜相,失去也沒有悲傷,心永遠保持在平靜。儒家雖然沒有佛家這麼嚴格,他有禮,希望愈接近平靜愈好,不要距離太遠,因為儒沒有出六道輪迴,他修福報,人天福報。佛家是要修出離輪迴,出離輪迴一定要斷,伏不行,要斷。我們想往生極樂世界,永遠脫離六道輪迴,永遠超越十法界,戒定慧太重要了。 古大德跟我們說,三學一源,佛法就興旺。三學是說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化眾生教什麼?教戒律,教禪定,教經典,這三門。戒律成為一個宗派,佛的身就是清淨身、平等身;禪是佛的心,清淨心、平等心;教是言語,純淨純善。教裡面包括很多宗派,除了禪宗,除了律宗,全屬於教下,有賢首宗、天台宗、三論宗、法相宗,淨土宗也在裡頭,密宗,包括小乘,中國在過去,唐朝時代有俱舍宗,屬於小乘,教下很多。所以宗門教下,一就是三,三就是一,不能分的。戒裡面有禪、有教,教裡面有戒、有禪,一而三,三而一,統是世尊所傳。世尊滅度之後,祖師大德有專弘一樣的,所以三學鼎立。這是個衰相,還看不到衰,為什麼?大家都尊重,學禪的並沒有說我禪最高,你們都不如我。如果有這個念頭起來就衰了,流向自讚毀他,這就不好。所以可以分科,像學校教學一樣,中國古聖先賢的教學,典籍全部都收在《四庫全書》,《四庫全書》就像我們佛教的《大藏經》一樣,統統歸在一起,是一不是二。分,愈往後分就產生成見,自讚毀他,自讚毀他就是衰敗的相。更嚴重的,現在我們看到了,現在的話叫內部鬥爭,佛法叫起鬨,一個道場彼此互相爭論,彼此不服,這是什麼?這個佛法就要滅了。所以中國有一句諺語說「家和萬事興」,決定不能不和。 今天世界社會動亂,人在這個世間沒有安全感,你說多可憐,多悲傷。我們是學了佛,感受比別人輕一點。怎樣能恢復到安定和平,像古時候太平盛世?我們在這麼多年當中只看到一個人,英國人,湯恩比博士。八十五歲過世的,一九七五年他八十五歲。晚年曾經三次到日本,他也到過中國。他一生研究文化史,他是個歷史學家,偏重在文化。人非常慈悲,有智慧。因為他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特別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出現核武,他對這個事情非常關心。核武戰爭沒有勝負,是人類自相殘殺、自相毀滅,如何來挽救?他想的一套方法,是從中國歷史上得到的啟示。他知道中國周朝晚年,周朝八百年,但是五百年是亂世,春秋戰國,民不聊生,人民痛苦。孔子生在春秋時代,孟子生在戰國時代。主權國家多了,很容易引發戰爭,為了利益衝突。所以他就想到,中國結束春秋戰國的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在行政上真正統一,雖然壽命不長,只有十五年。漢取而代之,在漢朝出現過盛世。唯有統一才能解決這個問題。所以他就想到,今天整個地球要統一,核武戰爭就會避免。用什麼方法統一?什麼人來統一?他是英國人,他說用文化統一,用聖賢教學來統一,什麼人?中國人。 八十以後到八十五,這五年,他的信心非常堅固。有人問他,中國現在還很亂,在那個時代。他說不要緊,畢竟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它會回頭。他說這麼一句話。為什麼?一切法走不通了,回過頭來一看,老祖宗東西現成的。在他著作裡頭,訪問、談話、報章雜誌上都有刊載,討論全世界的古代文明,他看到全世界最優秀的中國,他叫東亞文化。東亞是以中國為主,還有三個衛星文化,韓國、日本、越南,他們在兩千年前就跟中國往來,就學習中國文化,而且非常有成就。他說中國、韓國、日本、越南,這四個要變成一個核心,同心同力,就能影響到全世界。中國統一,中國人心量大,在周朝那個時候就普遍能看到,中國人對國家說得很少,一開口就是天下。所以中國那個時候,八百諸侯統一成一個大國,就叫統一天下,一直到今天還保持統一,大一統。雖然改朝換代,文化沒中斷,教學的理念跟方法沒中斷,這個非常難得。 他的那些言論,我們看了,幫助我們對於中國傳統的信心生起來了。講得頭頭是道,稱讚中國的漢字、文言文,他們主張,漢字、文言文將來一定要變成世界共同的語文。如果好東西保存到後世,千年萬世,一定要用這個工具,這個工具是世界獨一無二,只有中國這種方法能夠保存。他舉個例子,譬如孔老夫子,二千五百年的人,現在如果跟毛主席見面,言語不通,寫字都能通、都能懂得,這個文字好!中國幅員這麼大,人口這麼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語言,但是文字統一了,語言不同,寫出來的字意思完全一樣。所以希望將來漢字、文言文,變成全世界通用的語文,世界語文。他說的,我們今天看到這個跡象了。他是英國人,我最近聽說,英國已經開始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統統學中文。有人問,英國主管教育的這些官員,你們為什麼這樣做?他們的回答,中文將來是世界語言,就像現在的英語一樣,如果你要不學,就跟不上時代。印度尼西亞上個月開始,七月,全國中小學學生,學中國的《弟子規》,正式列入課程,我們看了歡喜。回教大學要開漢學院,校長(也是印尼的回教大學校長)兩次到香港來看我,告訴我這個事情,還要建一個四庫圖書館,不可思議。我今天中午接待我們的市長,還有一位部長、有一位是國會議員,中午來訪問我們,我接待他中午在一起吃飯。我希望圖文巴宗教團結起來,將來對於世界和平會有很大的貢獻。這三位都歡喜,這是好事情。 中國的典籍是真實智慧,《四庫全書》、《大藏經》要認真努力專學一門,一門通了,開悟了,再廣學多聞。為什麼?不費力氣,全通了,一部書翻幾頁完全明瞭。過去龍樹菩薩開悟了,明心見性,他用三個月的時間,把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全部讀完,我們相信。你看《六祖壇經》,惠能大師所說的,法達禪師一生專攻《法華》,見面向他請教,六祖說他不認識字,沒有看過這個經,你念給我聽。《法華經》二十八品,很長的一個分量,他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六祖就說:行了,不必念了,我全明白。人家學《法華》,學了十年還沒通,他只聽幾句他就明白,講《法華經》的大意,法達就開悟了。這種方法來學,一部《大藏經》三個月夠了。你沒有開悟學多難,三十年你都學不到,開悟之後三個月全通了。所以中國傳統教學,大乘佛法的教學,是以開悟為主要的目標,不開悟怎麼行!悟從哪裡來?從定來的。所以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是佛法教學總綱領。我們走這個路子。我們學一部經、學一部論,目的是什麼?目的是得定。一門深入,讓心定下來,除這一樣東西之外統統放下,開悟之後再廣學多聞,跟四弘誓願裡面所說的意思完全相同。希望我們同學,尤其年輕同學要多想一想,真正能夠接受這個方法,沒有一個不成就。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智慧、德相都是平等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